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泉 - 香谷先生

学者,诗人,书画家,一级美术师。职业认证网球教练。现任“北美中红书院”主席,”中华文化交流大使“等职。号白水道人,老泉,画泉(多用于画款),西邑翁...
个人资料
尹思泉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朱关田|书法艺术就是在不断背叛

(2021-02-25 08:55:59) 下一个

 

 

朱关田,字曼倬,浙江绍兴人,师从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诸人。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浙江分会主席兼秘书长、西泠印社副社长等。

 

既承家学,又有名师

 

颜真卿的书法艺术跟他的家学十分有渊源,因为他的历代高祖皆善草籀篆隶。《颜家庙碑》中,他自云祖先中能书者众,如颜腾之、颜炳之、颜勤礼、颜昭甫、颜惟贞。

 

家风既然学古,初唐书学大家们的楷书亦逐渐成熟。出生在盛唐的颜真卿,先同初唐大家们学习,后来,除了向张旭请益,还和怀素切磋书艺。

 

Image

颜真卿《颜家庙碑》局部

 

兼取民间营养

 

除了继承初唐以来的书法成就,颜真卿还充分吸取秦汉诸碑和民间书法的营养,如篆籀的内疏外密和向势,诸如《张迁碑》的古拙雄强、《李柏文书》淳朴,都有这个风格。

 

为何他的书法风格,会一路从科举所推崇的工整美观,转变为古朴雄浑?这跟他以一介文生,深入基层,吸收民间风格,或与文坛上所崇尚的返古思想,即古文运动影响所致。

 

由于政治动荡,影响文人思想,进而表现在书法上。

 

Image

 

就书法本体来看,书风的形成主要是取法与创造决定的。取法是基础,创造是升华。

 

学书视野宽广

 

他的书法能做到多方取法、转益多师。如他年轻时取法于褚书,并透过褚书,直取二王笔法,确切理解并掌握了二王以及魏晋以来的主流书法,体会其用笔结字的奥妙。

 

此外,他的学书视野也比别人宽广。除上述,他还从民间书艺中广取博采。

 

颜氏家庭中的先辈,多人如颜元孙等从事前人文书遗迹和文字的整理工作,因此,他可接触到大量的魏晋以来民间书手的墨迹,甚至应有临习这些作品的机会。

 

Image

 

若从敦煌、楼兰等地出土的晋唐民间遗墨,或魏晋南北朝其间的碑拓,一一与颜书相比较,可发现略有相似之处。

 

因碑而变,新创书风

 

 

颜真卿晚年载石以行,正因如此,他对笔墨与石的功用,理解得非常透彻,这对他写碑,也就是说对其写铭石书的形成,产生直接的影响。

 

他早期的《多宝塔碑》,实质上与当时的写经体没有多大差别,但后两年的《东方朔画赞》,却是正宗的铭石书了。

 

Image

颜真卿《东方朔画赞》局部

 

铭石书有别于一般的手卷工作,它需要痕迹深刻,体势要雄厚端庄。他吸收了秦汉诸碑的经验,即书体的雄厚庄严,与碑的严肃性相一致。而妍美流丽的书体对书简手卷之作最为适合。

 

于是,他采篆隶厚重的用笔,一变初唐瘦硬隽美的楷法,又取篆书体势,外密内疏,这种新创的书风,一方面便于深刻,使碑文字迹经久完好;另一方面,使书法内容达到完美和谐的境界。

 

缘情而书,风格创立

 

盛唐历史,赋予艺术以前所未有的气候与土壤。随着国力的强盛,一股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壮美华贵,取代了以往优美淡雅的风格。颜真卿缘情而书,因志立意,从而一变为自己的风格。

 

Image

 

如果说,初唐书法主要表现为一种奇妙的构思,精美的技法,和追求典雅的王家书风,同时,表现出一种端庄之美的审视,盛唐则主要表现为一种蓬勃壮观的气度与华美。

 

到了中唐颜真卿之手,这些现象均已不复存在,一切仿佛都是不加雕饰的坦率与真诚,一种充满浩气的存在感。直起直落,峻劲纯朴,丝毫没有书生式修边幅的酸气,自始至终是刚严、忠厚与务实精神的显现。

