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D13:相逢冬奥之城
7/23/2025 | 晴 | 15–30℃
今天留在Lillehammer,享受一日城市休整。
旅店包了早餐,我一早便坐进了餐厅,一边享用早餐,一边写着昨天的徒步笔记。窗外树影婆娑,室内空调清爽宜人,让人一时忘却今天外面的高温。直到10点多才出门,此时气温已经直逼30℃,夏天的挪威竟也能有这般火热的时刻。
旅店的早餐,都是健康食物。
之前只知道吃烟熏三文鱼,来到挪威后,喜欢上泡制鲱鱼。
第一站前往的是迈霍加露天博物馆 (Maihaugen Open-Air Museum),这是一座以挪威传统建筑与生活方式为核心的大型博物馆。园内分为多个区域,最让我感兴趣的是维京历史馆和18~19世纪风貌的老式挪威村落。那些木结构房屋、草皮屋顶、羊圈、水井……仿佛把人带入了那个自给自足、邻里相亲的年代。馆内部分展览还有互动内容,比如织布、打铁,若时间充裕可驻足更久。可惜今日烈日高照,只能匆匆一瞥,算是对挪威农村生活的一次轻触。
Maihaugen 博物馆中的stave教堂。
18-19世纪的老村落,和“村民”。
午后,我决定继续前往利勒哈默尔跳台滑雪中心(Lysgårdsbakken Ski Jumping Arena)。这座跳台是1994年冬奥会的重要赛场,也是 Lillehammer 的地标性建筑之一。从市中心步行过去,途中经过当年的奥运村住宅区,虽然如今已转为普通社区,依旧隐约保留着奥运遗产的痕迹。我边走边拍照,不时抬头仰望山坡上的跳台,太阳如烈火灼身,好几次几乎想中途折返,但还是坚持走到了跳台脚下。站在那高耸陡峭的赛道前,内心不禁敬佩起那些从数十米高空一跃而下的滑雪运动员,那种“腾空而起”的勇气,或许与朝圣路上的坚持,有异曲同工之处。
这几天是挪威少有的高温天气,途中见到当地人纷纷跑进小溪中降温。
奥运村社区。
奥运跳台远景与脚下仰视照。
从奥运村俯瞰Mjosa湖。
前天在 Hamar 邂逅一位路友,昨天在 Lillehammer 遇见两位路友,都已经徒步走到终点 Trondheim 后,又特意折返回到 Mjøsa 湖一带来乘坐 Skibladner 蒸汽船、游览湖区风光。正如她们所说,这一带湖光山色令人流连忘返。
今次入住的Lillehammer 车站旅店,厨房,公共空间等等。因为包早餐,每晚收费525NOK/人。约相当于52.5美金。
常有人说,住过旅店(Hostel)之后,就很难再回到传统酒店(Hotel)了。我对此深有体会。虽然价格实惠是一方面的原因,但并不是我选择旅店的主要理由。真正吸引我的,是它所提供的便利与氛围:通常配有厨房、洗衣机和舒适的公共空间,不仅让旅行更自在,也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创造了机会,让旅途多了一份额外的收获与温度。
今天在旅店,我还巧遇两位来自美国的年轻女生,她们已经在斯堪的纳维亚一带旅行了两年。我和她们聊起这些年我所关注但尚未尝试的北欧户外社群:比如荷兰的骑行者网络“Vrienden op de Fiets”、挪威的徒步者组织“DNT(Den Norske Turistforening)”。她们听了之后非常感兴趣,兴奋地记下信息,说会去尝试。我们在大厅沙发区聊了许久,从旅行聊到生活、教育、自由,彼此都珍惜这样偶遇的思想碰撞。
当我告诉她们我正走在朝圣路上时,她们惊讶地说:“这听起来太酷了!”我却笑着说,其实这条路让我最大的收获,不仅是跨越的地理距离,而是每一段对话、每一次停下脚步时遇到的人与事。
明天将继续前行,离Trondheim 又近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