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的人生影响最大的几本书
我是一位毕业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硕士教育水平的统计学家,我的最高学位相当于美国的MD和MPH。带着这样的背景在当今以数学家们为主体的统计学的公开场合下发表言论将被普遍地认为是狂妄之徒。在众多毕业于美国大学的博士级华人统计学家们的圈子里,我实在是不应该公开称自己是一个统计学家,至多可以说自己是个搞统计的小master(这是他们在公开场合下教导我该如此行的)。在他们的眼里,我只能毕恭毕敬地站在他们的对面聆听他们的高谈阔论。然而,我不齿于当一个这样的小学生,为此我已遭到了这些同行们毫不吝啬、近乎疯狂的谩骂、诋毁、讥笑、嘲讽。在那些头顶着美国大学的统计学博士头衔但却在骨子里浸透了中国历史的鄙俗文化的学者们的眼里,我绝对没有丝毫说话的地位。然而,他们统统错了!我深刻地相信他们遇到了一个另类的挑战者或outlier(离群点。统计学的专业术语,作者注)。他们最终将发现自己将不得不在我的面前低下他们自以为高贵的头颅。这不是因为任何别的什么原因,而是因为我用了自己整整十四年饱含着智慧、激情和痛苦的生命,在前人创造的几个简单随机测量(或基本统计方法论)以及自己严谨的逻辑分析和奇特发现的基础上,几乎是独自一人以坚韧的毅力为这门学科筑起了一道崭新的地平线。这很可能是科学史上的一个奇迹。Yes, that is right. 然而,当他们在我的面前低下自己的头颅时,我不希望他们仅仅是对我本人表现出某种尊敬,而是希望他们对人类智慧的最高成就——西方的哲学系统表现出应有的尊敬。遗憾的是,在很多自我感觉很好的数学背景的统计学博士们的眼里,哲学是一个与数学相比近乎于胡说八道、只会夸夸奇谈而没有实质而严谨的论证、在现当代历史上已经逐渐走向式微了的鸟东西。他们错了。他们甚至连统计学究竟是一门怎样的学科都没有很好地弄明白。
统计学(Statistics)是在近现代的四百年里才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通用科学方法论,其逻辑基础是哲学的认识论而非数学,而它的目的是为人类认识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理性而又精确的科学方法论而不是为了提出、验证或证明什么数学命题。尽管它在其表面形式上充满了数学化的符号和计算公式,但所有的计算公式都是某种分析逻辑的数学式表达。因此,我们可以说它是一门数学化的认识论,或数学化的认识方法论,但不能说它是一门认识论化的数学。这也就是说,它的本质属性是它是一门哲学的而非数学的分支学科。它在其自身历史上的每一个突破、每一次进步以及每一个新的(正确的或错误的)方法的诞生,都极大地影响了人类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的程序和结论。我们的一切结论都源自方法论。一个错误的分析逻辑将带给我们一个错误的方法论;只有正确的逻辑才能让我们拥有一个正确的方法论。因此,一个没有哲学头脑的数学家是没有资格从事统计学的方法论研究的,因为这种缺乏将注定为我们带来深刻的悲剧。
作为一个只有国内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育背景的生物统计硕士学位的统计学家,在过去的十五年里,我的研究波及到了哲学的认识论(关于智慧的递进结构与认知的逻辑流程)、数学的基本概念系统(主要是关于常量期望和随机对应等的定义)、统计学的基本原理(主要是系统地提出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系统、随机变量的九大性质以及关于统计学的七个公理性陈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最优化理论、分段回归中的强制连续性假设及其由此衍生出来的样条模型和Bootstrap法等提出了质疑、批评直至理论上的否定)、关于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估计的全新算法(主要是自权重定义和正态化的新途径)以及临界回归分析等高级方法论(主要是三分回归分析法)以及经济学中的投资临界控制等。