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孩子的品格培养与学区选择

(2016-03-19 17:17:44) 下一个
 

孩子的品格培养与学区选

波士顿高中教育群讲座

【主讲人】陈12/15/2015

本文是根据陈巍博士在波士顿高中教育群的讲座整理而成。

文章末后有关于陈博士的介绍。

文字整理: 区文 (Owen), Flowerland, Dong Xiaotao, Hongbaobao

 

大家好。

我先做一个自我介绍, 我名字叫陈巍。八十年代进入大学学习微电子,然后读研究生,留校任教,在大学工作学习了十二年。九二年到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九六年毕业进入美国半导体工业界。从工程师到管理层共十七年,其中包括五年在中国和亚洲为美国的上市公司设立分公司和管理分公司。如今在大漠从事金融投资(资产全球配置)工作。我们一家在美丽的圣地亚哥生活,工作了十五年。

 

时间过得很快,来圣地亚哥的时候我女儿儿子才几岁,今年女儿进入哈佛大学就读,儿子明年也要上大学。我的兴趣比较广泛,尤其是对经济,金融投资,还有摄影,网球,高球,滑雪等都很有兴趣,今天我与大家分享一些体会,也有很多教训。我想做但是没有做到或没有做好的,还有我希望可以改进的地方,希望对大家有些帮助。相信教育是见仁见智的,我在这里绝对不是来教大家如何教育小孩啊!

 

今天这个题目比较大,我们今天会谈几个方面。一个是学区的选择;第二个是性格的培养;第三个反面谈谈技能。我如果有些地方说的不符合大家的意见的话,大家就请多多包涵。

 

谈到这几个主题的由来,我首先感谢波士顿的金博士,他介绍我认识李磐博士。金博士以前看过我和我太太写的一些文章。我的太太一直在家带小孩,(其实在家带小孩很好处很多,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以后有机会再说)自从我女儿被哈佛录取以后,很多人来问。(我首先声明,不是说因为上哈佛就如何了,实际上我的名校情节不是特别强)我太太是中文系毕业的,我说:既然那么多人问你,你每次讲,还不如写下来,让大家有时间去琢磨一下,可能对大家更有帮助,所以我太太就写了一些文章。

 

目前为止,所写的这些文章题目包括《教养孩童走当走的路》,也就是品格培养方面的, 《学区的选择》, 《体育运动 - 首推team sports》, 还有就是《发觉孩子的天赋与兴趣》,《与青春期孩子的碰撞》等等。我太太一直在家带的全职妈妈,在美国也学过一些幼儿教育。这些题目都是关于我和我太太有兴趣也有感想的方面。这些文章给李博士看过后,他就让我选择了品格培养和学区选择这两个方面。

 

学区的选择

 

我自己有另外一个群,就是圣地亚哥的国际象棋群, 儿子以前下棋,达到过他的年龄组美国积分排名前十名。在象棋群里最近有个例子,一个在北京的母亲问到学区房,然后我就问她, 什么叫学区房?让她定义一下。然后她回答说:学区房就是学校好啊,房子贵啊,中国人多啊!那我就问她什么叫好学区?什么叫好学校?。。。其实我想这些问题大家都可以问自己一下。如果自己思考一下,我想是会有帮助的。

 

关于学区和学区房,我想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非常有中国特色的一个问题。国内和美国比较,理解可能略有不同。但是基本上也有满多的共性。我们知道,在美国的中国人或亚裔认为的好学区和好的学区房,是亚裔的比例会比较高,那里的房价也会比较高,学校的考试成绩也会比较好,各种与学术有关的竞赛肯定也很多,亚裔家长和学生们都喜好参加的活动的机会很多,所以我想还是有很多的共性。但是我个人觉得学校的成绩好坏与学校的老师没有一对一的直接关系,我想应该是与学生的组成关系更大,也更为重要。

 

其实学区和学校的好坏,我想每个人看法不一样。不少国内的人说(包括以前我自己也这样认为):美国的小学好像什么都不学,每天就是玩儿。过去有几年我因为常常回国,经常会在在飞机上碰到不同的人。有一次甚至碰到一个在美国做教授的华人,他觉得在美国学校学不到东西,所以他让太太带小孩回中国上学。对这个我现在的看法是不一样,我觉得美国的小孩在学校里不仅仅是玩,即便就算是玩儿的话,在玩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在学习。学习就是寓教于乐。比如在小学,学习历史,老师会与学生们一同在操场上把某一段历史上的生活场景摆演出来,服装道具都非常到位的。

 