 

Image

 

他的美,不再是精致的庭台楼阁,柔情脉脉的美人婵娟,而是一种五岳式的壮美,完全出自天然的本性。

 

书到颜真卿,可谓对二王书风彻底的变种,并于此开创了一个时代。

 


附:

 

雄秀独出的颜真卿——书法艺术及颜书的影响

 

 

朱关田

 

 

 

 

一、书法艺术

 

 

 

颜氏世代以儒雅传家,偏重书记。其探讨小学,留意翰墨,为立家明训、莫不克遵是守,步趋惟谨。虽然如其《草篆帖》所说“自南朝以来,上祖多以草隶篆籀为当代所称”,著名如九世祖颜腾之,因草书有风格,见称于梁武帝;六世祖颜协以工草隶、有名荆、楚间,但五世祖颜之推却视为杂艺,其《颜氏家训》明言“此艺不须过精”,又谆谆告诫“勿以书自命”。颜真卿秉承家教,起初亦慎勿以书自命,其书契之作,意在适用记事而已。惟其性之爱重,所见亦多,玩习趋变,随意自娱,不求其名而反显其名。

 

颜真卿书迹,见诸著录的最早是《雁塔题名》(《宝刻类编》卷二),而存世可见,最早且著名者是《多宝塔感应碑》(图1,天宝十一年)。此碑用笔清劲腴润,结体匀稳谨严,明代以往论书者有“近世掾吏家鼻祖”之谓。不独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有称刊“小远大雅”,盛时泰《润苍轩碑跋》也评颜书为“最窘束”者。然而其胜处亦正在于端庄谨密,寓驰骤于规矩之中,自始至终,一无懈笔,诚如王澍《虚舟题跋》所称“腴不剩肉,健不剩骨,以浑劲吐风神,以姿媚含变化,正是年少鲜华时意到书也。”其后所书《东方朔画赞》(图2,天宝十三载),苏轼以为鲁公诸碑之中“最为清雄”者。他说,此碑“字间栉比,而不失清远。其后见逸少本,乃知鲁公字字临此书,虽小大相悬,而气韵良是。非自得于书,未易为言此也 ”。《竹云题跋》也称其为颜公中年得意之书,有“神明焕发而时出姿态,不失清远”之评。这两碑并为鲁公中年时所书,相隔仅两年。《多宝塔感应碑》,岑勋撰文,文章多夸饰之辞,其叙沙门建塔之事,光怪梦寐,云物感应,大多不可致诘;《东方朔画赞》,夏侯湛所撰,其生平极其恢谲而寓壶公蓟子之意,然而鲁公一一以方整之笔书之,几无性情可见。其铭石记事,实类似秘书省楷书手誊录善本,一笔一画,意在文字,楷正为善。其方整腴劲、秀媚多姿者,实乃平常时书判写牍之功夫。

 

 

Image

图1

《多宝塔碑》

 

Image

图2

《东方朔画赞》

 

 

颜真卿幼承门业,并重真草,大抵唐代行草书,以二王为正格,自欧、虞以下,莫不善加摹习, 惟《圣教序》一出,敛入规矩,李邕以行作楷,趋于平实。开元、天宝间崇尚隶书,其丰茂硕厚,一改初唐行草笔势,且张旭晚年(图3张旭早、中、晚期作品),通变适意,除繁就省,由正复草,用笔亦由清健演为圆劲。颜真卿真草兼通,用笔大凡三变,初则清健,源于母族殷氏,而得力于张旭,上引两碑及《金天王朝庙题名》(图4)《离堆记》(图5)约可见其梗概;广德以后,趋于圆劲,楷书以《郭氏家庙碑》(图6)《颜勤礼碑》(图7)为代表,行草书则推《祭侄季明文》《争座位帖》为杰作。

 

 

Image

Image

ImageImage

图3

张旭早、中、晚期作品

《自言帖》    书于唐开元二年(714)

《古诗四帖》    书于唐开元后期至天宝间

《严仁墓志》    书于唐天宝元年(742)