由于哲学、数学和统计学的通用科学方法论地位,我深刻地相信我在上述领域做出的个人贡献将对未来一切领域的科学研究产生相当的影响。由此我敢说,在人类的科学史上从此将无人敢于忽视陈立功——一个从具有了初步的独立思考能力后便开始从心理上自觉地远离自己的民族历史和文化而全盘接受了西方文化熏陶的、来自中国中部地区一个平凡小镇上的普通的中国人。在我个人看来,西方文明的核心是其哲学的智慧(一种在严谨的逻辑基础上的复杂思辨)、宗教的情怀(一种在人类理性能够达至的极其渺小的可知和已知的世界面前由该理性对无限和永恒的未知和不可知的世界所展示出的极度敬畏)、艺术的风格(主要是音乐和绘画所体现出的追求形式的完美与内涵的深刻的统一)以及科学的精神(以求真为唯一标准)。如果说科学的思维和方式方法被称为了人类的一种精神,那么,前三者则构成了科学本身完整的精神系统,它们在真正伟大的科学探索中缺一不可。此外,尽管我只是一个毕业于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的微不足道的人,由于我从小受到的家庭和文化的影响,多年来,我的思维兴趣也触及到了国际关系以及其它的政治性话题。
此时此刻,当我站在了这道由我亲手筑成的斩新的地平线上,我感到了一丝的自我满足: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无论干什么都要有所作为,也基本完成了自己在某个特定历史阶段的使命。回首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我希望自己能够以平常的心态承受不可预测的未来,一如过去的几十年里以平常的心态承受着童年时代的快乐和屈辱、初恋时至高无上的巨大幸福和无以复加的深刻痛苦以及最近的十五年里充满了艰难困苦和成功喜悦的日子一样。
记得在与初恋的她痛苦地分手时我不曾乞求、埋怨、责备、激愤、……过她半个字,我只是根据对自己已经走过的人生道路的直觉判断对她说过:“我自信自己决不是一个平庸之辈!而我对于你将永远是一个谜!”现在,这个谜的底正在逐步被揭开。因此,我想写点什么来为自己的下一步作点铺垫和预测,并籍此与所有人分享我的已成为过去的人生经历。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面包,即一个人的精神食粮。我从小属于那种比较喜欢读书之类的儿童。不过,这一习惯在成年后并未持之以恒,但依然有为数不多的几本书对我的人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们分别是:
哲学类
八零年代初的高中课本《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点评] 这是一本对我的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小册子。高中时期学理科的我将这本小册子朗读几遍后几乎全文背诵了下来。所以,高考乃至日后考研究生时都没有花一秒钟的时间复习这套理论以及其它相关的政治类科目。不过,随着日后接触到更多的西方哲学,我才明白马克思的辩证法几乎是照搬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不过是将其从思维到结果(即认知对象或物质世界)的顺序颠倒了过来。从辩证法本身的角度,黑格尔与马克思不过是在认知的不同阶段在阐述着同一个逻辑系统,或者说,马克思是“剽窃”了黑格尔的系统。当然,说剽窃有点过分了,因为马克思毕竟还是为辩证法这个逻辑系统加添了几块砖瓦的。这本小册子在我很年轻的时候帮助我确立了一套实用的世界观。后来,在经历了一次长达连续六天六夜几乎无眠的、充满了激情和痛苦而几近精神崩溃的思考关于统计学中分段回归分析的哲学基础和数学算法的问题后,我对自己的这段经历进行了哲学抽象,并结合唯心主义哲学系统改造了自己的世界观,建立起了智慧的递进结构并由此阐述了认知的逻辑流程。
顺便说一下,作为一个自幼被父亲根植了某种希望和信念的我或许在任何领域都会有一种追求有所作为的动力,但如果没有对她的那份来自天堂般的爱以及由此而遭受的巨大而深刻的痛苦,我将绝无力量可以支撑自己度过那个在追求严谨的理性思考中充满了极度的痛苦、恐惧和疯狂的六天六夜并最终在这场持续了十多年的、极度艰难和足以摧毁任何人的健全心智的挑战中实现自我的超越。我后来的全部成果都来自那个六天六夜的思考中所产生的突破点。
