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续英雄的匈牙利人民 (佩斯游记 -下) —— 中欧四国之旅(7)

(2010-01-17 14:55:49) 下一个

安德拉什大街(Andrássy út)。我们在916日一整天游览了议会大厦和英雄广场以及它们周围之后, 917日中午饭后,便接着昨天的路线游览佩斯城内最著名的大道——安德拉什大街。可继续参考在上一节中的佩斯旅游路线图6-1

安德拉什大街原名共和国大道,为布达佩斯最美的街道。它由佩斯市中心最繁华的迪阿克广场(123线地铁的交点)开始,经过 Oktogon 等繁华街道而至英雄广场结束, 是一条笔直的大道。它在1876年初建时即象现在這樣笔直宽阔。 1896年建造的欧洲大陆第一条地铁就是完全沿着安德拉什大街在它地下面行走,已经100多年,直至今天也没有变。安德拉什大街于200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布达佩斯召开的年会上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恐怖博物馆 Terror)。 在安德拉什大街上,有很多不同建筑风格的古典建筑,和很多值得参观的地方。我们是从英雄广场一端开始的。我们参观的第一个地方是安德拉什大街和Csengery U街交叉点的“恐怖博物馆”,在Vorosmarty utca地铁站下车,下车后一问就到。我们出地铁站后,正站在路边看地图, 正巧有一群十五六岁的匈牙利中学生走过,见状都围过来主动帮助我们,虽然他们七嘴八舌抢着说有点乱,但看得出都是非常真挚和热诚。之后有几个还非要送我们过去。都会说英语,而且说的都不错。奥地利人也不错,在维也纳也遇到几次当地人主动上前帮助我们的情况。最差的是在慕尼黑, 如果你问路或其他帮助, 德国人第一次态度也还可以,给你一种礼貌性的热情。但如果你问第二次,便开始不耐烦,第三次就会发脾气,甚至脸红脖子粗。这种情况起码遇到了三次。

我认为布达佩斯的恐怖博物馆是布达佩斯最值得参观的地点之一。如果你有机会去布达佩斯旅游,一定要去参观这个恐怖博物馆。据我所知,这个恐怖博物馆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博物馆,去系统的揭示人类的某些政权是如何利用自己的专制独裁的权力,采用宣传,行政,组织,警察和司法等各种手段去控制人民,甚至采用极其残暴恐怖的非人道手段去迫害和残杀不同政见的或不同种族的人民。

这个博物馆的建筑大楼(图7-1)建于1880年,1940年德国纳粹支持的匈牙利纳粹党—“十字箭党以这个建筑作为总部。1944年,十字箭党又把它改建成监狱,这里就成了纳粹监禁,折磨和屠杀犹太人和反纳粹人士的场所。1945年二战胜利后,苏联扶植的匈牙利共产党掌权,这里又变成秘密警察(克格勃)的总部。这座楼便成为镇压,惩治和消灭阶级敌人和持不同政见者的地方。克格勃秘密警察接手后,为了掩人耳目,又把所有的牢房和审讯室都移到了原本储存煤的地下室。1989年苏联东欧集团倒台之后,2001年,匈牙利政府提出建立这个博物馆,以使匈牙利人民和后代永远记住专制独裁制度对匈牙利和全人类带来的悲痛和倒退。 尽管当时遭到了一些左翼党派的反对,恐怖博物馆还是如期开放了。

这是一个地上四层,地下一层的灰色楼房建筑(图7-1),宽大的黑色屋檐上写着巨大的白颜色“恐怖”(TERROR)二字。在一层窗户下沿上展示了一长列的照片,他们大多是在1956年匈牙利事件中因反对苏联共产党集权统治被处死的起义英雄。图7-2 是两个被放大的死难者照片,死亡年代都是1958年,也就是说,他们是同纳吉类似,由于参与领导了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在1958年被苏联和匈牙利共产党的秘密警察迫害致死的。我们进入博物馆大门后,先买1500匈元一张的门票,然后进入天井大厅,一幅令人难忘的图景出现在眼前:天井中心是一辆真实的苏联T-54坦克,1956年苏联军队镇压匈牙利事件时就用的这种坦克。坦克后面的从一楼到四楼的整面高墙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3200名死难者的照片,见图7-3,他们都是在纳粹和共产党统治期间在这个大楼中被秘密迫害致死的。