《断千字文》    书于乾元二年(759)

 

Image

图4

《金天王朝庙题名》

 

Image

图5

《鲜于氏离堆记》

 

ImageImage

图6

《郭氏家庙碑》    忠义堂刻本  VS  故宫藏本

 

Image

图7

《颜勤礼碑》

 

 

《祭侄季明文》(图8),亦称《祭侄文稿》,作于乾元元年(758),为祭其侄颜季明而书。季明横遭杀戮,正当英年,且归葬时已失身躯,仅存头颅。抚今追昔,不由得颜真卿疾痛惨怛,哀思郁勃。故其援笔作文之际,萦于忿激,血泪并进,悲愤交加,情不能自禁,其意固不在文字之间,而顿挫纵横,一泻千里,终为千古绝调。此书之奇绝,论者以为《兰亭序》之后惟此为高,故有“天下第二行书”之誉。《广川书跋》称:“峻拔一角,潜虚半股,此于书法,其体裁当如此矣。至于分若抵背,合如并目,以侧映斜,以斜附曲,然后成书,而古人如此,盖尽之也。鲁公于书,其过人处,正在法度备存而端劲庄特,望之知为盛德君子也。”陈深《停云阁帖题记》也说:“此帖纵笔浩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或如篆籀,或若镌刻,其妙解处,殆出天造,岂非当公注思为文而于字画无意于工,而反极其工邪!”

 

 

Image

图8

《祭侄文稿》

 

 

《争座位帖》(图9),书于广德二年(764),因其为维护朝廷纲纪,秉义直谏,既斥郭英乂之佞,复夺鱼朝恩之骄,忠义之气,粲然横溢于字里行间。书法亦随意自如,天真烂漫,其淋漓挥洒处,如挟风雨而行云空,横斜曲直妙韵叠出者,尤见瑰异,米芾评之为鲁公行书第一,《宝章待访录》说:“字字意相联属飞动,诡形异状,得于意外,世之颜行书第一书也。”《书史》又说:“此帖在颜最为杰思,想其忠义愤发,顿挫郁屈,意不在字,天真罄露,在于此书。”黄庭坚《山谷题跋》更见推重,直谓二王后嗣,他说:“观鲁公其帖,奇伟秀拔,奄有魏晋隋唐以来风流气骨,回视欧(阳询)(图10)、虞(世南)(图11)、褚(遂良)(图12)、薛(稷)(图13)、徐(浩)(图14)、沈(传师)(图15)辈,皆为法度所窘,岂如鲁公肃然出于绳墨之外,而卒与之合哉!盖自二王后能臻书法之极者,惟张长史(旭)与鲁公二人。”米芾、黄庭坚是宋代书坛巨擘,犹推崇赞叹如此,朱长文《续书断》首列颜真卿为神品,盖不无原由。

 

 

Image

图9

《争座位帖》

 

Image

图10

欧阳询    《张翰帖》《梦奠帖》《卜商帖》

 

Image

图11

虞世南    《汝南公主墓志铭》

 

Image

图12

褚遂良摹    《兰亭序》

 

Image

图13

薛稷    《信行禅师碑》

 

Image

图14

徐浩    《朱巨川告身书》

 

Image

图15

沈传师    《罗池庙碑》

 

 

颜真卿自肃宗朝始,仕途偃蹇,不能尽信于君,尤其永泰二年(766)因忤权相出贬外郡,心灰意懒,不复有功名羁绊,其俯结隐逸,广交文学,雅好摄生,尤佞佛理,且抚、湖之任,政简务闲,既不外张,亦无自贬,悠然而具王谢之风,于诗文之外,多寄情翰墨,以书自娱。是故常常自采乐石,命吏干磨砻,然后擘窠大书,由家童镌刻之。综观鲁公存世书迹,十有八九出于斯时。颜真卿于书遂始见矜练,力求文质并重,以臻适宜。所以《续书断》有称鲁公大历年间书法千变万化,各具风韵,“观《中兴颂》则宏伟发扬,状其功德之盛;观《家庙碑》则庄重笃实,见夫承家之谨;观《仙坛记》则秀颖超举,象其志气之妙;观《元次山铭》则淳涵深厚,见其业履之纯”。朱长文之说,虽别具会心,然于鲁公晚年之笔,不失笃论。