罗素的《西方的智慧》(哲学史类)
[点评] 这是一本关于西方哲学体系近两千多年来主要成就的高度浓缩的版本,具有极高的可读性,是罗素奉献给全人类的最杰出的成果。读完后可以全面了解人类哲学思想的主体及其历史演进,可以帮助自己确立完整的思维逻辑系统,包括演绎逻辑、归纳逻辑和辩证逻辑。这是一切知识得以产生的智慧根源。这三大逻辑的形成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哲学的和科学的核心基础。一个因读这本书而对哲学和智慧充满了激情的人与另一个对这本书感到枯燥乏味的人从中获得的将是天壤之别。
尼采的《悲剧的诞生》(艺术哲学类)
[点评] 这是一部极其著名的悲剧哲学著作。尼采以其敏锐的思维和强烈的激情第一次将对人生悲剧的认识转为了一种积极的人生观,从而,只有强者才需要悲剧,而没有过悲剧的人生才是令人遗憾的人生。我后来才有了所谓的“大爱生大痛苦,大痛苦出大智慧”的感悟。
霍布斯的《利维坦》(政治哲学类)
[点评] 虽然没有读完这部著作,但一开篇的假设和逻辑论证立刻将我吸引住了。有理有据的陈述将民主的观念讲得既浅显又深刻。这是西方哲学思维在人类政治学术领域的一个光辉典范,由此帮助我确立了坚定的民主主义观。这个世界观成为了我处理一切与我个人有关的事务的根本指导思想,那就是尊重一切人的平等权利,特别是自由地思想和表达言论的权利,因为人类历史的一切进步一再提示了我们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那就是,这种进步的原始动力是且只能是人类思想的突破。没有思想的突破,一切进步都不可能发生;即使是错误思想的表达,也可以为正确思想的确立带来机会。因此,尊重并保障每个人的思想和言论的自由权利是保障一切进步的根本法则;反之,限制甚至剥夺人们思想和言论自由的权利便成了千恶之首恶和万谬之极谬。
宗教信仰类
圣经——新旧约全书
[点评] 这是一本关于教人如何思考神及其与人的关系等问题的鸿篇巨著。据宗教系统的人士说,它本身就是神的语言。犹太人的先祖第一个认识到了宇宙中存在着一种终极的力量,它是一切存在之所以存在的终极的缘由和终极的法则。它被赋予了至真、至善和至美的属性,并且是一种永恒和无限的存在。但是,它对于人类来说却永远不可知,从而,敬畏神乃是一切智慧的开端。因此,在宗教信仰领域,圣经是我唯一需要且愿意读的经书。
文学类
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
[点评] 这是一部描写现当代人类命运的史诗性巨著,其中的人们无论持何种价值观,都在以艰苦卓绝的精神与自身的历史宿命进行抗争,即使明确地知道自己肉体的归宿,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这是一种无所畏惧的英雄般的壮举,令人钦佩。此外,即使是残酷的战争,也透露着俄罗斯民族的浪漫主义般的诗情画意,令人对战争生活产生某种奇异的憧憬。最后,情节的曲折和人物形象的鲜明等也都能给人带来极大的情感享受。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
[点评] 这是又一部反映现当代俄罗斯社会重大历史变迁的史诗般的杰作。其中的人物的实际形象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的形象特征、每一个主要情节的发展及其结局都象征着俄罗斯这个民族及其历史中的某种深刻的悲剧根源。
通过上述两本巨著,人们可以感受到俄罗斯这个民族不愧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他们以自身历史的痛苦体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点评] 这部以贝多芬为原型的虚构小说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人如何执著地追求崇高的精神世界的奋斗史。梦想是人类最优秀的教师,它总是以美丽的诱导催人奋进。当人生的大路开始拐弯时,你需要敏锐的眼光,从而才有可能牢牢地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以实现人生的梦想。
传记类
《贝多芬的命运与创作》
