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留守还是润

(2022-11-19 15:06:07) 下一个

留守还是润

——由我第一部长片《留守女士》想起

胡雪杨

此文是因我高中毕业班同学郑蓓邀我加入上海话剧子弟群而引发的,我说李慰曾叔叔之子李星兄已邀我入群,我怕俺入群管不住自己愤然骂敌人影响群规咋办?郑蓓说:“阿拉不跟畜牲一般见识”,遂加入,进群一看群员所在……,罢了,彻底了断讨伐疾书之念头。后与胡伟民同窗谢德辉阿姨之女私信交流,谈到与谢阿姨在《留守女士》的合作,承诺撰文回首《留守女士》这部电影之创作之联想……

2022年春季过后疯传一字“润”,谁能想到“润”竟然与三十年前的这部电影条件反射莫名呼应上了,谁又能想到《留守女士》所述说的现实疑惑生态困境今日又纠结缠绕地回来了,且气势咄人……

 扒疚镏四后,传这样一句话:北京人爱国、上海人出国、广州人卖国(和外国人做生意挣钱啊,【2022/11/15】 所知, 看来此认知是错误的), 在这样一个人文背景下,上海许多人家的另一半(妻子或丈夫)揣着可怜的盘缠或变卖家什远赴日美欧开辟新天地,只为留在后方的另一半家小打拼一个新鹊巢……,所以这部电影英文翻译是“those left behind”,而《留守女士》主要说的就是这些留在“上海后方”男女家人之生存情感。

一个漂亮女人乃青深夜听广播得知丈夫打拼的旧金山地区大地震,她疯狂地跑到唯一可以和国外联络的上海外滩电报大楼打贵得惊人的国际长途问询关爱自己的丈夫……,回程途中,子夜黑幕下的汉口路她邂逅了妻子在日本打工正值夜班的出租车司机嘉东……电影是这样开始的。

九一年我拍第一部长片时,我母亲顾孟华年初也赴美国与她的长子及小女儿汇合了,我真成了留守男士了,但二十八岁不到的我,挺没心没肺意气风发的,忧郁全都藏着看到的全是阳光,那时候没有手机只有座机,现在一德高望重温婉了得的女演员夜晚给我电话聊天(她丈夫在外留学),她问我孤独吗?我说不孤独啊,她说,你们男的是不一样……,后来《留守女士》作曲苏隽杰的指导老师蔡璐在年末邀请我参加一个留守party欢庆,特嘱咐我有家眷的不可来,还说谁谁谁(包括上述)都去的。我没去,我也没家眷,现在想想,我对留守女士男士没有切肤之痛没有切身体验,真是小伙子睡凉炕春意盎然火力壮!虽然确确实实我就是留守着的……,要知道一个导演从一个题材或剧本中找到激情点和创作冲动是何等的重要!我在导演阐述还是导演总结里、还是在梦里似乎说过:影片《留守女士》要说的是中国年轻的一代在中国是怎么生活的?!留守女士留守男士只是个载体……与我在上海青春勃发似乎没啥关联。但是,在这部电影里反复出现了斯美塔那《德沃夏瓦河——我的祖国》之主题曲……对故乡的思念对祖国的铭心!中国人为何要出国?上海人为何要出国?是不爱国吗?是为了讨一个更好的生活吗?有一定道理,因为中囻人之前过得实在太苦了,但更重要的不是这个,是恐惧是害怕:是一次又一次的革酩运动反复折腾永无休止,不能像一个普通人那样正常地儿女情长地生活,是要逃脱曾经经历也许还会再现的噩梦梦魇……

摘取几句近日微信留言:

"生命权是首要的,真的觉得很累很恐惧……这几年,总是害怕突然被隔离被抓走……”

    "我们悲戚

    不是因为看不到未来

    恰恰相反

    是因为我们看到了未来

    我们恐惧曾经有过的未来

    会再次成为未来!”

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留守女士》启用了一个最年轻的主创班子(摄影是同窗高信玉,《童年往事》的摄影),这也奠定了我后来拍摄团队黄埔系和中央军的基本组合(电影学院和上影制作组合之谐称)。今写此文主要是感恩感谢长一辈我的合作者和长一辈我的电影领导和导师,然后就是夹带私货胡思乱想了……

部影片让我有幸和我父母辈的同学暨叔叔阿姨有了亲密的合作,我爸爸同窗谢德辉(1952年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在片中饰演男主角孙淳的岳母,戏不多但表演细腻准确。一次孙淳“得病”,谢德辉阿姨就像妈妈一样左安慰又抚摸做足了女政委的工作……,我印象很深刻也很感动。(后面省略一千五百字艺术总结,这年头没人关乎总结,想看私发)