 

《麻姑山仙坛记》(图16),颜鲁公撰书于大历六年(771)。宋时所见凡大、中、小三本。小字本,即孙承泽所谓“蝇头小书”者,前人已断为伪迹,黄鲁直言乃庆历中一学佛者所书,且犹能道其姓名。大字本,即临川旧碑断其一角者,王澍《虚舟题跋》认为“盖已退笔,因势而用之,转益劲健,进乎自然,此其所以神也”。《宣和书谱》卷三及《续书断》所评秀颍者,也是指大字本而论。中字本,即留元刚忠义堂刻本,文与大字本略同,字则介乎大、小本之间。孙承泽在《庚子销夏记》卷六中评之云:“字形大如指顶,笔笔带有隶意,鲁公最得意书也。”《虚舟题跋》也说:“颜鲁公书,大者无过《中兴颂》,小者无过《麻姑坛》,然大小虽殊,精神结构,无毫发异。熟玩久之,知《中兴》非大,《麻姑》非小,则于颜书思过半矣。”

 

 

Image

Image

Image

图16

《麻姑山仙坛记》(大、中、小字本)

 

 

《大唐中兴颂》(图17),鲁公书于大历六年(771)六月,后《麻姑山仙坛记》两个月。文为唐代古文运动先行者元结所撰。文辞古雅遒劲,不愧为“老于文学”者的手笔。颜真卿为老友铭石恭书其颂国中兴之文,方正平稳,大书深刻,用笔也浏漓顿挫,雄厚端严,诚如王恽《玉堂嘉话》称之谓“雄伟如驱千里骏马,倚丘山而立”。是故,后人论书并见仰重,不特钱邦芑《浯溪记》有谓,是书“为平原第一得意书,亦次山(元结)之文有以助其笔力,故与山水相映发耳”。郝经《陵川集》也说:“书至于颜鲁公,鲁公之书又至于《中兴颂》,故为书家规矩准绳之大匠。”

 

 

Image

图17

《大唐中兴颂》

 

 

《李玄靖碑》(图18),撰书于大历十二年(777)。“玄靖”为道士李含光道号。颜真卿自乾元二年(759)升州刺史任上与他结交以来,恩眷绸缪,神思往注几近十年,且其亲属殷淑、韦渠牟并为玄靖门人,在湖州时,鲁公又与其二人“曾接采真之游,结闻含一之德”。鲁公于文亟称其德行,谓之“天下道学所宗”。此碑大书深刻,已见晚年气象,《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三十五称:“结体与《家庙》同,遒劲郁勃,故是诚悬(柳公权)鼻祖。”而《虚舟题跋》以为“跌宕莫如《宋广平》,肃恬莫如《家庙碑》。此碑风格正在《广平》《家庙》之间,信是鲁公极笔”。

 

 

Image

图18

《李玄靖碑》

 

 

《宋璟碑》(图19),书于大历十三年(778),方整虚和,后之论者大多以为出于褚遂良。其实斯碑乃健笔书写,且多用腕力,不同于鲁公平常之粗锋饱墨。众所周知,楷书结字,在初唐以斜画紧结为主体,欧阳询父子脱胎于北魏,显得峻严方饬;虞世南、殷令名则平正和美,与隋代智永、丁道护一脉相承,出自二王。至褚遂良出,一改欧、虞旧习,由《龙藏寺》上溯北齐,变为“平画宽结”。真卿楷书结法出自家学,其平画宽结于晋代已露端倪,《琅邪颜谦妇刘氏志》即是颜氏先祖遗则。殊途同归,与褚氏同一法门,只是颜真卿平常用笔圆劲,别有一番浑厚意趣。所以当他一改细挺,便似褚氏风韵,并非是他有意仿写去追求褚家异趣的。

 

 

Image

图19

《宋璟碑》

 

 

