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墨西哥城游记(1) -- 宪法广场周围和壁画1

(2010-07-12 18:45:47) 下一个


美国有两个陆邻国家,北邻加拿大和南邻墨西哥。加拿大已去过四,五次, 而墨西哥仅去过一次,是 2004 年七月到墨西哥最东端 尤卡坦半岛击角旮旯的坎昆度假三天。而这三天在坎昆除了去了一趟奇琴伊特萨参观玛雅人的金字塔和城市废墟还算是接触了一点墨西哥的古代文明之外,基本没有机会了解这个国家,因为整天就是在海滨沙滩,旅店游乐场这些充满了美国游客的场所吃喝玩乐,哪还有机会和心情去了解墨西哥。 那只是度假, 不是旅游。所以那次从坎昆回家之后,感觉就像没去过墨西哥似的。若非说那也算是去过墨西哥,那也跟说谁去了一趟海南岛,就非说去过了中国的感觉差不多。再者, 就拿美洲和墨西哥的古代文明历史来说, 现代墨西哥民族文化主要是从以墨西哥城为中心的阿兹特克文明发展起来的。 阿兹特克文明, 玛雅文明和以南美洲的秘鲁为中心的印加文明(印加帝国)统称美洲三大古文明。玛雅文明的中心区主要是在中美洲的危地马拉, 洪都拉斯,伯利兹以及墨西哥最东部的尤卡坦半岛。 尽管玛雅文明在数学,天文和历法等方面有极辉煌和另现代人无法理解的成就,但玛雅人的活动区域在墨西哥境内也仅仅限于边远的尤卡坦半岛的一个省。以墨西哥城为中心的阿兹特克族和他们的后代才应该是现代墨西哥民族的主要根源。这是我们这次出游墨西哥城的另一个原因 。

听说墨西哥城附近的高原地区 6-7 月是雨季, 于是我们赶紧选择了今年( 2010 ) 5 月底的 MEMORIAL DAY 长周末再加上请两天假,完成了这次的墨西哥城三日游。还真对了, 这几天真是老天爷照顾,三天旅游, 天天气温 55-80 华氏度,天天晴朗天空。

原计划 5 月 29 号(星期六)晨乘 Delta 339 号航班经 Atlanta ,下午 2 点 46 分就可到达墨西哥城, 4 点到旅馆, 还有三,四个小时的时间可以看两,三个景点。 没想到没弄到 Delta 班机的座位, 只好改乘 United ,星期六晚 9 点才到 Mexico City 机场, 10 点多才 Check-in 旅馆 , 什么景点也去不了了。这里顺便提一句:墨西哥城机场离市区不是很远, 机场到旅馆的交通一般有两种办法, 1. 地铁。 5 路地铁在机场有一站, 站名是 Terminal Aerea 。但携带行李太多不让上(旅游手册所云)。 2. 出租车。 我们俩人就叫了辆出租。在机场 叫出租很容易,出关取出行李后,按出租车标记路线走到机场大楼出口,在出口处右侧有三个出租车服务台,是三个不同的出租车公司,在任一个台前,给他你的旅馆地址,在服务台交好钱,然后出门等车。 据说有时会排长队(如“看风景”的游记所述), 我们那天没人排队,几分钟就办好。 我还专门问了售票台, 我们是否还要给司机小费,他们说不用给。出租很便宜, 我们的旅馆在宪法广场附近, 车费只有 75 比索( 7 美元!在华盛顿高峰期的地铁都比这贵)

原计划周六去的几个景点去不了了。 只好将计划改一下,将它们分别并入本来就很紧的后三天的计划中, 结果弄的我们这三天旅游就像赶火车似的,每天要走 15 公里以上的路 ( 用计步器统计的 ) ,最多一天走了 18 公里。我们在墨西哥城三天的旅游是星期日,星期一和星期二。 因为墨西哥城绝大多数旅游点如国家宫, 大庙遗址, 圣伊尔德丰索学院,艺术宫,查普尔特佩克城堡,人类学博物馆等等星期一都休息, 再考虑到国家宫,艺术宫和大庙遗址星期日参观免费, 我们计划和实际的旅游大体如下:

第一天(星期日), 以宪法广场为中心的历史区是墨西哥城最重要的旅游区,包括宪法广场,国家宫, 国家大教堂,大庙遗址,圣伊尔德丰索学院 , 艺术宫和里维拉博物馆。 徬晚去的瓜达卢普圣母大教堂。(教育部也在这个区域,但周日不开)

第二天(星期一), 乘郊区汽车去城北 35 公里的特奥蒂瓦坎参观古城遗址和太阳,月亮金字塔。 下午去三种文化广场,改革大道和墨西哥城商业中心玫瑰区。

第三天(星期二), 先去查普特佩克公园的查普特佩克城堡(墨西哥历史博物馆)和人类学博物馆。 下午 2 :00 去教育部看壁画, 4 :00 去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和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看壁画。

狂走了三天,基本完成想看的东西,虽有小遗憾,但还算圆满。星期三一早乘 United822 回家。

宪法广场(Plaza de la Constitucion):  5 月 30 日,星期日一大早 7 :30 , 我们从旅馆出来, 仅走了两个小街区,不到 100 米,宪法广场豁然出现在眼前,为之一振。这是一个正四方形的大广场,是我在旅游过的城市中除天安门广场之外面积最大的广场。


图 1-1 , 宪法广场, 中心的大国旗和东侧的国家宫(总统府), 以及摊贩窝棚。


图 1-2 , 看风景 2008 年照的广场。 广场上没有一个小摊贩窝棚。

宪法广场, 又名中央广场、索卡洛( Zocalo )广场。 广场中央有一面巨大的墨西哥国旗,长 55 米,宽 31 . 43 米,面积超过 1700 平方米。据说是世界上在旗杆上飘扬的最大的国旗了。墨西哥城宪法广场是墨西哥政治、宗教和文化活动中心。宪法广场四周有众多墨西哥重要建筑,东侧坐落着 16 世纪阿兹特克皇帝莫泰佐马二世所建的国家宫,现为墨西哥总统府。 北侧为拉丁美洲最大的天主教教堂 —— 大主教堂( Catedral Metropolitana )。此外附近还有墨西哥最高法院,市政大楼,教育部等建筑 。

应该说这是一个布局合理,美丽壮观,很能吸引游客的地方。我在旅游资料中看到的广场照片也是一个整齐干净,肃穆庄严的景象,如图 1-2 所引“看风景 ”2008 年照的广场那样。 但是我们实际看到的景象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现在的广场上,大约三分之二的面积被外来小贩搭建的花花绿绿的窝棚占据,就像图 1-1 和图 1-4 中所示。 这些窝棚白天是卖旅游纪念品,服装,光盘等各种货物的小店铺,晚上就是货主一家人的居室。 我们早晨 7 点半穿越棚区中时,看到有些棚内地铺上一家四五口裹着毛毯还在睡觉;有的人家刚刚起床,在梳洗打扮准备早餐; 有的已经在准备摆货开张 … 大概我们去的太早,没有其他游客,我们经过时,所有已经起床的人都停下手中的活看着我们, 好像不是很友好,弄的我原想照几张棚区内部和他们的生活照片也不敢了。正是这几百个窝棚摊贩吃喝拉撒睡都在大广场上,再加上每天几千游客来参观买东西,广场上之脏乱可想而知。这真是这次旅游见闻中我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之一 。 我更喜欢看到的是像图 1-2 中 2008 年时的广场,庄严,肃穆,宽阔,整洁,更符合世界第二大都市中心广场的形象。

我们在宪法广场上的窝棚区中还居然看到了马恩列斯的大相片 (图 1-3)。 也放在这里算是一景。在以后介绍的壁画中还会看到更多的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画像。壁画中几乎看不到斯大林,原因后面再谈。
 


图 1-3 , 宪法广场上的窝棚区中看到的马恩列斯像。

国家大教堂
(Catedral Metropolitana) 大教堂每天从早晨 8 点到晚 9 点免费开放参观。我们在广场上转了半小时,照了些像, 8 点准时进入大教堂参观内部。

国家大教堂坐落于宪法广场以北,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天主教堂。国家大教堂,由西班牙人在 1573 年开始修建,至 1813 年方完全竣工,漫长的修建时间使大教堂包含了古典巴洛克、新古典等多种建筑风格。国家教堂主体由两侧高耸的钟楼和中间宽广的主殿构成,其中钟楼高达 67 米,主殿宽为 110 米。教堂中除了保存在 16 个礼拜堂中古老的雕像和家具以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顶上那辉煌艳丽的圣经故事壁画。图 1-4 是清晨时大教堂全景。