7-1 布达佩斯的恐怖博物馆。


7-2,恐怖博物馆一层窗外下面最右边的两个受害者照片的放大图。


7-3,恐怖博物馆内的苏联坦克和在这个楼房内被折磨害死的3200名死难者照片。
 
馆内第二和第三层是展室,第四层是内部办公室。地下室是牢房和审讯室,也是开放的展室。展览是从三楼开始,我们先坐电梯上到三楼,从上往下走着看。

第二三层各有几个展室,特点是每个展室门口都标有这个展室的主题。三层第一间展示的主题是“Double Occupation”,中文可译成“两次占领 意思是匈牙利被纳粹和苏联先后两个独裁政权两次占领。展室中间是一长排正反两面的一个个电子屏幕,一面是希特勒纳粹占领匈牙利的历史镜头,另一面是斯大林苏联接替纳粹进入匈牙利的历史镜头。其中有一幅照片,是纳粹为阻止苏联红军进攻,将当时布达佩斯多瑙河上的全部六座桥梁炸毁。我在介绍布达佩斯多瑙河桥梁时提到过这件事。

三楼第二间展室主题是“匈牙利的纳粹”。是揭露匈牙利的纳粹党“十字箭党”所犯下的罪行。其中有一个打在墙上的多瑙河水流动的影片,随着河水流动,扩音器里不断传来扑通扑通重物落水的声音,还反复播放一个播音员的插话“请全体公民保持镇静! 与德国人合作,协助德国人和政府找出那些可恶的犹太人和反战分子”。 在二战中,十字箭党和德国占领军杀害了不计其数的犹太人和匈牙利人民,以至于死者尸体太多难以处理,只好扔进多瑙河中。扩音器里的扑通扑通的声音就是他们扔尸体的声音。 在我的中欧之旅6(上一篇) 中提到的议会大旁多瑙河边的“大屠杀纪念的50多双鞋”说的就是这件事。

三楼还有一间“有趣”的展室,主题是“Changing Clothes”。室内有一个大电视屏幕,演示了这样一幕:在这个大楼工作的“十字箭党”党卫军官,一个个分别陆续走进这间房屋,脱下党卫军制服,然后换上苏联警察制服,再精神抖擞的走出去,就成了苏联的秘密警察成员。 这不是开玩笑,也不是瞎编的。在45年苏军接管这座楼房后,原在这里工作的一些十字箭党成员,写了“悔过书”,换了外面制服之后,就成了共产党秘密警察的成员,甚至还留在这所楼内继续用他们熟悉的刑器来折磨匈牙利的进步人士。

三楼其他的展室大多集中在苏联占领匈牙利后的恐怖统治事件。 其中一个展室主题词是“Gulag”, 中文译作“古拉格”, 可意译为“劳改营”。“古拉格”这个词是专指以西伯利亚劳改营为主的整个苏联监禁和劳改系统。二战后,苏联以“战争犯”名义将60多万匈牙利人掠入苏联劳改营中做苦役, 他们之中除了少数亲纳粹分子外,大多数是被认为是有反苏情绪或对共产党不满的人,他们之中很多都是整个家庭被抓到苏联“古拉格”的, 最小的只有15岁。 60多万匈牙利人中,总共有30多万最终死在了苏联劳改营中。要知道, 在上世纪60年代末匈牙利总人口才接近1千万,就算50年代也是1千万人口,那末苏联至少将百分之六的匈牙利人掠入苏联劳改营,而100个匈牙利人中,至少有三个死在苏联劳改营中。 这个展室还陈列了很多这些匈牙利人在苏联劳改营中做苦工,受欺凌,挣扎生存的照片和一些残留的生活用品。