女儿小学四年级学习美国西部淘金历史,老师学生在操场演练淘金场景,很到位吧。

 

 

关于学区,我想实际上与孩子的性格培养是有关系的,两者是有关联的。不同的学区,可能这个社区里面的家庭,家长们对小孩的教育的侧重方向,价值取向,也真是不一样。我是觉得呀,小孩最好让妈妈自己带,这是比较有利于小孩的身体的健康,和品格,性格的培养(当然这是我的看法)。如果妈妈不上班,自己带小孩,我们都知道家庭的收入就会少一点。这也反应了家庭,个人的价值的取向,我想这个也是品格的一部分。

 

说到钱是品格的一部分,就是价值取向,我的意思是说,那是指人对钱的看法,对赚钱的看法。在我的家里, 钱多钱少,赚多少钱这个问题,从来不在我们家里讨论,也没有在我们的饭桌上提起。我现在做投资,不谈钱好像有点不太正常,但是我们家里的确是很少谈到钱方面的问题(不过我会推荐他们读经济方面的书,经济学是非常有意思的)。我想父母如果两个人都工作的话,家里面肯定会比较忙, 父母也不会有太多时间去参与学校的事工,这样的话实际上对小孩的成长(据我个人的观察)也是有些负面影响的。

 

以美国人为主的社区,我观察了好久, 父母参与学校的程度会比较高一些。在我们这个社区里面,我和我太太去参加过不少孩子的班上的活动,尤其在小孩小学的时候。我曾经观察到,他们班上就只有两个中国小孩,另外一个小孩的父母都在上班,有一次班上的孩子与父母们都参加的活动,那个小孩找自己父母没有找到,就独自在那里哭泣。那一幕给我留下了满深的印象。如果父母参与很多呢,我想学校的老师与父母的沟通,也会比较好一些,也会比较多一些。

 

这个也很好理解,如果我们自己是老师的话,我们也肯定希望父母有更多的参与度,这个参与不单单是华人比较喜欢的奥林匹克竞赛项目,还包括其他方面,比说体育啊,乐队啊,甚至在教室里面帮助老师做一些多文化的项目啊,活动啊!这些都非常好,老师学生都很欢迎的。也许有些人会认为,如果学校或学区里面亚裔太少的话,孩子是不是会被歧视啊?被bully(欺负)啊?今天我没太多时间展开讲这个问题。我也有一篇相关的文章,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我可以发给你们参考。因为其中各讲到一个与我儿子和我女儿有关的具体的例子。

 

我们搬到圣地亚哥时选的学区,是一个我们中国人不认为特别好的学区。我当初来的时候是有意这样选择的。那样选择不是说我有意和我们中国人,亚裔人分离,我当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选择住在一个比较 diversify 多元化)的地方 就是跟全美国的人口组成比较一致的这么一个环境。我认为呢,这种小孩子成长的环境,就是我们住的地方呢,实际上是蛮重要的。因为我们不喜欢到处搬家,尤其是孩子们上学的时候多搬家也不太好,这十几年对小孩是非常关键,他们需要比较稳定的朋友群。美国学校从小学开始就是每年没有固定的同班同学,年年换的。十几年下来,他们会交到很多很多的朋友。

 

比如说我们住的这个地方呢,我今早正好查了一下这个学校,学校的人口组成,跟美国人口组成基本一致。我也是无意中才查到的。我们这个高中亚裔的比例百分之五,跟美国全国人口的亚裔的比例差不多是一致的。美国的人口亚裔占百分之五左右,其中大概中国人是三百八十万,菲律宾人三百四十万,印度人三百二十万,越南人一百七十万,韩国人一百七十万,日本人一百三十万。

 

