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鹊,音qián què,或gān què。即喜鹊。
宋·彭乘《墨客挥犀》卷二:“北人喜鸦声而恶鹊声,南人喜鹊声而恶鸦声。鸦声吉凶不常,鹊声吉多而凶少。故俗呼喜鹊,古所谓乾鹊是也。”
由于“乾”字有qián(虔)和gān(干)两个读音,gān音后简化为“干”,故自古以来,“乾鹊”如何发音争议不断。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一》:“前辈多以‘乾鹊’为‘乾’音‘干’,或以对‘湿萤’者有之。唯王荆公以为‘虔’字,意见于‘鹊之彊彊’,此甚为得理。余尝广之曰,乾,阳物也。乾有刚健之意。而《易》统卦有云:‘鹊者,阳鸟,先物而动,先事而应。’《淮南子》曰,‘乾鹊知来而不知往,此修短之分也。’以是知音‘干’为无义(无义:没有道理的意思)。”
现代多数辞典认为读“虔”,且引上说为佐证。但《汉语大词典》第一卷则收录为:
乾鹊(乾鹊,干鹊)即喜鹊。其性好晴,其声清亮,故名。由喜鹊好晴天的习性而言,称“干鹊”当也不无道理。
*上文编辑自《简书》,恰巧旧稿中翻出“喜雀临门”横批,权当应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