二楼的展室主要集中在共产党掌权期间在匈牙利的国内政策。一间展室主题为“驱逐和迁居”, 是指共产党将城市和农村都划分阶级,然后将城市中的富有家庭和农村中的富农家庭(注意:不是个人而是全家!)全部驱逐出家园,送到劳改营。仅在布达佩斯就有1500个富有家庭被迁到劳改营。另一个展室称为“语录”室,展出了和当时的中国类似的成百上千的各式极左语录。还有一个“票证”展室,墙上的镜框中展示了当时使用的各种粮票,肉票,油票,糖票,布票等等。和当时中国一样。 

二楼中最值得看的是主题“司法系统” 展室。 因为这里有一个1956年匈牙利事件被镇压下去之后,1958年对事件中的“反革命头目”,主要是纳吉的审讯录像。其中纳吉,纳吉政府的国防部长,一名记者等数人被判死刑。 录像中有纳吉临刑前的镜头,他极其平静的说:“我没有罪,你们错怪了我,我被利用了。” 从容的走向死亡。

参观完二楼之后, 所有的人都在一个大电梯间的门前排队。 这个电梯是下到地下室参观秘密监狱和审讯室的,电梯大约5分钟一趟,一次装十几个人。电梯很慢的向下行走,电梯内有一个电视录像向我们介绍这个地下监狱,还有一个老人在讲着我们听不清或不懂的事情。后来看了有关介绍才知道,这是一位50年代在这里工作的勤杂工,这个老人说,所有要秘密处死的“阶级敌人,反党分子”,都是在凌晨夜深人静时,在这个地下室的一间牢房中被绞死,然后尸体被一个特制的绞肉机绞碎,再倒入特制的药水,这些人就没了,消失的无影无踪。

从电梯走进地下监狱,立即感到一股阴森森的气氛。除了审讯室比较大之外,监狱大多都是很小的单间(图7-5), 每间56平米左右,上下前后左右都是水泥板,除了一张铁床,什么都没有。有的房间连床都没有,只能坐在水泥地上。一些监狱的墙上贴着一排照片,他们是曾经被监禁在这间监狱中的部分受害者(图7-5)。  7-4是监狱中的数个审讯室中的一个。受审的“犯人”坐在中间的凳子上, 后边是高压灯烤着,靠墙的木桌上是各种电刑刑具。

走出地下监狱展区,就到了恐怖博物馆的最后一个展区——1956年匈牙利事件和1989年为这个事件平反的展区。 其中最令人难忘而又令人兴奋的是一组历史性的纪录片。其中包括1989年为匈牙利事件和纳吉平反后,成千上万的匈牙利人又再次聚集在议会大厦广场为纳吉举行国葬。而56年事件中的死难者家属和亲友为死难者重新下葬,并举行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你也可以看到,匈牙利事件平反后,当时的匈牙利外交部长亲自用大铁钳剪开了1956年匈牙利事件后共产党政权为防止匈牙利人民越境逃往奥地利而在奥匈边界设立的铁丝网, 类似于推倒的柏林墙。现在这个历史性的镜头被放大成巨幅照片,高挂在恐怖博物馆面向安德拉什大街的外墙上(见图7-1)。

1991年底,最后一辆苏军军用车驶过匈苏边界,结束了一个历史时期。据说还有一个有趣的插曲片段。一位苏军军官,随军撤退时不坐军车,而是徒步走过边界线,然后立即脱下军装,换上便服,又返回匈牙利一侧,要求在匈牙利定居。因为他在驻军匈牙利的几年中,对匈牙利国家和人民产生了深厚感情,对英雄的匈牙利人民极度钦佩和同情。匈牙利政府同意了他的要求,他在匈牙利生活至今。不过我们没有看到这个电视片段。


7-4 地下监狱的审讯室之一。


7-5 地下监狱的单人牢房。

李斯特音乐学院(Liszt FerencZenemüvèszeti)。匈牙利在世界音乐界的地位和影响自然远不能和维也纳相比,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但是我们到布达佩斯旅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去参观李斯特音乐学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匈牙利的音乐水准虽比不上维也纳,可是在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却称得上是数一数二的。特别是布达佩斯有一座世界著名的“李斯特音乐学院”,是匈牙利最著名的世界级音乐家李斯特亲自建立和发展的,許多世界知名音乐家都是这个音乐学院培养出來的。所以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国选派了一批有发展前途的年轻音乐家到李斯特音乐学院学习。我的Uncle-in-law被选中,专攻小提琴演奏,在李斯特音乐学院得到匈牙利音乐大师的真传,受益匪浅,终成正果。回国后,在上世纪60年代前半期成为当时中国最出色的小提琴独奏家,并在第三、五、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小提琴比赛中获奖这次我们到布达佩斯旅游,怎么能不去参观李斯特音乐学院呢?

