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在叙

古人云:大丈夫有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俺有啥说啥,不求立功,立德,在此立个搏客是不是大丈夫不要紧。
正文

原创直叙∶赵紫阳与朱镕基

(2009-11-05 17:36:47) 下一个
有人说伟人是“百年不遇”的,更有古代人说中国神州大地,人杰地灵,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那是在科学还不发达的时代总结的“熟语”。
当今时代“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在人类文化缓慢的年代里,百年,
五十年似乎是“瞬间”的事情,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都可以
算得上世界沧桑巨变之快了。
可是在电子发达,中子,质子,被发现的时代,在宏观上宇宙飞船可以登天,
微观上“那诺”世界正在伟人类作贡献的年代。真是一天胜比过去的
一年,一小时胜过从前的一年,一刻钟,一分钟,一秒钟都可以胜过远古
的一年……。
所以现在的伟人隋处可见,毛泽东在当年预见十年一次大革命,
五年一次小革命,那是按照当时的工具术来对今后世界作出的预测,
越往后来就越不切合中国的现实和世界的潮流。
改朝换代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今后随时都可以发生。
如果按照西方的民主制度,通过选举产生领袖人物的话,最少可以做到
“八年就有王这兴”了。因为再无能的总统最多只能在位8年,如果
是帝王之才能被选举为“王者”,只要忍耐这“八年”你就可以
崭露头角了。
在中国如果按照“隔代指定接班人”方式选定后来的“王者”,最多
需要“几年”就可能露出“王者”的风范。
人民创造历史,时世造就英雄,英雄引起事件……。这是一个不停止的循环。
在近年的中国历史上,造就了两位英雄人物,他们就是赵紫阳和朱镕基。
在那东方理念和西方理念针锋相对,在东欧各国“多米诺”效应波及中国
的特殊环境和特殊时期,在那个特殊年代,也造就了这二人的新老交替。
二人都是中国人心目中最因为自豪的“平凡而伟大的英雄人物”。
作为总书记的赵紫阳不能说他不称职,那是当时的历史环境让他无法显身手
也不能说他称职。因为称职的人是要考虑各种风险,抛开自己的名誉地位,
有时为了大局还的昧着良心地舍弃小局。他自身的局限性造成了他当时的
决策,与老人沟通不利,对天安门事件处理不及时。最终被治国老人拉下了
马来。一位真正的勇士只要骑马上战场就会冲锋陷阵,宁可战死在马背之上,
而不会被人拉下马来。功和过后人自有评说。
朱镕基最大的官做到总理的位置就退下来了,不过他成为第一个在
中国历史上由中国人培养的中国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是开了历史的先河。
从这个意义上说,可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赵紫阳成了最后一位没有大
学文凭的总理,和没有大学文凭的总书记。
而介乎这两者之间的就是作为总书记的江泽民和总理的李鹏,二人都是有
大学文凭的但不是咱中国自己的大学,烈士后代,是留苏学生。
从这个意义上讲、江、李二人是没有中国大学文凭的最后一位总书记、
总理赵紫阳和第一位中国大学(清华)毕业的总书记胡锦涛总书记和第一位
中国大学(清华)大学毕业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之间的过渡吧。

赵紫阳与朱镕基,两人都当过总理,两人都颇具个人魅力,口碑很好,具有领
袖的风度和高风亮节的超凡魅力。
赵紫阳务实,说话很朴实,平易近人,但办事情能够抓住人心。
朱镕基说话,铿锵有声。有让人可望而不可及,想模仿而不会的孤高伟岸
之感。
赵紫阳凭借在四川的业绩,博得了“要吃粮,找紫阳”。这里的是顺利成章的
民间语言:“找紫阳”和“赵紫阳”在四川话里发音相近“zaoziyang”。
这是文化大革命折腾后让四川人走出计划指令经济的改革道路尝到了
“因地制宜”地生产带来粮食收成增多的甜头而对领导人的感激之情的
自然表露。至于后来的“要吃米找万里”就是一个“山寨版本”或是一个
仿造的口号。普通安徽人恐怕不会由衷地说出那样的俗语,或者会是另一种
说法。
在历史上的历届总理中,朱镕基凸现了自己的魅力:
坦诚 心直口快;
睿智 应答如流;
幽默 机敏嬗变。
赵紫阳和朱的魅力都是当时的特殊环境和特殊经历以及天赋秉性使然,
一般人想学,是学不来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