图 1-4 , 国家大教堂全景。


图 1-5 , 大教堂的侧面也很壮观。 图中右侧红牌是一个倒计时钟,上面数字表示距离墨西哥国家独立日 200 周年还有 108 天 15 小时 9 分 51 秒。( 2010 年 9 月 16 日是墨西哥独立 200 周年纪念日)

国家宫 ( Palacio Nacional ): 国家宫最初为 16 世纪阿兹特克皇帝莫泰佐马二世( Moctezuma II )所建,西班牙人到来后,将总督府设在了这座曾经的帝国宫殿中,并将其改建为中庭宽大的宫殿。墨西哥独立后,这里成为总统府所在地。

按照旅游手册的说明,国家宫应在早 9 点整开门参观,于是我们赶在 8 点 50 左右去排队, 可是等到 9 点 30 分才开门。排队等待时, 就欣赏了大门上的独立钟和总统阳台(图 1-7 )。 前面那张在窝棚区中的马恩列斯像(图 1-3 )也是在排队时发现的。

大门上独立钟的历史是这样的: 1810 年 9 月 16 日,墨西哥独立运动领导人伊达尔哥 (1753-1811 年 ) 敲响了在教堂中的这口钟,召來了附近的农民和城市貧民。年近 60 的伊达尔哥登上讲台,庄严宣佈:「对于我们,国王也好,捐稅也好,再也不存在了。这些可恶的赋稅,是残暴和奴役的象征,压迫了我們 3 個世紀。」接着,他高声问道:「你们愿意自由吗?三百年前,可恨的西班牙人夺去了我们祖先的土地,你们愿意夺回來吗?」群众齐声高呼:「独立万岁!」「绞死殖民強盜!」這被称为墨西哥历史上著名的「多洛雷斯呼声」,它揭开了墨西哥独立战爭的序幕。后來在独立战爭中,伊达尔哥被叛徒出卖而被俘,于 1811 年 7 月 30 日英勇就义。后來,墨西哥人民为了记念伊达尔哥,就以发出「多洛雷斯呼声」的日子 ——9 月 16 日,定为墨西哥的独立日。我们在墨西哥城旅游的第三天,在查普特佩克公园的查普特佩克城堡(墨西哥历史博物馆)看到了壁画家 Juan O’Gorman 描写墨西哥独立运动的巨型壁画,和他在壁画中塑造的伊达尔哥形象(见我以后的游记)。 在 1896 年,总统 Porfirio Diaz 将这口钟移到这里,作为墨西哥独立的永久象征和纪念。

总统阳台位于独立钟的下方。 在每年的独立节, 9 月 16 日, 墨西哥总统都要站在这个阳台上向聚集在宪法广场上的上万民众重复伊达尔哥 1810 年在此向墨西哥人民发出的独立号召,即「多洛雷斯呼声」。群众会跟着总统高呼“独立万岁”等口号。


图 1-6 , 国家宫。 正在施工,场面有些乱。

上午 9 点半,准时开门让游客进宫参观。 参观免费, 但要查看个人证件(不知是否因反恐要求)。外国游客要出示护照。进入入口大门后可以见到,国家宫大楼内部是典型的西班牙四壁庭院式结构。 即中心一个露天四方大院, 被东西南北紧密衔接的三四层楼房包围,四面楼房是办公室,由环形走廊相连。 图 1-8 是国家宫的主庭院,除了主庭院, 它还有十几个小一些的庭院和一个后花园。 我们以后陆续参观的圣伊尔德丰索学院和教育部大楼, 也都是同样的西班牙四壁庭院式结构。 而这三个地方的壁画,除了在楼梯墙上之外,就都在各层的环形走廊上。
 


