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无情才子有情文】

(2010-01-19 16:22:21) 下一个





---评胡兰成之《论张爱玲》

才子型文人胡兰成鬼气而古意盎然的文笔读来辄觉玉楼清唱倚朱弦。余韵入疏烟般地妩媚,而其文章峰回路转却常常不动声色的机巧和从容又恰似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的意境。他的文字也不仅仅停留在华丽流畅的层面,其字里行间的博古通今和看似信手拈来的引经据典仿佛是手握浪花飞溅时刻的拍岸潮涌,将大海的幽髓和无垠化作了诗一般的细流,然后缓缓地流入似海滩静沙一样等待着的读者心灵。在论张爱玲这篇文评中,胡兰成没有落入大多文学评论都免不了的窠臼俗套,诸如学院式的枯燥解构和大段引用原文的偷懒式评议。相反,这篇评论在一种诗意的氛围里,用清咧激情的笔触将张爱玲其人其文肢解成一片绿叶一朵鲜花和一条小溪,尔后再还原成带有张氏烙印的那片森林那个花坛和那些江河湖海。胡兰成一手高擎理性的宝鉴,照出了张爱玲文字和个性的知性美与思想渊源;另一手则捧着由懂得慈悲的水滴汇成的心湖,映出了张爱玲这个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之卓绝文笔在文学和美学意义上的魅力。 

兰成此评文的开句相当别致。他说:张爱玲先生的散文与小说,如果拿颜色来比方,则其明亮的一面是银紫色的,其阴暗的一面是月下的青灰色。阅文张目,目之所及,形色首当其冲。固将张爱玲的文字用颜色来比拟,蓦然于读者眼前展开了一幅水墨印象派画,其雅其巧,率先赢得阅者视觉的继续关注。张爱玲文字的通中华经典诗文绘画之写意情趣和借鉴西方现代文艺之幻化抽象,确有水墨印象画的影子。我以为,胡形容的张文明亮的一面现了爱玲文字的雅致高贵,而那阴暗的一面则散发着力投张文纸背的尘埃般灰色,特别是对命运不可知的彷徨。但张爱玲到底是熟谙诗经和红楼梦浪漫一面的,即便是绝望的彷徨,从她笔端倾注出来,则如月下的青灰色,幽怨中依然不失清凉悲美,正如那葬花的黛玉。倘若张爱玲文字的主调是大红大绿式的浓郁色彩,那么我想胡兰成是断不会用颜色比拟张文而拉开评文首句的,因为大红大绿在国人眼里常等同于艳俗。再观胡兰成的文字,似也颇有银紫青灰之调。所以,胡兰成和张爱玲在文字的拟色调上已然是知音了。 

觉是生灵如人类接触大自然的主要感官载体之一,在以色彩比拟张文从而冲击读者的视觉兴奋细胞后,胡兰成又把张爱玲的文字比作在钢琴上跳跃的音符。尽管张爱玲自述不喜音乐,也对自小受训的弹钢琴不甚亲切,早年音乐的熏陶却自然而然地让她的文字变成了五线谱上跳跃的豆芽菜。那些豆芽菜音符在读者听来既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也是德沃夏克的自新大,和谐中隐藏有突破,经典里飞扬着不可遏制的新意。 

子曰:兴于诗。故读之无兴者,非佳诗。其实小说散文亦不离此道。纵览张爱玲的文字,正如胡兰成所云,到处洋溢的青春之旖旎”“照亮了人生,因而也时时点燃了读者为之共鸣的灯塔。在我看来,她牵动读者性灵的文字犹如播送火种的天神。再对照胡兰成的散文笔触,难道不亦象随时让人起兴的海湾浪花?

张爱玲贯于上九天下五洋探索唯美极致和现实真缔的挖掘精神,也是她的文章异于一般市井小说和风花雪月文字的精髓之一。她对青春旖旎近乎完美的追求,自然也体现在她后来不肯委曲于胡兰成对其情感的不专一,因为一个委曲求全的张爱玲便已不是激情飞扬的张爱玲了。虽然离开了胡兰成的那颗枯萎花朵还依然放射着文字的光彩,可再也不及有着象胡兰成这样一个生命知音聆听和喝彩时绽放得更明艳了。 

