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标题,不觉倒息一口凉气。这要放在文革,要被打成反革命了。真不是在玩什么标题党,它的确是女儿高中历史课的一个小项目。他们正在学欧洲历史,这次是搞一个小法庭,审判的对象就是我们的革命导师、精神领袖马克思,正、反两方要力证:马克思是否有罪,他是否引发了俄国的十月革命?
因为大部分的孩子都认为这是一场几乎无争议的对抗,所以没有人愿意做被告方,老师最终不得不靠抽签来决定角色。把一个班30个孩子,分为公诉方、被告方、律师(原告、被告)、证人(原告方、被告方)、陪审团等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具体的要求。
我大致看了其中一项对律师团队的要求:
1、着装要求;
2、语言要求:要尽可能使用法律规范语言;
3、提前准备辩护卡;
4、提问要求:A、要使用open question 提问; B、第一个问题必须是:请回答你的姓名以及与马克思的关系; C、帮助你的证人研究回答问题的策略和技巧; D、要做充份的调研,找到有力于你方的辩护内容。E、准备6-10个问题请对方回答。
我真的是非常喜欢他们这种别开生面的学习方式。辩论的意义不是去争一个你对或我错,而是给每一个人更多的角度去看问题。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俄国10月革命的时候,他已经回“老家”了,所以所谓把他拉到沙皇俄国的审判庭,也只是一个虚拟舞台。谁好、谁坏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准备材料,把不同的说法、论点呈现在法庭上,最终的审判权交予陪审团。这种主动学习、每个人都有发权发声的方法不同于我们以前的刻板教学,生动有趣,互动性强、团队合作更是可以取长补短。
我想起上学时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可悲的是那个年代有谁给予我们一丁点的自由去辩证地看过历史?我们听到的只有一种腔调,非黑即白,你不接受或者不迎合这个声音,结局将是惨烈的。记得有人曾説过:历史一旦被总结,就会被扭曲,只有翻开历史的细节,才能看到真相。
今天我们看到的是孩子们学习历史的维度和角度,不难想象,在这种辩证思维教育下,他们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也会变得更多元、更包容。
感谢收看!
林肯,华盛顿早就被拖下神坛了。
提醒一下在资本主义下茁壮成长的下一代不要被骗,没什么不好。
评:列宁和毛泽东实在可恶,他们把马克思玷污到了如此的程度!
结果是复旦赢了。当时还小,但第一次了解了辩论技巧的内容,不过就是那么几种。具体在这个辩论里,你可以证明对方的论证不成立,也可以不管对方的证明而提出一套自己的证明,上海复旦用的是后者。
证明工业污染是社会发展成本,但没有这个成本也就没有现代社会。这是扩大逻辑前提的做法,非常巧妙地改变了“有害”的定义。而新加坡理工陷入了对方的陷阱,本来对新加坡理工来讲,最坏情况下也是可以打平的,假如也采取复旦的战术,但在明显占有便宜的前提下人们很难不走向想驳斥对方的路子。
至于这里的这个关于马克思的辩题,为马克思站台是很容易赢的,如果战术得当。而打到马克思并不容易,因为必然遇到的难点就是关于历史观问题,谈论历史人物无法回避历史,也就是十九世纪资本主义对社会的巨大破坏作用。
其实就是个关于历史的视角问题,在辩论中是允许偏颇的,当然对方如果聪明也可以将此作为漏洞来获取优势。
总之辩论是个很有趣的竞赛,很多高中有辩论club,学区有竞赛。
如果那个美国高中老师弄个把华盛顿或林肯送上审判台的项目让学生做, 那才是让学生独立思考, 会是怎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