图 1-7 , 国家宫正门上方的独立钟和总统阳台。


图 1-8 , 国家宫的主庭院。

参观国家宫,除了它是总统府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的壁画。在 20 世纪上半期,墨西哥掀起了一场庞大的举世闻名的壁画运动。 其原因是当时墨西哥的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迅速在各阶层民众中传播, 壁画就成了宣传这种思想的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当时的墨西哥城到处都可以看到色彩鲜艳的壁画,不仅在博物馆里,在街上,墙上,屋顶内,甚至整座大楼的外墙上。很多政府部门(如教育部),大学甚至大饭店都专门聘请壁画家在自己的建筑内外墙上画满壁画。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使墨西哥城成为有名的 壁画之都 。壁画在墨西哥不仅代表了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艺术潮流。当时墨西哥最著名的三位壁画大师是里维拉( Diego Rivera , 1886-1957 ),西盖罗斯( David Alfaro Siqueiros , 1896-1974 )和奥罗斯科( Jose Clemente Orozco , 1896-1974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大街上的壁画现在已经基本上看不到了, 保留下来的壁画大都是在博物馆,或在一些重要建筑物的内墙上。据我所知的最主要的壁画集中展示地点包括:

1. 国家宫 ( Palacio Nacional )

2. 教育部 ( Secretaria de Educacion Publica )

3. 圣伊尔德丰索学院 ( Antiguo Colegio de San Ildefonso )

4. 查普特佩克城堡 ( Castillo de Chapultepec )

5. 艺术宫 ( Palacio de Bellas Artes )

6. 里维拉博物馆 ( Museo Mural Diego Rivera )

7.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 ( Universidad Nacional Autonoma de Mexico )

8. 西盖罗斯文化论坛 ( Poliforun Siqueiros )

9. Casa de Los Azulejos

10. 现代艺术博物馆 ( Museo de Arte Moderno )

这次的三天墨西哥城之行, 我们参观了前七个景点中的壁画。

在国家宫里的壁画, 里维拉的名作 < 墨西哥的历史 > (图 1-9 , 1-10 , 1-11 )绝不可错过。 这是被墨西哥政府列为国宝级的壁画。

下面这一段对壁画的说明,是我从网上引自的希克罗斯的《墨西哥举世文明的壁画之乡》一文中的一段,仅是为了方便,借该文解释一下这幅著名壁画的内容,并不代表本人观点。

“ 1929 年,墨西哥政府批准里维拉在国家宫里创作壁画。里维拉选择国家宫中央大院通往 2 楼的马蹄形楼梯墙壁上创作了这幅巨作。这幅壁画高约五六米,长达数十米 全景式地展现了墨西哥从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前的印第安社会起,直到本世纪的全部历史。这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右侧部分描 绘的是墨西哥在殖民时代以前的印第安社会的政治、生活、劳动、艺术、农业、战争与神话。中间部分的下半部反映西班牙殖民者征服墨西哥的战争以及印第安人的 反抗和殖民地社会的生活,揭露残酷的奴隶制以及西方宗教在印第安社会的传播;中央部分是关于墨西哥城的起源、奠基与被发现的传说;上半部表现伊达尔戈领导 的独立战争,胡亚雷斯领导的改革运动与迪亚斯独裁时期,两边是墨西哥反法战争与抵抗美国入侵,墨西哥“帝国”的覆灭与 1910 年革命、土地改革等等,上面有高举“土地与自由”口号的农民;左侧部分表现墨西哥现代社会的发展、工人劳动、罢工、教会对人民的压迫以及内外资本对人民的掠夺。左侧最后面的一部分是 马克思高举《共产党宣言》,展示他的名言:“ 迄今为止,人类一切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号召工人阶级革命的场面。里维拉以后的历届墨西哥政府,不论意 识形态的倾向如何,都把这幅壁画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加以保护。”

 这里有一张这个壁画的10 个部分的 英文解说图,有兴趣的读者可对照图 1-9 ,1-10 ,1-11 看细节。




 
图 1-9 , 国家宫里的里维拉巨型壁画《墨西哥的历史与未来》中心部分,见解说图第 2 至 9 条。


图 1-10 , 《墨西哥的历史与未来》右侧部分 -- 古代阿兹特克印第安人世界。( 解说图第 1 条) .


图 1-11 ,《墨西哥的历史与未来》左侧部分 — 现代墨西哥:阶级斗争,和画家对墨西哥未来的展望---马克思的共产主义。( 解说图第 10 条) .


