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所反映出来的封建制度婚姻之下的儿女的遗憾
婚配是一们门学问,也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它涉及了很多的现实问题,例如社会结果,家庭伦理,感情与和谐,经济与政治。在古典小说红楼梦里,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被很多人讨论和研究。
过去都是包办婚姻,人讲究的是个门当户对。说白了就是家里大人得乐意,两个家族联姻是为了稳固提升家族的社会地位以及财富。
红楼里“金玉良缘”,女方有钱,但是要男方的社会地位,宝钗所代表的金陵薛家是皇商,宝玉作为男方来自的荣国府属于古代封建世袭制度里的公候伯子爵守等的政治地位。
从一个现实角度来说,这是一个带有政治意味的一种对社会结构的解读。在现实中,没有钱财要钱,没有地位的要攀附地位。这就是相互利用。一般揭露官上勾结,其实这官商勾结是自古就有的。
然而在我们我们都预测到的结局,我们理解最终这段三角恋爱成为了悲剧。其实有的时候是年轻人无法控制的。无论是得到婚姻的还是,没有奏如婚姻的,最终都是一种遗憾:“虽是举案其眉,却是意难平”,这仿佛是以前社会里很常见的一种婚姻结局。但是这也是一种社会现实的写照。
世间要过好日子的“金玉良缘”却成为了一种难以解脱的惆怅。
宝玉的玉石上写有了:“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宝钗的金锁上面刻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这是一个符号:男人不能没有权利和政治地位,而且他们希望永远有地位,一直延续下去。而女人不能没有经济的保障,财富能够让她们心态比较放松,状态也会从自己的颜容状态里流露里,哪怕老了,也是一种舒坦的精气神儿。
林黛玉寄居在外祖母的家族,这是一种复杂的触景生情。之所以被孤立,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她的父亲的家应败落。林家是四代袭候。后来乃父林如海已经是靠自己从科举考试重新开始。但是很可惜后来没有什么亲属,家族完全败落。在红楼的贾家,这给人感觉就是预示了贾府到了贾兰这一代是一个轮回。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是出自孟子。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过去那种封建的以血缘而延续的政治地位,到了第五代就结束了,衰落了。
其实从一个生物常识角度来,家族作为一个利益体的瓦解的一个原因是血缘能够维持一个家族势力的凝聚力越到后面月淡。这种家族共同利益到了后面就逐渐分散了,各本东西。当然也有腐败,来自盛极而衰的定数。
这个林黛玉就属于有命无运。她自己家庭势力单薄,没有利用价值。所以她缺少安全感。说白了就是在一个看势力和利益的上层社会里,没有势力的末落的贵族就是有命无运。
红楼梦四大家族的之间都是彼此利用。联姻以及包办制度让他们的在自己出于的社会地位上能够稳住以及壮大。红楼其实有一定的政治的写照。社会上层的当权者以及把握大量财富的家族的相互以后。此为”金玉良缘“。
在这个社会地位上的人,他们是一贯认为自己是要被崇拜的,像吸铁石一样的吸引了可以依附他们的大小集团和人脉。有财富的很多是没有政治权利的。而有权利地位的在打下了政权之后,也是会面临吃皇粮至于国都挥霍所倒置的坐吃山空。因为有了一定的权利已经坐稳江山时候面临就是逐渐面临了家里的后代养成了懒惰,成为了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而与此同时,他们的权利也会面临其它势力的干涉。
所以说小说里的各种例子就记录了封建制度挽救家族下滑的一些手段,例如:
要女儿进宫成为皇家的后妃(元春),或者让自家的女儿和其它自己同僚联姻(迎春),或者是为了稳固边疆而送自家的女儿到外面成为一个外交婚姻的牺牲品(探春)。
少爷如果是长房正出可以作一个继承者,例如宁国府的贾敬的儿子贾珍,老爷子可能是躲避政治斗争,去道观里当道士。还有荣府里面的大老爷贾赦,他是因为还没有退休,还继承他爸爸贾代善的爵位。
还有有一部分人仰慕科举考试之下上升的来路清白的家族。例如贾政的妹妹贾敏嫁给了苏州出身的探花林如海。这是一个典型的读书人。
另外就是李纨的父亲李守忠,他是以为管理国子监录取学生的官员,他的女婿就是荣国府的长孙贾珠,这就是这个孩子可以在科举上成功的一个关键的提携者。虽然是按法来参与科考,但是这老头是会给他一些帮助。而且这个李守忠是一个文化符号,代表的宋朝以后的儒家当中的宋明理学的一个继承人,那是一个对妇女要求非常教条化的时代。
