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美关系需要一个新基础和战争

(2010-08-06 11:21:17) 下一个



中美关系需要一个新基础和战争

庄冬


这个帖子回顾中美关系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利益基础和每一次基础变化都伴随着战争。今天中美关系需要一个新基础,因此很可能也将伴随着战争。当然,这个战争以什么方式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发生我就不知道啦!

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利益关系,不管是眼前利益和短期利益为主导还是传统和长远利益为主导,反正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利益关系,因此利益是国家之间关系的基础。虽然国家之间关系的基础是利益,但是这个利益确是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的,然后因为过去的基础似乎已经不再足以维持这个关系而需要一个新的基础。

一般说来,小国或弱国比较重视也往往只能重视眼前利益和短期利益,大国或强国则比较重视传统和长远利益(当然也不排除犯错误因小失大或因眼前失长远的情况)。一般说来,大国或强国之间的关系和利益比较平等,小国或弱国之间的关系和利益也应该比较平等(当然有仗势欺人的情况)。一般说来,大国或强国跟小国或弱国之间的关系和利益也应该比较不平等,也就是说前者往往得多失少和后者得少失多(当然也不排前者因为长远利益使后者得多失少的情况)。

中国当年(满清)闭关锁国,所以中国和外国(特别是和西方国家)的关系基本上可以说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鸦片战争一共有两个,第一个是英国(1839年—1842年),第二个主要是英国和法国(美国也有一小份儿)(1856年—1860年)。后来1900年(庚子年)的庚子赔款和八国(英、法、德、美、日、俄、意、奥)联军等等事件中,美国就不只是一小份儿了。

当年的世界是殖民主义时期,那时的世界秩序是以英国和法国为首的世界秩序,德、美、日、俄都属于后起之秀。所以,我认为可以干干净净地说庚子赔款和八国联军标志着中国和美国关系的开始。

1900年(庚子年),中美关系开始了,其标志是庚子赔款和八国联军。那个时候中国和美国的关系的利益和基础,我就不在这里说了。

1900年以后,中美关系的一个新标志是1941年8月美国开始了对日本的石油禁运。

九一八是1931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一般被认为是日本全面侵华和抗日战争的开始)是1937年和南京大屠杀是1937年12月13日。我请大家注意,美国对日本的石油禁运始于1941年8月,几乎是七七卢沟桥事变四年以后和南京大屠杀的三年八个月以后。因此,在中国人抗日战争最最艰苦的头四年里,美国为日本的战争机器提供了燃料帮助了日本的汽车、坦克和飞机在中国的土地上屠杀中国人。

但是不管怎么样,1941年8月美国对日本的石油禁运引发了太平洋战争,日美关系变成了敌我关系,因此中美关系也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1941年美国对日本的石油禁运标志着中国和美国的关系有了一个新的利益和基础:对日本的战争。随着抗日战争的结束,对日本的战争作为中美关系的基础就过时了。

后来是中国的解放战争。在这场中国人的内战中,中美关系又有了一个新的利益和基础:中国的解放战争。具体标志可以用美国帮国军运兵到东北吧。美国站到了这场中国人的内战中的失败的一方。随着解放战争的结束,中美关系的这个基础就又过时了。

后来是美国保护台湾的中华民国、抗美援朝和越南战争成了中美关系的基础:敌对关系。具体标志可以用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和美国轰炸鸭绿江大桥吧。随着越南战争的结束,中美关系的这个基础就又过时了。

至此,我请大家注意,所有中美关系的基础变化都是美国主动的。那是因为中国与美国的实力差距太大了,中国还不具备左右中美关系的力量。

接着是中国和苏联的关系恶化,中美关系又有了一个新的利益和基础:共同的敌人苏联。具体标志可以用珍宝岛和尼克松访华吧。这一次中美关系的基础变化应该说是中美共同促成的。

