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Windy2009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北平的'兔儿爷'随想

(2019-12-02 19:49:07) 下一个

 

北平的"兔儿爷"随想

(回北京逛琉璃厂巧遇“兔爷老张”)

几年前,回北京探亲游玩几个星期,非常的开心。一来,是带着几个孩子,自己的先生,来到我生长过的地方,了解我的家乡,以及和家里老老少少四代人会面,算是探亲,也是为了看一看我已经年过九十的老祖母,让老人家看上他们一看。

除了和家里人见面聚会,就是带着孩子们到处溜达。我趁机也去了几趟我自己思念依旧的旧时老店。包括自己的一位书画家亲戚所时常流连忘返的琉璃厂。说起琉璃厂,这就是旧时北京宣南文化的一个文人荟萃的地方。我的这位长辈自小习画,闲时经常在此观赏绘画,浏览大量的名师的书画以及专科,此处是他记忆尤深的地方。我也因此比较注重传统文化。我喜欢带着姆们孩子和孩子爸爸逛老店,或者一些仿古货的古董店。时间紧张没有时间去什么地摊儿潘家园之类的地方,只是买了一些书籍和文房用品。我自己买了一些绘画书籍,散文类,诗文注解之类的书籍。我在琉璃厂荣宝斋买了一些绘画所需的工笔画工具。顺便带着老公逛街,他被一位店主大姐推荐买了几个铜质的一龙九子里面的几个传统神兽,摆在自己办公室的书桌上。带孩子溜达着在前门大街的老字号,浏览一些挂有传统技艺招牌的老店,仿佛让我回到了童年我颠儿颠儿的跟在我姥姥身边的情景。老太太没事儿就带着我出去溜达,经常去大栅栏儿。虽然此地今非昔比,但是这一片老地域也是我幼年无法忘怀的记忆与挂念。我每逢来到前门,就会想到我家早已过时的姥姥,姥爷,他们的老生意就在此处,而且曾经的旧居也在前门一代。我的几位亲戚也曾经居住着一代,所以自幼我也是穿梭于此。

大家记不记得有一步部八十年代电视剧改编于京味作家老舍的名著:“四世同堂”。一说起这部小说,很多人耳熟能详。这部电视剧也是在旧时八十年代电视剧刚刚起步的年代的一部经典,非常有灵魂的一部电视剧。那个时候,我也刚刚记事不久,记得此片的经典,可以说是人人关注,万人空巷。每次看到此片当中的情景,依稀还可感到当日北平所陷入的困境,以及百姓的危机感。那里面有很多镜头,颇有旧京记忆。而且,这里面的情景和民国时期的京话,包括这些演员的言谈举止,也都比较地道带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一个情景让我非常的感怀,那就是过八月十五的头几天。主人公祁瑞宣因为无法忍受日本教官的傲慢跋扈而公然辞职,然而养活一家老小的重担落在他的身上,他在家庭和国家之间徘徊在养家糊口和保持自己尊严之间矛盾着。而家庭的需求另他为难,特别是老爷子,辛辛苦苦过了一生,现已子孙满堂,已经年过古稀之年的德高望重者,却要承受一些历史的罪过。他走到街头,见到一个老艺人,一位制作传统工艺“兔儿爷”的手艺人,感到其生活艰难,便买了两个兔儿爷留给孙男孙女。到了家里,递给孩子们,也算是过了八月节了。这一段故事让人记忆深刻,老舍爷也描写的非常的细致入微。电视剧的主角当中孙敬修老爷爷扮演那个卖泥塑的手艺人,那都是我上托儿所时期的记忆了。年过多年, 当我现在回想起这一段小说的片段, 再想想我多年在国外也是挺辛苦的, 你想想, 作为发展中国家出来的人, 就算你各人再努力, 人家还是会时不常地带有某种高居临下的眼光看待中国人。在国外职场上, 社会里, 各种面临某些尊严问题, 必须忍气吞声, 忍辱负重, 唯有在海外深入当地社会的人才能了解和体会这一份"不可承受之重"。人家看你和你的国家是一个分不开的整体, 你的所作所为代表例了你的国家, 所以活的自尊才是根本。所以说唯有国家强大才能减少某些蔑视眼光。所以说海外中国大陆人的强国梦较为强烈。看看早年那些有着气节的的归国学人, 再看看如今为了自己的利益闹国家分裂的"废青"物质的闹事的小青年, 整天闹事求那些殖民地西方国家从水深火热中拯救自己, 就四个字可形容: 丢人现人。按说港人生来富足, 本应该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既有良好的物质条件, 成长环境, 受过良好的教育, 本应该懂得大义。打着闹民主的旗帜, 跪求各国领事馆支持港独, 将国人之颜面扫荡于地, 礼义廉耻一样不留。可见物质富裕并未见得使人品行高贵, 倒不如内地那些没有条件的穷人挺起腰杆做人来得有气节。若港独们闹, 大陆人也不必管他们,  越管他们越来劲。漠视他们, 看看他们还能不能一直蹦蹬? 既然两拨人两条心, 过于坚决无益, 也不值得为他们寒心, 只是让他们自己烂坛子烂下去吧, 撂下香港, 令其自生自灭, 看看他们怎么被解救。

