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http://www.yayabay.net/blog/space.php?uid=5213&do=blog&id=7589我们参观世博,是跟着本地旅行社的大巴走的。连车费加门票才两百元(世博门票一般要180元),倒是不贵,就是买了车票之后,还必须提前一周去预约座位,签订合同,一本正经,程序繁琐。出发前的一周,我们又再三讨论了要带的东西:干粮、水果、防晒霜、雨具、遮阳帽、白花油(防中暑)等,母亲还特地去买了一张塑料折叠的小板凳和一把新的遮阳伞。大巴预定早晨6:30从火车站出发,晚上6:30离开世博园回程 。面临三餐无着、体力透支的一天,事先我给自己做了一番心理建设,决心要万事随缘,尽兴即可,不必去跟风排长队。
万事俱备,周五一早五点起床,六点出门,六点四十发车 。在车上,旅行社的导游给大家讲了一些有关注意事项,特别强调了几点从什么出口离开世博园,去停车场找车的事。 一路顺利,两小时以后到达世博园,只是进入上海之后开始下雨。下了旅游大巴,从停车场到进口,又等待安检,倒整整花了45分钟,因为等待入园的旅行团和散客实在太多。我看其中老人和学生不少,有人排队时被挤散了,又不免大声吆喝,呼朋唤友,热闹得象集市。
终于进园了。我们进的是7号门,属于后滩入口处,正对欧洲广场的C区。根据已经参观世博两次、这次陪我们一起来的父亲的朋友说,当时里面的人还不算太多。不过,德国馆门前已经排起了长队,工作人员说大约要4小时才能进去。我们决定去找个人少的地方,一看法国馆的人流好像还能承受。排队的时候,看到边上张贴的一张临时告示,说“印章正在维修,今日不盖章”,我这才恍然大悟,为什么排队的人少了。据父亲的朋友说,世博刚开始的时候,一张盖满各国签章的纪念性“护照”要价三千人民币,如今早已炒到五千以上了。所以,有些人来世博,专为签章而来,是做生意而不是享受展览。
听参观过世博的朋友、相识谈体会,普遍的观感是“人太多了。”我们去的那天也不例外,长长的队伍蜿蜒开去,壮观的场馆人群能绕馆一周。大家总体还能遵守排队秩序,不过也不排除有插队、跨栏的少数人。下雨时,大家打着伞挤挤挨挨,更是头顶肩头水花四溅,脚下鸡骨、地图一地狼籍,还要小心水潭,十分狼狈。
外国展馆一般都会有本国的工作人员,大半年纪较轻,能说汉语, 估计都是大学生、留学生,我在美国时就听说几个大学刚毕业的中文系学生要为世博美国馆服务。在西班牙馆参观时,有位带着孩子的中国母亲跨越护栏想要抄近路,却被老外工作人员拦截,还被用中文教育说:“你怎么教育孩子?幸好遇见我,要不然你根本进不去,你穿过来就是出口了。”在挪威馆,父亲的朋友想要和里面一男一女两个年轻的挪威工作人员合影,那个女孩子用中文推托说:“你还是和这位帅哥一起拍吧。”
从非洲广场前往A区的中国馆, 我们坐了园内通行的、类似高尔夫球车大小的小车。雨下个不停,而且风力加大,斜斜地夹带雨水迎面扑来。开车人抱怨说,今天的衣服湿了干,干了湿,非常难受。下了车,远远看到中国馆朱红色楼阁式样的建筑。各省市联合馆无须预约,但围栏隔开的游人密密麻麻地站了好几层,我们就跟着人流转来转去地排队前行。耳边南腔北调的抱怨之声盈耳,更有两个小青年翻过围栏,奔跑插队。半小时之后终于进馆时,父亲的朋友说,我们一共转了15圈,每圈至少600米。
从省馆出来,我们又坐了一回园内免费的公交车。下车后,从7号出口走出,去停车场找我们的大巴。当时狂风大雨,隐隐带湿意的衣物终于完全被打湿。我们到时,大部分同来的乘客都已经上车了,而且都在饥肠辘辘地吃着自己带来的干粮,粽子啦、蛋糕啦、水果啦。大概是因为天公不作美,玩得又累,所以大家早早地就上车纳福了。天气虽然多雨,好在并不炎热,也算有利有弊吧。
大巴晚上6:15离开世博园,不过出园时在浦东堵了一阵,所以回到早晨起程的地点已经是晚上8:35了,回到家是9点,比我预想的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