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父母之爱子女 (zt)

(2010-12-25 11:09:05) 下一个
来源 :http://www.yayabay.net/blog/space.php?uid=5213&do=blog&id=7142


号称“股神”的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 1930-)与我校有些渊源。当年他被好友、我校一位对母校极其热爱忠诚的犹太校友拉入我校董事会,帮助我校设计了一个投资方案。我们照此办理,以匪夷所思的方式掘得了第一桶金:在俄亥俄州买了一个广播电台又转手卖出。我有时突发奇想,觉得巴菲特拥有的公司真是名至实归:Birkshire Hathway,缩写BH,可不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彪悍”嘛。

巴菲特出生在美国中西部内不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城,所以人称“奥马哈的神谕”(Oracle of Omaha)。尽管2008年时巴菲特曾因身家超过620亿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全世界最富的人,而且目前身家依旧超过470亿,在美国财富排行榜上仅次于比尔盖茨,可是他对于金钱却很有平常心。他一直住在1958年花三万美元在奥马哈买的一栋房子里(今天估价超过七十万),每天自己开车上下班,年薪基本工资只有10万美元,平日也以生活朴素著称。不过,巴菲特在慈善事业方面却十分热心和投入。除了不时的筹资捐款以外,他于2006年宣布将把自己财富的83%捐给盖茨基金会,并于当年六月把价值300多亿的BH公司的B股转给盖茨基金会,成为历史上数额最大的慈善捐助。

最让中国人觉得惊奇的,可能是他对于子女的态度。巴菲特不但声称自己在物质方面没有什么特别想要的,也从不企图建立什么子承父业、代代相传的“朝代性财富”(“dynastic wealth”)。他把那些“富二代”叫做“幸运精子俱乐部的成员”,并且表明“我给孩子的金钱,足以让他们知道自己可以尝试任何事业,可是不会多到让他们宁愿无所事事。” 因此,他不但把自己财富的一大半捐赠出去,而且让他的两男一女三个孩子从小就知道他们以后不会继承大部分家产。

巴菲特的儿子彼得是个音乐家。他回忆说,祖父过世以后,给三个孙辈留下一个农场,沃伦巴菲特卖了,分给每个子女九万美元,让他们用这笔钱各自去谋生创业。彼得当年自己创作音乐、组织乐队时,起步非常艰辛,被迫把房子抵押出去换取资金。可是他知道父亲不会借钱给他,一切都要靠自己去奋斗。他觉得,父亲的最大支持是感情和道义上的,而不是物质上的,因为巴菲特对于他投身音乐生涯非常鼓励。当年九万美元那笔钱,如果放在父亲的公司投资而不是化在他自己的创业上,如今可以价值几千万。可是当别人问彼得是否后悔当年的决定时,他的回答是:一点都不。因为如果靠山吃山,他永远不会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毅力,而只会时时疑惑:“我的钱是否都是父亲赚来的?我自己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由此可见,巴菲特的养儿育女经验是成功的。父母之爱子女,的确应该“为之计深远”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