我想这个diversity就是多元化, 就是美国的特色。因为美国本来就是一个大熔炉。无论在我以前工作的半导体公司里,还是我现在工作的投行里,公司基本上都会强调这个 diversity所以我们自己来选择居住的地方的话,我个人是比较倾向于(尤其是在小孩成长过程中)住在一个人口分布正常的,正常的美国社会环境,我刚才提到这个很重要。我来举几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呢,就是我一个朋友的小孩,初中三年级从中国来,居住在我们这里中国人集中的地区。在这边读了两年书以后呢,慢慢在努力融入社会,但是呢,好像还在融入的过程中。这个小孩跟我女儿是好朋友,有一次,她就问我女儿:你跟你那些美国朋友都聊些什么?跟他们有什么好聊的啊?我想这就反映出如果居住在一个中国人比例特别特别高的地方,那可能会没有给小孩提供一个真正的让小孩能够比较快融入美国社会这么一个途径,环境。人都是有惰性的,在一个很舒服的环境下,小孩就会这么过下去。那个区是我前面说到的十五年前我是刻意避开的,最近几年华人的比例更是爆增。我的一些在那边的朋友,在美国生活工作二十多年的,孩子上大学后就说后悔住在那里,我也跟很多新来的朋友真心建议过,不过基本没有人会听。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关于一些大学生,(我这些年通过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方式也接触到一些在美国上大学的中国学生),主要是讲是从国内来的。这些年国内来的大学生很多,因为大家在一起扎堆比较多,四年下来,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与在中国没有太多差别。假期呢,(基本上据我了解)很多寒假暑假,一放假就回中国去了,这么三四年下来,很容易失去真正在美国实践的机会,所以没有找到实习的机会,还会碰到一些学习上的问题,包括以后找工作也有问题。我有一个具体的例子是这样子的。

 

一个朋友的小孩非常优秀,至少他爸爸跟我讲她在国内是非常优秀的。到美国来以后呢,我记得第一次跟她见面,我问她有些什么想法?她第一句话就说:我要争取在四年之间念两到三个学位,当时我看他爸爸也很自豪的,感觉很好。我当时想如果四年要念两到三个学位的话,可能除了上课以外,书本以外,应该没有太多时间去做其它事情,后来的确她没有任何实习的经验,毕业时也找不到实习的机会,当然工作也找不到。最后真的是比较忧郁的就回国去了,孩子和老爸都比较受打击。

 

这个例子实际上就牵涉到我们下面要讲的另外一部分,就是品格方面。在讲这个品格之前呢,我再就我们这边学区的情况,讲一个我儿子的例子供大家参考。就是讲讲他们学校对一个事情的做法,供大家了解美国学校。

 

这个例子就是我儿子在一年级的时候,他的老师是一个男老师。我们知道在美国,至少我看到的,小学的男老师不多。这个男老师教书一辈子,他最近退休了。那是差不多十多年前,我儿子小学一年级,他建议我们让儿子跳级。他说他教书几十年了,从来没有建议小孩子跳级,他建议让我儿子跳一级。我当初跟我太太是犹豫的,因为我们不希望小孩跳级呀,但学校是很认真的提出来,我们就说:好,让我们一起看一看。

 

学校非常慎重,那个时候,他们小学的那个校长是哈佛大学毕业的,一个有经验的校长。校长和相关的人,有儿子的班主任,还有我们女儿的老师(当时女儿比儿子高两级)一起组织了一个团队来评估考察,如何制定一个计划来来考察是不是可以儿子他跳级,评估完以后再给我和我太太来讲是否跳级。

 

我顺便讲一句,我是不主张小孩子跳级的。到现在我们有时候还有点后悔,也许当初不该跳级。最近我们问过儿子,他自己觉得没有什么问题。为什么我们不主张跳呢?我是觉得如果父母推一推啊,小孩子稍微聪明一点的话,一年级的孩子上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的课,我觉着很多小孩都没有问题。他们学校组成这个团队,考察的当然不是学习成绩,他们主要是看看我们儿子有没有这个social maturity也就是社交方面的能力,看看他能不能跳一级?

 

后来他们说可以跳级,跟我们讲了一个例子,我们最后就同意了。儿子老师讲的是什么呢?他们在我儿子一年级就把我儿子送到三年级的一个班,让儿子跟三年级学生一起上课。他们就讲到一个例子,说我儿子,进去教室以后呢,他先观察,什么都不做。然后看清楚情况以后才采取行动,所以他们觉得,儿子心智方面啊,性格方面还是比较成熟,跳上去没问题,那我讲这个例子的意思就是说,美国的这些学校,典型的美国学校的教育体系还是蛮完整,蛮科学的。我觉得非常好,不只是仅仅看考试的成绩。

 

总之,我不明白华人扎堆到一个所谓的“好学区”“好学校”有什么好处,父母们都是怎么想的,为的什么? 为了“学习好”吗?有时候学科的成绩是curve的,也就是看你在班上的相对成绩,这样,所谓的好学校,亚裔孩子多,考分高的孩子多,可以在“正常”学校可以得A的也许在“好”学校只能得B。 在这样的“好”学校也许会出现孩子进不了学校的乐队,辩论队等等亚裔孩子“喜欢”的队伍里的问题(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因为太多的同质竞争。在我们这里的这样一个“正常“学区,因为他们的成绩相对好,我的女儿儿子从小学到高中都是老师的最爱,老师们校长们都知道the Chen’s (“陈家的孩子”),加上他们学习压力相对较少,可以有较多的时间做义工,玩体育,深知打工,学校需要推荐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时自然就想到他们了。为了“好学校”的好老师吗?我去过很多我们高中的开放日,我觉得那些老师都非常敬业,也有激情!学生上什么程度的课都是按自己的能力兴趣来的,不存在学校老师或课程难度不够的问题,学生甚至可以到附近的社区大学去选课。

