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两桥走天下

真正的自由,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个人资料
三步两桥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再探丝路D20~世上第一座教堂,亚美尼亚

(2024-01-01 22:11:39) 下一个

上篇D19~悲情高加索,诺贝尔奖诞生,亚美尼亚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高加索地区被各方势力反复争夺,占据,切割,被一个又一个帝国统治过。这里留下了不同民族繁衍的后代,留下了不同宗教交织的痕迹。民族和宗教矛盾异常复杂,领土纷争剪不断,理还乱。

对于前往高加索旅行的游人来说,这里值得了解,值得学习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以至于感叹游记有太多内容要写,怎么写都写不完。既然如此。我的高加索游记将分主题来写。在亚美尼亚篇里,游记的主题将围绕宗教。如果有机会补写第一次丝路之旅游记,阿塞拜疆篇的主题将会是石油风云。而格鲁吉亚篇的主题将会是苏联时期的人和事。

亚美尼亚是世界上第一个立基督教为国教的国家。位于埃里温(Yerevan)郊外的埃奇米阿津大教堂(Etchmiadzin Cathedral)是世界上第一座基督教大教堂。

那么诸多问题来了,比如:

亚美尼亚人奉行的基督教派,其实既不是天主教派,也不是东正教,究竟是哪个教派?

天主教的圣诞节在12月25日,东正教的圣诞节在1月7日,为什么亚美尼亚的宗教节日在1月6日?

天主教与东正教教堂有完全不同的建筑格局和装饰。为什么亚美尼亚的教堂既有东正教的建筑格局,又有天主教的装饰?

埃奇米阿津大教堂里为什么又有波斯拜火教的遗迹?

记得我在伊朗旅行时,很惊讶的发现,伊斯法罕竟然有一座精美的基督教万克大教堂(Vank Cathedral。伊朗是伊斯兰国度,为什么会建基督教大教堂?

在万克大教堂一侧有一座亚美尼亚大屠杀纪念馆,陈列着许多实物,比埃里温的亚美尼亚大屠杀纪念馆还震撼。为什么在伊斯兰国家会建有纪念基督徒被杀的纪念馆?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会在这个系列游记的亚美尼亚篇里找到。

===========

我最初的游览计划是,今天去参观深坑修道院(Khor Virap )。正是在那里,启蒙者格雷戈里(Gregory the Illuminator)引导亚美尼亚走上了基督教之路。但当意识到今天是星期天,是参观教堂的最佳时机后,我决定今天先去参观埃里温郊外的埃奇米阿津大教堂(Etchmiadzin Cathedral)。它是世界上第一座基督教大教堂。明天再去深坑修道院。

我从谷歌地图上查到,从埃里温巴士客运站可以搭乘公交车前往埃奇米阿津大教堂所在的小城瓦加尔萨巴特(Vagharshapat)。

清晨,我徒步前往巴士客运站。迎着清风和初升太阳,沿途走走拍拍,很是惬意。

埃里温又称粉红之城,因为这座城市里的建筑物多以红色为主调。

Alexander Myasnikyan,是苏联时期的人物,这篇里就不多说了,留在格鲁吉亚篇去说。

埃里温当地生产的白兰地,葡萄酒和伏特加颇有名气。对酒文化有兴趣的游客可以在这里参加游览节目,了解和品尝亚美尼亚当地美酒。

抵达巴士客运站后,我随便问了一位当地人,去埃奇米阿津应该坐那辆车。原来就是路边停着的203公交车。车窗上贴着车费300 Dram(1US Dollar = 400 Armenian Dram)。见车内还没有乘客,估摸着要等一会儿才会出发,我去旁边的便利店寻找早餐。早晨出来的早,一路上餐馆都还没营业。我在便利店买了一杯咖啡和一只牛角面包,一共350 Dram。

吃完早餐,回到车上,交了车费,坐了几分钟后,司机发动车子,一路往西走。估摸着半小时的样子,就抵达了瓦加尔萨巴特。

我在瓦加尔萨巴特下车时,回头拍了张照片,记住下车的地方,方便来此搭回程车。

瓦加尔萨巴特看起来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城,距离埃里温市中心也就20公里的样子。但是这里曾经繁华过,曾经是大亚美尼亚地区的首都,大亚美尼亚最大的城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亚美尼亚最重要的教堂埃奇米阿津不在埃里温市内,却坐落在这里。