兰成把张爱玲的性情和文字喻作赏心悦目的跋扈,而非令人伤感的自恋,似乎是再恰当不过了。因为那枝红的杜鹃花开在春之林野,是那样的不可让人无视其美丽和存在,所以她的常常孤芳自赏甚至霸占林野小草某一时刻的话语权也使她的欣赏者毫无怨言,何况她青春活力的权威性早已笼罩了周遭四景。胡兰成把她比作生命的源泉则是对她并非博学但却灵气十足的才情之高度褒扬。胡兰成更是一眼窥穿张爱玲编故事手法的亦古亦今是何等地适应她高度富于想象力的文学创作头脑。 

兰成笔走龙蛇之间准确地抓住了爱玲文字在结构和意象上的本质,他认为,她的文章犹如新派拼图组合成的古典绘画。唯其如此,张爱玲的小说和散文俨然是开放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于白话文创作田园里一朵芳香独特的奇葩。她建筑传统经典文学美学鉴赏基础上的底子,兼容了印象派观照实景和抽象绘画象征现实和主体的奇巧,于读者面前推出了一幢幢清越中不无柔媚绚烂的张式文学建筑群:那不是机械的中西合璧和新旧碰撞,而是从古典的温泉里流泄出来的新世纪甜蜜适口的琼浆玉液。张文如新派绘画并非自然主义的实事实物的复写似乎并不影响她小说和散文里塑造的人物贴近尘世的哀怨福乐。也如胡兰成所言,读爱玲文字让人油然而生崇高感。我以为,这种崇高感的诞生好似任何一流文字在阅者思想的海洋里投入的一枚精神鱼雷,教人产生粉碎碎骨与之混沌合一的极乐。 

兰成曾说爱玲,这世上懂得你的只有我,懂得我的也只有你。张爱玲答:为懂得,所以慈悲。胡兰成和张爱玲在格物致知上惊人的相似使得胡轻而易举地窥透张爱玲文字悲悯人世的普爱精神,也拉开了胡张姻缘本质上相惜相知的帷幕。纵使这对金童玉女的世纪神交以悲剧收场,但旁人看到的也许是悲剧带给人的崇高感,两人对彼此的懂得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旷达和慈悲,注定了他们在绝交后总体上依然是礼义相待的潇洒。胡兰成又把张爱玲看作是一个最具平民意识的贵族,一个气质如贵族然而内心洋溢着忘我怜悯境界的可亲可爱的贵族,因而张爱玲小说人物的欢离合会如此教人心生同情和亲近。她以孤傲冷寂的理性态度察世,却以直面人世的欣赏和包容心理来感受笔下人事的所泣所盼。在这不无悲苦的人世,透过张爱玲文字编织起来的那幅纤美织锦缎,读者于沉重的青灰色图案里仍然会发现玫瑰花凋的悲剧意义和类似贝多芬欢乐颂里展示的和谐与希望,即便那种宁静与和谐常常伴随着极度的委屈。 

兰成继而对张爱玲性格中别具一格的倔强作了透彻的分析。若以望文生义的文若其人来推测,胡文认为他了解的爱玲在表面上似乎异于她笔下所描绘的种种。可胡兰成的锐眼透过对爱玲怀恋隋唐红的时代和借项羽之口发出但我倒转要做猎者的呼声,让人一窥爱玲心底欲在这男权社会张扬女性美丽的渴望和伸张那些被掩盖在委屈压抑大山之下众多脆弱灵魂的倔强。在胡兰成眼里,她的高傲和谦逊其实都化作了文字里人物的坚韧和令人宽容,她作品的魅力在于弱者感化强者或者携同强者穿越命运沉重之门的悲悯之光。也只有胡兰成对张爱玲的极度懂得慈悲够让他望见爱玲文字中的人物在委屈泪水之中开出的柔和之花。张爱玲文字中将强烈的悲哀和痛苦化作对生之喜悦和爱之拯救力的渲染,正是张爱玲和胡兰成共同欣赏的中国式伦理哲思于人的绝妙之处:生之喜悦总是伴随着生之悲哀这是怎样一种豁达包容和欣赏世界万物万理的大世界观和人生观! 