 

品格品德培养

 

我们现在讲到这个品格方面。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品格和品德?为了准备这个讲座呢,我也没有特意去查字典和资料。因为我觉得去查了以后呢,会把我这个自己脑袋想跟大家分享的一些经验,体会打乱了。我想根据我的常识去理解吧,也就是说common sense

 

我的思考是这样,我说这个品格或者品得就是:除了技能以外,其他所有的东西。我想这个包括性格。一个朋友提的问题就是品格和品德是不是天生的?我想应该是有天生的成分。性格方面儿有些是天生的啊!我想我的定义就是品格和品德是除了技能以外的,所谓的其他方面的综合。这个与技能相比较,品格或者品得应该是不容易或者无法量化的,而技能比较容易量化。

 

我们顺便定义一下技能。技能是我们通常在书本上学习的,是可以通过考试和比赛来测量的一些东西。这个是比较容易量化一些。我想到在哈佛入学的一个party上,哈佛的一个录取官讲的一段话。(当提到这个面试的校友义工啊,录取的这个officer啊!我们翻译成官,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总之,她们哈佛大学一个录取officer讲的一段话,我觉得对我有启发。

 

他讲的什么呢?在那个party上的基本上都是父母,是学校为父母安排的一个活动,学生们在另外一个地方。他就说:It's easy to admit smart students, but it's hard to admit good students. 他的意思就是说很容易录取到很聪明的学生,但是很难录取到好的学生。他意思就是说要分辨学生是不是聪明很容易,如果他奥数得第一名,他的成绩都是A plus这些东西都应该说明这个小孩很聪明,但是呢,挑选好学生就是不容易。

 

这个问题就来了, 什么是好学生呢?我女儿被哈佛录取以后,她自己有点惊喜,问妈妈说:为什么哈佛录取我?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很多人也问我们,所以我太太写了这些文章。我想今天我如果把这些东西都整理出来,也许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来。我以前也没有想这么多。我今天就把这些东西列出来,大家一起听一听。

 

第一个就是圣地亚哥今年有20多名学生上哈佛,是指圣地亚哥county县, 二十来所高中吧。很有趣的就是,不管是大的高中还是小的高中,亚裔多的还是亚裔少的 (我们知道亚裔多的高中,普遍学生考试成绩比较好一些),不管是大的高中,小的高中,公立的还是私立的,每一所高中都是一到两名学生被哈佛录取。

 

每一年高中学生考完SAT的预考以后,学生的预考成绩达到一定的分数就可以被列为美国总统学者奖的候选人。一般亚裔比例高的高中候选人就特别多,亚裔少的学校就比较少。比如说我们的高中LaCosta Canyon 两千多学生,亚裔集中的Torrey Pines高中有将近三千学生。我女儿那一年我们高中候选人四名,三名老中女生一名白人男生,而TorreyPines高中的候选人至少是十倍吧。今年我们高中居然只有两名(我儿子与另外一位老中男孩)。但是最后被哈佛录取的人数这两所高中都一样。

 

关于大学录取标准,很多人问我哈佛录取标准是什么?看哪些方面?我觉得哈佛没有一个具体的录取标准,其他藤校也没有。我觉得其它美国大学也没有,我有一个观点好,如果一个大学有一个可以明确量化的录取标准,我认为这所大学就死了,就不是大学了。仅仅是培训机构了。我就不继续展开这个观点,大家可以自己琢磨一下。也许不一定同意我的看法。

 

我如果一定要列举一下,你问我女儿有些什么成就?也就是问她到底为什么被哈佛录取?她到底哪些地方好?我说我真不知道。有人说总要有个理由吧!我为了这个讲座,我就去搜了一下,因为有些东西我也不知道,我上网去搜。我希望列几个好像可以称为这个成就的东西。我搜完以后,我觉得她好像没有什么成就,她没有任何所谓的这个奥数奖,奥化奖,什么英特尔奖啊,啥也没有,有的东西好像都是一些虚的。

 