[点评] 这是一部个人奋斗的历史巨著,一个伟大的创造性灵魂的真实写照。无论谁读了这部作品都将低下他们高贵的头以表达自己对这位伟大精灵的尊敬。
(注:以上四本书都是在1988年至1991年间读完的。)
《名利于我如浮云》
[点评] 进大学后第一学期读的第一本传记,写的是关于美国黑人农学家Booker T. Washington的故事。它帮助我树立了忠于职守、精于实干和淡泊名利的人生观。
《居里夫人传》
[点评] 与大多数人的读后感几乎一样。人人必读。
统计学类
杨树勤主编的《卫生统计学》(第一、二版)
[点评] 这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应用统计专业的教材。概念简单而清晰,方法系统而实用。对于任何初入统计学之门的人来说不可或缺。如果说在大学的专业课程中以130学时的时间学完第一版后仅仅对统计学知道了一丁点的皮毛,尚未搞清楚它的基本逻辑以及它究竟是怎样的一门学科,那么,离开政治辅导员岗位后用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对第二版的自学结果则令我由此发现了我的人生的新大陆,读完后我就立刻相信我将会在此领域有所作为。屈指算来,距1991年2月至5月间在同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教研室的国家二级教授周有尚先生那里帮忙时自学第二版《卫生统计学》从而发现这块新大陆已经过去整整二十年了。天啦!我的二十年生命!!在这个不堪回首的二十年里,我终于在这块新大陆上用自己的智慧、激情、痛苦和顽强的毅力为统计学筑起了一道崭新的地平线!!! 这个伟大的新地平线上最亮丽的风景是三分回归分析法和连续性随机变量的自权重曲线和在此基础上的自权重期望估计。前者的基本算法将适用于一切回归分析的临界模型拟和,而后者将彻底取代经典的粗糙的t-test和rank sum test,并为改造目前所有建立在最优化准则基础上的高级方法论提供强大的理论和方法论支持。
陈善林主编的 《统计学简史》
[点评] 古希腊的一座神庙的门廊上方刻有一句著名的箴言:认识你自己。人类永远想知道自己从何而来,现在何处,将往何方。所以,学习自己的历史是认识自己的一条极其重要的途径。在刚毕业后不久,由于当时自己的职业是大学生的政治辅导员,所以,我就想知道这个职业的那三个方面,于是就到武汉大学的图书馆去找有关文献来读,结果发现是因为在毛泽东发动残酷的反右政治运动后,在武汉的大学里依然有人上街游行并喊出了“打倒共产党”的口号,于是,毛泽东感到恼羞成怒,指示中共中央策动了“社会主义教育”的运动,而这个运动在大学里的直接体现就是正式设立了大学生政治辅导员这个职位体系。看了这样的历史背景后,我的心开始了重大的转变。所以,后来跨入统计学领域时,我读的第一本课外书就是这本容量不大的《统计学简史》,是我太太的妹妹在华中师范大学的图书馆里帮我借到的。读完后被其历史上的每一个伟大前辈的智慧和贡献强烈地震撼住了,并下定决心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
陈希孺的《数理统计引论》
[点评] 这是一本内容安排独具匠心的数理统计理论著作。开篇讲的是卡方统计量的数学定义,一个只需拥有基本统计学概念和方法论教育背景的人都可以很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定义,从而可以帮助他/她很好地理解如何在实际应用中使用样本信息构造一个经验性的卡方统计量来完成自己的方法学构建。
严士健等主编的《概率论基础》
[点评] 前100页可以帮助一个没有数学专业教育背景的人理解柯尔莫戈诺夫创建的公理化的概率论中的几个最原始的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对于准确地理解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柯氏的概念系统包含有缺陷甚至是错误的定义,例如他所定义的样本空间(sample space)这个概念。用样本作为形容词来定义一个空间的概念,容易引起误会,以为他所定义的这个样本空间就是样本本身,因为“空间”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而“样本”是一个狭义的概念,也就是说他用了一个狭义概念对一个广义概念进行了限定,从而这个广义的概念就被限定在了那个狭义概念的全部属性之上,而一个样本的全部属性构成了样本本身,从而,一个样本空间就是样本自己。