瓦加尔萨巴特小城的中央有一片围起来的教堂建筑群,里面一望无际,道路宽阔,草坪工整,分布着若干个教会建筑。埃奇米阿津大教堂就坐落在其中。亚美尼亚使徒教会的总部,使徒教会的主教也在这里。这里还有所神学院,和一座博物馆。

这就是埃奇米阿津大教堂,全世界范围内最古老的大教堂,亚美尼亚民族的信仰中心,也被称为亚美尼亚的梵蒂冈。

公元301年,在启蒙者格雷戈里的引导之下,亚美尼亚国王梯里达底三世将基督教立为国教。亚美尼亚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立基督教为国教的国家。而在当时的罗马,基督教还被认为是邪教。

之后在格雷戈里的主持之下,就在眼前这个地方兴建了亚美尼亚第一座教堂埃奇米阿津大教堂。而在兴建这个教堂之前,这里已经有一个建筑,是一座多神教建筑。

多神教一般都是民间自发形成的比较原始的宗教,崇拜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春夏秋冬等等,把各种自然威力人格化,对他们顶礼膜拜。每种文明大多都独立诞生过多神教。但是,多神教往往不太系统,没有强烈的统一意识,后来逐渐都被一神教所替代。

统治者在加强国家意识形态管理的时候,往往也会主动选择一神教作为国教,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形态。这样才会有更强大的向心力。当把一神教立为国教之后,就要打压遏制原来的崇拜,让人们改宗新教。在具体做法上,统治者都会下令破坏原来的宗教精神场所。

梯里达底三世在把基督教立为国教之后,也开展过轰轰烈烈的破坏多神教基础设施的运动。现在整个亚美尼亚留存的多神教建筑,就只剩下一个加尼神庙。我过几天也会去看一看。

这里原本已经有其他建筑,为什么格雷戈里不选其他地方建教堂,偏要选这呢?

格雷戈里声称,他看到耶稣基督显灵,手里拿着一把金色的锤子砸向地面,砸开的地方就是眼前这个地方,也就是说基督已经给我们指明了地方,就应该在这里建。

实情应该是,第一,这里就是瓦加尔萨帕特的中心地带。要传教,当然要把教堂建在一国的首都的中心地带。第二,通过这么个传说,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把原来异教的建筑给废了,唯我独尊。这不是一举两得吗?所以,传说就只是一道工具而已。

公元303年,大教堂建起来了。起初人们就叫它瓦加尔萨帕特大教堂。15世纪初,人们给教堂换了个名字叫埃奇米阿津大教堂,意思是上帝之子降临之地。

60年之后,波斯萨珊国王沙普尔二世(Shapur II)率兵攻打亚美尼亚。波斯萨珊王朝从上到下都奉行索罗亚斯德教,即拜火教。当沙普尔二世见到这座基督教大教堂后,下令摧毁。于是,埃奇米阿津大教堂毁灭殆尽。

亚美尼亚人之后又对教堂进行了部分重建。到了公元450年。萨珊帝国对亚美尼亚进行了直接统治。为了强迫亚美尼亚人改宗拜火教,萨珊帝国的国王下令,在埃奇米阿津大教堂内部,建造一座火神庙。从此,当人们走进教堂,朝拜耶稣时,发现教堂内竟然是拜火教的主神,阿胡拉•马兹达。苏联时期,考古学家在这里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拜火教的火堆遗迹,证实了这一说法。

在与萨珊帝国长时间的反抗过程中,亚美尼亚人争取到了一些宗教自由的权益。公元483年,亚美尼亚人对埃奇米阿津大教堂进行了彻底重建。原来四世纪初建的那座教堂是巴西利卡式(Basilica)的。新的教堂就具有了希腊十字结构,明显受到拜占庭风格的影响。随后亚美尼亚历经战火,埃奇米阿津大教堂也多次遭到毁坏。

时间到了公元16~17世纪,奥斯曼帝国与波斯萨法维帝国争霸。亚美尼亚又成了战争的最前线。萨法维王朝的阿巴斯大帝欲让奥斯曼帝国即是攻占,也守不住,对亚美尼亚采用焦土政策,并把至少35万的亚美尼亚人遣往波斯。

被遣往波斯的亚美尼亚人主要居住在伊斯法罕的新约尔法区(New Jolfa)。为了彻底消除搬迁过来的亚美尼亚人重返家园的妄念,阿巴斯大帝想,亚美尼亚人心中的圣地不就在埃奇米阿津吗?那就给你们把埃奇米阿津大教堂搬过来。于是,他下令将埃奇米阿津大教堂砸碎了,像运骨灰一样将残骸全部搬到伊斯法罕,在亚美尼亚人聚集地新约尔法区,重新拼建了一个教堂。这就是我在伊朗见到的万克大教堂(Vank Cathedral)。

