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散人

以前写过日记,给自己看。如今弄个博客,给自己也给大家看。世界真奇妙!
个人资料
正文

难忘的“中沙大战”——忆中国对沙特足球赛

(2016-09-13 21:02:13) 下一个

(回到了同学群,就来个共同怀旧篇吧????)

    现代国人都知道国足的脚丫子臭,伤心失望绝望得对足球运动都不那么热心关注了。其实在八十年代时期,中国国家足球队还是有过一段辉煌历史篇章的。虽然那支国家足球队终于没能打入世界杯赛场,但在几次冲击世界杯过程中,展现出不屈的坚强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矫健的身手球技、良好的个人品德风范,在在掀动国人的爱国情怀,让人不时地身心感动血脉贲张一回。

    说几个名字,勾起你我的共同记忆吧:苏永舜(教练),容志行,古广明,左树声,迟尚斌,黄向东,……

    笔者有幸,正是青春狂热、荷尔蒙爆棚、热血冲动的人生时节,赶上那场历史上有名的“中沙大战” ——中国对沙特世界杯足球外围赛。大战爆发时笔者上大学正值“光荣属于八十年代新一辈”期间,不仅有幸一睹上述前辈国脚们当年的精彩表现和风采,而且随之大有疯狂特异举止。今日收入笔录,权做个人历史,跟当年参加活动的同学同辈共享。

    时间:1981年11月12日晚上9点后
    地点:哈尔滨某大学校园
    事件:1982年世界杯预选赛 ,中国与沙特阿拉伯的比赛,在吉隆坡墨迪卡体育场进行。20多天前,中国队在3:0战胜科威特后,似乎形势一片大好。然而,与沙特的比赛,仅打了十分钟,中国队就意外被对手连下两城,一场惨败结局似乎不可避免,人人心头愁云密布,沮丧至极。关键时刻,中国队改变战术,并在下半场由容志行、陈金刚、古广明和黄向东连扳四球,最终以4:2击败对手,演绎了一出绝地反击、痛快淋漓的经典赛事!

    “胜利了!”

    “呜嗷”的一声!四下漆黑平静——除了黑白电视里传出宋世雄解说词声音——的大学校园突然爆发了,到处都是激动得脸红脖子粗的同学们和震天的欢腾和呼喊!有人居然点着了苕帚、拖把,宿舍楼前后不时传来瓶子破碎的声音——那是楼上的“疯子级”球迷抑制不住兴奋,把热水暖瓶从窗户扔了下来。据说,过后陆续披露,有的哥们儿扔的那些热水暖瓶都是同屋室友的,自己的暖瓶实在没舍得扔。????

    近千的学生聚拢在校园里,使劲儿嚷嚷着,嚎叫着,还不尽兴,干脆,走啊,上街——“游行”去!(唉,可怜当年那些辅导员们的脆弱小心脏了,估计得心脏病的都是那时候落下的病根。????)

    五、六百的大学生打起了不知从哪儿掏弄来的红旗,锣鼓,敲敲打打,排个乱七八糟的队形就出了校园上街了,队伍胡乱行走在几乎已经没有人车宽阔空荡的大马路中央,人群中不时地呼喊出几句“中国—万岁”,“振兴—中华”的口号。哈尔滨正要入睡的夜空被我们吵得睡不着觉了(有点扰民哈????)。不时有受到惊动的市民出门到路上来看看,不知道的,还以为出啥大事儿了。一路上居然遇到一、二支哈尔滨市别的大学出来游行的队伍——新四军见到八路军,亲啊!志同道合,心心相印,英雄惜好汉,“红军会师吴起镇”——互相之间更是一通招呼嘻闹加锣鼓喧天。

    队伍中有几只从学校弄出来的锣鼓,我身边走着的同班罗姓同学当打鼓手。我在一边听了一会儿,这鼓点实在太差了,一没节奏,二没声势,实在忍不住了,上前给抢了过来(对不起罗同学了,你只是“罗”技生疏而已????)。

    看官须知,俺不是啥职业鼓手,也没有受过任何架子鼓专业培训,就是小时候参加过“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跟着打打腰鼓玩儿。知道一点儿鼓点节奏而已。

    (在此吐露一个小秘密:敲锣也好,打鼓也好,包括现代演出一些打架子鼓的演技达到出神入化程度的,关键在于“心里有鼓”,或者说“心中有鼓点”。打鼓、打架子鼓的高手其实心里一直有一套鼓点,心中的鼓点节奏在脑海里流水般地高速流过,支配自己的手脚飞速操作,击打乐器,奏出优雅动听、激人心魄的鼓点。一句话,好的鼓手架子鼓手,哪怕“手中无鼓”,一定是“心中有鼓”滴。最后,坦白一下,这点诀窍其实根本就不是什么秘密,它适用于演奏所有乐曲!????)

    于是,俺就成了打鼓手,敲打了一路,看看就要返回到校园了,突然发现,坏了,鼓给打坏了。怎么回事?原来,俺的同学压根儿就没有鼓槌,估计他是急中生智,因陋就简,就地取材,不知道从哪儿暴力卸下来两根凳子腿儿直接就当鼓槌了!????那玩意儿可不似鼓槌般平缓圆滑,而是四四方方见棱见角,一路敲打下来,终于把鼓面蒙的牛皮打出了窟窿。

    (鼓打破了,不打了。回到校园,俺愣没敢吭声,生怕让班长、书记知道了,给戴个“破坏公物”的帽子,吃不了兜着走。????)

    现在回想当时的游行和队伍,特好笑。首先佩服年轻时那股子傻了吧唧的虎绰闯劲儿。多年以后,我特意查了一下地图,估量了一下距离。我们绕哈尔滨市道里、南岗走的那一圈,估计起码有十多公里左右,往上说,在十五到二十公里之间。

    二是路上开小差的不少——(大伙儿都做下笔记:任何时候闹革命,必须考虑到50%的参加者不是立场坚定派????)出校园大门时,黑压压的人群,队伍声势浩大,回来时队伍稀稀拉拉,精疲力尽,无精打采——半道上溜号的那些人估计个个身手矫健敏捷,都不知啥时候没影的,绝对不输当年国军队伍开小差那些兵溜走时使用的轻身功夫。????

    三是行头装束,因为开始就是在校园里欢腾庆祝,很多人穿着睡衣,披件大衣,甚至有的随便裹个毛毯子就下楼了,出宿舍楼聚集到路边和操场,突然决定出去游行,队伍立即就开拔,许多人来不及回去穿好衣服,又生怕给游行队伍拉下,所以队伍中穿啥的都有:有里面线衣线裤,外面穿棉大衣的,有里面有啥不好说,外面裹棉被、披毛毯、围花床单的,还有不少人脚下是光着脚丫子,拖拉着一双拖鞋的。十一月的哈尔滨,深秋初冬,夜里几近零度,记得围花床单的那位后来冷得把身子脑袋都包了起来,“丝丝哈哈“地光露出俩眼睛……大伙此刻展开一下想象力吧,还记得电影《南征北战》里国民党残兵败将溃败在路边上走的场景吗?

    一晃三十五年过去了。浪迹天涯,足球也看得少了。但毕竟,俺热血年青过,也曾疯狂地爱过中国足球一把。

    中国足球,啥时能让俺像当年那样,再疯狂地爱你一把?

   (完)
     2016年9月13日于枫叶乡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