第一个,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RPI),纽约的一所大学。这个大学是美国最老的,好像可能也是全球最老的一家科技大学。历史悠久,他们每年给(我不知道是不是全国)每所高中一名Junior一个奖牌,就是三年级的一个学生一个奖牌,保证录取你,然后如果你最后去上那学校,学校给你奖学金。那给的标准是什么呢?也非常模糊啊!就是学校(高中)推荐,基于学习成绩,leadership(领导能力),课外活动,以后面对大学挑战的能力等很多方面。所以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标准。大家可以上网查。

 

第二个就是Girls State,与此对应的有Boys State,这个就是美国的一个保守政治组织出钱出力组织的一个leadershipprogram,一个community service program一个鼓励年轻人参与政治社区服务的训练营。他们从美国的每一所高中挑选一位男生一位女生。先到州里面有一个夏令营,男生女生分开的,来模拟政府运作。那选拔标准也是很模糊的。先是学校推荐几个学生,然后每人写一篇文章,然后学校在这些学生中挑选几个就送到这个组织去面试。都是在当地,在每个地方都有他们的志愿者,实际上就是一群老头老太太,我看老太太比较多,来面试他们。在每个高中选一名去参加这个camp(夏令营)。他们出钱出力,学生去模拟政府运作。实际上主要是训练他们leadership(领导能力),实际上就是Serve community这么一个inspiration,感召他们去服务社区


我个人觉得这个是蛮不错的,有蛮高的荣誉,要通过学校层层选拨,不用考试,不用比赛,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我在后面会在这方面做些比较。

第三个是San
Diego亚太裔社区的一些团体,今年还首次设了一个市长奖。我也不知道是什么选拔标准,这次选了四个学生到San Diego市政厅接受市长颁奖。那是我陪我女儿去的,女儿上去作了个简短地演讲,讲得非常好,我也很欣慰。当然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标准,好像也是很虚的。

那另外一个就更虚了,好像是San
Diego Union-Tribune每年评比的ALL ACADEMIC TEA,就是各项运动(真的几乎所有的运动都有)中学习成绩好的运动员。San Diego Union-Tribune 是圣地亚哥最大的报纸,很有影响的媒体。登一下报,不发奖品奖金,女儿被选入她自己都不知道。

我女儿从小游泳踢足球,在高中时期自己改短跑与跨栏了!还是拿我们的La Costa Canyon (LCC) 和 Torrey Pines这两所高中来对比。这两所高中都要是很大的高中。很有趣的比较是LCC 学生的组成白人是77%,西班牙和墨西哥13%,亚裔5%,其它1%;TorreyPines是白人59%,西班牙和墨西哥是11%,亚裔是26%,其它1%。两个学校都有20-30运动员入选女子田径All Academic team,有趣的是在我们这个高中里,亚裔只有我女儿一个人,这个很正常因为学校亚裔学生本来就不多。而TorreyPines亚裔学生占26%却只有二名亚裔学生运动员。高中运动队常常会比赛。我去过几次女儿的比赛,我有个观察,TorreyPines的亚裔当运动员很少。也许我们会说是人种不同,我们比不过黑人白人。我认为这个观点不可取。运动并不一定要拿冠军,靠运动拿奖学金。参与就好,运动锻炼人的品格。有次比赛,有个墨西哥学生在跑步中明显落后,比别人差了一圈,体型也不是那种运动体型,然而,当他独自跑剩下的一圈时,全场都一直在为他加油,令人动容。所以,高中运动比赛,重在参与。

报纸登出来的All academic sport team名单上有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绩GPA。我不知道那个GPA是怎么计算的,也不知道那个是不是他们最终的GPA,无意中我发现一个情况:我女儿肯定不是运动成绩最好的,运动成绩肯定达不到斯坦福哈佛这些大学的要求,但是她却是运动员中成绩拔尖的,所以CalTech(加州理工) 的田径
教练主动找我女儿,邀请并帮助她申请,我女儿都有些不敢相信教练会来“特招“她,需要我鼓励她相信。后来她才发现她的高中跨栏成绩可以列加州理工历史上女子成绩记录中的前十名,这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我想讲的是体育对孩子的性格有帮助,我们假期都会支持她去玩体育或者全家去旅游,不做学习补课。也建议不要为了升学去搞体育成绩,我觉得在体育运动方面,顺其自然,我们家长只要不帮倒忙就不错了!女儿从小游泳十来年,我问女儿为什么高中不游泳而去跑步跨栏了,她说如果游泳,会更容易,她在队里的相对成绩也会更好,她说她的朋友们都去田径队她就去了。我还记得去专卖店为她买短跑鞋的过程,那鞋子蛮可爱的。关于体育,我后面还会讲到。