然而,柯尔莫戈诺夫的样本空间并非样本本身,而是一个对样本进行测度的尺度空间(scale space),亦即,一个样本中的所有随机点的全部属性都可以在这个一维或多维的尺度空间上被测,或者说,该样本中的所有点在这个尺度空间上具有可测性,从而,可测空间(measurable space)指的就是由一群具有相同而不变属性的独立个体构成的一个在其它可变尺度空间上可测的总体空间(population space),而概率空间(probability space)能且只能被定义在样本空间上,因为只有样本才是一个已知的全空间(complete space),从而才能在其尺度空间上将它定义为一个全概率空间(complete probability space)。显然,对这些概念的内涵进行的上述修正并未违反数学集合论的任何法则,因为在一个样本中不会被允许存在完全重复的独立个体。
尽管存在上述瑕疵,柯尔莫戈诺夫依然是最伟大的数学前辈之一,因为他在统计学尚处于萌芽的时期就以自己敏锐的眼光和卓越的思维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工作:抽象出了几个简单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从而为后人提供了一套可行的思维路径。我希望自己能够在他已经完成的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一点小小的贡献,以便纠正他在概念定义中所犯下的几个微小的、非根本性的偏差。这是我从错误中学习而获得的成功,但这个成功不属于我所有,而是依然属于柯尔莫戈诺夫,因为是他首先发现了那些概念的存在,我不过是象一个学生一样指出了老师因为疏忽而留给后人的瑕疵。
[综合点评]
如果没有罗素的《西方的智慧》,我将不知道如何思考自己所面对的全部人生难题,特别是我在统计学中所发现并试图解决的问题;如果没有尼采的悲剧哲学,我将难以超越自身对自我悲剧的认识的局限,从而难以将其转化为一种积极的人生观;如果没有圣经,我将不会在自己的创造性研究中体验到神圣的使命感,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通过圣经而形成的对上帝的信仰和依托,在我的研究处于最艰难的时刻或在取得决定性突破的时刻,我将无力战胜疯狂的念头以及可能由此而导致的精神的崩溃;上帝就是我心中的磐石,没有他,我的健全的心智将不复存在;如果没有那几部文学巨著、传记和统计学的简史,我将难以在自己的探索活动中凝聚起足够的激情和执著的精神;如果没有杨树勤主编的那本教材,我将难以迅速踏入统计学的领域;而如果没有陈严二人的著作,我将无法在理论高度上审视自己的思想并重建起正确的方法。
最后,值得在此指出的是,本人的研究成果涵盖哲学、数学、统计学和经济学(的投资临界控制)、当然还有自己的本专业——医学与公共卫生等领域,其中,主要是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系统和新的分析方法,除了涉及哲学、经济学和医学等领域的文章已经公开发表了外,统计学和数学领域的成果仅部分地出现在统计学年会的会议论文集中,意味着这部分内容尚未得到学术界的正式认可。但我坚信没有人能够反驳我的思想和方法论,倒是我提出的基本概念系统以及建立在其上的基本理论将颠覆现行的部分理论和方法论。学术界的压制(对我发往国际专业期刊的文章不给出任何专业评论直接封杀)是它们不能被迅速认可的根本原因。我也坚信它们离自己被认可的日子已经不远了,因为谬误不可能永远被人们当作真理来供奉。我的研究生导师以及了解我所做的工作的国内同事(一位统计学教授)在电话或email里也都说我提出的三分回归分析法是非常好的方法;而我目前所在单位被大家称为天才统计学家的统计组负责人在面试我时,也表达了对我提出的理论和方法的赞同。
你这篇文章也快走了,临别赠言:
1) 希望你继续虚心求进,增加广阔不同学科行业的知识和经验;
2) 希望你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多读些古书;
3) 希望你中文写作方面,大大加强.