还有一位长辈俞洛生老师(原上海人艺副院长),他在影片中饰演女主角乃青的科室主任,几场戏都是长镜头,生动自如干干净净,丝毫没有舞台剧演员痕迹,我和俞老师私下交流少之又少,但我还是力邀他在后来的影片《湮没的青春》中参演一重要角色,他一样魅力不减。

再说说我母亲同班同学大明星李志輿叔叔的参演(1958年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毕业)。去年志輿叔叔长辞,我赴龙华瞻仰遗容,我是最后一个过去和家属致哀握别的,病毒防疫戴着口罩,我提示同学李芸,她还认不出我,我告诉她,她在此场合竟然惊呼,估计人们都以为我人间蒸发了。呵呵……,然后我在自己朋友圈发文怀念:

李志舆叔叔去世了,我们唯一一次合作就是《留守女士》。当时他很认真我很嫩,现场拍他戏时,台词很长,胶片一转心都在颤,但志舆叔叔每每觉得角色状态欠完美,他就自己喊停"……我不生气很佩服感慨他的认真执着。志舆叔叔和我母亲青梅竹马从行知小学一直到大学共同长大!我和其千金大小姐小芸也是电影学院同学。

我们少年青葱时,看着父辈的师长朱端钧、胡导、田稼等戏剧前辈先逝……,现在是我们父辈本身(爸爸妈妈)也在渐去……,然后,然后就轮到我们了……,所以人生的轮回须记住的是最后时刻……那晚节高风一定要坚持的。

    致敬!李志舆叔叔,永远爱你!

      (2021年12月5日10:18)

影片《留守女士》有所斩获与适时领导暨前辈密不可分:吴贻弓(上海电影局局长),于本正(上影厂长),朱永德(上影常务副厂长、后厂长),徐桑楚马林发张元民等……没有他们的鼎力支持信任及肯定,在上影这个山头众多论资排辈积重难返的百年老厂欲脱颖而出难上加难,胶片时代比现在贵多了,一部电影的胶片比例是3.5:1,一天平均須拍11到13个镜头,我们混不吝,全片内容拍了三分之一,胶片用了三分之二;因为我和高信玉坚持要全阴天拍外景,所以平均下来一天就七八个镜头……,成本超支工期拖滞人言可畏必生挑拨,终于朱永德厂长把我叫到办公室一顿训,威胁要撤我,我大事不糊涂赶紧表态:我会用后面三分之一的胶片把三分之二的戏拍完的,周期我也会抓回来的,朱还说,全世界没有你们这样一定要全阴天拍电影的。这点我和信玉阳奉阴违敷衍他了,这是全片影调走向,艺术创作原则不可妥协要坚持的。他骂毕我后看我态度诚恳……,说了一段我永记一生的话:“胡雪杨,这部电影完成哪怕卖不出一个拷贝,我也不怪你,但我要看出你是一个导演!”这话两说:一,朱告诉我,市场并不能代表全部,艺术作品的价值并不是一朝一时的市场喧嚣蛊惑买卖能决定的;二,厂里是下了血本要培养并期望我们这一代电影人的!

之后我兑现了我所有承诺完成了拍摄。拷贝也卖得好,片子也获了许多奖。虽然由于我在京选演员住酒店超标,1000元导演费扣除超标只拿到两百多元,但我无怨无悔,我知道我要什么。朱永德是《牧马人》《高山下花环》《咱们的牛百岁》的摄影师,他是我永远的好厂长!

影片审查时还是遇到一些嗅事:当时电影局制片处处长杨湘阿姨(其父杨村彬是胡伟民就学国立剧专【中戏前身】的指导老师),她指定我同学杨海波来和我谈电影局修改意见,杨开始还煞有其事拿出几大页和我聊,我左右环顾把门一关直接就说:“行了行了,能不改不改,意思意思得了”,海波真好,被我一整,臊不耷眼稀里马哈就给糊弄过去了……,但有一点,电影局反复强调必須修改,就是要在片头加一段画外音,说明“留守女士”不代表广大人民,这是一个特殊的群落。我们让张晓林录好画外音报批通过,我问录音师詹新,是不是外加一段黑画面,厂标一完就出这段画外音及字幕,詹新否定:“不,厂标未完就出画外音和字幕,让所有人都觉得傻,恶心”。现在《留守女士》的开头就永远定格成这个傻逼样子了。詹新不愧为第五代(78班)最优秀睿智幽默的录音师啊!现在回想,那时候电影局相对还是宽松开明善良的,审查电影的都是学电影懂电影的,记得朱永德先生在电梯里要我剪掉修晶双一个表演情绪镜头,我说,那她啥表情也没有了?朱出电梯回头:“没有表情就对了”……后来我知道了什么叫没有表演的表演。那时候电影领导是懂行的,还挺谦虚,永德厂长看完双片有点吃不准问一人这片子怎么还像上影厂拍的(没有突破的意思)?被问之人正中下怀有理有据添油加醋,后来我诚邀黄蜀芹导演看片指正……在怀念蜀芹老师“谁敢立马横刀,唯我蜀芹导演”一文中我表述道:

……她欣然前往,看完,她好激动,因为是长辈她说了好多,主要是说没想到把上海的人文风貌和城市建筑结合得那么好,贯穿出一个有历史又现代的上海;另外就说人物关系演员表演非常电影化。她说这是一部真正属于上海的新都市电影(她原话)。她也提出意见,说李志舆叔叔和修晶双的表演在镜头剪辑上情绪不接,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情绪不接”这个剪辑专业术语。后来她去北京见到陈凯歌,还夸赞说,你的学弟胡雪杨戏拍得很好啊!影片后来国内外获奖在此不表,但当时没有黄老师的衷心表态,呵呵,上影这地方就不知道了。

我也许不会再为上影拍戏了,但我将永远感恩我的上海电影制片厂,我永远爱你!虽然牠们以你的名义出公函诓骗了我和我对你的爱。去年四月,《留守女士》的剧务方志明和原电影局副书记李XX来参加开机宴,席间不经意地东探西问“有无搭景”云云,也许是怀揣使命的,牠们明线暗扣高度警惕小胡会不会移花接木暗度陈仓另拍要戏……,方志明在九一年炎夏拍摄热浪下曾指着凉裙飘娑的街头女郎戏说:这是一股阴风啊!三十年后,阴风加入了密布的阴霾、天网恢恢下已被喵牢全控……

《留守女士》参加九二年开罗国际电影节,由于上影创作办小人作梗接到外办通知摁住不发,直到我偶遇外办提及方拿到通知,所以待我和修晶双匆忙抵达北京,除了电影局的一箱拷贝,连一张半纸的海报剧照也没准备,这不得不提及同机而去的此电影节评委滕文骥导演,我在飞机上把情况和滕导演说了,滕沉默不语……。滕文骥、杨延晋、韩晓磊、彭宁在八十年代被奉为四大流氓导演,这是尊称爱誉,正是他们和吴贻弓郑洞天谢飞张暖昕黄蜀芹等鼎起了改革开放新时代电影的坚强基石,驶动了第四代导演的航母旗舰和冲锋舟……。抵达开罗,滕导演和众多评委工作看片,一日他和我说,你的片子评委都很喜欢,她表述了第三世界普遍存在的移民热潮及怼新生活的向往。电影节颁奖结束,滕导演揭开评选内幕:最佳影片投票时,滕导演凭经验认为《留守女士》获评委会奖可能性大,为保证此奖有获公正己见,他将最佳影片投给了一部德国电影,票箱打开,七评委三人与滕导演一致,三人投给了《留守女士》,一人投给另一部影片,平了,只能重投,此时评委会主席(英国)说,开罗国际电影节是八大电影节中唯一一个第三世界国家的A级电影节(当时还没有上海国际电影节),所以我们应该更关注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向往……,此时滕导演思绪已飞扬,他计算了一下:现在三比三,若再投,我为何不投咱家的《留守女士》,那就四比二,即使那个单投一票的评委现在转向投那部德国电影,也是四比三啊!……再次开票:5:2。《留守女士》获第十六届开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字塔金像大奖!顺理成章,主演修晶双荣膺最佳女演员(她皮肤太白眼眸黄色,脸上少黑色素,挑上眉眼睫毛膏红嘴唇,绝对漂亮上镜加之表演也不错,讨外国人喜欢)。滕文骥导演也是我永远要感恩铭记的师长!

改革开放让我们打开了国门走出了国门,并不代表海外西方一切为优,但是,我们有了比较比对、选择抉择。《留守女士》拍得不见得有多好,当时有人捧哏说此片五十年后看仍有价值,那是瞎说,但三十年后歪打正着,还有可读性那是谁也没预料到的。

三十年过去了,起码有一代半人变更了。我不喜欢蜻蜓点水腥臊惹蝶的提示暗喻,也鄙视背靠西方意识形态或白左撑腰蛊惑(牠们一样是人类的威胁和毒瘤)。那么,如今是又回去了还是内里从来就没有改变过?全国性的违背基本科学理念和人文常识的疯城清零核鼻酸,践踏法律摧残人性草菅人命,导致多少人欲离开故土……要走、要跑路,甚至有逃跑之嫌……这就是“润”的意思,这比当年出国求学打工、千方百计出国发展更是递进了一层无望绝望悲凉悲悯之意。留守还是润?生存还是毁灭?剖析《留守女士》深层含义现在已无关紧要,若时局维艰、越来越坏,让红粉般继续咆爱中囻还是挺身抗争亲爱我中华?!