李守忠和贾政作为亲家也是属于一个类型的人,恪守规范的家长类型,这种属于给家族定规矩的人。而因为贾政是一个次子,他不能袭成一等将军的官位,他想要从科举出身,不料却给皇帝赐予了一个四品官员。可能也是要限制他们家在朝廷里的位置。所以他也是受到阻碍,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小说里用了”不料“二字,就是有不甘愿的意思。故此,他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长子贾珠身上,而且不仅仅是为了显身扬名,而也是稳定自己家族未来的地位,重新更新自己的地位。而且若是重举,也是一个从武人转行为文官的机会。这是为什么他很注重自己儿子们的教育。
李纨后来的悲剧就是被捆在这种教育当中,年轻守寡却依然要做出这种规范。她就是三从四德的文化符号:未嫁从父,出嫁从夫ban,老来从子。以前有点地位和身份的都得这样一辈子,这种是属于那种封建体系里的金钱和政治地位堆积起来的一种唯有来自深宅大院的身份象征。
政治联姻里,最大的牺牲品就是元春,迎春,已以及探春。越到了后来,她们结婚的对象越是为了满足家族的需求。
元春作为长女一般是有很大责任的。是要为父母承担很多重担的。包括教育弟弟妹妹,包括管理家里的事务。这些都让她各位的成熟,懂事。她就是为了全家而存在的。很小她就进入了皇宫,成为了公主,郡主等皇族女子的伴读。应该是有机会到他们家里的老人。这样一来她就有机会被皇帝主意,后来逐渐的成为的妃子。她成就了贾府的鼎盛时代。再回到上面的所谓贵族到了一定的阶段,必然要开销很大,花费很大,这都是为了章显地位和势力。所以真的是必不可缺的。但是这是面子,里面的经济是受到亏损的。这就是只出不进的一个阶段。这是撑不了多久的。所以在王熙凤被秦可卿托梦,警戒在一庄家族盛事之后,要注意经营自己的产业。他们就是大地主,农业生产是支持可延续的经济实例的关键。但是在这个重大事件之后,身为皇妃的元春遭到了宫廷里的政治斗争,也可能是被冷落的,所以她是以寂寞告终的。
其实这个女人没有幸福,她的幸福是自己履行自己的责任被家族认可之后的一种心安理德。曾经在她省亲的时候,她的父亲让她听话,好好伺候主子。但是她是带有哭泣的口吻告知贾政:“我虽然是这个地位,但是寂寞唯有我自己知道”。
迎春她就是出嫁后惨死,她父亲是找了一个和自己类似的武官-孙少祖,有稳固自己的地位的意思,这个人肯定是一个他可以用的新人,因为他的地位而往前凑的。同时也是为了钱,等于是钱解决了她父亲的需求。但是这个男人是一个没有素质的大老粗,一个刚入道的军人,和迎春这个已经富贵了很多代有文化沉淀的千斤小姐是有很大的差异个隔阂的。她的母亲没有了,没有人能给她同情。只有她的堂弟能够给她一些惦念。结婚以后的姑娘需要手足之间的精神安慰。女孩结婚以后,对父母没有什么利用价值,所以就是不太会流露紧密的关系了。
探春是一种对社会的反讽。这里有一个深刻的寓意:她是异味身份地位不高的庶出的女儿。她的母亲赵姨娘是一个跨越奴隶和奴隶主的社会阶级和荣国府二少爷结婚的的小妾。所以她有着一份内心的对身份地位的纠结。她经常很喜欢表现自己的才能,例如料理家务,分配劳力,节省开支。其实在过去,特别是清朝这个时期,姑奶奶有比较高的地位。女孩没有结婚之前是有地位和话语权的。这也是她们为了日后管理自己丈夫家族的一次的”实习“的机会。这位姑娘总是嫌弃自己的地位。但是后来她反倒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她有一种”慕男“情节,羡慕男孩,因为她又是女孩,又是庶出,自己总担心自己以后没有出路。偏偏又是一个博学多才很有思想和实际管理才能的人。所以命运给她安排了一个异国婚姻的政治联姻的结局。虽然她已经要走出那个很堵心的家族,但是又放心不下她的父母。因为她,如同凤凰,远远的飞走了,飞到了异国她乡。其实这也是作家在映射清朝时代的一个现象:政治联姻。当年满蒙联姻三百年,这是属于一个很重要的政治手段。书中寓表她是走海路离开的,而在当年中国的番属国如果是要经过海路的,主要是李氏朝鲜,琉球王国。这两个是深受明代以及清代管辖的番属国。
其实探春的痛苦是来自一个阻拦她的母亲,一个让她觉得没有面子的母亲。她一直按照封建理数贴近正房太太王夫人,而王夫人这个大家闺秀也按照规矩对她十分重视。同时我们可以感受王夫人隐隐约约带有一种包容的慈母之心来接纳贾政的庶女。这样一来,赵姨娘可能心里不是滋味。虽然是礼教常轨,却也无法遮掩情感上的失落。这就说明了,社会的规则并不能限制人情的所在,封建礼教的牢房也锁不住感情的需求。这是一个“春秋笔法”,表面是写赵姨娘的不守规矩,但其实是写了探春的冷漠无情。我想,作者要表达的一种理念是:道德规范并不能代替人的感情,这种教条道德抹杀了亲人之间天然的亲情。其实我们很多人都会经理某种冷漠,某一些不言而喻的来自家人的冷漠。太看物质就会忽略一些更重要的东西。当你意识到这种缺时的时候,往往以及为时已晚。父母在,不远行,在利益和亲情的选择之间,所以真的不能过于冷漠无情,要留有一些情份。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是一步耐人寻味的小说,每一个阶段,我都会产生新的感悟。有一些是经历了社会以及生活阅历之后作得到的一种领悟,更加了解社会以及复杂的人性,以及命运的转折与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