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是把大教堂全毁坏了,然后在原遗址上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教堂,和用全部残骸换一个地方拼起来一个教堂,对亚美尼亚人来讲,哪一个才是埃奇米阿津大教堂?亚美尼亚人选择了后者。

下面是差不多五年前在伊朗参观万克大教堂时拍下的照片。

万克大教堂一侧的亚美尼亚大屠杀纪念馆。

当时对这只手的典故一无所知,回来后恶补历史背景。

但凡有些名气的教堂,不是刚刚才维修完,就是又处于维修中。埃奇米阿津大教堂的命运更是如此,无数次被摧毁,被重建,被维修。

果然,今天抵达后发现埃奇米阿津大教堂又处于维修中,据说明年才可能开放。维修才是埃奇米阿津大教堂的常态。我见到了最真实的埃奇米阿津大教堂,没有遗憾,没有失望。

在埃奇米阿津大教堂一旁,有座博物馆,博物馆里面收藏了亚美尼亚使徒教会的多件宗教物品。据说很值得一看。我走了进去,被告知需要买门票,1500 Dram。我说,我需要买门票,也希望有导览。

不一会儿,来了一位女士,领着我和一位讲俄语,穿教袍,留着胡须的高大男士一起前往展厅参观。女士让我自己先看展品,等她给长袍男讲解完后,再来给我作英语讲解。

女士花了很长时间才结束了给长袍男的讲解。我很耐心地等着,心里也期待着她会给我作同样详尽的介绍。但是,我的期待落空了。女士给我讲解得很敷衍。

她说,这是诺亚方舟的残片。没有第二句话了。

我心想,嗯,我知道这件展品。残片本身很普通,倒是外面的包装要抢眼的多,包装得非常华丽。

这是朗基奴斯之枪。女士边说边准备移往下一个展柜。

左边展品是什么?我忍不住问道。

耶稣的伤骨。女士回道,依旧准备移往一个展柜,没有要停留的样子。

下面那瓶子里是圣油吗?用朗基奴斯之枪搅拌过的。我追问道。女士有些惊讶地回头看了看我,终于在展柜前停下脚步。

根据基督教的说法,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时候,有一个叫朗基奴斯的士兵用长枪刺进了耶稣的心脏,鲜血喷了出来,滋进了朗基奴斯的眼睛。朗基努斯本来是有眼疾的,被滋进耶稣的血后,眼疾立马就好了。朗基努斯当场就被感化,皈依了基督教。

而这把染上耶稣圣血的枪,也被尊为圣枪,或朗基努斯之枪。朗基努斯之枪后来逐渐演化为罗马帝国权力的象征。在欧洲时常会看到罗马皇帝手持朗基努斯之枪的雕塑或画像。据说好些地方都说自己收藏了这把枪的枪头或者残片,也不知道谁真谁假。

耶稣的伤骨。

埃奇米阿津大教堂里存放着一罐圣油,按那位女士的介绍,是由橄榄油+40种香料混合而成,最初是用朗基奴斯之枪搅拌过。现在每七年,埃奇米阿津大教堂都会重新配制圣油,配制时会将老圣油掺入新圣油里。世界各地的亚美尼亚使徒教的神父们都会来到这里领取圣油,带回各自的教区,为信徒们洗礼后使用。

这是博物馆里的又一件重要展品,真十字架。十字架有很多,只有钉死了耶稣的那个十字架才叫真十字架。

这个展品的真假就更不好说了。世界各地稍微有点儿名气的教堂,都说自己有真实的十字架残片。 《基督教要义》的作者,约翰·加尔文曾经说过,整个欧洲没有哪个教堂或修道院会贫穷到没有一个真十字架残片的地步。再不起眼,也断然沦落不到这个地步,所有修道院都有,许多老百姓手里也有,这些东西加起来能够填满一艘大船。

还有著名的格雷戈里右手。格雷戈里右手是亚美尼亚使徒教会的重要象征。

据女士介绍说,这个盒子曾经用来存放过启蒙者格雷戈里的右手。我听之浑身一颤,仿佛有了一身鸡皮疙瘩。

离开博物馆前,我问女士,埃奇米阿津大教堂在维修,今天是星期天,大家去哪儿做礼拜?女士说,这里还有一个小教堂,现在大家正在那里做礼拜。你还来得及赶去参加。并且给我指了一个大致地方。我谢过她后,一路小跑赶往小教堂。