这所闻名于世的李斯特音乐学院其实离恐怖博物馆很近,参观完恐怖博物馆后,我们沿安德拉什大街向南走一站(到Octogon 站),就到了李斯特广场,李斯特音乐学院就坐落在李斯特广场的另一端。这是一座五层楼高的宫殿式的建筑(图7-6),建于1904-1907年,十足的欧洲古典建筑的雄伟华丽的气派。它的大门门额上,是李斯特的青铜坐像,脚下是六个儿童的头像浮雕。屋顶排檐上,站着两尊古罗马神话中的智慧保护神格尼乌斯的塑像。站在大楼前的广场上,从各个窗户中传出的各种乐器——小提琴,大提琴,钢琴,小号,单双簧管--- 发出的各种曲调再加上男女高低音混合而成的声音不绝于耳,使你感到音乐学院特有的有点神秘的气氛。这所大楼的前门不开,要从它的侧门进入。 先进入装璜华丽的前厅,前厅的后面是一个有1200多座位的音乐厅。二楼以上是教学区。


图7
-6 布达佩斯的李斯特音乐学院大楼。

匈牙利国家歌剧院(Allami Operház):从李斯特音乐学院出来,回到安德拉什大街,沿安德拉什大街在向南走两个街区,就是匈牙利国家歌剧院 (图7-7)。始建于1875年,落成于1884年。它是一座意大利文艺复兴式的建筑。歌剧院正面的两侧是匈牙利最有名的伟大作曲家李斯特和Franz Robert的塑像。

如果你是在参观维也纳歌剧院之前看到的这个歌剧院,你会觉得它是非常雄伟壮丽的。但看过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之后,就觉得它还是差一个等级。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在奥地利皇帝弗兰茨·约瑟夫在位时的1869年建成。而当时布达佩斯没有歌剧院,匈牙利人想欣赏新剧和知名演员的演出,必须坐四个多钟头的火车到维也纳才能如愿以偿,非常劳累,因此人们希望自己的城市也有为高水平演出的剧院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顺应民心,慷慨解囊,于1884年在布达佩斯建成这个歌剧院。两个歌剧院都是一个皇帝统治下建造的,他当然不会将藩属国的歌剧院规模造的比自己享用的大,这也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据说这个歌剧院的演出音响效果也是世界一流的。

参观完歌剧院后,再去参观布达佩斯最大的教堂——伊斯特万大教堂。从歌剧院到伊斯特万大教堂可以走去,也可以坐一站地铁。


7-7 布达佩斯的匈牙利国家歌剧院。

伊斯特万大教堂。 又是伊斯特万!在渔人城堡的中心,见到了伊斯特万皇帝的雕像。 英雄广场上也有伊斯特万的纪念像,这里又是伊斯特万。没办法,伊斯特万皇帝在匈牙利历史上的地位和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实在是太高了。这个教堂是1851年时为庆祝1896年的匈牙利建国1000周年而开始建造的教堂,最后在1905年建成,尖塔高96公尺,是布达佩斯最大的教堂(图7-8),也是布达佩斯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教堂内辉煌富丽,大厅同时可容纳8500多人。教堂內保存著圣·伊斯特万国王的右手。内部的圣母像和绘画很值得一看。 教堂前的广场上经常举行大型集会和露天音乐会,有机会可去听一场。  


7-8,布达佩斯最大的教堂——伊斯特万大教堂。

瓦茨步行街(Váci utca).  瓦茨街是布达佩斯最繁华,最著名的商业街。我在这次旅游之前选择旅馆时,就特意找了一个距离瓦茨街较近的旅馆,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逛街,吃饭,买东西方便。 从图6-1上可以看到,我们住的Pilvex旅馆距离瓦茨街只有一个多街区,每天出门散步或吃饭,也就逛了街,所以我们并没有专门安排时间去逛瓦茨街。