关于技能和专业

我当然不认为技能专业不重要,在学校里什么都不用学习,只是体育比赛,但在学校学习最重要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

当然我们当年80年代的大学生只知道学好数理化,当时没有什么选择,成绩好的只能去学习数理化。我也遇到不少朋友问及此事,学习什么专业好,我认为学习什么专业不是特别重要。

我在公司里工作的时候,我观察到很多HIGH
TECH公司的CEO不是学习技术出身的,很多是学习销售、律师的。销售对个人素质的培养很好,可以培养个人的品质、承受压力。

我以前也经常听到工程师如此抱怨(包括我自己以前也是这样):这些CEO什么也不懂,什么破学校毕业的,怎么就成了CEO了?但实际上是反应了一个人的品格和能力,他们成为CEO是有很好的理由的。其实技能是最容易学习的。我自己从搞技术的转型到做金融,很多人也觉得很奇怪。我自己觉得实际上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转变。我认为青少年在学生期间,重要的是要注重品质培养,兴趣广泛,综合素质,我是在我们大学班上是毕业后做“本专业”做得最久的之一,大多数人毕业以后很快就去做一些不同的东西,如今都很“成功”。

我现在回到品格和品德上来,也就是人生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

具体来讲,首先是要有爱他人,服务他人的意识,明白做领导就是要做仆人。

关于这方面
,我念一段我太太写的文字:
前不久,全家去海边徒步时女儿和爸爸有一次很深入的谈话,谈的是人生的意义, 这次谈话令爸爸感慨不已。女儿说:她的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是“Use Gods love to love other people. 这也是女儿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校内,校外,医院和教会做义工的动力。因为做不同的义工会接触许多不同的人,加上女儿天性开朗阳光,而且能宽容别人,所以她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和力和很强的people skill,和她相处下来会令人感到很舒服。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教会,她都有很多不同性格的好朋友。她的朋友无论男女,都愿意对她打开心扉,把心里最隐秘的事对她倾诉。 她的一个好朋友,最近因为家里遭遇了一些变故,心里非常忧伤。 女儿邀请她来家里sleep over. 两个女孩边说边哭了几乎一整个晚上。女儿后来告诉我:那个女孩问为什么我女儿没有早点找机会和她谈谈这些事?我女儿的关心和聆听对她很重要!几个星期前我甚至听到她的一个白人男同学打电话向她征询关于想要date 另外一个女同学的事。我在一旁听着,心里暗笑,女儿何尝有过谈恋爱的经验? 可是她的朋友竟会想听她的建议。 可见,她在朋友中的份量。女儿比我想象的更为成熟。

刚才讲的是服务他人,另外一个是自信,信心。自信,信心来之哪里?是爱给人自信。我女儿是妈妈亲自带大的,我观察了一下,妈妈的爱带给了她自信。

为什么爱会带给人自信呢?因为在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又把惧怕除去。

一个家庭的和睦,真正的爱是很重要的。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我们很注意他们的学习,他们的功课,他们上什么大学,找什么工作,我们为他们好啊,这就是我们爱他们啊。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们大家可以一起探讨。我们是不是无条件地爱他们,还是我们希望他们达到我们希望他们达到某个目的。

另外一个品格品德是诚实。我们相信我们的小孩任何时候可以和父母沟通不说谎,做到诚实。

在我女儿小的时候,老师要求任何同学完成任务之后可以到教室前面的篮子里面自己挑选一个礼物。

那次她拿了两个,回家后,洗完澡她对着妈妈突然哭了起来,我太太就问她怎么回事。她就把事情和我太太讲了,我太太就和她分析,说是你拿了两个礼物,你说不小心拿了两个,这是不对的,你是故意拿的。妈妈当时鼓励她:你本想好心为弟弟拿一个,但这样做法是不对的。我女儿也认识到了,但她不想让老师知道,她同老师很好,不想让老师对她有个坏印象。我想当时我女儿是在一年级。

我太太这件事做得很聪明,她跟我女儿讲:明天早上我去同老师谈话,你就巧巧地把礼物放回去。老师很很配合,装作不知道这件事的发生。我女儿就这样把礼物放了回去。一直到现在女儿上大学了,她都不知道妈妈与老师的这个安排,她以为这件事完美的解决了。