4) 请记住我下的定义:
Intelligence 是"知能";对于"认知"的能力.
你文章说是"智慧" 是错误的!
1) 中国如此推崇老马,忠心耿耿...于是,老马的"学说"把中国人的思想"僵化"了!?!?!?
2) 中国如此开放改革(邓小平的摸石子过河式),崇洋媚外,...是不是中国被迷惑住了?
3) 啊!! 江山代有人才出,长江后浪推前浪!!
中国需要大思想家!! 超越时空的大思想家!!
请回答,THANKS。
引你说的: "马克思一直将自己的哲学摆在认知的起点上考察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所谓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们是在讨论思维和意识开始后的主体与已经内化在心灵中的“客体” 之间的关系。"
1)这两句,请用通俗的话解释一下,好吗?
你是不是说: [马克思一直用自己的(唯物)哲学为基础、去考察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而唯心论者是讨论 在某一个思想发生后所形成的主体、和已经溶入在他自己内心的“客体”、的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谢谢"老虎"!
你推荐的网址、使我对老马认识不少,
...我正在怀疑...中国如此推崇老马,忠心耿耿...于是,老马的"学说"把中国人的思想"僵化"了!?!?!?
我也推荐你一个关于哲学思想的网站: www.thomehfang.com
"方东美"是一位伟大的近代哲学家,学惯中西,国际知名人物;中国圣约翰大学学士(1920?),两年半后得美国威士康新大学哲学博士.
他和毛泽东是朋友,和胡适不投入,后来跟老蒋去台湾的大学任教哲学,197X年过世.
推荐你读读这个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322523
"客观" 和 "主观"是他的辩证法里的必要的一部分吗?
看来辩证法里并不讨论主客观问题呢。
引你说的: "马克思一直将自己的哲学摆在认知的起点上考察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所谓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们是在讨论思维和意识开始后的主体与已经内化在心灵中的“客体”之间的关系。"
1)这两句,请用通俗的话解释一下,好吗?
你是不是说: [马克思一直用自己的(唯物)哲学为基础、去考察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而唯心论者是讨论 在某一个思想发生后所形成的主体、和已经溶入在内心的“客体”之间的关系。]
2)为何一定要提及"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呢?
---REF---
.主观和客观这对概念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描述正反关系,更重要的是主体(人)和客体(世界)的关系,就象中国传统中人和天的关系。(周老虎)
.主体和客体并非辩证法的特有概念,而是一般认识论中的两个基本概念。(TNEGI//ETNI)
"老虎",
请问你: 如何简单扼要又清楚的说明马克思的辩证法呢?
"客观" 和 "主观"是他的辩证法里的必要的一部分吗?
是不是'辩证法"里就说是处理两个不协调的争论...不就更容易解释,更广泛了吗??
我喜欢罗素写的东西,他不用"重大"的名词术语,只是用很平近易人的话,就能说的很清楚.
