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D03:漫步米兰看古今
3/19/2025 晴
今天是我在米兰的第二天,也是最后一天。晚上7点10分,我将搭乘夜车前往洛桑。两天后,我从那里开始徒步我的Via Francigena。
昨晚忙着整理旅途笔记,直到凌晨2点才入睡,今早8点醒来,9点半退房后,便开始了今天的游览。
今天游览的主题是: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探索,计划参观三处标志性景点:
1,达·芬奇国家科技博物馆(Museo Nazionale Scienza e Tecnologia):这是意大利最大的科技博物馆,馆内展示了达·芬奇的发明,航天工程,古代机械等,亮点包括达·芬奇的机械手稿、真实的潜艇、火车、飞机等。
2,圣毛里齐奥修道院(San Maurizio al Monastero Maggiore):这座修道院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精美壁画闻名,被誉为“米兰的西斯廷教堂”。
3,圣玛丽亚感恩教堂(Santa Maria delle Grazie):
这座教堂的最大亮点是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但壁画参观门票极为抢手,通常需要提前三个月在线预订。我在一个多月前才意识到这点,试了几次都没有订到票,所以没有抱希望去参观壁画。
这三处景点相对集中,而圣玛丽亚感恩教堂处在最远点。考虑到我没有《最后的晚餐》的门票,只是过去打个卡,于是便决定从那里开始。
今天的游览颇有戏剧性,可谓意外的骗局与幸运的转折。
意外的骗局:
当我抵达圣玛丽亚感恩教堂时,已是上午10点半。教堂外聚集着游客和小贩,其中一位摊主热情地迎上前来,和我攀谈起来。得知我来自旧金山,他笑着说他的表亲曾在那里住过,还夸旧金山是个好地方。随后,他话锋一转,告诉我参观《最后的晚餐》需要提前很久预订,但教堂本身免费开放。
“不过今天特别,教堂现在关闭了,要等到下午3点才开放。”他说道。
我本就只是随意一游,听到这个消息便想着离开。摊主见状,又向我介绍自己在为戒毒项目做义工,并希望我能签名支持他们的项目,还可以捐款,金额随意3欧,5欧都行。我表示今天现金紧张,不打算捐款,他随即拿出信用卡刷卡机,说可以刷卡支付。
这一刻,我顿时警觉起来,果断拒绝。他见状倒也没有坚持,甚至连最开始要我签名的事也不再提。
然而,在离开前,我还是有些不甘心,试着推了一下教堂大门,结果发现:门是开着的,人们随意进进出出,教堂根本没有关闭!显然,刚才那番话纯属骗局,幸好我没有上当。
惊喜之门悄然打开:
参观完教堂后,我又去了隔壁的售票处。所有人都说,《最后的晚餐》的门票必须提前在线预订,现场不可能买到。但我心存好奇,既然教堂本身免费,壁画门票又都在网上销售,那这个售票处到底是做什么用的?
抱着这样的疑问,我走进售票处。柜台后两位工作人员正低头玩手机,我笑着问:“听说这票早就卖光了,这里也没票可卖吧?”
其中一位抬头,笑着回答:“是的,通常需要提前三个月预订。”
我叹了口气:“这票太抢手了,我一个多月前尝试都没抢到。”
她笑着看了我一眼,说道:“如果今天下午2点15分你能来,不介意时间的话,我可以给你一张票。”
我一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又怕自己听错了,或者是又遇到了什么套路,于是试探着问:“啊?真的吗?有这么好的事?”
她点点头,确认道:“你是一个人吧?我可以多卖给你一张。”
就这样,我竟然在现场买到了原本早就售罄的《最后的晚餐》门票!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反复检查门票和发票,上面都清楚地写着15欧元。
这场本来只是“打个卡”的行程,竟然迎来了意外的惊喜。
回顾米兰的幸运时刻:
其实,这已经不是我在米兰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意外好运”了。
昨天参观斯福尔扎城堡(Castello Sforzesco)时,虽然城堡本身免费开放,但米开朗基罗雕塑馆和公园博物馆是需要买票的。当时,我正打算购票,一位女工作人员热情地向我介绍馆内收藏。
“票价多少?”我问。
我听到她的回答:“Three.”
我心想:你这么热情地介绍,票价也才3欧,怎么好意思不买?于是问她:“可以刷信用卡吗?”
她微笑着递给我一张票,说:“不需要信用卡,It's free.”
我一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连连向她道谢。
两天的米兰之行,原本计划围绕科技与文化展开,却在不经意间收获了惊喜与人情冷暖:既有差点被骗的“教训”,也有意外之喜的“好运”。
这座城市,既有达·芬奇的发明,也有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更有着浓厚的人文气息,无论是街头小贩的套路,还是售票员的善意,都让这次旅行多了一层独特的记忆。
此时此刻,我已经坐在前往洛桑的高铁上了,期待我的Via Francigena徒步之旅能带来更多未知的故事。
下面这组照片是,圣玛丽亚感恩教堂内外和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在圣玛丽亚感恩教堂的餐厅(Cenacolo)北墙上。而我同时也注意在南墙上还有一幅壁画,画保存状况要好于《最后的晚餐》。
这幅在南墙上的壁画名为:《耶稣钉十字架》(Crocifissione / The Crucifixion),由乔瓦尼·多尼托·蒙托尔法诺(Giovanni Donato da Montorfano)创作。创作时间与达·芬奇同期,大约在1495年间。
据网上资料,这幅壁画是传统湿壁画技法创作的,而不像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使用了较不稳定的干画法。这也是为什么蒙托尔法诺的画保存状况要好于《最后的晚餐》。另一个有趣的说法是,达·芬奇可能亲自为这幅画中的某些人物(如斯福尔扎家族成员)补上了细节或肖像,但这点没有确凿证据。
接下来的两组照片是今天参观的另外两个景点:达·芬奇国家科技博物馆(Museo Nazionale Scienza e Tecnologia)馆内展示的达·芬奇的发明和手稿。
博物馆的入口非常不起眼,令我以为走错地方了。走进去后,发现别有一番天地。
圣毛里齐奥修道院(San Maurizio al Monastero Maggiore):这座修道院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精美壁画闻名,被誉为“米兰的西斯廷教堂”。
在前往米兰高铁站的途中,我在土耳其烤肉店买了一只Kebab卷,3欧元。第二天在洛桑街头,完全一样的Kebab卷,连卖主长的都很像,价格是13欧元。这当然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