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陵女儿之三:陈懿贞 (zt)

(2010-12-22 08:18:30) 下一个
来源 :  http://www.yayabay.com/blog/space.php?uid=5213&do=blog&id=10807



上个月我意外地收到台北“中华民国笔会”的伊梅儿,说是因为要重新出版陈懿贞女士的翻译作品,希望我能提供她最新的联系方式。和陈懿贞相识,是因为我曾采访金女大在美国的多位校友。她在电话中多次耐心细致地回答我的各种问题,2006年在纽约第一次见面一起吃饭时,她同样温文善意,让我再次领略了金女大校友的风范。

所以,收到来自台湾的这个伊梅儿,我马上给她打电话,征求她的同意。可是打了好几次,都有自动回复说该号码已取消。我又给居住在加州的金女大美国校友会主席打电话,希望能获取陈懿贞的最新联系信息,可是也没人接听。直到我和另一位金女大校友潘韧秋通话之后,才得知陈懿贞已经在去年过世了。虽说这也算高寿多福者的“喜丧”,可我还是不免兴起“故人恰似中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的感慨,同时也回忆起她的人生往事。

陈懿贞的父亲曾经留美,回国后担任牧师,她从小上教会小学和中学,又于1941年毕业于金女大英文系。她的最后几年大学生活是在成都校区度过的,因为金女大于南京陷落前疏散,在1938年搬到华西坝,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才回到南京校区“复员”上课。听她的回忆,战时成都的学生生活也别有滋味。首先当然是她们这些“外来户”得和当地学生、当地人打交道,她们曾经坐滑竿上山,从附近的果园买桃子。那时华西坝在城外,几个同学也常结伴步行进城看电影、逛商店。“那时沿路有很多茶馆,我们走累了就坐下喝茶吃点心。”她记得看到很多穿着长袍马褂的当地人在茶馆谈生意,“在长袖管里讨价还价”。某年寒假,有位同学还邀请一位美籍华人体育老师和她们几个同学去西康家中游玩,她们见到了大雪山、小雪山等特别的自然景观,印象深刻。

陈懿贞于1943年来美国留学,在名校史密斯(Smith)女子大学学习英文。她对美国女生的社交才华非常敬佩。当初每个女生宿舍都有一位“母亲”(housemother)管理,每天晚饭后半小时是“法定社交时刻”(social time)。这位舍监请大家在起居室喝咖啡,学生们有的弹钢琴娱乐大家,其余人轮流坐到舍监身旁,和她闲聊一会儿再离开。“在中国,可没有学生能和老师那么平等、随意、自然地交流。”问她在美国上学时吃些什么?她说史密斯大学的羊肉让她无法忍受,每次餐厅供应这个菜她都宁愿吃面包加花生酱。城里的中餐馆也让她失望。某次去一家粤菜馆,老板见她是中国人格外讨好,在炒面上多给了不少“浇头。”“可我想吃的是米饭。他们只有‘杂碎’和面条,那些浇头的汤汁就是美国人吃的白色肉汤,根本不象中国菜!”

令我至今难忘的,除了陈懿贞回忆的这些学生时代的趣闻逸事,还有她对于他人的体贴、对于母校金女大的忠诚。某次我提到阅读当年成都校区的宿舍规则和舍监记录,说起那时有学生盗窃他人财物的现象。陈懿贞一下陷入沉默,然后告诉我她不想讨论这个问题,因为“当年的当事人大家都认识,再说这些旧事有伤体面。”

故人已逝,此情长存。能够结识陈懿贞等金女大的校友,从她们这些年过耄耋的长者那里了解历史往事、学习人生阅历、体会她们的人格魅力和智慧,这不但是学术界的福祉,也将会是我一生的宝贵精神财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