大历年间,颜真卿楷书出神人化,包罗篆隶,一变古法,行草书亦真、行相间,放拘并遣,篆笔隶格,提挈顿挫,沉雄奇古,诚如苏东坡所谓“格力天纵,奄有汉魏晋宋以来风流“。其间《送刘太冲序》《裴将军诗》,堪称典型。

 

《送刘太冲序》(图20),作于大历七年(772)。刘太冲,萧颖士子弟刘太真之兄,颜真卿平原首举义旗之时,曾邀请他共拒胡羯,立下汗马之功。大历六年(771)颜真卿卸任抚州,南游吴越时,又相遇于江宁,并得其资助,解除困境。这篇文章即记其事。此序书法历来为论书者所重视,认为腴润秀劲,是颜书之冠。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说:“郁屈瑰奇,于二王法外,另有异趣,米元章谓‘如龙蛇生动,见者目惊’,不虚也。”《竹云题跋》也说:“颜书多遒古,钗脚、屋漏之趣,时时流露于行时时流露于行墨之间。此叙独秀润有姿态,为颜书最宜人之作”,“此叙碧笺书。碧笺宜墨,故在颜书中独为腴润”。

 

 

Image

 

Image

图20

《送刘太冲序》    忠义堂帖刻本  VS  墨迹临本

 

 

《裴将军诗》(图21),或疑非颜所书。但观《忠义堂帖》所收该书,大气磅礴,正非鲁公莫属。参阅《忠义堂帖》行草诸帖,尤其《刘中使帖》,笔力雄健,其纵横遒古,一如是帖。是诗,盖书于湖州任上,与《刘中使帖》相先后。明清论书家如王世贞、王澍重此帖。《弇州山人四部稿》说:“颜鲁公《送裴将军诗》多感慨踔厉,是公合作语……书兼正行体,有若篆籀者,其笔势雄强劲逸,有一掣万钧之力,拙古处几若不可识。然所谓印印泥、锥画沙、折钗股、屋漏痕者,盖兼得之矣。”而王澍以为有胜于《争座位帖》,其《虚舟题跋》直称:“书兼楷行草,若篆若籀,雄绝一世,余题为鲁公第一奇迹,不虚也”,“米海岳论《争座稿》,谓‘其字相联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最为杰思。’黄山谷云:‘奇杰秀拔,奄有魏晋隋唐以来风流气骨,回视欧、虞、褚、薛,皆为法度所掩,岂若鲁公肃然出于绳墨之外,而卒与之合哉。’二公推 许《论座》如此,余谓特未见此书耳。此书诡异飞动出《论座》外,盖自右军来未开此境,其心目中不复欲存右军一笔,盖所谓善学柳下惠,莫如鲁男子者也。然非有一段忠义郁勃之气发于笔墨之外,未由臻此”。高论如是,自寓深意。存世另有故宫博物院所藏墨迹本,低劣不堪,疑伪之说,或由是而生。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图21

《裴将军诗》    忠义堂帖刻本  VS  墨迹临本

 

 

大历十四年(779)五月,代宗去世,德宗即位,颜鲁公执掌吏部,兼任礼仪使,阶高二品,权势并重,且“太后(沈氏)崇徽,外家相属”,身为皇帝远房亲戚,恩荣并殊于常人。所以鲁公踌躇满志,顾盼自雄,自撰《颜氏家谱》敷衍家声,改敦化坊祖宅为颜氏祠堂,又为父立庙,并撰书神道碑铭颂扬之。此即后世所称道的《颜氏家庙碑》(图22)。建中元年(780)八月,鲁公蒙恩升任太子少师,子侄八人又同时封爵,兴奋之余,复撰《碑后记》(图23)此碑李阳冰题额(图23),楷碑篆额,世称“双璧”。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卷一百六十七曾评之说:"今隶中之有玉箸体者,风华骨格,庄密挺秀,其书家至宝。”王澍《虚舟题跋》也说:“评者议鲁公书,真不及草,草不及稿,以太方严为鲁公病,岂知宁朴无华,宁拙无巧,故是篆籀正法。此《家庙碑》乃公用力深至之作……年高笔老,风力遒厚,又为家庙立碑,挟泰山岩岩气象,加以俎豆肃穆之意,故其为书庄严端悫,如商周彝鼎,不可逼视。”其实,此碑鲁公最晚所书,年事高迈,精力殚竭,且称述祖德,意绪肃敬,二乖并遣,终难奇绝。后人论鲁公书法,也大抵以《颜氏家庙碑》为其极限。其后之书,由盛人衰,已不见有鲁公佳品。