图 1-12 , 国家宫二楼走廊上的其他里维拉的壁画。

大庙遗址(Templo Mayor )座落在国家大主教堂的东边和国家宫的北边, 入口在大主教堂东侧小广场。从国家宫出来,直接进入大庙遗址。此次旅游,对大庙遗址印象最不好。

第一, 在入口处就遇到“刁难”。 在美国买的旅游手册上写的明明白白:“ Tue-Sat, 51 pesos, free Sun”, 那天是星期日, 可入口处非要我们买两张 51 pesos 的门票。 怎么说也没用。 

第二,这个遗址是约 500 年前阿兹特克帝国首都的宗教中心, 又称特奥卡里大神庙,是供奉雨神特拉洛克和战神威济洛波奇特利的金字塔形神庙。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严重破坏了大庙, 整个大庙地面上的建筑荡然无存,以致几百年内无人知晓有这个遗址。 直至 1978 年,由于一个电力公司的工人作业时的偶然发现, 人们才知道有这个大庙遗址。 尽管 20 年来, 墨西哥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发掘恢复,但无奈破坏太严重,怎么也恢复不到可以辨认的程度。我们两人站在各种角度, 对照旅游手册中的图, 怎么也分辨不全哪是七层庙宇。 整个废墟,给我的印象还是一片杂乱无章的感觉。图 1-13 是我照的大庙现在经发掘整理后的照片,图 1-14 是专家们绘制的大庙原来的面目。

我觉得去过了城北的特奥蒂瓦坎的太阳和月亮金字塔之后, 这个大庙废墟不看也罢。 倒是大庙废墟的博物馆很值得一看,里面展品丰富,布局合理。 有一些展品不亚于后来我们在“人类学博物馆”见到的。


1-13, 大庙遗址发掘回复后的现在的照片。


图 1-14 , 专家们绘制的大庙原型图 。


图 1-15 , 在大庙遗址中拍摄到的一个由几百个真人骷髅装饰的祭台,看来极令人恐怖

圣伊尔德丰索学院( Antiguo Colegio de San Ildefonso ), 从大庙遗址前门(南门)出来后(大庙遗址仅南门对游客开放),绕过几个街区,走到大庙遗址北面的 胡斯托谢拉街( Justo Sierra ) 街 16 号的老圣伊尔德丰索学院, 去看里面收藏的几十幅精彩壁画。

这所 3 层 3 庭院式建筑建于16 世纪,是一座墨西哥城内殖民地时期风格的典型建筑之一,很有建筑学史研究价值。 该学院曾是墨西哥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现在是一个艺术博物馆,隶属于墨西哥国立大学( National Univercity )。 里面有长期和短期的文化艺术方面的展览,并为青少年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培训班。但是,从一些网上对它的综合介绍资料来看,它的最吸引人之处还是它的壁画收藏,特别是上个世纪墨西哥壁画运动的早期著名壁画,著名壁画家奥罗斯科,里维拉和西盖罗斯的早期作品。1922 年左右, 墨西哥有一种左倾思潮,英文是“to heal political wounds through art”. 不知怎么译成中文才确切,类似于“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但比这还更左, 应说成是“用文艺来解决政治问题”。于是, 1922 年学院就雇了这三位著名壁画家在大楼的走廊和楼梯间的墙壁上画了大量的壁画,很多都是描写最底层人民的艰苦劳动和生活,富人的花天酒地,阶级压迫等等, 就像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早期宣传画。 大概当时在高等学府的墙上画一些这样的左倾宣传壁画也是一件很时髦的事。 这个圣伊尔德丰索学院也算是歪打正着, 这些个壁画,不知解决没解决当时的政治问题, 倒是留下了一批有历史价值的艺术作品, 也为他们招揽了大量的游客和文艺爱好者。在圣伊尔德丰索学院所收藏的壁画中,应该说是以 奥罗斯科(Orozco)的最为突出。 他在这里画了一系列壁画去揭示当时墨西哥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差距加大的现象。 他的壁画,色彩鲜艳, 形象夸张,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图 1-16 至 1-20 是几张他在圣伊尔德丰索学院最有代表性的壁画。无奈看不懂西班牙语标题,中文标题是我加的。


图 1-16 ,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作者:奥罗斯科 ( Orozco).


图 1-17 , 仗势欺人。 作者:奥罗斯科 ( Orozco).


图 1-18 , 公正的背后, 作者:奥罗斯科 ( Orozco).


