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56)
2020 (53)
2023 (119)
2025 (16)
相关篇:这样的疫苗接种,但愿是最后一次
从来都没有像今年这样更期盼春天,关注家门口盛开的鲜花。因为,在过去的一年里,美国被新冠疫情牢牢地锁住,仿佛进入了冰河期,春天成了童话里的故事。在新冠疫情爆发一周年的时候,我们终于看到桃花开了,杏花放了,黄灿灿的油菜花随风荡漾,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疫苗有了,世界真的会变好吗?答案是肯定,但世界变好的方式,可能不是许多人想象的那样:疫苗可以结束新冠疫情,甚至消灭新冠病毒,让我们回归新冠流行之前的那种生活方式,最近读了一些关于新冠疫苗的资料,借此机会,也记录一下我的阅读心得。
最近这段时间,随着新冠疫苗的不断出现,疫苗接种在美国迅速推进,每天新冠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都在下降,疫苗的到来,无疑让世界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目前的数据仅仅显示新冠疫苗能够显著降低新冠症状严重性,还没有证据显示可以阻挡病毒传播,至少目前还没有看到这样的证据。
为什么这么说?先了解一下目前新冠疫苗有效率是怎么衡量的。
拿美国目前广泛接种的Pfizer,Moderna两个疫苗举例子。这两个疫苗在3期临床试验中,有效率都达到了95%左右的惊人水平。但是,这个有效率的定义需要准确理解。
疫苗的临床试验是这样的:志愿者被随机分成疫苗组和对照组,前者接受疫苗接种,后者接种的是安慰剂。在接种后的一段时间里,如果志愿者发现自己出现了发烧、咳嗽、呼吸急促、肌肉疼痛、腹泻在内的新冠感染症状之一,就需要报告研究机构,然后做新冠核酸检测。如果核酸检测阳性,就被记录为一个新冠感染病例。在观察期结束后,研究者们分析两组志愿者当中新冠感染的发病率,然后计算出疫苗的有效率。
比如Pfizer的疫苗,在观察期内,18198个接种了疫苗的人中,有8人出现新冠感染症状并确认核酸阳性,而在18325个接种了安慰剂的人里,出现感染症状的人有162个。由此得到,疫苗有效率为95%。
这个计算方法本身没有问题,既然疫苗的首要作用是挽救人的健康和生命,能让出现新冠症状的人数降低,当然就是起到了保护作用。但是从逻辑上说,这种统计方法无办判断疫苗到底是阻止了新冠病毒的感染,还是仅仅减轻了新冠感染的症状。毕竟,核酸检测是在出现症状之后才开展的。
对于个人来说,这两种计算方法差别不大,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不会生病,到底有没有感染也无关紧要了。但是对于疫情防控来说,这差别可就太大了。如果疫苗能够阻止新冠病毒感染,那只要社会中有足够多的人接种了疫苗,就能形成所谓的“群体免疫”,从而遏制疫情传播。但如果疫苗仅仅是减轻感染症状,那接种了疫苗的人仍然随时有可能成为无症状感染者,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将病毒扩散出去。
其次,病毒在持续变异,疫苗的作用可能会快速衰减。前天读到的一个信息是,美国在研发广谱或多价新冠疫苗技术方面有了进步,这对应付新冠病毒变异无疑是个好消息。
总之结论是,目前接种过新冠疫苗的人基本上不会出现新冠感染症状,但不能确保不会携带病毒和传播病毒,即使接种过疫苗后,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对彼此的安全还是很有必要。对那些不愿意接种疫苗,期待别人接种疫苗从而自己可以逃生,或者说,期待群体免疫而让自己逃生的人来说,目前还看不到这种可能性。
春天来了,家门口的花都开了,接种疫苗的日子离我越来越近了。戴上口罩去家门口看花去。。。
这个临床试验的设计与众不同,研究者对参与实验的志愿者会进行每周一次的咽拭子核酸检测。这样一来,也能了解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根据这项研究的数据,如果参照Pfizer和Moderna疫苗的分析方法,那么阿斯利康疫苗的有效率达到了62.1%或者70%,这个取决于接种剂量,还是很不错的。但如果包括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这款疫苗的有效率骤降到27.3%。
换句话说,阿斯利康疫苗能够有效地减轻新冠肺炎症状,但几乎无法阻止新冠病毒的感染和传播。
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这款疫苗有什么特别不好的地方,无非是用了更精细的测量方法而已。所以,我们几乎可以肯定,目前市场上所有的新冠疫苗,目前应该都无法阻止病毒的感染和传播,无法从人类世界中清除病毒。
因为这次疫情使得人们开始接受类似远程工作这类概念,相当多人会继续实践,因为可以降低成本。
保持距离也会是很长一段时间的“习惯”,这些都会导致人类社会的affection程度降低,也就可以预测未来很多年里人们会有一种强烈的孤独感产生,一般会持续一代人左右。
会产生很多社会问题,包括战争等极端行为,因为在虚拟世界成为生活一部分后,人们做决定的成本降低。比如任何人可以随便披个马甲在网上骂人,但在现实生活中没人敢这样做,这也就预示人类社会会有一个不论意识还是行为混乱的阶段,也必定产生极端的负面效果。
到了下一代人,恐怕没什么人会再把社交媒体当回事,就与文革后中国人不再认可四大一样。
不过人类社会总的发展趋势如今来看是走向灭亡自己,只不过是100年以后,与我们直接关系有限,所以也不必太悲观。
一个正面的事情是报复性消费有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那么就会加速市场资金运转,也就是产生较高的GDP,尽管这个现象至多持续一年。
===============
如果这是真的有些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