瓦茨步行街位于佩斯老城市中心,紧临多瑙河。街上店铺一个接一个,街道不宽,行人肩碰肩,所以禁止汽车进入,称为步行街。对佩斯的瓦茨街,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好的评价说:“ 虽然是条商业街,最吸引人的却不是购物,而是活灵活现的匈牙利文化和生活细节。世界各种语言在这里此起彼伏,不仅游客,就是到访的外国元首也对这条街青睐有加。”“要真正深入了解匈牙利人, 最应该去的地方之一就是瓦茨街。” 这是从一篇游记中摘抄下来的。 但是, 美国著名的旅游系列丛书“Rick Steves”中却写道:“具有讽刺的事情是,瓦茨街曾经以它的西方特色而使得成千上万的匈牙利人和其他东欧国家的人能来此购物为骄傲,现在却被很多西方游客错误地认为它才是真正的布达佩斯。 很多游客会被眼花缭乱的礼品店,咖啡网吧和五彩缤纷的服装店以及店主们的殷勤友好态度而流连忘返,却漏掉了甚至仅在咫尺之遥的真正的布达佩斯的风情景观。”作者还写道“今天,瓦茨街是被过高评估了的,物价过高的,貌似繁华的一个旅游陷阱。我不得不承认我对它的印象很不好,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去过的游客都是因为遇到了太多的不诚实的店铺和餐馆而愤然离开。”

这真是对瓦茨街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我们虽然在回旅馆时也逛过两三次, 但并没有在瓦茨街买什么东西,仅是在到达匈牙利的第一天在瓦茨街最繁华的街头餐馆吃了一顿据说是匈牙利正宗风味的晚餐,四人一共花了23000匈元,约合每人29美元。看来是挨坑了。其实我倒觉得,旅游中对什么事都不要太认真,遇事顺其自然。若诸位将来去布达佩斯旅游,也不妨抽空到瓦茨街逛逛,满足一下好奇心。唯一要注意的是,买东西的时候别让人坑的太大发了就行了。

裴多菲咖啡馆(PilvaxCafe)。前面提到过,在准备这次旅游预订旅馆时,两个原因使我选中了Pilvax旅馆:离地铁站近和距瓦茨街近。其实还有第三个原因,我在地图上发现在这个旅馆附近有一个叫PilvaxCafe的咖啡馆,而旅游手册上介绍说,这个 Pilvax咖啡馆是当年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在1848年革命时的主要活动场所。我自然想就近去这个咖啡馆看看。图6-9是旅馆前门照。

匈牙利著明诗人裴多菲和裴多菲俱乐部上个世纪50-70年代在中国几乎人人皆知。这是因为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在匈牙利事件中,匈牙利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们成立了一个以追求自由民主制度,反对专制集权统治为目标的团体,称为裴多菲俱乐部,并成为匈牙利事件中反专制集权统治的主力。裴多菲俱乐部在匈牙利事件中被苏军宣判为反革命组织而被镇压。所以在中国上个世纪50-70年代,凡是被认为有反对政府或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有不同政见的团体,特别是知识分子团体,立即被称为中国的裴多菲俱乐部并加以镇压。第二个原因是因为裴多菲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太有名了,使得很多喜欢文艺诗歌的当代青年也都知道裴多菲了。

在布达佩斯旅游的第二天晚上约8点,我们回到旅馆。我让他们先上去休息,我去周围街上找这个裴多菲咖啡馆(为方便,我就称其为裴多菲咖啡馆了),找了十多分钟没找到。这时老婆老远叫我,说她找到了,就在我们住的旅馆内。原来他们进旅馆后,前台服务员问他们怎么就回来三个人,第四个人哪去了?老婆告诉他我在外边找裴多菲咖啡馆之后,服务员告诉他们,这个裴多菲咖啡馆就是这个旅馆的餐厅,早晨我们已经在里边用过早餐了。我进去之后,他又向我们介绍在裴多菲咖啡厅前门上额的裴多菲1848年革命活动纪念牌,见图7-10 第二天在早餐时,我们才又认真参观了这个裴多菲咖啡馆,墙上有很多的照片介绍裴多菲和他的革命同志在这里进行活动的情景,橱窗里也展出了一些裴多菲的一些诗文手稿,文件和1848年革命中的实物,如手枪,匕首等等。