 

 

Image

图22

《颜氏家庙碑》

 

Image

图23

李阳冰篆额及碑阴楷额

 

 

 

 

二、颜书的影响

 

 

 

颜真卿的书法,尤其楷书稳实端庄,尽合字学,不独可以陶冶性情,适合于官场文书的应用,而且便于题署书丹,书写大字,所以,颜书一出,学者不绝。士大夫祖述鲁公书法者,除颜頵等颜氏子孙外,著名者始见于李德裕。李德裕(787-849),武宗朝宰相,曾有《追和太师颜鲁公刻清远道士游虎丘诗》。其后柳公权(778-865),出入颜真卿,兼收欧阳询的峭劲、虞世南的圆融、褚遂良的疏朗,以方拓峭险,别开生面。

 

(图24)书出之于颜鲁公的论点,始于宋苏轼。他在《书唐氏六家书后》引题记说:“柳少师(公权)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非虚语也。”朱长文《续书断》也说公权之学,“盖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一家,而不及颜之体局宽裕也”。范仲淹《祭石学士文》称颂石延年书法,有“曼卿之笔,颜筋柳骨”之句,“颜筋柳骨”遂为定论。后人则多以“颜柳”并称,且以此视颜、柳为一路,至解缙《春雨杂述》则直记柳公权为鲁公嫡系,有“(颜)真卿传柳公权”之说。斯说是否确论,似可研究,然颜、柳形质差近,风韵几同者,亦系事实。按柳公权身处晚唐书法衰败之时,虽耿介独立,卓然而起,希图转益多师,力挽颓势,风骨亦见峭峻,然终因时代局限,未能尽脱颜字之樊篱。自此可见颜真卿这种提挚时代的书体是不易突破的。

 

 

Image

图24

柳公权    《神策军碑》

 

 

五代之世,干戈频仍,国家几无宁日。当是时,书坛凋零,文采风流扫地。然而由于时代衔接,三唐流风所渐,积习未能尽忘,所以尚有一二枭雄间出,其中杨凝式(图25)书学颜真卿,尤其行草,得力最多,天真烂漫,纵逸类似鲁公,尤见称于北宋诸家。欧阳修尝有称自唐亡至宋兴,一百五十余年间惟杨凝式为“一时之绝”。苏轼认为自颜、柳殁没,笔法衰落,五代之季,独杨凝式,“有二王、颜、柳之馀,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汩没者”。

 

 

Image

图25

杨凝式    《神仙起居法帖》

 

 

宋初帖学兴起,行草书规模二王,惟其大都临拓转刻或即出赝鼎,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书法为之凌迟。至庆历、元丰间(1041-1085),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四家始摒弃阁帖,师法唐碑,且上溯晋魏,遂使书学复兴。米芾《书史》称:当时“韩忠献公琦(图26)好颜书,士俗皆学颜书”。由此,颜书在宋最为珍重,流行之广,摹习之众,可说空前未有。杨慎《墨池璅录》说:“若夫宋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群公交作,极一家之盛,其构势虽各不侔,要之于理,又不能外颜、柳他求者也。”冯班《钝吟书要》也认为“宋人行书,多出颜鲁公”。大概流俗好尚,逐时异趋,如韩琦学颜就是一例。韩琦(1008-1075)书法,如陶宗仪《书史会要》卷六所称“师颜鲁公而颇露芒角”,虽非上乘,但影响所及,石延年、苏舜钦、蔡襄(图27)、蔡卞(图28)以至朱长文辈,一代文士莫不效颦,竞仿颜氏。尤其蔡襄,端庄穠艳,卓冠一代,苏轼以为宋季书法卓然追配前人者,惟其一人,有谓“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忠义堂帖》所收至和二年(1055)十月廿三日题记七行三十字(图29),纯见颜氏风韵,不愧苏氏所评。

