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两则“读不懂”的新闻
(2005-11-24 13:43:52)
下一个
评两则“读不懂”的新闻
九月八日的凤凰卫视网有如下两则新闻。一则是“中将投资5000亿建设1500公里城
市轨道交通”,另一则是“医疗体制改革争论不断:保公平还是包看病?”。两篇
都写得好,只是放在一起看时让人有些“读不懂”。
下面是两则新闻的摘抄。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城市轨道交通最大的市场,目前全国已有14个城市提出了建设
轨道交通系统的计划和申请,总建设里程1500公里。
中国交通协会城市轨道交通委员会的报告认为,建造这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大约需
要500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
“今天的中国,不享有任何医疗保险的人,在城市中占44.8%,在农村中占79.1%。
两项相加,在中国的13亿人中有约8亿人不享有任何医疗保险。由此,使我们的医疗
卫生情况在世界卫生组织的191个会员国中排名倒数第四 也就是说,不少比我们经
济发展落后的国家,公民是普遍享有低水平的医疗保险的,而我们这里却没有。
不能施行全民医保的理由据说是经费问题。
…
如果是保公平,目前新的农村合作医疗的标准是每人每年30元,全体国民算下来是
390亿,如果设立每人每年100元的标准,全体国民是1300亿,约占年财政的5%,财
政未必不能负担。”
一方面,我们在花平均三亿多元去解决一公里的城市交通问题;另一方面,我们却
连“每人每年100元的标准”的全民医疗保险都不能负担。这难道不是一个让人“读
不懂”的现象吗?
近年来大中城市的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不解决当然不行。但怎么解决才是问题的
关键。城市交通问题很大一部分与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有关。如果能把资金投入
到农村去,让农民能够本地就业或就近转行而不是大量地涌入大中城市,不是也可
以减缓大中城市的交通问题吗?如果能把资金投入中西部新兴城市,而不是现有的
东南部大中城市,在这些新兴城市创造就业机会,不是可以把农村移民引导到新兴
城市去,而不是集中到东南部大中城市来,不也可以减缓东南部大中城市的交通问
题吗?而且这样做也有利于缩小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别,有助于实现西部开发的战略
意图。
“三亿多元去解决一公里的城市交通问题”集中突显了计划经济体制被改革掉以后
地方保护和地方利益带来的问题。大中城市的交通问题本来可能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却由于“地方利益”或地方官员的“政绩”驱使而不能实行。如果在城市交通已经
不堪重负的情况下,继续加大对城市的资源投入,只会进一步扩大已经严重的城乡
差距,吸引更多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三亿多元去解决一公里的城市交通问题”,
说轻了是“治标不治本”,说重了就是“饮鸩止渴”。在这方面国家财税制度是可
以也有义务进行调节的。
再来看另一种选择。如果把这部分资金投入到全民医疗保险中去,表面看来是“不
冒泡”的净投入,但事实上可以让更多的中低收入的人从“医疗费用高昂”、“储
蓄防病”这座大山下解放出来,从而把更多的收入用到消费品的购买中去。有了消
费品的购买需求就可以部分地解决内需不足的问题,使中国经济从出口依赖型向内
需拉动型转化,增强整个国民经济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城市化急剧加速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资
金投向有着战略上的长期影响。如果不能从全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指导资
金流向,很可能形成不利的战略态势而使长期发展利益受到伤害。这两则新闻中让
人“看不懂”的做法应该“改革”了。
渔樵闲话
二○○五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