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考经济

(2010-12-25 11:14:43) 下一个
来源 :http://www.yayabay.net/blog/space.php?uid=5213&do=blog&id=6889

6月7、8、9号三天是2010年全国高等院校入学考试,简称“高考”。每年此时,全国人民总动员,不管家里是否有应届考生,日常的衣食住行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本市就规定:考点附近100米内禁止施工,晚上9:00以后不准装修、制造噪音等等。

本地的大众媒体早几天就开始大规模地报道有关高考的各种新闻。除了较为正统的考点、交通管制等信息,还有各种专家论坛:从如何复习准备,到该吃什么,怎么休息放松,面面俱到,不厌其烦。当然,关于考生情况的社会新闻也是一大热点。比方说,今早就有关于一位母亲癌症晚期的考生的报道。另外,又有“爱心车队”的出租车司机们在媒体上发表宣言,愿意免费为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考生提供交通工具,并且表示已经提前“踩点”计时,规划最佳路线,保证考试当天万无一失。考点附近的饭店宾馆也生意兴隆,为送考家长和考生们提供餐饮服务和午休的客房,在火爆的高考经济中分得“一杯羹”。

中国教改这些年,我的印象是高考的份量有增无减。如今的趋势是本科学历已经不希奇,每年报考硕士博士的也大有人在。“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渴望书包翻身,改变命运本也无可厚非。尤其是因为现在就业不易,可以选择的“铁饭碗”又是那么少。不过,近年来扩招的副作用是教学质量的下降,学位“含金量”普遍受到置疑。曾有讽世顺口溜曰:学士多如狗,硕士满地走,博士才能“抖一抖”。

我对国内高等教育了解不深,不过常听到朋友们抱怨。也常听说国内高教行业的同行凡有条件,多半送子女出国:一来是为孩子“镀金”增值,二来也是因为对国内高教失去信心。我总觉得这种现象实在是够讽刺的。其实,出国也不是灵丹妙药。且不说外国的“野鸡”大学专管“吸金”,孩子去了,本领没学到,奢侈浪费、互相攀比等等恶习倒“长进”不少。而且有些孩子,据我看来并不适合出国。在国内,有父母老师管教着,还可以算“刻鹄不成尚类鹜”,到了国外,却不免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