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华盛顿(DC)深度游(8)———大使馆街Embassy Row (下)

(2012-06-13 20:14:45) 下一个

华盛顿DC 的大使馆街走到这里,走了将近一半了。 正好在这将近一半之处,过了意大利和南非大使馆之后,可以见到一条深深的峡谷与马萨诸赛大街交叉而过,一座高耸的大桥悬架在峡谷顶上,连接着南北的大使馆街。这条峡谷就是南北纵贯华盛顿全城的著名的石溪峡谷(Rock Creek),一条发源于马里兰州的湍急的溪流一直在谷底奔腾,最后汇入波多马克河,再汇入大西洋。一条紧贴着石溪河岸的公路,从北面的马里兰沿河一直通到DC 中心的乔治城。 我劝有条件又有时间的朋友,应该开车走一趟这条城市中心的峡谷。

 19 下图是在石溪峡谷的山腰上看上下交错的两条大道:桥上是大使馆街——马萨诸塞大街。桥下穿越桥洞的道路是石溪-波多马克大道。石溪河水在大道近旁的绿树丛中流过。


20.这张图是在马萨诸塞大道上俯瞰石溪峡谷。清晨时这里是华盛顿市民晨练,骑车跑步的最热门的去处。




Embassy Row 马萨诸赛大街上,走过了石溪峡谷大桥,就有些从郊区进了城的感觉。当然,走过石溪峡谷大桥之后,见到的最令人吃一惊的一座建筑是街左侧的伊斯兰教中心。这座建筑我在我的华盛顿
DC深度游之三中有过较详细的介绍,有兴趣者可到文学城“世界风情”栏目中阅读。

21. 放一张伊斯兰教中心的照片在这里。 它也是大使舘街上最有名而不可遺漏的非大使舘建築之一。

走过之后,会见到几座值得注意的大使馆。首先遇到的是伊斯兰中心南侧的土耳其大使馆。

22.土耳其大使馆建造的有模有样,干净利落,又有民族特色,值得赞叹。

 


18
.在土耳其大使馆斜对面,就是世界曾经的第二大经济强国——日本国的大使馆。它的大使馆的规模和形象,不怎么好看,显得陈旧而且低矮。从我照相的这个角度看,就象一座大仓库。

19.日本大使馆的前大门。 这个日本使馆的入口大门我觉得还是不错。 简洁,大方,又有日本民族特色。

 

从日本使馆沿马萨诸塞大街向东南走几个街区,街两旁都是一个接一个的大使馆小楼,边走边看边照相。经过韩国,赞比亚,克罗蒂,海地等大使馆四五个街区后,就到达了一个环形街心广场, Sheridan Circle 从这个Ciecle开始,沿马萨诸塞大道一直走下去,直穿过Dupont Circle 一直到与16街相交的Scott Circle,1819世纪,曾经是华盛顿的最豪华之处,百万富翁和百万豪宅大多都集中于此,所以当时被称之为百万富翁街Millionaires Row),见第一图中红虚线所示。 

进入这条大使馆+百万富翁街,右手第一个大使馆就不同凡响。不敢相信,这座连续近百米长的宏伟大使馆建筑,居然是当今世界上频临破产的欧盟穷国——希腊的大使馆。 

20.希腊大使馆。别看希腊现在国内经济一蹋糊涂,频临破产,但它在使馆街上的使馆大楼,宏伟壮观,连绵近百米长。



Sheridan Circle前后几个街区,除了希腊和罗马尼亚个别使馆,有很多小国的使馆楼一座接一座。 像下图中四,五个国家的使馆连成一串的景象多处可见。

21.使馆街一角。


22.印度大使馆——建筑不大,但外部装璜很有民族风格。


22
.喀麦隆大使馆,象一座中世纪中欧的一座古堡,吸引了许多游客在此照相。我在它周侧,从各角度欣赏拍照,舍不得离开。

(地址:2349 Massachusetts Avenue NW Washington DC

这条美国首都的百万富翁街上,自然有多座一百多年前的百万豪宅(现在的千万豪宅)。有趣的是,一些国家居然高价买下百万豪宅以作大使馆之用。 这里拣两座最有名的 “豪宅大使馆”重点介绍一下。

 最有名的是位于马塞诸赛大街2020号,Dupont  Circle 附近的印度尼西亚大使馆建筑,人们都称其为“沃尔什豪宅”(见下图)。自1952年以来一直是印度尼西亚大使馆。这座豪宅使馆是参观Embassy Row 绝对不可遗漏的景点。

