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5)
2011 (2)
2013 (42)
2015 (93)
2016 (126)
2017 (121)
2018 (90)
2019 (105)
2020 (233)
2021 (239)
2022 (249)
2023 (295)
2024 (367)
这里在大学做研究的不少,自己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其实相当比例是在巧立名目,做了几十年文章一大把,真正有用的一点没有。
这样的其实砍了也就砍了。
基础研究需要保留,但是要有选择地保一小部分就够了。一个题目做了几十年也没做出有用的东西,每年照样厚着脸皮编说辞来申请经费的大有人在,因为彼此彼此,今天我帮你,明天你帮我。申请的和评审的都是一伙的大家都要吃饭。
从这个意义上,从外面引进干预因素是有必要的,具体做法需要完善。
举两个例子。
一个是我的同学。年轻的时候做论文做博后成果很多(论文多),那时候这个题目一哄而起,结果做了几年没有实用价值就再也没人提了,不过这人照样在他履历上大书当年的光辉。
第二个是有一定工作关系的,也是当年做了一个概念,然后前前后后用这个概念好几代学生写了不少文章。在这中间有另一组人写了另一个文章,把它扩展了,从这个扩展的角度看,原来的那个在简化的条件下的结果就是不对的了。但是这个组没有多大名气,这个同行照样在他那个圈子里用那个已经被论证没价值的概念写文章。我把这后一个文章转给他,他根本不理我。因为我这么一搞,他好几年的工作就没什么价值了。但是这不是一个学者要有勇气否定自己的态度。
这位后来混回国内当院士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