>“我对于你将永远是一个谜!”意思是以她的智商和认知水平,永远不可能了解你?<
不是,她非常的聪明。我那样说是因为我知道自己一定会做出某种惊人之举或惊人的成就,因为我自知自己有某种惊人的能力。她当时可能有点小看我了,不了解我过去的经历以及我对自己生命意义的追求对于我将要做出某种事情的意义。
其实,说她小看我也不是事实。我们毕竟非常好地相处了半年。但当她以前心仪的同班男生向她展开追求时,她选择了离开我。我没有任何怨言和责备,只能尊重她的选择,因为她如果能找到一份更好的真爱,我愿意祝福她。只能感叹自己与她相识得太晚了。
>“两者不是根本对立的,而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由此可见,马克思的哲学系统难以沉入主体的心灵之中。这是它的缺陷所在。” 我很赞同这个。所以马哲被用来改造世界,而非认识自己,因为它本质是“行动的哲学。”<
我们以前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解存在误区。显然不会有人幼稚到以为可以以心之所想便有物之所存。
“两者不是根本对立的,而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由此可见,马克思的哲学系统难以沉入主体的心灵之中。这是它的缺陷所在。” 我很赞同这个。所以马哲被用来改造世界,而非认识自己,因为它本质是“行动的哲学。”
>这样理解对吗:主体/客体---epistemology 认识论; 辩证法--method 方法论。“辩证法"里用"客观" 和 "主观"来叙述” 这句话是不准确的,把两个范畴混在一起了。<
当辩证法作为一种逻辑被讨论时,它是一个独立的逻辑系统;而当它被应用在认知过程中时,它是一种认知的方法。
当然可以,因为你从中得到的不是具体的结果,而是一种方法和处理被认知对象的能力。
马克思一直将自己的哲学摆在认知的起点上考察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所谓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们是在讨论思维和意识开始后的主体与已经内化在心灵中的“客体”之间的关系。这就是两种哲学的实质差别之所在,因此,两者不是根本对立的,而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由此可见,马克思的哲学系统难以沉入主体的心灵之中。这是它的缺陷所在。
这样理解对吗:主体/客体---epistemology 认识论; 辩证法--method 方法论。“辩证法"里用"客观" 和 "主观"来叙述” 这句话是不准确的,把两个范畴混在一起了。
老马潦倒终生,只身一人大战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就是在折腾您所说的这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老马的辩证法通常叫“唯物辩证法”,或“辩证唯物主义”,它尊重客观事物--比如历史,社会生产自身的规律,承认存在先于意识,而把黑哥的叫做“唯心主义”,虽然老马的辩证哲学就是取自老黑,但正在这里对老黑进行了一番改造,汲取的其实是费尔巴哈的思想。乱弹一通,供消遣。
谢谢你的参与和评论。参与讨论可以活跃自己的思维,挑战自己的能力。为什么不呢?
主体和客体并非辩证法的特有概念,而是一般认识论中的两个基本概念。
谢谢"老虎"解说!!
实际上,我对马克思的辩证法知道不多,但是很想了解他在说什么.
依照我所知道的是: 他把"黑哥儿"的辩证法用到他对"人和社会的关系"上,才有了"主体(人)和客体(世界)"的东西出来.
同样,辩证法也可以用到其他方面,以解决任何两个不协调的东东,...那就不需要太强调"主体和客体"了.
我如此说,"老虎"认为合理吗?...若是不合理,也要请"老虎"慈悲为怀,不要吃人啊...呵呵!
得到不少从生物方面探讨知能(intelligence)的知识;谢谢.
同时建议把文章里的"智慧"都改为"知能".
我想,"知能"是(intelligence)最适当的中文名词.
智慧是 WISDOM.不是 intelligence.
主观和客观这对概念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描述正反关系,更重要的是主体(人)和客体(世界)的关系,就象中国传统中人和天的关系。
从那些非纯统计学科的教科书里,能得到“重新定义。。。”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吗?
论"智能"的递进结构与认知的逻辑流程
http://cotglti.wordpress.com/category/uncategorized/
得到不少从生物方面探讨智能(intelligence)的知识;谢谢.
同时建议把文章里的"智慧"都改为"智能".
OK,好,我找一下.谢谢啦.
同时,我在奇怪,为什么'辩证法"里用"客观" 和 "主观"来叙述?? 若是就用"正论" 和 "反论"来说明不就更容易解释,更广泛了吗??
对不起,我还没将它贴上来。目前它在国内的正式刊物《医学与哲学》的1999年第9期上。你可以用标题查到它。标题是
论智慧的递进结构与认知的逻辑流程,作者是 陈立功
1)非常谢谢你的解说. 我再去了解一下好啦.
2)你的大作: 《轮智慧的递进结构与认知的逻辑流程》是在你文章的那一类的了? 网址? 抱歉,我看了,却没有找到它.请提示.