据介绍,裴多菲咖啡馆是布达佩斯最有历史意义的咖啡馆,也是最老的咖啡馆之一。 1848年,布达佩斯追求民主自由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们在这里成立了称为“青年佩斯”的革命团体,裴多菲是他们的领袖,并经常在这里向他们宣读他的新诗作以激励革命斗志。1848315日早晨,裴多菲又在这里向他们宣读了他的新诗,新诗中号召大家要拿起武器武装暴动去推翻封建王朝,于是当天团体就决定举行起义。第二天,裴多菲又在国家博物馆前再次读了这篇革命诗作,起义民众大受鼓舞,于是攻入城堡监狱,救出大批被囚禁的爱国者。接着革命团体又印刷发表了他们的12条要求,1848年匈牙利革命就开始了。后来这一天,315日,就被定为匈牙利的一个重要的国家纪念日和假日。

7-11 是挂在裴多菲咖啡馆墙上的裴多菲的照片。 7-12 是裴多菲咖啡馆(Pilvex Café)的内景。

 
7-9 我们住的Pilvax Hotel 大门旁边有半截窗帘的屋子就是裴多菲咖啡馆, 入口在前厅内。


7-10,旅馆前厅内的裴多菲咖啡馆大门上的纪念裴多菲(PETÖFI1848年在此活动的纪念牌。


7-11,裴多菲咖啡馆内墙上的裴多菲像。


7-12,裴多菲咖啡厅, 我们每天在这里有“免费”早餐。

共产主义雕塑公园(Statue Park)。共产主义雕塑公园 是布达佩斯的又一个奇景。由于它位于布达一侧的远郊区,不容易安排与其他景点一起参观。我们是安排在最后一天的上午专门去参观的。从市区到那里不是太容易,因为太偏僻。据我所知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有旅游专车从市中心到繁华的雕塑公园。每天一班,在布达佩斯最繁华的街心广场Deak Ferenc Ter ,出地铁站后,找到Bajcsy-Zsilinszky utHarmincad u 两条街道的交点,这就是每天一班去雕塑公园的专车起点站。每天上午11点出发,到达后给游客40分钟参观,然后再原路返回,全程一共1小时45分钟。来回车票加门票一共3950匈元。 第二种方法是自己坐电车再换公共汽车也可以到达,先乘1819118路电车到Kosztolanyi Dezso Ter站换乘150路汽车即可到达。是一种费时省钱的方法。第三种方法是坐出租车。 一个人打的不合算,我们四个人就很合算了,出租车费比四个人的旅游专车多不了多少,可是又快又舒服。 到达公园后,司机主动提出可以等我们,等待时间不收费。就这样,又坐他的车返回。

这个共产主义雕像公园是1993627日开放的。公园不大,约两个足球场大。公园内集中了19471988年共产党统治时期布达佩斯市内的42件雕塑作品,据说现在仍在收集匈牙利其它城市的著名雕像,扩大展览。

1990年左右,在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阵营解体之后,各国在向民主制度迅速转化的过程中,很自然的也迅速的摧毁了旧制度中的一切残余。 当然遍布在街头巷尾的宣传领袖“光辉形象”和工农兵英雄榜样的大小雕塑,就成了最容易被首先消灭的对象。 在大多数原社会主义国家转变体制之后,也就是这样做的。