我的体会是:孩子在幼年的时候,他们的良心是非常清洁和敏感的,他们做错了事之后会难过和自责的。在这个时候,父母不要去指责他们,相反我们要去表扬他们这样的坦诚,用爱帮助他们遮盖罪,爱是可以遮盖罪的,父母和老师要抓住时机,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不让他们受伤。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孩子应该很庆幸这些老师很尽职、很合格。

顺便提一句,我们从十五年前搬到这里一直住在同一个地方,一直在这里读普通的公立小学,中学和高中。我们对这里公校没有什么意见,对老师没有什么抱怨,他们都挺好的,很专业的。我们每一年都要求学习把儿子安排在上一年女儿的老师班上,学校也基本满足我们的要求,所以我儿子与女儿十几年下来几乎都是同样的老师,学校都知道the Chen’s family.

我想品格品德另外一个方面是衷心和信实的,由于时间关系今天不讲例子了。

现在讲讲女儿参加夏令营的收获和锻炼。我想讲一些细节,女儿回想起来觉得在Girls State到非常非常大的锻炼,也交了很多的朋友,这些朋友都是每个高中精英中推荐出来的,都是综合素质好的学生。记不清楚是一周还是两周时间了,当时是住在加州理工附近的ClaremontMckenna College。第一是得到实际的操练。第一天同学们就被划分为不同的城市,熟悉了以后就开始层层竞选。第一轮当时是为了竞选城市里的一个职位,因为竞选表没有按照要求填好,未开始就被淘汰了。这件事让她学到了做任何事情都要特别的专注,认真和投入。第二是锻炼她公众演讲的能力。由于她之前的落选,这次她要进行更高一层的竞选,竞选加州财政大臣。她要面对两百人来发表演说。后来她在申请大学时候就写了这个例子。我认为这也是很不容易的事,一个高中生面对两百多人进行演说竞选,对她而言是个难得的锻炼。她花了很多时间写稿,找朋友帮助她联系,还要拉票,时间十分紧迫。夏令营结束时,孩子们义工们都留下了依依惜别的泪水。

讲到夏令营的例子时,我想到了另外一个女孩的经历。她是硅谷一位的朋友的女儿。我与她妈妈在网路上有一点点交流。她认为这种夏令营是玩政治的,没有“用处”,暑假不如让女儿去参加软件编程班,学习“实用”的软件编程技能。我认为GirlsState夏令营更好,而且不化钱。所以我是觉得这样的夏令营的价值远远大于去学习编程的价值。化不化钱倒是小事,关键是可以有品德品格能力方面的锻炼,是一生受益的,技能的学习是随时可以做的,技能也是容易过时的。这就得看父母的价值观了,哪种更加多一些。

这些品德方面的东西的作用她第一学期在哈佛的调试和适应过程中就展现出来了。女儿在面临哈佛的压力是超出我和她妈妈的想像的,以前她的功课都是A+,现在可不是那么容易了。现在女儿在哈佛每天都会打电话给父母,沟通交流,缓解压力。遇到的每个情况都会同妈妈交流。女儿在第一个星期遇到的一个二年级同学,在开学不久就自杀了,给女儿和我们都造成担忧。所以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平时父母与子女交流不多的话,听到这样复杂的事情都会很担心。

培养孩子品格品德一个好的方式就是团队运动,可以在训练培养孩子竞争意识,团队合作,责任心,彼此鼓励,吃苦能力,毅力等等。我们两个孩子从小游泳和踢足球。
尤其是儿子从开始的输球就抱怨队友到后来相互鼓励,我们可以看出有很明显的变化。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就不讲具体例子了。有兴趣的联系我,我可以把相关文章发给你们 (微信号:1274264498)


最后用我太太的几段文字,我念两段来结束讲座。


就在刚才,十分钟前,女儿要参加学校组织的高中毕业生的Boat Dance。 门铃声响,家里一下子涌进四个白人孩子,男女都有,要坐她的车一起去参加party. 孩子们满面笑容地请我给他们拍了几张合影。几分钟后,几个大孩子就又一下子坐车有说有笑地走了。孩子们都很有礼貌,很大方,也很阳光。真是青春无敌啊!


