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56)
2016 (1)
2025 (3)
天天做饭,渐渐的就烦了。嫌绿色蔬菜种类太少---其实是嫌冬天太长,嫌肉类吃着都不香---其实是嫌三高麻烦,嫌每天为什么要吃三顿嫌吃完了还得散步消化它们,嫌为什么消化了它们它们还是松垮垮的贴在腰背胳膊上---哪儿不该去就去哪儿。
嫌微信浪费时间,磨叽了一会儿,还是“从善如流”地加入了。微信真是一本“生活指南”,你我他都是编辑部不拿钱的编辑,养生保健,食疗偏方,外加一锅锅浓稠的心灵鸡汤,喝的俺们这些什么都缺就是不缺Fat的,那叫一腻歪。
俺一直琢磨这些写微信段子被转来转去的人赚钱不?兴许是俺认识的人中,谈笑无鸿儒往来皆白丁---面太窄了,一个关于生于1962-1972人幸运的段落,大早晨起来,四条同样的段子整整齐齐排列着,一下子就“幸运了四回”,这运气平生都没见过。
饶是这样,还是意外的看见余秀华及她的诗从微信中缓缓走来。余诗的快速散播,微信是功不可没。跨过那些新闻标题的作秀,直接去她的blog读那些近期的诗作。还是透过微信请朋友从国内买来她的《月光落在左手上》。也许是正好呼应了我的某种心境,余秀华竟然很是震撼了我。
她诗里呈现的疼痛感,荒凉意识,天马行空的意向,彼此巧妙的衔接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特别的情境,让人觉得却形容不出。然而打动我的其实是在这些背后,仍然不屈生长的热情和渴望,倔强生动的感受力---甚至可以说那是唯美的感受力----对一个什么都简陋缺乏的人来说。
像余氏一样乡村的残疾的年轻的女人们很多,余的不同在区别于他们而独自存在。五个月上微信的经历,脑子里装了好多零碎,唯一意外的是,俺被---竟然被余秀华整块的击打下来。俺突然觉得很羞愧,那么早地就丧失了热情与愿望,真要失去点啥时,还顶得住吗?
俺被余及余诗非常态地励志了。心里忽然就松懈下来,满有力量与兴致想做点啥。可是能干啥呢?IS不愿去不敢去,工作的地儿也轮不着俺来发明创造,转了几圈,想来想去,还是只能回到厨房灶台间,用那些土豆皮瓜皮果皮橘子皮,折腾它们去吧。
在没有春天的时候幻想春天,立春那天开始做这些。
在没有花的时候幻想花儿朵朵
在没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别墅时,幻想着海滩
在没有首饰的时候,自己做一个
在没有鲜花的2.14这样煽情
在,有怒气却无处发泄的当儿,正好拿它们撒气。为什么不?
做完了这些之后,心态平和,充满了做事后的喜悦安宁----虽然一个诗人,不该催生出一个厨房的家政人士,但,生活常常这么匪夷所思。
有时候,不是药多么灵验,其实刚好是对症,药缝其时罢了。
都是Ipadmini拍的照片(不过,好相机到俺手里,效果也这样),您就看个意头吧。要是觉得意思也不到,那就给您老上盘果子,算是赔个不是,中不?
不用油彩很环保,那多一笔,就入口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