至此,我请大家注意,所有中美关系的基础变化都是涉及战争的,珍宝岛虽然小却是发生在两个核大国之间的。

随着苏联的解体,中美关系的这个基础就又过时了。

好在由共同的敌人苏联为基础的这段时间,也因为双方的需要,中美关系产生了一个经济方面:中美共同支持的中国的经济改革。

因此,可以说苏联的解体标志着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或者叫阶段,这个时候的中美关系的基础:中美贸易。

虽然中美贸易对双方都有好处,但是美国似乎希望得到更多一些:以支持中国的经济改革从而诱导出中国的政治改革。一旦中国的政治改革了,可以想象的是那样一来在中美贸易里美国的得会更大一些。因此,中美贸易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业或经济关系也就是说不是自由贸易。

当然啦,这个世界上也没有纯粹的商业或经济关系,只不过中美贸易的商业性要小于政治性。因此,以政治性大于商业性的中美贸易为基础的中美关系如果不是危如累卵的也是千钧一发的,也就是说随时随地都有可能会出问题。

由于中美之间的贸易没有贸易自由,具体的说就是中国想要买的美国的东西美国不卖。又由于中美贸易的商业实质是中国为美国提供了一个便宜店,而美国的经济问题又使美国需要一个便宜店,结果就是中美贸易以中国出商品美国出白条(换算成美国国债)。

以苏联解体为标志和以中美贸易为基础的中美关系进的这个时期或者叫阶段跌跌撞撞走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这二十多年里,不仅中国的经济改革没有诱导出中国的政治改革,而且中国的政治改革恐怕越来越是千呼万唤也不可能出来了。二十多年过去了,中美贸易中美国出的白条(换算成美国国债)也逐渐日积月累成了恐怕愚公也难移的山了,也就是说政治性大于商业性的中美贸易终于铸成了商业大错。

现在,这个中美贸易铸成的商业大错已经让美国感到压力了,而且这个大错的重量还在不断地增长着。因此,这个问题的解决或解决的希望的出现已经是越来越紧迫的了。

所以,我以为中美关系的基础又要变化了。

那么,中美关系的基础会怎么变化呢?

对中国来说最理想的解决方法就是政治性的中美贸易关系转化成商业性的贸易关系了,可是这需要美国的同意,这也需要美国背那个大错背相当长的时间,特别是这将影响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美国人叫“the way of life”)。因为中国想要买的美国的东西主要是技术,这对美国来说就是关系到在某种程度上损失美国的技术上的先进性的问题,因此难以为美国所接受。

虽然自从抗美援朝以来中美的实力差距有所减小,由于中国的实力依然比较美国为弱,所以对中国来说最理想的解决方法被采用的可能性小于百分之五十。

说了对中国来说最理想的解决方法,那么什么是对美国来说最理想的解决方法呢?我以为是战争,而且历史上美国人为了保护他们的生活方式(美国人叫“the way of life”)已经战争过很多次了。当然啦,既然是对美国来说是最理想的解决方法,那就是一个美国不仅有基本的胜算的而且还不改变目前的世界秩序的战争,也就是说必须是战争以后不会有什么别的国家(比如说俄国)后来居上或其它国家瓜分美国现有的势力范围。

虽然美国的实力依然比较中国为强,由于美国对于最终结果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对美国来说最理想的解决方法被采用的可能性也小于百分之五十。

我前面说了所有中美关系的基础变化都是美国主动的,除了最后这次以共同的敌人苏联为基础的是中美共同促成的。

当然啦,只有一次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所以,我以为这次中美关系的基础变化是美国主动的可能性大于百分之五十。因为事实是美国的实力依然比较中国为强,所以要美国连朝着自己的理想的方法的方向试都不试一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因此,我猜美国会朝着自己的理想的方法的方向试至少三下,也就是说中美关系需要的这个新基础还只能是打出来的。

所以,中国和美国还是难免一战的,特别是考虑到中美陆军打过和空军也算是打过,中美海军不交一次手恐怕说不过去。既然中美海军要交一次手,那么按照今天的战争手段就难说会扯进来什么啦。

最后的结果应该是一个对中国和美国各自来说最理想的解决方法的组合,究竟这个组合里面各自所占的百分比就应该是没人知道的了。

我们拭目以待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