 豪宅简介:托马斯.沃尔什(Thomas Walsh1850年生于爱尔兰。1869年移民美国。之后在美国Colorado 州开发了当时世界最大的金矿而成为当时美国最顶尖的几个百万富翁之一。1901年买下华盛顿DC市内邻近Dupont Circle的这块地,并按照当年巴黎最流行的豪宅风格样式设计和建造了这座建筑,1903年完工并迁入。当时价格是853000 美元, 成为华盛顿当时最昂贵的私人住宅, 并一直是1910-1930年代的华盛顿市区的中心建筑。豪宅内共有60个房间,包括有剧场,舞厅,一座法国美容厅,并先后花了近20万美元购买家具。1908年托马斯.沃尔什的女儿Evalyn Walsh 与华盛顿邮报年輕老板Ned Mclean 结婚, 1910年老Thomas Walsh去世后,这对年轻夫妻就成为沃尔什豪宅的主人。同年,Ned Mclean 18万美元买了世界最大的蓝宝石“Hope”,(中文称为“希望之钻”,就是现在收藏在华盛顿自然博物馆内的世界最大蓝宝石,目前的镇馆之宝)送给妻子Evalyn Walsh。据说, 由于Evalyn不听劝阻,非要在公众场合显露该宝石,以致她的丈夫和两个孩子在她面前被杀死。Evalyn Walsh 死于1947426日。为了偿还她生前欠下的巨额债款,这座沃尔什豪宅在1952年出售给印度尼西亚政府,并成为印度尼西亚大使馆至今。网上一篇房产介绍文章估计这座豪宅的目前价格在2500万到3000万美元之间。

 1951年以来,印尼大使馆一直都有沃尔什豪宅内部15分钟参观节目,主要是对团体参观开放,但也对个体游客开放参观。团体和个人游览参观都要提前电话预约,电话号码是202-775-5306

24.沃尔什豪宅——印度尼西亚大使馆 Walsh House 

地址:2020 Massachusetts Avenue NW Washington DC

25.卢森堡大公国驻美大使馆的建筑—Alexander Stewart House

在华盛顿使馆街靠近Dupond Circle 一端,距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一个街区的地方,是另一座以私人豪宅改建的大使馆大楼,那就是位于马塞诸赛大街与22街交叉路口的卢森堡大公国驻美大使馆的建筑—Alexander Stewart House 

Alexander Stewart  184920岁时从加拿大移居美国。 之后几十年他在Wisconsin Michigan 等北部几州建立,开发和经营木材公司,并在二,三十年内,逐渐成为美国最大的木材大亨之一。之后又向政界发展,在18951901年连续三届竞选为Wisconsin 州国会议员。 他就成了美国的政界和工业界的双重巨头。他和他的妻子Margaret 1908年以2万美金购买了这块地(2200Massachusetts Ave)。 并开始建造这座当时价值92000美元的豪宅。并命名为Alexander Stewart House 之后,Alexander Stewart 一家就居住在这里。1912Alexander Stewart 去世后,他的妻子和女儿继续居住在这里至1941年。 

 1941年,卢森堡大公夫人以仅仅四万美元的价格从Alexander Stewart 的女儿手中买下了这座豪宅,这个价格远低于当时它的市价104100美元。但之后,由于二战的原因,卢森堡大公夫人并没有居住在此。这座建筑从1941年开始,就被卢森堡大公国使用作为它的公使馆:办公和居住。1962年, 使馆的办公业务迁出到新址后,这里就仅作为使馆的Residence

 25.过去美国木材大亨的豪宅, 现在的卢森堡大公国的使馆。

 

地址:2200 Massachusetts Avenue NW Washington DC

过了沃尔什豪宅,就到了这条Embassy Raw街上最知名的地点——杜邦圆环(Dupont Circle)。这些所谓的圆环(Circle), 就是大城市主要街道汇交点的一个大环形街圈,所有的汽车到此不管拐弯还是直行,都必须先右拐转圈,然后沿圆圈路转到你要去的路口,才能转上你要去的路。这种组织交通的方法在18世纪的欧洲大城市最先时兴起来。特别是法国巴黎,圈圈特别多。 美国建国初期的几个大城市,如纽约和费城却不同,都建成横平竖直,十字交叉的井田街区特点,在西方可以说是美国特色。杰弗逊(后来的第三任总统)最初提出的华盛顿市建城方案也是按井田街区的横平竖直规划设计的, 而且极有条理, 东西走向按ABC。。。街顺序排下去, 南北走向街道按数字123。。。排下去, 简单明了,开车认路都不易出错。可是美国建国元勋,首任总统华盛顿却“崇洋媚外”,对原来自己人(杰弗逊总统)设计的华盛顿市区格局,又不满意了,非要请来法国人朗方来主持重新规划。这位朗方推崇巴黎以凡尔赛宫为中心的放射干道风格的巴洛克式城市布局,便以白宫和国会为两个中心,分别放射出十几条主要大道。这些斜状放射大道和原来的井田街道交叉之后,形成了许多复杂的交叉路口,无法控制交通,于是只好在这些复杂的交叉点上建个大圆环,以便于交通管理。这就是华盛顿市区街道上“圈圈(Cercle)多的主要原因。

 其实我在20多年前第一次游览华盛顿时,见到白宫,国会,华盛顿纪念塔,林肯纪念堂和杰佛逊纪念堂五点形成的中心政治文化旅游区时,就对华盛顿市区规划佩服的不得了:对称,大气,宏伟,壮观,整洁,美丽。。。。 各种想象出来的褒义之辞都可以用得上。但是却一直对这些圈圈(Circle)和没有方向感的大斜街不觉得怎么样,甚至有点打促。第一是在这些大斜街上,总也拿不准东南西北,第二是开车上了大圆环,不知道从哪个口出。像杜邦圆环,大小街道都算上,共有10个出口,出口处街名字显示又小,眼睛再近视。。。。有一次转了两圈才出去,结果发现还是错了一条街。