这座小教堂就是上帝之母教堂(St Gayane Church)。

Gayane是位罗马修女,领着38位修女逃避迫害来到亚美尼亚。之后受梯里达底三世迫害而死。梯里达底三世奉行基督教后,为此深感忏悔,下令在修女被乱石砸死的地方修建了这座教堂,并以修女的名字命名。

我走进教堂的时候,里面挤满了人。前面身穿大红盛装的神职人员正在进行仪式。

亚美尼亚教堂内外都非常古朴。希腊十字平面上加尖塔的构造。带着建筑石材本身的颜色。风雨的印记坦然展现。

一缕阳光从侧面的窗子洒落进来,能够看得见光线里跃动的尘埃。多数女人们戴着头巾,沉浸在阳光里,整个场面显得很虔诚。

我在教堂里待了一会儿,里面人太多,没等结束先退了出来,好让更多等在门外的人进去。教堂外的一侧是片墓地,估计埋葬在那里的都是些神职人员。

往回走的路上,再次经过埃奇米阿津大教堂。

亚美尼亚教堂除了希腊十字平面上加尖塔的构造外,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它的前门厅。

将蜡烛插在沙和水中也是亚美尼亚使徒教的特色。

时间到了19世纪,沙俄击败了波斯。波斯退出了亚美尼亚。埃奇米阿津在沙俄的管理下逐渐繁荣起来。教徒们又对大教堂进行了改建和修复,还兴建了神学院,如今人们说起埃奇米阿津,通常是指包括埃奇米阿津大教堂,神学院,博物馆等在内的整个庞大的教会建筑群。

在20世纪初的一战期间。土耳其炮制了骇人听闻的亚美尼亚大屠杀,150万人惨死。无数人沦为难民。仅埃奇米阿津这片区域内就收留了七万多难民。当时美国的亚美尼亚人筹资,在这里临时开设了医院和孤儿院,对难民进行了收治。

历史上,海外亚美尼亚人一直都是亚美尼亚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如今亚美尼亚人口不到300万,而生活在海外的亚美尼亚人近1000万。其中法国和美国是亚美尼亚人最多的国家。这些海外的亚美尼亚人在各自的居住国为亚美尼亚发声。

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后,沙俄军队撤出了外高加索。外高加索成了一个真空地带。奥斯曼军队攻占亚美尼亚的西北方向,向埃奇米阿津和埃里温紧逼。当时使徒教会的领袖表示要坚守埃奇米阿津,下令大教堂鸣钟数日,号召人民万众一心,共御于外敌。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亚美尼亚人在埃奇米阿津西边的萨达拉巴德(Battle of Sardarabad)以少胜多,击退了土耳其,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成功保卫了埃奇米阿津,保卫了埃里温,促成了亚美尼亚之后的独立,并避免亚美尼亚人被进一步屠杀。

1918年5月28日,亚美尼亚第一共和国成立。虽然时间很短。萨达拉巴德之战挽救了民族,促成了独立,在亚美尼亚历史上是非常浓墨重彩的一笔,经常被亚美尼亚人拿出来称道。

之后苏俄结束了内战,俄国人重新南下高加索。在1920年~1921年之间,重新吞并了外高加索三国,之后成为苏联加盟国。

进入无神论统治时代之后,埃奇米阿津的宗教活动开始减少。到了30年代,政治空气愈发紧张,斯大林发动了肃反运动。国家无神论的思想也变得越发激进,宗教阶层受到了严厉打击。在当时埃奇米阿津是苏联境内唯一没有被政府没收的教堂。但教堂实际上已经无人经管。二战之后苏联的思想空气有所放松,前往埃奇米阿津的人们逐渐增多。到了赫鲁晓夫时代,埃奇米阿津开始复兴。

之后这么多年里,大教堂进行了考古发掘,多次进行维修翻新。进入千禧年之后,2003年大教堂举行了教堂成立1700年周年纪念。一直到现在,埃奇米阿津仍然是亚美尼亚人的信仰中心,宗教圣地。在亚美尼亚人心目中,埃里温是首都,而埃奇米阿津则是灵都。

了解埃奇米阿津的历史,也是从另一个侧面了解亚美尼亚历史。

教堂建筑群 的另一个大门。

我下午回到了埃里温,傍晚时分,去了埃里温著名的大台阶(Cascade Complex)。

大台阶的建设可以追溯到苏联时代。1971年动工,1980年初步完成的。当时建造大台阶的目的是为了彰显苏联的雄心和伟大。大台阶全都是由石灰石打造的,有572个台阶,高118米。