【西方古典音乐=Wesclassimusic】
【宗教信仰=Religions & Beliefs】
【哲学=Philosophy】
【统计学=Statistics=Cognitics】
【数学中的哲学=Mathephilosophy】
【思想的火花=Sparks in Thinking】
【权利与法律=Rights & Law】
【政治时事=Policurrevents】
【经济=Economics】
【谈今博古=History & Today】
【天文地理=Astronomy & Geography】
【科学技术=Science & Technology】
【教育政策=Educolicy】
【成长经历=Growth & Experience】
【同济轶事=Anecdotes in Tongji】
【飞花扬月=Romantics & Loves】
【摄影人生=Photographic Story】
【奚笑谩骂=Scoffing & Slanging】
【百无聊来=Life Snapshots】
【广交文友=Friendship】
【周游世界=Traveling the World】
关于辩证法,有三个基本方面:
1)尽可能多角度地或全面地观察事物的属性;
2)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进行思考;
3)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当然,还有几个自然规律,例如对立统一规律、肯定与否定规律,
量变质变规律,部分与整体规律,运动与静止规律,等等,其中的核心是所谓的对立统一规律。你可以去google一下。
关于“被认知”和“未被认知”。这是关于人们面对一个事物时的两个基本状态。人类总是从对事物的“未知”状态走向(部分地)“认知”状态。
4) [[[“被认知” 和 “未被认知”又是指什么东西呢?--- 这应该属于小学生提的问题吧?]]]
哈哈! 小学生提的问题有时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基督要人谦虚;...而牛顿当年也是从"小学生的问题": 怎么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呢?...发现了运动三定律的.
共同学习!
...往往到最后读通了,会说:“原来如此...”
1) 还是谢谢你的回帖.
2) 我不是从大陆那里受教育的,从来也没有正式读过辩证法.尤其是我们所用的名词不同,看“你们”一些文章很吃力,往望到最后读通了,会说:“原来如此,说法不同而已 ”;用英文可能更容易懂些。
我的“辩证法”知识,是从在公司里研究“方法论”里面、顺便学到的一点东西(在美国的公司,都是英文的)。
3) 我认识到的就是正的、反的和起来,解决问题;那你说还有其他“辩证法的全部使用范畴”,请说明一下如何?
4) [[[“被认知” 和 “未被认知”又是指什么东西呢?
>牛人,这些书俺看看书名就饱了<
看来这句话是真牛人说的真话。
>1) 在我的想法里“辩证法”本身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正论 和 反论 两者不都是已知的东西吗?然后,从这两者“辩证”求结果不就是了吗?
这只是辩证法的应用实例而已。并非辩证法的全部使用范畴。
2) “从思维到结果”里的“思维”是在整个“辩证”求结果的方法里的什么地方呢?
建议你去读我的《轮智慧的递进结构与认知的逻辑流程》
3)“被认知” 和 “未被认知”又是指什么东西呢?<
这应该属于小学生提的问题吧?
中国文化对我的影响几乎为零。我从来没有感到过我需要它,是的,我不需要它。
多谢回帖。
1) 在我的想法里“辩证法”本身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正论 和 反论 两者不都是已知的东西吗?然后,从这两者“辩证”求结果不就是了吗?
2) “从思维到结果”里的“思维”是在整个“辩证”求结果的方法里的什么地方呢?
3)“被认知” 和 “未被认知”又是指什么东西呢?
我在原文里已经说过了,这里所说的结果就是指的被认知对象或客体。其实,在被认知前,它只是一个未知的东西,只有被认知后才会有了关于它的认知结果。所以,从实体上看,无论它被认知还是未被认知,都是同一个存在,或同一个客体。这就是为什么我那样说的缘故。
深有同感。谢谢分享。
请问"将其从思维到结果(即认知对象或物质世界)的顺序颠倒了过来。" 是如何解释的呢?
同一本书对于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效应。 这有赖于各人的背景、智慧、感受和取舍。
---
请问"将其从思维到结果(即认知对象或物质世界)的顺序颠倒了过来。" 是如何解释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