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同胞擅长歌舞是有目共睹的。他们的歌声悠长浑厚 , 他们的舞蹈激情豪放。我在西藏旅游期间亲耳听到了他们的歌声 , 亲眼目睹了他们的舞姿。那种原生态的歌舞形式令人至今难忘。
想唱就唱 , 随心而发。听这样的歌声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到达拉萨的第一天 , 由于有高原反应 , 晚上睡不着觉。迷迷糊糊当中听到窗外有咿咿呀呀的声音。我爬起来 , 披上外衣 , 踱到窗前探出头去。只见在我住的宾馆马路对面 , 一位藏人头裹着围巾 , 身穿藏袍 , 坐在路灯底下唱歌。他身边陪着一只狗 , 除此之外 , 空旷的街道上寂静无人。歌声不像是从嘴里 , 到像是从他身体里发出来的 , 因为他的上半身一直在随着歌声的节奏左右摇摆。我不懂藏文 , 无从知道他唱的是什么 , 但那舒缓悠扬的曲调却非常动听。咿 - 咿 - 呀 - 呀 - 噢 - 嘿 - 噢 , 勒 - 呀 - 噢 - 嘿 - 呀 --- 。音调先低后高 , 中间穿插了拖音和长音 , 最后用一个高八度的华丽音域收尾。就这样重复着 , 一遍又一遍。他的歌声不紧不慢 , 却阴阳顿挫。声音古朴清亮 , 飘散在夜空中 , 久久不去 , 象一股沉沉的香气 , 沁人肺腑。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这种原生态藏歌 , 没有假声 , 没有修饰 , 淳朴得让人不忍。不用去想这位藏人为什么深夜吟唱 , 为什么在大马路上席地而歌。他的心想唱他就唱 , 时间地点都不重要。这 , 就是藏歌的魅力吧 . 看来今夜有人要无眠了。
有歌就有乐。我在西藏听到的第一首乐曲是来自于一把六弦琴。从日喀则返回拉萨的路上 , 途径拉萨平原。一路的风景除了雅鲁藏布江外 , 都是沙漠地带 , 很贫瘠 . 临近中午 , 饥肠辘辘 , 随便找了一家路边的餐馆解决午饭。当众人狼吞虎咽之时 , 一名藏族男孩儿走了过来。他看起来最多十三 , 四岁 , 上身穿着藏族传统的斜襟黑布立领坎肩 , 里面露出白色的衬衫袖子。肥大的咖啡色裤子看不出任何裁剪的式样 , 就那么象面口袋一样套在腿 , 一只彩色条纹的布包斜挎在肩上。他的手里拿了一把琴。这是一把一米多长的琴 , 琴头安装了几根象棒槌样的调弦杻 , 琴尾是面盆大小的共鸣箱 , 蒙着兽皮 , 形似半个葫芦。琴的宽度不足半米 , 上面绷着六根琴弦 , 两个一组靠得很近 , 共三组。导游告诉我 , 那就是著名的藏族六弦琴 , 藏语叫扎木年 , 意为悦耳的声音。男孩儿见我盯着他的琴看 , 就走到我跟前 , 弹了起来。他用手指拨弄着琴弦 , 边弹边唱。曲调欢快明朗 , 是典型的四拍节奏。突然间我想起来了 ,2007 年春晚上有一个特殊的节目是 70 位藏族同胞同台演唱 < 飞弦踏春 >, 其中所用的乐器就是这种琴。当年在电视上看到的表演与今天身临其境的感受完全不同。男孩儿尽兴地弹唱着 , 淳朴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他的弹唱有种空旷遥远的味道和神秘飞翔的感觉。唱到高音处 , 他昂起头 , 微闭着眼睛 , 同时加快拨琴的速度 , 让一句长音伴随着快速的节奏高昂地收尾。我完全陶醉在他的表演中 , 忘却了一路上的荒芜贫瘠。不知道他小小年纪从哪里学来的这般琴艺。我猜想他的父辈兄长是他的老师 , 他家乡的山山水水是他的灵感。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