 

 

Image

图26

韩琦    《信宿帖》

 

Image

图27

蔡襄    《澄心堂纸帖》

 

Image

图28

蔡卞    《题唐玄宗鹡鸰颂》

 

Image

图29

蔡襄    《颜真卿告身帖跋》

 

 

颜书在宋最为显赫,一代书家无不受其影响。编次鲁公文集之风也随其而起。起初吴兴沈氏采掇鲁公遗佚,编成十五卷,由刘敞作序。嘉嘉祐年间(1056-1063),又有宋敏求编次《颜鲁公文集》十五卷。其后宋室南渡,沈、宋之集,多漫漶不全,留元刚于嘉定七、八年(1214、1215)复加编集,“乃以史传诸书,碑迹杂志,铨次年谱,系以见闻,参异订疑,搜亡补失” ,分为十五卷,以符合北宋沈、宋二家的卷数。后之编次鲁公文集者,如明都穆十五卷本,清黄本骥三十卷本,莫不因其增辑而广大之。留氏不独有功于鲁公文章,鲁公遗迹也赖其收录。永嘉(今浙江温州)忠义堂所刻汇帖其中有不少精本、稀见本,即使所收平常之帖,以其刻工精善,较之他刻也神采奕奕,传真程度很高,对于当时以及后世研习颜书者,具有重大的影响。后二年(1217)巩嵘续刻颜书七种,合为四十五通,终于成为我国辑录颜书最早最完善的一部专帖——《忠义堂帖》。

 

元初,沿袭两宋余风,也多宗法颜氏,但大都刻鹄类鹜,无一人能出类拔萃,趋变适时。明代以往,帖学复兴,书学大抵不出赵孟頫范围,其间二百余年,学颜而能独树一帜者,惟李东阳(1447-1516)(图30)行书,用笔矫健,不失规矩。

 

 

Image

图30

李东阳    行书五言诗

 

 

至清朝嘉庆、道光之后,帖学由盛入衰,且宣宗整理文字,崇尚唐之字法,鲁公乃偕欧阳询、褚遂良复为世俗所重,习颜之人也随之日益增多。综观清一代书家,学颜书而能入其堂奥者,有刘墉(1719-1804)、钱沣(1740-1795)、伊秉绶(1754-1815)、何绍基(1799-1873)、翁同龢(1830-1904)数人。刘墉(图31)学颜,参用北碑笔法,虽然结体森严,但得和宛通灵之气。钱沣(图32)学颜,旁涉褚氏,其得颜书“神密”之气,沙孟海先生《近三百年的书学》说:“寻常学颜字的,只知聚,不知散,只知含,不知拓,他可是能散能拓的了。”伊秉绶(图33)虽然以隶书擅名天下,但他从李东阳上溯颜真卿,且用隶笔书写,气浑韵厚,深得鲁公三昧。以学颜著名,何绍基(图34)为尤,杨翰《息柯杂著》说:“贞老书专从颜清臣问津,积数十年功力,探源篆隶,入神化境。”他写的颜字,寓有隶意,尤其运笔空虚洒脱,与其隶书笔法一致,十分高明。其后,翁同龢(图35)由钱沣上攀颜氏,结体参北碑体势,用笔又多取隶法,所以气度浑厚,堂宇宽博,亦不愧为颜氏嫡系。

 

 

Image

Image

图31

刘墉    临《蔡明远帖》

颜真卿    《蔡明远帖》

 

Image

Image

图32

钱沣    临《鹿脯帖》

颜真卿    《鹿脯帖》

 

Image

Image

 

图33

伊秉绶    临《奉命帖》

颜真卿    《奉命帖》

 

Image

Image

图34

何绍基    临《争座位帖》

颜真卿    《争座位帖》

 

Image

图35

翁同龢手札

 

 

※    摘自江苏教育出版社《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朱关田 • 著)

 

 


来源 |中国书法网
 

Scan to Follow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