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奥运会上,中国政府第一次正式派体育代表团参加。中国有信心首次参加这次世界奥运会同在天津出生的奥运冠军李爱锐(Eric Henry Liddell)有很大的关系。
李爱锐于1902年1月16日出生于天津,父母均为苏格兰人,是在中国的传教士。李爱锐长大后回英国读书,大学时考入英国爱丁堡大学(University of Edinburgh)。 1924年他参加了第8届巴黎奥运会并摘取了400米跑的金牌,记者会上大事宣扬他爱的中国和中国的福音事工。1925年回到中国天津新学书院任教并传福音,当时天津新学书院的董事有顾维钧、林语堂、张伯苓等组成都是基督徒,社会贤达。学校比较新潮开放,重视体育,其中“辫子”足球队,是中国最早的足球队,后来还相继组建了篮球队、垒球队、棒球队、乒乓球队、网球队、排球队,学校的体育部等都和这位世界体育冠军有关。1929年在天津民园体育场举办的万国田径赛上,李爱锐击败了400米跑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德国运动员奥拓费尔莎,再夺得金牌。1934年李爱锐在天津联合教堂(现和平区浙江路上)与加拿大籍女护士弗劳伦丝结婚。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他被聘为中国奥运代表团总教官,负责培训中国队的队员。应该说这是中国国家队第一次聘请一位洋人做教练,而且还是免费的。这次也是中国以国家队的形式首次参加奥运会,这和在中国的奥运冠军李爱锐有着密切的关系。日本人占领中国后,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李爱锐和中国人民一起坚决抗日,结果虽然不是美国人,也被日本抓获,投入山东潍坊集中营,1945年死于山东潍坊集中营。
1981年李爱锐奥运夺魁的故事在英国被改编成电影,名为《火的战车》(Chariots of Fire),制片人和导演为国际著名的戴维朴特南。在1982年的奥斯卡竞逐中,它一举击败由史泰龙,球王贝利等众多英美电影体育明星联袂主演的另一部体育大片《胜利大逃亡》,而获得第54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原创音乐等四项大奖,另外还获得了戛纳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李爱锐是在运动场上见证基督耶稣的人,他对中国体育,教育和新精神的贡献,永远记在中国人的心中。李爱锐在天津的故居也被列为文物保留下来。 Note: from internet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