 扯的太远了,书归正传。这个Dupont Circle 据我所知是DC 十多个Circle 中最大的, 也是最有名的。它是使馆区的中心,也是美国首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在它周围,除了集中的外国大使馆之外,还是华盛顿DC的最繁华,游客最多,高档住宅,豪华旅馆最集中之地。它的周围密集的布满了大小博物馆,高档商店,政府机关,金融大厦,会议中心等等。它距离白宫仅仅不到一英里,以至于位于杜邦圆环的圣马修斯教堂,成为副总统和很多国会议员光顾做弥撒最经常的教堂 (见我的华盛顿深度游之二)。  

 26.杜邦圆环中心的水池雕像。 


杜邦圆环被环形街道围住的中心区是一个绿阴遮盖的圆形草坪绿地,直径我看有近一百米。 绿地上有很多休闲长椅,似乎永远有很多居民和游客在此光顾。 绿地的中心是一座水池,常年的流水从中心的大理石雕像顶上流下 。也真是奇怪,在美国首都最热闹的大都会区的中心, 还能有这样一块优雅的休闲绿地为居民游客服务,实在令人佩服。

 这大使馆街(Embassy Raw)到了杜邦圆环并未结束, 在杜邦圆环的北面和东面还分布有二,三十家大使馆, 近一半都是南美国家的使馆。 我的旅游是继续沿马萨诸塞大街向东继续走下去。这一路还有三个街区, 还有几座值得见识一下的使馆大楼。 篇幅有限,仅介绍几个。

 27- 有模有样,但又大大方方,设计新颖的的菲律滨大使馆。真没想到菲律宾这样一个太平洋岛国,这大使馆造的如此漂亮。我站在街上从各种角度欣赏了许久,越看越喜欢,越看越佩服。美观,大方,宏伟,又有些儒雅风格。 


2817街街角的秘鲁大使馆。 

秘鲁大使馆最抢眼的不是楼房建筑,而是二楼外墙上挂的“马楚比丘”的巨型彩照。自从秘鲁深山绝顶上的千年古城马楚比丘遗址十多年前被评为世界新的七大奇迹之一以来,秘鲁靠马楚比丘旅游收入发了大财。 所以在驻美国大使馆外墙上继续做广告以扩大发财,绝对是个Good idea

29.有点破旧的葡萄牙大使馆 

 上面一张是欧洲曾经的海上霸主之一葡萄牙的大使馆照片。 这座楼房的狭小破旧,风格过时,使我至今不敢将它和统治了南大西洋和南美洲巴西几百年的葡萄牙帝国联系起来。看一看欧洲其他小国的使馆,如卢森堡, 丹麦,斯洛伐克,甚至才从苏联解体后独立出来的三个波罗地海小国的使馆,那一个不是有模有样的? 使馆建筑不可太小,但更不可破旧。 这个使馆楼最糟糕之处就是破旧。 下图是它的前门檐上国徽周围的墙壁,像这样脏旧,佈满霉印的前脸墙壁,在我见到的华盛顿DC的外国使馆中仅此一例。 

30.葡萄牙大使馆前门上的国徽和墙壁 


31
大使馆街东南端的终点——澳大利亚大使馆

在马萨诸塞大街和16街交叉的Scott Circle(斯科特圆环),你可以见到高大规矩黑白相间的的澳大利亚大使馆。这就是华盛顿大使馆街(Embassy Raw)的东南端终点了。也是这个使馆街一日游的终点了。

 这一趟走下来, 一天之中,即使你不钻进邻街第二排的小街道(有一些使馆坐落在“深宅小巷叉路”中), 你也会见到三,四十座大使馆的建筑了。其中一些使馆建筑很有特点, 有的是带有较浓厚的民族风格(如新西兰, 土耳其和印度大使馆), 有的是意气风发的最新潮设计(如意大利, 巴西大使馆和菲律宾使馆), 也有的具有欧洲中世纪传统建筑风格(如希腊和喀麦隆),更吸引人的是那些隐藏有历史故事的百年豪宅大使馆(如印度尼西亚和卢森堡大使馆)。 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愿意告诉我在Embassy Raw上一,两个你最喜欢的大使馆吗?

 至此,我已经写了两篇外国驻美大使馆建筑的深度游纪了, 即两个大使馆集中区:国际中心使馆区和本篇的Embassy Raw 但是你会发现,怎么没见到某些最大国家的使馆, 如法国, 德国, 俄罗斯,西班牙,加拿大等等。 原因是一些(不是所有)大国不愿意随大流,凑热闹, 于是就自立门户, 脱离“群众”, 自选地址的建了相对独立的大使馆。下一篇华盛顿大使馆深度游记(之三)将介绍这些牛气十足的大使馆。欢迎等候阅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