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http://www.yayabay.net/blog/space.php?uid=5213&do=blog&id=7520父母新搬的住处附近有一家沃尔玛超市,据说是这个连锁店在本市最好的分店。母亲习惯在法国人开的家乐福购物,对沃尔玛总有点看不上眼。 搬家以后,她还是舍近求远,宁可坐三四站公交车去家乐福购物。今天我一时好奇,决定和母亲一起去逛逛这里的沃尔玛,看看和美国的店有什么不同。
这家沃尔玛坐落在附近的“XX广场”,也就是集购物、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一条商业街上。和美国将商业区和居民区极为严格地分隔开来的规矩(zoning code)不同,广场附近就是几万人口的居民小区。我们到达沃尔玛时,商场门口铺了地砖的空地上正有几个小青年在开设滑轮课。十几个学龄前儿童脚踩滑轮,头戴头盔,绑着护肘、护膝,全副武装地在练习绕圈,兴高采烈,不怕热也不怕摔跤。边上的小板凳上团团围坐着家长,一课结束,就忙着给他们擦汗、喝水、喂水果点心,也兴致勃勃的。中国这种对公共场地的综合应用,在美国也不大看到。比如,此地大银行、大超市的门口,每天早上常有群众自发的晨练团体,做操、打拳、跳舞,热火朝天,也是人口压力下同胞们发挥聪明才智的应对之策。而在沃尔玛的入口处教滑轮,除了利用空地外,还可以享受店门口渗漏出的冷气,可谓一举两得。
进入大门,迎面的墙上就是醒目的红字,说的是:沃尔玛目前在中国已经开设了187家分店,其中的阿拉伯数字明显是活动的,暗示商家正雄心勃勃地等待下一次更新。墙上还张挂着大幅标语,号称要“共建和谐世博”云云,倒也是中国特色,与时俱进。 可能因为我们去时是晚餐后(七点左右),一楼卖熟食、中式点心的柜台前问津者寥寥,售货员也开始清理打扫,准备收摊。原来这家商店虽然号称沃尔玛“超级中心”(“supercenter”)——因为它也卖吃食,却并非二十四小时通宵营业,晚上十点就要关门的。
和美国的沃尔玛比,这家经营的似乎也多是食品。一楼出售的除了新鲜蔬菜、水果、鸡鸭鱼肉以外,还有真空包装的咸蛋、烤鸭、盐水鸭等。母亲说,各种点心、餐饮品牌也会租用沃尔玛的柜台进来做生意的,类似半加盟 。的确,我可以看到卖韩国泡菜(“阿玛尼”)、冰淇淋、面包蛋糕等的专柜,不过不如家乐福的“百年老店”品牌多,可能是因为家乐福抢先一步进入中国市场的关系。搭乘人行滚动电梯上到二楼,迎面而来的还是食品:糖果、饮料、酒类、零食,边上才是餐具炊具、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碟片书籍、清洁用品。我好奇地去看店堂中间堆积的书摊,发现除了常见的“自助书籍”(self-help)指点你发财致富、事业成功、人际交往、或者保健推拿之类,竟然还有声称“绣像全本”的《红楼梦》和《水浒传》等“古典名著”。印刷字体小而密,不过的确有插图,而且装帧模仿线装本,有点古色古香的味道。在美国的沃尔玛,卖的多半是十美元以下的言情小说。
比起母亲经常光顾的家乐福,这家沃尔玛占地更大,分为上下两层,不象前者只是挤在同一层楼面。可是,地方虽然宽敞了,人气却显得低了,因为顾客更为分散。而且,家乐福每个货架前促销员人头济济的情况这里也看不到,不知中国顾客是否会觉得若有所失。我在音像专柜买了一张周立波海派清口的DVD,售货员说要在这里单独付款。估计因为这里的柜台也是出租的,所以各自为政。听母亲说,沃尔玛不如家乐福人气旺,还因为他们最初不收礼品卡,只收现金。现在总收银台也“适应中国国情”,开始接受礼品卡了,但个体承包的音像柜台等依旧是现金消费。
母亲在这里买到了她需要的油烟脱排器过滤网,就是贴在厨房的油烟脱排器的一大张棉(?)纸,过一段时间可以更换,省得清理油烟机费劲。她说,也给我几张,带到美国去用。不知这是否是沃尔玛响应中国顾客的需要创新设计的新产品。去年开始,中国商店开始限塑,顾客必须另外出钱购买塑胶袋,以此来鼓励大家回收使用购物袋。沃尔玛也不例外。向身穿沃尔玛红色T恤制服的收银员付过钱后,母亲掏出自己带来的布袋,装好东西。我们出门离开,我的沃尔玛考察之旅也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