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樵闲话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
正文

当今中国的道德问题

(2005-05-10 16:42:48) 下一个
当今中国的道德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很大进步是不争的事实,但在公民道德水准和社会公平方面付出的惨重代价也是有目共睹的。现在我们来简单谈谈道德问题。我这里所说的道德指的是一定社会阶段上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一。道德崩溃的原因 这个问题答案是众说纷纭。我认为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出发,应该从经济基础的变化上找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市场经济”的引入。市场经济运作主要基於两个假设:1。“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就是所谓“经济人假设”,即每一个经济人都以自身的经济利益最大化为行为准则。2。“胜者王侯败者贼”。这就是所谓“自由竞争”,只要是在竞争中得到的就是合理公平的。这两个基本假设对改革开放前形成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以利集体和利他为主要内容的道德体系形成了根本的挑战。很明显,“利集体和利他”与“经济人假设”是直接冲突的。而原有的以计划分配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公平机制也是与“自由竞争”假设完全不相容。 经济基础的变化导致原有的道德体系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基础的要求才是道德崩溃的最主要原因。 二。道德重建 当今中国社会急需道德重建,这一点恐怕没有多少争议,问题是如何重建。这主要有两个方面:道德的内容和道德教育。 在道德的内容方面,我认为只能对既有道德体系进行批判地继承并且在公民道德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社会群体,比如执政党员,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继承的来源主要有中国传统道德,现有宗教已经形成的道德规范,改革开放前形成的集体主义道德,当然还可以借鉴其它市场经济国家已有的道德规范。对中国传统道德的继承具有文化上的传承和容易为人民接受等优势应该成为重建道德的主要内容,当然对其中“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宿命论,“夫为妻纲”等礼学纲常的糟粕必须批判。佛教、儒教、道教等中国传统宗教体系曾经在私有制经济体系中形成了与之适应的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也应该是可以继承的。集体主义道德过分强调“利集体和利他”已经不能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但是只要加上“中庸,调和”的原则用以作为执政党员的道德规范,应该也是可行的,因为执政党本身担负着调解人民内部矛盾的责任,强调“中庸、调和、利集体和利他”才能更好地执行这一使命。 道德重建的失败主要是道德教育的失败。而这种失败的主因之一就是不能明确地承认市场经济的两个基本假设对道德体系所提出的挑战。所以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让受教育者理解市场经济所形成的道德挑战,并在此基础上使受教育者理解道德规范对於个人,集体,和国家民族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把道德教育建立在牢固可靠的基础之上。掩盖“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胜者王侯败者贼”存在的事实只能使道德教育流于空泛苍白而最终毫无效果。 三。“德治”还是“法治” 这个问题曾引起争议,但我认为只是强调的重点不同,其实殊途同归。法律不过是书面化,形式化的道德。司法也只是在道德调解失效时依据公共道德进行强制调解。强调“德治”则使法律能有所依据并为人民自觉遵守;强调“法治”则是在道德真空暂时不能弥补时加强强制调解,以解燃眉之急。 归根结底,“国无道德,则法律无能为也。”重新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才是使国家走向稳定良序的不二法门。 渔樵闲话 2004。1。29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