三十年过去了,难道我们要用数月的隔离疯城忘记我们正常的生活样子?但凡不被弹窗、能自由出行、可进出餐馆、老幼妇孺急症患者就医顺利、没有抑郁症、还能吃上饭、学生不用上网课、公司没倒闭还在发工资,我们心底里就暗自庆幸!活脱脱的集中营人格”诞生了。“为何不打加强针”,“为何不做核酸”,“为何不扫码”,“为何不弹窗”,非必要不出行”,非必要不聚会”,但人生所做全是必要的吗?拍电影必要吗?听音乐会必要吗?走亲访友必要吗?超越繁衍的爱情必要吗?拥有生命的所有灿烂行为难道都是非死即活你死我活之必要吗?……难道非要以反人类罪把你们送上绞架作为必之终审吗?

三十年过去了,北京有人终于又血性爱国抗争了,上海人也继续择机润出国了……,时代奇异地在轮回。致敬!金秋十月的北京人!上海没有神话北京有!北京过后广州有。上海人就是法国人,无论是纳粹占领还是恐怖袭击,法国人顽强地我行我素一如继往,第二天照常喝咖啡谈恋爱聊天搞艺术,他们用自己既已惯之雷打不动的生活态度回应着侵略侵袭压迫压榨,坚守坚持着正常的人文底线和城市品格……,但是,如果是思想价值观及宗教信仰被异化了呢?是人种侵蚀退化逆生长灭绝了呢?怎么办?我只敢举法国高卢为例并忧患……不敢妄想更大囻不敢妄议更巨无霸的人种人民……

三十年过去了,我“魔拜”捌疚后完整的欺骗宣教攻势在当代年轻人身上的显著体现红粉业绩,我将不会再教授我心中之浅见的电影定义,我更无义务欲望探讨人类基本的价值取向,爱谁谁了,记得镏四前夕在小西天北京青年电影制片厂,同学路学长碰见班主任郑洞天,问毕业作业拍摄的事,郑复,囻家都快亡了,还想啥呢?好自为之吧!……郑老师错误估计了形势和邪恶。三十年后的2022/G20会议心知肚明尿不到一壶却还要尿一尿……,说明西方海外只想勾兑捞钱,不会在乎不会介入厉害囻人民的悲苦创痛的,榴四和全世界C-19灾难都可以霍霍过去……,政客们要的只是暗黑权益在世界的平衡……。所以自己不自救或不想救,且继续霍霍自己,那活该为奴。

两年前武汉暨全国封控禁足于家胡人胡诗,历史惊人一致!兹节选发:

我们不是病毒

……

我不要看见

我回不了家

我进不了城

我不是病毒

我本因来去自由

我还想来去自由

我出不去了

我回不去了……

 

我想看见

待到春暖鸭先知

待到山花烂漫时

没有了莺歌燕舞

没有了繁华盛世

无论逝去

多少无辜的魂灵

无论牺牲

多少奋勇的英烈……

我们都不要再回到过去

我发誓

我出不去

回不去

也不要再回到过去

我们回不去了……

 

我们不是病毒

武汉不是病毒

我们和武汉从来都不是

病毒是你们……

          作者:胡雪杨08/02/2020修正

 

胡润(Whorun)”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名字和《留守女士》一样都超前预判了某些残酷的必发生的事实:无论多难都要走,无论多难都要润。哪怕背井离乡,哪怕天各一方……。有谁不想无垠天地翱翔,身心自由豁放,舒展音喉歌亢,有谁愿意颠沛流离天涯迹浪……,但是,有的选择迫不得已。

不要解释在这个体制内要生存下去……,试问:这三年不是正在一口口一点点地蚕食侵吞人们的基本生存权吗?生存没有了……只有苟活。苟活与生活是两回事,与生而立”更不可同语,每个人都要消亡的,在你消亡的最后一刻,你还有最后一口呼吸时,是否可以留给自己最后一个询问:你真地生活过吗?

班主任老师郑洞天导演的儿子考大学时坚决要子承父业考电影学院当导演,郑老师死活不同意,儿子不解追问何由,郑洞天老师被逼道言:

      “在中国当导演没有人格。”

 

胡雪杨

2022/11/17.  21.11于巴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