乍看新版红楼
(2011-01-24 15:20:44)
下一个
只看了第二集,就产生了一堆看法,连俺自己都没想到。如果大伙问为什么只看第二集没看第一集,别问俺,俺的PPLIVE上就是这样。废话不说了,砖头来也!
这集一开始是林黛玉初进贾府,算是《红楼梦》原著里第一个小高潮,几个主要人物比如贾母,宝玉,王熙凤,三春等人,在这一节里粉末登场。开场第一个镜头就是林黛玉,俺乍一看,第一印象不好不坏。演黛玉的小丫头,眉眼倒是有些林妹妹的味道,气质只能算中规中矩,没出彩,但也算及格。等到黛玉一一见过王邢二夫人和李纨,坐到贾母身旁两人开始对白,俺开始了第一次摇头。贾母还好些,演黛玉的小演员的腔调和语气与其说是在聊家常,不如说她是在背课文更准确。原著里节奏感很强,十分生动的对话被她说的风采全无,没血没肉。
王熙凤出场前,从门外传来一阵笑声,人未到声先至,完全按照原著来拍,没啥说的。然后演员亮相,俺再次摇头。至少在俺看来,首先这位丫头看上去甚至比黛玉还年轻,最重要的是其次,她毫无泼辣劲儿!看到这里,俺没法不想起87版红楼里的邓捷。从形象到气质,两者差太远。现在这个小丫头,更年轻,脸蛋更漂亮,但是出得场来,举手投足完全没有贾府大管事人的气质,倒是更像一个通房大丫环。贾琏要是办个公司,她当个秘书倒是挺合适。
从以前的访谈看,李少红应该不是个缺乏自信的人,不过这次是个例外,她在剧中加入了大量来自原著的旁白。红楼原著提供的丰富故事内容和人物,尤其是拿来就能用的鲜活人物对话,给影视导演带来的应该是施展拳脚的空间,而不是束缚手脚的绳索。李少红似乎总担心观众会忘记红楼原著的存在,时不时用旁白提醒一下大伙。俺一直认为,对任何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成功的做法应该是尽可能让观众忘记文学原著。观众忘得越彻底,说明改编后的影视作品本身具有的独立生命力越旺盛,而不是相反。
不过,听说李少红是中途接手该剧,也许仓促上马,准备不足,况且面对的是如此一部巨著,搁谁都会心里没谱。没准前任导演就是开拍前一直以为自己挺有谱,结果开拍后越来越没谱,最后发现自己肚子里和脑子的玩意儿,驾驭不了红楼梦这么大的题材,于是开溜。
退一步讲,即使加入旁白,也要处理得当,最糟糕的情况是把旁白变成了韩乔生的解说:把场上正在发生的情况不厌其烦地重复给观众,好象观众都是盲人。可惜新红楼里的旁白有不少即是此类。比如黛玉和众人一起用餐一场戏,用了一个全景的静态画面,色泽温和,从容不迫,不错!但此时旁白响起:“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李,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外间伺候之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这些场面屏幕上已经展示得一清二楚,还啰嗦什么?是怕观众看不清?还是就想提醒一下大伙:她们可都没咳嗽哦。
终于等到了宝玉出场。从他第一次露出正脸,俺又开始摇头,刚摇完,他又开始背对白,接着是和黛玉的第一次见面和对话,导演给了他一个巨大无比的特写,俺的头就不停地摇起来,摇得俺直晕,干脆离开屏幕去沏杯茶,歇会儿俺的脑袋。
唉!这个演宝玉的是谁家的孩子,估计才上初二吧?眼睛不小,齿白唇红,但仅此而已。演宝玉不一定非要照着“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的标准去找演员,不仅不好找,而且没必要,但是最低限度演员的外型要往“俊秀”或者“俊朗”上靠。现在这孩子,乍一看外型平常,细一看和俺一哥们儿的儿子有几分像,鼻子和下巴略尖。考虑到这孩子是未成年人,难听的话俺就不说了。简单一句话,这样的男孩子国内大街上到处都是。
对演宝玉来说,外貌还不是最重要的,还有另一个最关键的条件。如果一名演员外貌上不占优势,但是在这个关键条件上比较出色的话,也能出彩。这个关键条件就是:神。宝玉这个人物的神,说起来恐怕要长篇大论,熟悉红楼的人都知道俺说的这个神大概是怎么回事,俺就不多废话了。说白了,想演好宝玉,眼睛一定要有灵气。“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这个标准高了点,不必非得拘泥,但至少演员的眼睛里要有内容。这个小演员的眼睛里有啥呢?至少在俺看来,Nothing! 看着他直楞楞地看着黛玉,两只眼睛象小号铜铃, 俺就在纳闷:傻小子你瞅啥呢? 猴子打架还是情侣亲热? 至少给咱来点表情,可乎?
也许是刚开始演大戏不久,放不开,这个孩子显得畏手畏脚,呆头呆脑,丝毫没有欧阳奋强的从容大气,雅致倜傥。
这一集后半段花了大量篇幅给“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节,导演甚至不厌其烦地交代了“薛蟠强买民女”一案的一系列画面。俺的看法就四个字:取舍无章。之前的几场戏已经看出些苗头,李少红对叙事节奏的掌控不够得法,该慢的不够慢(比如王熙凤的戏),该快的又不够快(比如葫芦僧和一些显得拖沓的对白)。
另外, 葫芦僧和之后的宝玉游太虚幻境这部分戏在进行的过程中, 背景音乐一直没停。不知道是不是由于该节目视频制作的时候压缩得不好, 数据丢失过多,还是我的电脑声卡的缘故,旋律和配器都神叨叨的背景音乐听上去很刺耳,有股阴森的鬼气,某个时刻我甚至以为是在看《午夜凶铃》。
这集看完,俺的感觉就俩字:失望。俺觉得导演的思路有点问题,她拍出来的东西更象是小说红楼梦的声画讲解读物,让没看过文学原著的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跟着电视读小说。如果她的初衷真是如此,那俺无话可说。花的又不是俺的钱,随她怎么遭践。
听说主要演员在李少红接手前都已经确定下来了,所以演员在外型上的不合格不应该怪到她头上。俺得说,选择年龄如此小的演员们来扮演宝黛钗凤,不是失误,也不是脑子进水,而是脑子本来就是水。没错,红楼原著里黛玉刚进贾府那时候,宝黛也都只有十三四岁的样子,但是不等于他们的扮演者也必须是这个年龄段的人。古人的心理成熟年龄比现代人早,男子一般十七八岁就已经结婚生子,承担起了一家之主的责任。现在十七八岁的男孩子在干什么? 刚完成基本教育而已。要让观众相信某个角色是十三岁(某个时代)的人,不是要让扮演者外形看着象十三岁就行,而是扮演者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事要象个那个时代的十三岁的人。宝玉年纪只有十三四岁,而且他在贾母跟前也的确表现得象这个年纪的孩子,但是他是个有慧根的人(书中说法),他对人生冷暖,人情事故,世态炎凉的认识,不仅超出了他的年龄,也超过了许多同时代的成年人。这样一个角色,凭一个十来岁的中学生所具有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积累,是无法胜任的。
不知道这些孩子之前有多少表演经验,或者接受过多少表演训练,至少他们的台词水平很差,完全达不到出演红楼梦的水准。87版红楼里,不必说主角,区区一个茗烟的台词水平就超过了目前这批小演员。
虽然只看了一集,但是这一版红楼的斤两俺心里已经多少有了数,超不过87版红楼是肯定的了,剩下的只是差多少的问题。最好别用“后现代”什么的名词来忽悠俺,俺听不懂,and don’t 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