其实,如果孩子的性格好,与人相处时令人舒服,朋友就会比较多。学校带给他们的都是各种美好的回忆。前几天女儿还对我说:高中四年,她过得很愉快!感谢我们为她选择了这所学校而不是有许多华人学生的学校,因此她不必花太多时间读书,也因此她就有很多时间来做她想做的事。她有许多自己喜欢老师和同学。 当孩子很认真地对父母说这番话的时候,你的心里会深感释然:我们当初的选择是对的。

现在我来回答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已经在讲演中讲到了,所以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回答所有的问题了:

1、美国的一些学校的好坏,一般是不是都是高中的教学质量,中小学时期如何家长应该怎么样去帮他们打好基础?答:我刚才已经提及学校的好坏很难说的,教学质量定义也不是容易界定的。学习成绩不能代表教学质量的全部,我认为成绩主要是看孩子他们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看我们去如何看待。关于如何帮助他们打好基础,我们以前有个做法可以供大家参考。在假期,我们不会送他们上补习班,加补药,不过我们会购买一些参考书(基本就是小学中学时的数学方面)给他们去学习,多半是下一学期要学的内容。我太太在家也会协助督促他们去每天去完成一定数量的学习与练习,然后再去玩。

2、九年级的孩子如何帮助他们挖掘潜力?答:让孩子接触玩耍不同的东西。今天没有时间讲我儿子学下棋的事,可以看我的《如何发掘孩子的兴趣与潜力》。父母能做的是让他们去试很多东西,让他们自己去尝试许多东西,家长要做的是不帮倒忙,让他们乐在其中去做。我女儿改去短跑与跨栏是让我和我太太吃惊的。

3、如何帮高一的孩子人际交往。答:我是觉得能与小朋友交往就很好。我不会认为孩子会天天与其他孩子一起打游戏,我想这是与价值观有关。稍微多讲一点,我女儿开始与她们学校的乐队有很多交往,后来发现他们的话题有些无聊,就不再跟他们来往了,去了另外一外团队。我儿子也有这样一个过程,开始同一群人玩,后来又换了一批去玩。这与他之前的品格性格有关,就是我刚才讲过的东西,他有他的品德和品格,他会自己去选择。

4、小孩子做事有完美的要求,如何处理。答:从课业和作业来讲,我常常跟他们讲差不多就行了,孩子如果坚持我不会特别去纠正它。

5、孩子交朋友,但总是跟在别人身后的感觉,有时候,别的小朋友爱理不理的,如何解决。答:我儿子在学校总是很潮的,很多女孩跟着他。我和太太蛮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你对别人nice(好一点)就可以了。我想这也许对你有参考价值。

6、孩子的成绩都很好,老师鼓励他们多发言,多参与。答:我想这是与性格有关,之前有讲过,性格改变可以慢慢来,我不清楚你孩子有多大。我女儿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老师让她多大胆点,她比较腼腆,声音较小。家长多点参与,我太太经常去学校他们的教室帮忙,对孩子克服陌生和适应环境会有帮助。

7、孩子对做事很少投入,尤其是体力劳动,他父亲对其总是恨其不争,你是怎么引导孩子的。答:我想主要是与孩子多点沟通,多在一起有些活动,能知道孩子自己是怎么想的,知道孩子为什么这样做,你们需要化点时间多点去了解。

8、关于我和太太的分工。答:我太太是学中文的,是全职在家的。写作是太太讲得多点,数理化中学开始是我讲讲,后来他们不听了,我这个理工博士也没有用武之地。体育方面是他们自己的事。女儿自己选择的事,到了高中她去了田径队,刚开始是跑步,后来是跨栏。真的是没有管她,她爱怎么玩就怎么玩。妈妈还建议她不去玩跑步和跨栏,说一个女孩子把大腿肌肉练那么强壮不好,但也是说说,由她自己决定。由于她个子不高,练习跨栏还很困难,为了克服这种恐惧,后来在申请大学时,她还写了对待这种恐惧方面的体验。我看重这种体验和内容,语法与文法什么的,只是形式上的事。我想大学录取时也应该是这种思维。

9、关于父母不要帮倒忙。答:这真的是我们的教训。我儿子学下棋的事,有机会会讲细节。另外一个是他们两个的数学,在中学的时候,我那几年在中国,刚刚开始我为他们买了书,通过网络督促他们去做些AMC题目,他们爱理不理 。后来我放弃了,放弃了反而好。我女儿后来进入第二轮,被邀请去MIT参加Mathfor Girls数学竞赛,这也是她另外一个方面的成绩吧。我儿子连续好几次都是差一分,
我最大的教训是不要帮倒忙,让孩子们他们自己决定就好了。

最后,感谢大家的耐心。祝大家晚安!有讲得不对的请大家包涵。需要继续探讨的可以联系我, 我的微信号:1274264498

 

【版权声明】文章属于作者原创,版权归 “磐石心语” 所有。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公众号ID:Rock_wordsfromheart 

探讨问题请联系微信号:1274264498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