扯远了, 回到原题。有一日,可巧我走在琉璃厂这一带的街头,进了一家店铺,缺恰好遇到了一位制作兔儿爷的工艺工作者。他的名字叫张继忠,老家河北,在南城胡同长大。他自幼住大杂院,自小就喜好传统手艺,尤以泥塑玩具为最爱。这位师傅自己介绍说是兔爷第四代传人。这兔爷本是明代开始盛行的玩具,一直到了民国都被民间百姓所喜爱。我跟他聊了会儿,他给我介绍了他们店的历史,他算是第五代传承人了。他年轻的时候很喜好这个,家里也是手工艺人,所以他就自己成立了一间作坊制作,专门卖兔儿爷。

此时我回忆起另外一段往昔插曲。我在童年时期,居住于北京朝阳区的祖母家里,当时上小学的一位男同学的父亲是以手工艺为职业的,“纱燕儿”又称“京燕儿”是一种高雅精致的民间工艺品,也是早年间老北京的一种国粹。记得我在中国上过一堂课,一次的作业制作风筝,所有同学都把自己的稚嫩的风筝带到了学校,而我这位同学则带来了一个大师级的工艺作品,当然一看是他爸爸指导他做的。另外这个男孩十分细腻,在我出国之前,送给了我一个粉色的百宝盒,让我十分吃惊。没有想到男孩子会如此体贴,懂女孩心思。因为我俩真的不熟, 没有说过几句话。我童年的性格很像男孩,从来没有预想到会收到这么一个温柔淑女风格的礼物。姑娘我素来属于"不爱红妆爱武装"的, 我自小其实更喜欢和男生一起玩, 喜欢舞刀弄棍。印象中我记得这是一个很俊朗的男孩, 有一些棱角, 颇具个性, 我行我素, 不参与是非却带有一些黑白分明的愤青性气质。每逢男生打群假架, 他却从来不参与混小子的拳脚, 但是他特别有公道心, 时不时也会拿出自己的仗义标准抗衡和维护公道。记得他经常从上到下穿一身的牛仔装, 有着一种摇滚的味道, 带着一种叛逆和不羁的劲头, 倍儿酷。我当时觉得他很有艺术家的劲头, 因为他的父亲就是艺术家, 故而他也特别有个性。结果发现, 他现在果然就是一位艺术家加上艺术展览策划人, 在北京某艺术区工作和活动。然而看现在的照片, 他早已是一个满脸胡子啦查的爷们儿了, 一个血气方刚带有态度, 特立独行的文气性。这位朋友给的一点小礼品让我记一辈子, 不在于东西有多好, 其实那个小玩具我早不知道扔到哪儿了, 呵呵, 咱是马虎人什么都稀里糊涂不当回事儿。然而那一份心意流露出异性同学的别样体贴, 着实令人刮目相看, 要不然我还以为我是被遗忘的一位路人。那时我转学, 既不是什么红人儿也不是什么家里有势力的主儿, 又比较难以融入这些比我大一些的同学的已经建立几年的圈子当中。不过, 虽然如此, 还是有一些男生有心, 将我当成哥们, 彼此契合, 无话不说。除了这位艺术展览策划人之外, 还有一位也已经成为大人物的成功企业家, 在京城摩托车组装行业的领头人物。回想童年, 他也是跟我虽然一句不说, 但是在关键时候突然献出关切。这位大队长素来主要和与他一样的大队长班干部等重要学生来往, 与我等小人物没有深入关系涉及。但是在我要离开中国的时候突然送给我好几张他和朋友们的照片, 还写了一些话给我。我也不知道他是想跟我建立一些人脉还是突然表露出对我埋藏在心里的关心。俗话说三岁看老, 当领导的人从小就是这么懂得建立人脉关系。看看人家现在, 果不其然就是业界精英。现在, 有不少我多年前这些朋友, 很多早已经成为精英, 除了他们本身能干之外, 也可以看出国内的环境里这些机遇和人脉就是好啊。每逢看到此处, 再想起国外经历的的很多状态, 不由令我内心激起波澜, 蠢蠢欲动, 多年来人生经历五味杂陈地涌上心头。

在我刚刚迁到美国陌生的环境的那些日子, 小同学送的这些小礼物陪伴我渡过最初孤独的异乡岁月。即使来到美国已经适应了美国的中学生活, 时常还是忍不住拿出若干年前同学们的照片仔细浏览一遍又一遍。若有这样一番记忆在心, 我又如何能够忘却那些熟悉的面孔? 希望日后有朝一日, 同班同学们, 大家能够再次见面。很幸运现如今能够通过互联网表述一份心思, 也可以借此联络到一些旧相识, 充实旧时友情, 甚至获得出乎意料的惊喜。

有一天我在油管上看到了两个视频。第一个,我都惊了,见过这位兔爷传承人老张师傅。一个他介绍泥塑等非遗传统工艺的视频。

 

张师傅的兔爷工艺简介视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Windy2009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又见到北京老乡, 开心, 拥抱, 握手。
是啊, 这些都是北京的人耳熟能详的记忆。呵呵, 包括出去玩儿的地方, 人, 风俗文化,历史遗留等等。还有以前那些大家共有的一些成长记忆。

同感, 你说, 北京姑娘时是不是都是假小子啊。哈哈, 似乎是, 性格比较男孩气。感觉这种城市确实有一种阳刚之气
北京女孩子可能半开玩笑被谣传为"粗糙", 其实也不, 粗中带细, 明白, 但是性格比较大大咧咧。不爱红妆这事儿也有可能就是地缘文化影响。咱们确实捯饬的不是那么勤, 比较随意,呵呵。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怎么刚发现这篇! 一切都那么熟悉又好亲切! 而且发现我们不但都是北京长大, 更同是”不爱红妆爱武装“类型。 隔空握手! 拥抱! 谢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