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昆明坐一宿的火车就到了大理,白族是大理地区最大的少数民族,称姑娘们为金花,小伙子为阿朋,我们称导游为金花,也被当地做生意的商贩们追着称作金花。
当旅游车渐渐地驶近大理古城时,粉墙画壁古朴典雅大方的大理民居深深地把我吸引住了。白族导游金花讲,白墙青瓦水墨画,苍山洱海出雕民,说的是云南大理民居的特色和白族人擅长雕梁画栋的特长。
建造一所象样的住房是白族人花毕生精力的大事,从对木、石、砖的选料到房屋院落的建造以及门楼影壁的雕刻绘画都十分地精益求精,因而这里祖祖辈辈地出画匠,出雕民;白族民居尤为讲求盖门楼,建照壁,从门楼上的建造和雕刻是龙在上凤在下,还是反向的凤上龙下,便可以看出这户人家是金屋娶妻还是招的上门女婿。
金花讲她嫁的是位内地人,因而她家的门楼是典型的凤上龙下的格局。
在大理古城行走得很是匆匆,没时间细细地欣赏金花在车上讲解的白族民居“两房一耳”“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建筑风格,却安排了不少时间在天龙八步影视城,或许后者也是大理的骄傲,而我更希望对那些白墙青瓦的水墨艺术多看上几眼。
白墙青瓦水墨画的大理民居
飞檐翘角的门楼
• 乘游船观苍山洱海
在大理的一个游览项目是乘游轮观苍山赏洱海品三道茶看白族歌舞表演,不错的行程安排可圈可点。
然而,在上得游轮之后却发现甲板上的座位及其有限,并且早已经被捷足先登的人们占领。我和母亲随即来到了内舱的茶座咖啡厅,入口处竖着一块牌子明码标价这里的每个座位售价几十元不等视位置而定,茶水消费另计。
既来之则安之,把老年人安顿坐下来责任重大。掏钱买座、付费被拒,声明座位售罄,只有四楼的雅座仍然待售,但是没有散席,要买八个人或是十个人的包桌。
真是岂有此理,各国的大小游轮咱也坐过几回,还没有见到过如此独具特色的。犹豫之时被好心人告知,楼下的泡脚室里有沙发可坐,边泡脚边观赏苍山洱海美景,优哉悠哉。下得楼来欲看个究竟这所谓的泡脚室啥个名堂,天!一个房间三面靠墙的沙发上挤坐着喜笑颜开的人们,每人脚下一个塑料盆里荡着半盆中草药水,脱下来的鞋子们闲散在房间的各个角落尽情地吐故纳新,与中草药味浑然交融地在空中飞扬四溢,仅仅是探了探头,便被这气氛和这气味弄得辩不清哪里为苍山何处是洱海了……
大理洱海游,白族演员们向游客告别
• 饮白族三道茶
还好,船上每人一票的饮三道茶、观看白族歌舞表演还是对 号入座的。
三道茶为白族招待宾客的一种饮茶方式,为一苦二甜三回味,即第一道是苦茶,沸水冲泡之后无任何添加,味涩略微清苦,不以冲喝为目的,而是小口品饮,体会其原汁原味。第二道是甜茶,煮制时添加了红糖或是白糖以及芝麻、核桃仁、大理特产乳扇等佐料,喝的时候可以大碗的一饮而尽,寓意苦去甘来。第三道是回味茶,加有少许花椒、桂皮等,因而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
白族的三道茶既一种茶道,又寓意着生活哲理,还有说法将其比喻为三种人生境界。当然,导游金花讲给大家的比我所能记住的要多得多,这也是跟团游最最令人惬意的地方,听训练有素知识丰富的导游们说古论今地介绍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而且白族的金花可以说是我们一路上五个导游之中最好的两个之一,从她的讲解介绍中,可以听出她对自己导游工作的热爱和对自己民族的自豪之情。
以下是金花讲给我们的有关白族女子的头饰“风花雪月”
白族女子头饰代表大理的“风花雪月” 垂下的穗子是下关的风 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 帽顶的洁白是苍山的雪 弯弯的造型是洱海的月 “风花雪月”是大理著名的四大景观: 大理的下关是一个山口,清风徐来,舒爽惬意,人称“下关风” 上关是一片开阔的草原,鲜花铺地,姹紫嫣红,人称“上关花” 雄伟壮丽的苍山横亘大理境内,山顶白雪皑皑,银妆素裹,人称“苍山雪” 洱海风光秀美,每到月夜,水色如天,月光似水,人称“洱海月”
|
白族歌舞表演“掐新娘 ”
• 干肚子
导游金花还介绍说云南人往“吃饭”叫“干饭”,演绎版的方言 “吃饱了没有?”成了“ 把肚子干大没有?”。游云南一路团餐地吃下来,早饭每天都是米粥面汤馒头咸菜,有时有一个鸡蛋,午餐和晚餐最能让人记住的“八大名菜”之一之二是萝卜炒白菜或白菜萝卜汤,大部分人吃过几次之后就主动放弃了团餐,只有年龄大一些的游客们不忍看着一桌一桌的端上来又撤下去的浪费,勉强地挑着还能下咽的菜吃几口,如此,决不足以把肚子干大。
我既不精通美食也不是个贪嘴的吃货,但是外出旅游还是希望尽量品尝当地的特色菜、特色小吃什么的,一是主观上觉得当地的正宗,二是有yolo情节。因此上面有关团餐的这段话意在抛砖引玉,希望读到这贴的同志们提供些云南特色美食餐馆作为参考,以备下次再去时把肚子干大。
白族崇尚白色,大红领褂白衬衫是很典型的白族女子服装
我也觉得听导游讲民俗风情是最大的收获,那些导游专业知识丰富并且热爱自己的民族,很自豪地向游客讲解介绍,所以听起来风趣不枯燥。
我们在严家大院喝的三道茶,幸运地看到了“两房一耳”“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跟导游的好处就是能多了解民俗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