兰成曾经的担心终于没成为现实,爱玲的华是常青的,他的敏锐使其将张爱龄持久不衰的创作源泉归结于她性格和文字中渗透的同时具有希腊式悲剧之美和基督式救世之爱的个性。尽管张爱龄后期的作品因为环境的转换而不一定具有创作力最旺盛时期登峰造极的美感,但青春的活力始终象一只五月晴空高飞的鹞儿,牵动着她贯穿文学创作和生命始终的性灵。 

对张爱玲的作品,胡兰成在评文中重点剖析了她的代表作倾城之恋隐含的理念和文字结构特色。胡文对倾城之恋里的男女主角作了从外表到内在的大体解剖和心理分析。对于女主角流苏小姐,胡兰成在旁观了她愤然挥别白公馆这个窒息她离婚后寓居岁月的颓败气氛后,一语道破了流苏这种和旧环境决裂的举动并非是娜拉'式出走的叛逆,而是以她残剩的青春的火把,去寻觅一些儿温存,一些儿新鲜,与一些儿切实的东西。接着胡文对小说男主人公范柳原这个自私和风流的公子哥儿之性情进行了男人眼光里的审视:他和她要好,不打算和她结婚。这样的人往往是机智的,伶俐的,可是没有热情。他的机智与伶俐使他成为透明,放射着某种光辉,却更见得他的生命之火是已经熄灭了值得注意的是,胡兰成对范柳原式人物的到位观察和深刻体会,也间接折射了胡自己在对待女人和情爱观上的柳原式特色,即这类男人的魅力,他们的机智”“伶俐对知识女性非同寻常的识与知,往往是女性甚至包括张爱玲这种具有孤傲之才者的练门。这类男人自私和自恋面纱下也常常裹着一颗诚实和真挚的灵魂,当这种灵魂因受某种感动而发光时(比如倾城之恋中流原在香港陷落时终于拜倒在流苏的倾城之美中,比如胡兰成和张爱玲相爱的那些黄金岁月。),此种爱情的力量和神圣感是很少有女性可以抵抗其诱惑的。胡兰成情感史中的七个女人,不是一一都陷落在他风流倜傥的率性和文才之下?相对于细致生动地分析张爱玲小说的内容和象征之美,胡文对倾城之恋爱玲文字本身的魅力之赞叹,除了引用原文的精华部分来说明其美妙,更多地还是给读者的想象世界以留白,故使得该评文繁简有致,重点突出。

兰成和张爱玲的相知应该有相当一部份是建立在两人都奉行的个人主义人生观上的。所以胡引用了张的自评:我是个自私的人,以及他自己对爱玲说过的话:你也不过是个人主义者罢了。胡兰成然后指出,这种可以走向新生,或者破灭,却是不会走向腐败的个人主义在张爱玲时代却是不同于苏格拉底和卢梭时代的个人主义的,因为他和张爱玲时代的个人主义显然已具有了可以让人同时进行讽刺谴责旧世界和向往寻求新事物的社会环境。胡兰成也许是想说,正是这样一种自信而触摸前景的个人主义导致了张的文字在新旧交替的乱世里非但没有趋向空虚,而是开出了灿烂的文学花朵? 

兰成最后在文章中将张爱玲比作是继鲁迅之后在文学作品里寻求自由新生的杰出作家。胡文精辟地论道:鲁迅是尖锐地面对着政治的,所以讽刺、谴责。张爱玲不这样,到了她手上,文学从政治走回人间,因而也成为更亲切的。时代在解体,她寻求的是自由,真实而安稳的人生。的确,如果避开小说的政治诉求和直接的社会效应不说,鲁迅的著名小说如狂人日祥林嫂等的思想性实在与张爱玲不少作品里人物命运所揭示的人性意义是殊途同归的。胡兰成评到,鲁迅和张爱玲在小说里展示的个人主义在前者是厉的,而在后者则是柔和,明净的。这也不奇怪,鲁迅是斗士式的文人,而张爱玲是民国时期上海滩的淑女作家,他们的文学表达手法自然是有异的了。胡兰成此文结尾时引用郭沫若女神里的一段则是对张爱玲性格和作品魅力所作的画龙点睛式的总结:黄帝与共工大杀一遍之后,战场上变得静寂了,这时来了一群女神,以她们的抚爱使宇宙重新柔和,她就是这样,是人的发现与物的发现者。

兰成久被张爱玲光环笼罩着的文才仿佛与他大节有亏和薄幸寡义的历史是两条互不相干的平行线,他固然是读者深入了解张爱玲的平台,但其本身当于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占有自己独特的一席。论张爱玲一文不过是胡兰成清俊灵秀而又华丽高阔文风的管中一窥。 

2006-6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