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儒批判:为往圣继绝学
          (2005-05-11 12:03:39)
          下一个 
      
      
      
                  腐儒批判:为往圣继绝学
    
    “发扬传统文化”近来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大众传媒和出版物上。随之而来地,
    许多儒学的提倡者,或干脆以儒自居者,常常津津乐道于“为往圣、继绝学”。不
    幸的是这句话本身事实上包含了两种政治歧视。其一,因为儒学是“绝学”,而其
    它学说不是“绝学”,所以儒学有权力对其它学说进行政治歧视。这就形成了不同
    思想体系之间的政治歧视。其二,对“往圣”的鼓吹,使不同思想的正确性评价和
    价值评价,依赖于思想提出者的政治威望和社会等级。这就形成了不同思想者之间
    的政治歧视。
    
    虽然“独尊儒术”式的、封建的压倒性思想歧视早已被历史淘汰,但思想歧视的现
    象仍然在当今社会现实中存在。当经济学家们争论“主流”、“非主流”的时候,
    我们知道它存在;当不同的经济改革主张之间争论“接轨”、“没接轨”的时候,
    我们知道它存在。允许和提倡某种思想对其它思想的歧视,不可避免地压抑了人们
    思维的活跃性和创造性,抑制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历史事实也充分地证明了
    这一点。由于“独尊儒术”的歧视性政策,法家和墨家思想被埋葬在了竹简堆里;
    道家思想被圈进了道观;而佛家思想被关进了寺庙。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到头来只
    剩下一个“绝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人力、畜力、加简单铁制工具的农业生
    产方式居然几千年没有多少改进。由于只有儒学是“绝学”所以只能“中学为体”,
    而“西学”只能“为用”。既然是“中学为体”,就可以拒绝接受新的价值观念,
    就可以拒绝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就可以限制和阻碍“为用”的“西学”的推
    广与发展,进而压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作为思想歧视的“绝学”之说的危
    害性。
    
    自“五四运动”倡导“打倒孔家店”以来,圣贤崇拜、权威主义的封建残余屡经批
    判但仍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从古老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到今天
    各级官员对老百姓的堂而皇之的“指出”;小到人们的称谓中充斥的官名、尊号,
    大到无处不在、无所不“精”的专家、教授们的“光辉”形象;无一不是圣贤崇拜、
    权威主义的残渣余孽。圣贤崇拜的直接结果就是人们对真理标准和思想价值判断标
    准的严重扭曲。一种新思想是否是真理不是看它是否反映客观规律而是看它是否能
    纳入“往圣”的“绝学”;一种新思想是否有社会价值,不是看它是否有利于发展
    生产力,而是看它是出自饱读“圣贤书”的儒士,还是出自“治于人”的贩夫走卒。
    对思想者的基於社会等级的歧视,使劳动者的知识、经验难以积累、传承,更难以
    系统地总结、提高。其结果就是,有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被当作“末学”、“末
    流”而弃之如敝履。对思想者的歧视使劳动者的创造性、主动性受到严重的压抑,
    制约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作为思想者歧视的“往圣”之说的危害性。
    
    思想歧视和思想者歧视的长期结果,就是中华文明在生产力发展上逐渐落后于西方
    文明,终于导致了中华文明始于一八四○年的、落后挨打的百年耻辱。生产力的强
    盛是文明强盛的必要条件。只有彻底批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腐朽的“往圣”、
    “绝学”的思想歧视和思想者歧视,虚心学习有利於生产力发展的价值观,中华文
    明才能走向强盛并保持强盛。
    
  
    渔樵闲话
    2004。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