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儒批判:导言(续)
          (2005-05-11 12:02:22)
          下一个 
      
      
      
                  腐儒批判:导言(续)
    ━政治平等和社会化大生产
    
    “自由、人权、平等”诞生于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表面看来它是基於宗教信条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但其本质动因是适应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需要大量而廉价的劳动力。这就要求把原先在封建领主制约束
    下的农民们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让他们参与到社会化大生产中来。“平等”就成了
    消灭封建等级制度的最有力武器。
    
    资产阶级革命在西方世界中的胜利使政治平等成为西方文明的核心价值观。有了政
    治平等,不同的思想之间才能够不因差异而相互歧视,因而有了思想自由。有了政
    治平等,劳动者才能不因地域差别而被歧视,因而迁徙自由成为可能和必要。有了
    政治平等,才有可能在一般意义下讨论“人权”,而无需考虑社会等级。
    
    政治平等又反过来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迅速发展。
    有了政治平等,劳动者的思想不因其社会地位而被歧视。劳动者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受到社会肯定。劳动者的发明创造以知识产权的形式迅速地加入到扩大再生产过程
    中来。劳动者这个生产力中最主动、最活跃的因素,在政治平等的条件下,其创造
    性和主动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释放出来。
    
    现代化,不仅仅是生产的社会化,还应该包括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价值观念,
    以及由此而引出的上层建筑的其它方面。对腐儒文化表象的批判,只有以其是否适
    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为标准,才能使这种批判建立在令人信服的基础之上。中华
    文明要完成自身的现代化就必须对儒文化中封建的、腐朽的、与社会化大生产不相
    适应的部分进行坚决彻底的批判。
    
    渔樵闲话
    200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