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有“知”有“慰”~读一本关于三毛的书

(2024-06-26 21:20:46) 下一个

在网络上看盐野七生的罗马人的故事,很好看,但很费脑。我需要一本纸质书,可以握在手里前后翻看,可以折一页做标记~放下书本,立地成厨娘。

 

图书馆里很难找到合适的书了,竖版的又看不来。这本书还是老爷拖出来给我的,我犹豫一下,有点不情愿的接受了。毕竟是三毛嘛,毕竟三毛于我的那个年轻时代,实在是无法忽略的一种标识。

 

书的作者是三毛的侄女陈天慈~老爷当初拖出来这本,他就说看作者的名字,像是出于基督徒家庭~还真是,三毛有一对双胞胎侄女天恩天慈,而三毛的父母都是基督徒。天慈写的这本书,是非常理性的文字表述,我认认真真看了大部分。

 

我攫取了几张照片,说说我的感受。

 

图一 ,三毛和父母合影

 

三毛生于一个友爱温和的家庭,父母宽容,家境宽裕。14岁辍学,笼统的理由是不合于当时的教育体系,这个理由看似有点任性,而父母给请了各式家教,容忍她在家自学6年,这样的父母也是难得的。合上书以后,我在网路上深究,才知道三毛退学的原因是,她数学不好,偶尔发现了老师出考题的范围,于是死记硬背,得了好分数。老师怀疑她作弊,另出一张卷子,三毛自然是考不出。老师于是用毛笔在她的眼睛周边画上两个大大的零蛋,让她游走示众,引来满堂哄笑。14岁的少女啊,如此对待,让她情何以堪?

 

三毛48岁自杀谢世,这个老师不知道是何种心情?有句话说,你的过去就是你的未来,不知道该怎么理解这话,听到时我是不自主打了一个寒噤。

 

图二 ,三毛弟弟陈圣

三毛称她的大弟弟经商的陈圣为俗人,实际上她曾在留给父母的信中,也曾明确表示和兄弟姐妹无话说,愿意尽量不来往。

 

弟弟陈圣也表示不懂三毛的飘忽和作态,互相都看不入眼。1976年荷西死后,三毛随父母回台湾,陈圣送三毛一辆白色古董老爷车,是标会标来的,颇有破费,献宝一样,希望逗姐姐开心一刻。然而三毛看也不看,两三个月后,只能割肉卖掉,本来也没有什么钱,三毛的爸爸补贴了亏损的部分。

 

后来三毛稍稍从悲痛中走出来,自己买了一辆车,也是白色~间接的表示弟弟的好意,她知道。三毛对两个侄女极尽宠溺,用她自己的方式。送她们书,陪着一起阅读,讲各样的故事,替她们选了圣心女中作为初中时学校。

也带着她们进山,看望各样的原住民。白色的车开在弯弯曲曲山路上,三毛开车技术不好,时常出差错,误时耽搁时,两姐妹如果事先不准备好吃的,就得饿肚子。她们深知小姑三毛不是妈妈那样会照顾起居日常的,小姑的照看是另外一些。

 

两姐妹在爷爷奶奶卧室搭铺寄宿时,深夜也能听到奶奶的叹息,担心小姑因为久坐常常疼痛的背,而爷爷凑近灯光,正在检查小姑出门需要携带的药物。

 

三毛的遗书里有写给父母的信,这是我在看了这本书以后,临时起兴,去网上深究究出来的。三毛对世俗生活看透了后的,她迟早都要走,不论以何种方式,关于这一点,三毛的父亲内心早已得知,所以三毛的谢世,除了悲伤,父亲也有一份坦然。

 

人生所有的选择,无关对错,都是不得已。

 

图三~图 五,三毛和两侄女

 

两侄女对这个颇有异域风情的小姑,当然是充满了好奇,她们时常在奶奶家遇见三毛~孩子气的三毛最喜欢与她们斗嘴,她没有自己的孩子,她的家庭生活最现实的体现就是与两侄女无畏的相处,简单快乐,充满着隐隐的烟火气。

 

 

弟弟陈圣25岁意外的有了孩子,而且还是两个,他只能一肩挑起养家的重担,经商并不顺利,四处拮据的日子常有。三毛有次提起弟弟年轻时有过做电影的梦,弟弟矢口否认,仿佛那是上辈子的事,而且说来丢人。然而,当三毛做成了滚滚红尘,陈圣一句称赞话也没有,却自己偷偷去看过电影,然后自己掏腰包买票,四处拉人去看。