可是同样的事情到了布达佩斯,就又有点不一样了。开始,的确很多党派团体主张将所有公共场所的共产主义雕塑全部拆除掉,但一个社会学家在议会提出一个议案,建立一个列宁公园,将所有的列宁像移到那里。1991年布达佩斯市文化委员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议案并得到市议会通过,就是建立这个共产主义雕塑公园,并决定将布达佩斯市内所有的有关“红色”雕塑全部拆除移到这个公园。据说其中还有一个插曲,就是俄罗斯的介入。 由于有些雕塑是与1945年苏联红军击退纳粹德军解放匈牙利有关的,在俄匈双方协商后,决定在公共场合保留两个纪念碑: 一个是解放广场上的“苏联英雄解放纪念碑”(见我的游记-6中的图6-6), 另一个是盖特雷山上1947年建的纪念苏军解放匈牙利的“自由女神像”(见游记-5 中的图5-3)。

公园内的雕像基本分三类,一是领袖像,二是工农兵英雄人物,第三类是纪念1945年苏军解放解放匈牙利的红军战士像。大门的一侧有一个马克思和恩格斯双人花岗岩石像(图7-13)。应该说这幅雕像还是有些艺术水平的。原先位于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党部大楼前。 7-14 是公园一角,包括一个列宁像和几个小雕像。 有一排领袖雕像,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是季米特洛夫。有很多工农兵雕塑,也包括共青团和少先队的形象。图7-15是一个巨大的工人像,是公园中最大的一尊雕塑。

最近,原来在游行街的共产党领袖检阅观礼台上的斯大林巨像的一双大靴也被移到了这个公园, 被安置在公园大门的正对面(图7-16)。1956年匈牙利事件中,愤怒的群众从膝盖处推倒了斯大林巨像,只剩下这双巨靴。我倒是觉得,这个有历史意义的大靴,应该保留在它的原处——现1956年匈牙利事件纪念碑(图6-21)的旁边,让人们更容易看到它并回想起那场伟大悲壮的运动,想起英雄的匈牙利人民为推动历史所做的贡献。


7-13 雕塑公园门口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像。


7-14 雕塑公园一角。


7-15 公园内最大的塑像。


7-16 斯大林巨像在1956年被推倒后,剩下一双大靴子,去年也移到这里。

结束了维也纳和布达佩斯旅游后,我总是不由自主在头脑中比较这两个城市。旅游之前,对维也纳是绝对的向往和期待,旅游之后还是很喜欢,但多少有点失望,觉得没有想象的好。总的感觉是,维也纳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它的美是一种宁静的美,安稳的美,成熟的美,就像从城边缓缓流过的蓝色的多瑙河。但是又让人有一种“好到头了”的感觉,多少又微微有点凄凉之感。记得有一篇游记说过,施特劳斯著名的“蓝色的多瑙河”使世人感到维也纳就像这首乐曲那样美丽动人,但是“蓝色(Blue)”在英文中也有“忧郁”的意思。 这篇游记的作者对维也纳也有同感。 

而对布达佩斯,旅游之前有点无所谓,抱着有时间当然也应该去看看的态度,却没想到布达佩斯这么吸引人,比想象的好,而且好很多。尽管它的市容街道没有维也纳的整洁清新,它的城市交通和旅游设施有的还比较落后,但它给人一种向上的美,一种欣欣向荣的美。当你看到1898年为庆祝匈牙利建国1000年时所同时建立的安德拉什大街,一线地铁,伊斯特万大教堂,沃伊道-胡尼奥迪城堡和英雄广场时,当你看到在不到10年内就重建的被纳粹炸毁的六座横跨多瑙河的巨型桥梁时,当你站在1956年匈牙利事件死难烈士纪念碑前时,你都会感到一种力量,一种蕴预在匈牙利民族内的不屈不饶的向上的力量。 

这是两个姐妹城,有美丽的多瑙河连接。特别是经历了奥匈帝国,弗兰茨-约瑟夫和伊丽莎白(茜茜公主)成了两国共同的皇帝和皇后,以及茜茜公主对匈牙利的厚爱,两个城市更是息息相关。尽管在上个世纪中后期30多年的东西方冷战期间,两国边界间的一道铁丝网断绝了两国之间的来往, 但是1989年的东欧民主变革,又冲垮了这道铁丝网,恢复了多瑙河上两个最重要的首都间的姐妹城市关系。也使得我们在今天能够同时游览这两个姐妹城市。

(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