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樵闲话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
正文

教育改革的根本问题是教育系统的定位

(2006-10-13 20:32:46) 下一个
教育改革的根本问题是教育系统的定位
    
    一。当前的教育困境
    
    对此的论述已经很多。综合起来大致上是以下几点。
    
    1。教育系统的产出不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
    
    这主要表现在大学毕业生以及研究生就业困难且工资不高。目前的以高学历、高学
    位,以数量为主要目标引导下的高等教育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反应过于迟钝,
    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理论性,过分轻视社会实践和动手能力。对教
    学效果的考核以考试为主,过分强调记忆,基本上忽略了应用和创造。
    
    2。“高中->大学->高学位”对教育资源的垄断
    
    主要表现是“高中->大学->高学位”这个获取劳动技能的途径收费过高。由于长期
    受到“学而优则仕”腐朽思想的影响,老师、家长、和学生都以获得高学历为荣。
    由于对劳动力市场未来需求缺乏指导信息与理性预期,加上其它获取劳动技能教育
    渠道的缺乏,绝大多数学生都拼命地挤进这个受教育途径。这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
    不对称促成了“高中->大学->高学位”教育肆无忌惮,巧取豪夺。
    
    3。“废品率”太高
    
    不能就读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除一部分进入职业中等教育之外)和不能就读大学的高
    中毕业生(除少数可以获得专业技能培训之外),在没有专业劳动技能的情况下进入
    劳动力市场。从教育系统的角度和应试教育的衡量标准来说,这部分人就成了“废
    品”。
    
    另一方面,初中到高中、高中到大学(在全国范围)的升学率则主要是由上一级学
    校的容纳能力决定的,与老师、学生是否努力并没有太大关系。也就是说这种“废
    品率”是由教育系统的结构形成的而不是由教学质量决定的。
    
    二。教育系统的定位
    
    要解决教育系统面临的问题,首先必须考虑教育系统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功能和作
    用问题,也就是教育系统的定位问题。
    
    在社会化大生产的社会体系中,教育系统应该是全社会的劳动力生产部门,首要任
    务是适应和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在社会化大生产中,专业分工进一步加细,各
    种劳动岗位都有不同的劳动技能要求。没有专业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很难适应社会化
    大生产的要求。
    
    从教育系统的以上定位出发,可以把教育划分为两个阶段,义务教育和技能教育。
    
    1。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供不同技能劳动者的公共基础课。它至少应该包含培养以
    下能力的内容:
    。行使公民政治权力的能力
    。用道德手段解决人际冲突的能力
    。用法律手段解决利益冲突的能力
    。口头和书面的语言交流能力
    。阅读学习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
    。算术运算能力
    。运用度量衡系统的能力
    。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对义务教育的评价主要应该看义务教育系统能否有效地使受教育者具备这些能力,
    而不是看升学率,因为完成义务教育以后的选择是受教育者自身的权力与义务教育
    系统无关。
    
    2。劳动技能教育
    
    劳动技能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适合劳动力市场需要的劳动者。劳动力市场需求的
    多样性决定了劳动技能教育也应该是多样的。长期以来,我们过分强调了“高中->大
    学”这种技能教育渠道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其它技能教育渠道的建设,所以形成了整
    个技能教育系统的扭曲。政府最近推出的强化职业教育的措施就是要增加技能教育
    渠道打破“高中->大学”教育的垄断局面以降低技能教育的成本。
    
    “高中->大学”教育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学制过长,受教育者的投资大、时间长、风
    险高、选择不够灵活,很难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作出适应性调整。
    
    三。教育系统的内部改造
    
    1。拓展技能教育渠道
    
    拓展技能教育可以使应试教育生成的“废品”有机会接受适当的教育训练成为适合
    市场需要的劳动力。
    
    强化职业教育的措施是一个很好的做法,但目前的反应是叫好不叫座。问题在于受
    教育者耽心一旦走上这条路就失去了进一步提高的机会。为消除这种耽心还要加强
    在职教育,使通过职业教育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受教育者有继续提高的机会并最终能
    与“高中->大学”教育的受教育者一样可以达到较为公平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2。增加学位教育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学位教育也应该有明确的劳动力市场划分。每一个专业都应该根据其针对的市场对
    劳动技能的要求,有征对性地提供教学内容,特别是实用技能的训练,减少非必须
    技能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节省教育资源。
    
    在体制上,应该在普及学分制的基础上避免过早过细的专业化,这样可以使受教育
    者有机会根据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做出专业和技能调整。
    
    五。对劳动力市场的调节
    
    如果说教育系统内部的改造是推牛屁股的话,对劳动力市场的调节就是牵牛鼻子。
    长远来看,只有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才是引导教育系统改革的主要力量。
    
    1。摧毁“学而优则仕”的社会基础
    
    以决策过程公开化等措施抑制官员腐败。官商勾结、官员腐败的存在使“做官”成
    了一个暴利职业。客观上助长了“学而优则仕”余毒的蔓延。
    
    消除公务员选拔中的学历限制,以岗位对应的能力考核代替学位要求。只要完成义
    务教育的公民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进入公务员队伍。
    
    2。扩大对创造能力的市场需求
    
    作为国家创新战略的一部分,学习西方工业国的经验,为企业的创新研发投入提供
    税务减免,鼓励企业的创新投入。企业创新投入的增加才能为有创造力的劳动者提
    供就业机会,从而引导劳动力生产部门提供与之相应的劳动者。
    
    成立风险投资基金,鼓励劳动者个人通过创新创造就业机会。
    
    3。把劳动力需求规划纳入社会发展规划
    
    与国家产业规划相结合,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提供宏观指导信息。以此引导受教育
    者对劳动技能和受教育渠道作出较为合理的选择,降低受教育者的投入风险,避免
    教育资源的浪费。
    
    六。结语
    
    教育系统的改革是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不能只盯着教育系统本身,还要对教育
    系统的外部环境进行调节。
    
    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决定了中国赖以战胜敌人的将主要不是炮火硝烟而是大批
    的有创造力和熟练技能的劳动者。它的实现有赖于教育改革的成功,而教育改革的
    成功要以教育系统的正确定位为出发点。
    
    渔樵闲话
    2005年11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