 

三毛与弟弟受邀去圣心女中做毕业演讲,弟弟说我是三毛弟弟四毛,三毛曾说好的演讲,就像女孩子的裙子,越短越好………”,三毛负责励志,弟弟负责搞笑。我在脑子里构想普通一家人的那一幕,父母旁边看着,一定开心极了。

 

图六,及其他

 

 

本书的后半部分,写了作者作为侄女,怎样的在小姑一路走来的路上,探访她的故居,体会她的心情,解读人们对三毛的怀念。我觉得这部分意思不大。我特别喜欢前半部分,写他们的家居日常。三毛的形象,不再仅仅是我年轻时以为的恣意洒脱,不再仅仅是撒哈拉沙漠里的女人,也不再仅仅是困在与荷西爱情里面悲伤不已的妻子。

据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三毛的读者。印象中的三毛是年轻的,远行的,坦率真诚,容易感动,也容易悲伤,我从来没想过三毛的年纪,这一次突然在文中读到“1967年,小姑24岁时去西班牙留学~我算了算,天,她竟然比我妈妈还大!

 

这让我一时不能接受,很不自在。在有些人的身上,其实是不能触及年纪的,那会引起记忆中感觉的错乱。

 

在网路上深究的时候,关于三毛与荷西的那一段感情,似乎有另外一些解读,有人质疑三毛入戏太深,自己骗了自己。我不禁想起最初质疑三毛作弊的老师。有些原委得不到落实的解释,人们便自行命名了罪名

 

最初读三毛的触动,我还记得。那时我们什么还没经历过,现在,我没有再去读了~我不会巴巴的再去重温。我也不太会质疑,但我会跳出来,跳到一边看,我会说,关于婚姻,关于爱情,喔,原来你是这样想的。

 

三毛是个在写作时,敞开自己心扉的人,那时候我能够读到她,读过她,何其幸运。

 

作者陈天慈在书里透露,电影滚滚红尘里恋人隔着丝巾拥吻的哪一幕,正是出于小姑曾经习画的灵感,那是比利时画家 Rene MagritteLover,去年在纽约的MOMA看过那幅画。

聪慧的三毛,习画不成,最后她找到了文字,那是她宿命的表达。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0)
评论
蔡田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确实很不错的电影,很打动我,我连着看了两遍。等着看你的角度的感受。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客居北' 的评论 : 哇,真棒!

昨天看了田田介绍的《完美的日子》, 太有味道了,看到了东京塔。回头写写。:)
蔡田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客居北' 的评论 : 静等你的实况报道喔!
客居北 回复 悄悄话 真是及时雨,正在计划去撒哈拉寻找三毛的足迹。
蔡田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觉晓' 的评论 : 同意这样的感受,所以我老是觉得三毛“任性”,后来这一次知道她的遭遇,有点明白了。要收回我的随意评论。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我前几年也读过,忘记是不是竖版。我习惯了竖版,多读几本就好了。后半部分写的的确不如前半部分。
三毛是幸运的,在她成长的年代,大概只有她父母那样的基督徒会尽所有的爱。这是读时最大的感受。
蔡田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一个没有惊艳的老树' 的评论 : 三毛的“红颜薄命”,就好比一件薄如蝉翼的纯白衣服,最容易被污染。有时候愚钝点,皮实点,反而好过。谢谢留言
一个没有惊艳的老树 回复 悄悄话 自古红颜多薄命!谢谢分享!
蔡田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谢推荐,我去看。菲尔穿针引线,大局观,赞!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记得三毛的好多事情,她是42年出生的。

“作者陈天慈在书里透露,电影“滚滚红尘”里恋人隔着丝巾拥吻的哪一幕,正是出于小姑曾经习画的灵感,那是比利时画家 Rene Magritte的Lover,去年在纽约的MOMA看过那幅画。”,哇,这个还真不知道呢。

博主岁月沉香写过一篇从心里学上解读三毛的文:
https://blog.wenxuecity.com/blog/frontend.php?act=articlePrint&blogId=78604&date=202210&postId=17796,

赞田田如此详尽的书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