图 1-19 , 致富的“秘诀”, 作者:奥罗斯科 ( Orozco).


图 1-20 , 圣伊尔德丰索学院走廊上的壁画。

图 1-21 是另一幅奥罗斯科 ( Orozco) 的著名壁画, 标题是“克尔特斯与马琳切”。 据说是一幅不朽名作,镇馆之宝。 我是没看出什么大名堂,即是名作,就附在这里让大伙瞧瞧。为了弄清画的是什么,我上网专门查了一下,简单说一下这幅画的背景。

克尔斯特是 1521 年西班牙军队占领墨西哥后, 墨西哥的第一个西班牙统治者。 在这之前的1518 年,已经占领古巴的西班牙总督贝拉斯克斯决定派 克尔特斯 为首领出征墨西哥。克尔特斯积极准备,很快拥有了 11 艘船, 508 名步兵, 109 名水手, 200 名印第安奴隶和若干黑人和妇女,还有在后来的征服活动中起了重要作用的 16 匹马、 10 门炮。他的活动受到了政敌们的妒忌,也引起了贝拉斯克斯的疑虑,总督又取消了任命。但克尔特斯不接受撤销的命令,于 1518 年 11 月 18 日抗命起程。在墨西哥湾的塔巴斯科,他带走了一个阿兹特克族的女奴隶叫 马切琳 ,皈依基督教后改为玛丽娜,后来成了克尔特斯的情妇。她懂得玛雅语、阿兹特克语,还学会了西班牙语,成了他们的翻译。马切琳在 克尔特斯征服墨西哥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 在马切琳的帮助下, 1519 年 8 月份,克尔特斯起程向阿兹特克的阿诺奇蒂特兰城(即墨西哥城)进军。

从 1519 年 8 月到 1520 年底,克尔特斯两次占领阿兹特克城, 都遇到了阿兹特克人的顽强的抵抗。 特别是 1520 年底至 1521 年中,一场巨大的围城和反围城之战, 造成了双方巨大的伤亡。 1521 年 5 月,西班牙人开始了攻城,阿诺奇蒂特兰进行了顽强抵抗。由于水源、粮源断绝,城市死人极多。整个被围期间,阿诺奇蒂特兰战死、饿死、病死的人有 24 万人之多,尸体遍布城市角落,竟无处下脚。 1521 年 8 月 13 日城被攻破。由于西班牙人攻城时放火焚毁了 5/6 的城市,克尔特斯强令阿兹特克人重建阿诺奇蒂特兰,并把它改名为 “ 墨西哥城 ” ,也就是今天墨西哥的首都。原来的阿诺奇蒂特兰一点痕迹也看不到了。年轻的国王被殖民者处死。 克尔特斯成了阿兹特克王国真正的统治者也是墨西哥在西班牙殖民地统治时期的第一个统治者 。 到 1524 年,他的统治范围已包括原阿兹特克王国所有土地。他把这块地叫做新西班牙。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西班牙国王任命他为 “ 大洋新西班牙总督兼海军大将 ” 。克尔特斯如此炫目的成就引起了西班牙宫廷的嫉恨,于是任命了另一个人为总督来取代他。 1547 年,克尔特斯死于穷困潦倒之中。至于马切琳后来的命运,就不太清楚了。


图 1-21 , 克尔特斯与马琳切。 镇馆之宝。 它被画在一楼通往二楼楼梯的下面,很容易被漏掉。

(墨西哥城游记 1 完, 请看第2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达理 回复 悄悄话 1。广场长年有墨西哥劳动党的安营扎寨的抗议帐篷,那个有马恩列斯像的不是旅游小摊贩,是抗议的,所以对您的镜头怀有敌意。您是游客,人家还在争取基本人权。

2。明军打败了元代统治者,烧毁元大都,后来的明代皇城在原址上望南移动而建,留下如今北京北侧的元代土城遗址。西班牙人占了这块地盘后拆毁了阿兹台克人的座座金字塔和神庙,用那些建材来建他们的大主教堂和国民宫,都要表示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蔑视和征服。
墨西哥的壁画运动的确是近代世界美术史占有独特一页。国内可参阅邢啸声编写的介绍资料。
鸣秋阁 回复 悄悄话 Same feeling. I went to visit Mexico City instead.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