千禧年之后。出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的亚美尼亚裔商人Gerard L. Cafesjian接手了大台阶,并进一步投资,围绕着大台阶建造了美术馆。现在大台阶与美术馆融合在一起,大台阶下有美术馆,也可以说,大台阶也是美术馆的一部分。

大台阶前树立着埃里温总设计师亚历山大·塔曼尼扬的塑像。像许多亚美尼亚名人都出生在海外一样,塔曼尼扬出生在俄罗斯。

大台阶沿途有一系列现代派雕像,都是请外国著名雕塑师设计的。

比较吸引我的雕像是这组,胖胖的罗马士兵,很喜感,很滑稽。一个趴着吸烟的胖女人,深情,慵懒,还有一个是胖胖的猫,光滑可爱。看风格能感觉出,这三座雕像是处于同一位雕塑家之手。而他就是来自哥伦比亚的雕塑家费尔南多·波特罗(Fernando Botero)。

波特罗的绘画,雕塑全都呈现出夸张的肥圆风格,不管是人,还是动物,还是植物,全都塑造的圆圆滚滚。网上曾经流传过一个肥胖版的蒙娜丽莎。那个就是出自他的笔下。

波特罗曾经说过,肥胖才应该是大自然的本来状态,像饱满的果实,像健硕的马匹都是如此。而纤细苗条,是人类社会变异之后的审美倾向。他说是这么说,画也是这么画,雕塑也是这么雕塑。但是他前后有过两次婚姻。他老婆没有一位是肥的,都身材很苗条。

我在大台阶上等到华灯齐放。坦率地说,埃里温的夜景很一般。据说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在大台阶上可以看到亚美尼亚人心目中的圣山亚拉拉特山。飘浮在白云之上的亚拉拉特山,那才是大台阶如梦如幻的最佳景观。

大台阶两侧安装了电梯,方便腿脚不利索的游人。

下篇D21~世上第一个基督教国家,葡萄酒发源地,亚美尼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2)
评论
三步两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海风随意吹' 的评论 : 谢谢海风,新年快乐!
三步两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鸡鸣寺过客' 的评论 : 谢谢鼓励,新年快乐!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内容丰富的精彩游记,学到很多。在列支敦士顿看到过一个胖女人的雕像,读了你的博文,才知道这是Fernando Botero 的作品。哦,两桥非常帅气,赞!
鸡鸣寺过客 回复 悄悄话 很棒的游记,谢谢。
三步两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hniu' 的评论 : 我这个系列的游记是按每天活动来记录的,可以说是日记。这些地方游览内容非常丰富,每篇都有写不完的内容,所以,感觉会比较长。谢谢留言建议。新年快乐!
三步两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燕京夜话' 的评论 : 谢谢你老乡的祝福,也祝你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平安,快乐,万事如意!
三步两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严惠姗' 的评论 : 谢谢惠珊鼓励,抱抱。我是学理工的。我希望通过旅行和写游记来弥补自己人文知识的欠缺。码文也是我的短板,这些游记写得我呕心沥血,很花时间,很累,但也很有收获。比如,我写这篇游记花了很多时间,但感觉比上一门课的收获还多。我也以此鼓励自己坚持写下去。
三步两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新林院' 的评论 : 呵呵,那个地方事端很多,时候上也都很遥远了,每件事情都会有多个述事版本,我写游记时就捡容易写或最流行的版本去写了。宗教上的说法更是如此,不是因为更有逻辑,更符合真实,而是看哪一派在权力的争斗中占了上方。
ahniu 回复 悄悄话 顶。
能分开几篇就更好。
燕京夜话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桥桥详细的图文并茂的介绍!祝新年快乐!
严惠姗 回复 悄悄话 看桥桥的博客真的是巨大的享受啊,图文并茂。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叙述历史和地理知识以及当地风情,还有美食,另外,我最爱看桥桥朴素大方的衣裙。文中所配的图片,每一张都中规中矩,像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桥桥很认真很费心地写博客,那么对待工作也是如此用心吧。大赞!
新林院 回复 悄悄话 【飘浮在白云之上的亚拉拉特山,】
《旧约》说,在洪水退去以后,诺亚方舟就搁浅在 Ararat。
现代有人说,《旧约》里说的 Ararat 就是亚美尼亚境内的 Ararat 山。
但有些学者说,古希伯来语里的 Ararat 泛指亚美尼亚全境,而并不特指亚美尼亚境内那座山。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