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63)
2012 (3)
2014 (185)
2015 (285)
2016 (536)
2017 (259)
2018 (232)
2019 (307)
2020 (341)
2021 (248)
2022 (322)
2023 (273)
2024 (295)
很多人认为一定要去理解什么是美。其实,真正的美无需理解, 只要学会去爱惜,就已经很足够了…… —— 莫奈
2018纽约佳士得“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拍”现场
纽约时间2018年11月11日晚,佳士得“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拍”率先登场,开启2018纽约秋季艺术周。全场61件作品上拍,共取得近2.7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9.4亿元)。本场拍卖佳士得紧扣毕加索、梵高、莫奈等市场热点,从多位重要私人藏家手中挖掘出许多优质拍品。
亚洲买家2.2亿元斩获莫奈《睡莲池》
佳士得香港印象派及现代艺术资深专家何杏淇的电话委托拍得莫奈《睡莲池》
全场最高价来自莫奈晚年作品《睡莲池》,该作当晚以2000万美元起拍,在两位电话买家不疾不徐的竞价中,最终以2800万美元落槌于佳士得香港印象派及现代艺术资深专家何杏淇的电话委托,加佣金成交价为3181.2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2亿元),为亚洲买家竞得。
苏富比晚拍现场
纽约当地时间今年5月14日晚8点55分,北京时间15日8点55分,纽约苏富比2019春季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拍结束,成交总额达到3.4亿美元。据统计,55件上拍拍品中,4件流拍,成交比率以件数计达93%。其中,克劳德·莫奈《干草堆》以1.1亿美元,约合7.6亿元人民币成为该场标王。
克劳德·莫奈《干草堆》
成交价:1.1亿美元(约7.6亿元人民币)
2019年纽约苏富比
克劳德·莫奈 (1840-1926)
《睡莲池》
油彩 画布
100.7 x 200.8 cm
1917至1919年作
成交价:美元 31,812,500
此件《睡莲池》是莫奈在1918年为参加杜兰·鲁埃画廊(Galerie Durand-Ruel)展览所创作的14幅“睡莲”之一,代表了莫奈晚年高超艺术造诣。由于战乱原因,现已有两幅《睡莲》毁于战乱,而在近期的展览及研究当中,莫奈的《睡莲》被看作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源流,而被赋予了新的学术价值和市场高度。
在2000年,佳士得曾公开拍卖过此件作品,当时的估价为900-1200万美元,当时售价远低于估价,仅为680万美元。然而,18年后的今年,莫奈的市场显然更加强劲,亚洲和中东买家的需求在当前的全球化市场中扮演了越发重要的角色。
莫 奈
(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
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
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
他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
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
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
从巴黎乘车一路向西,在大约45分钟的走马观花之后,会抵达一个绿树成荫、风光旖旎的吉维尼小镇。这处位于塞纳河畔的小镇上,有一处二层楼房,唯美至极。1883年法国印象派大师莫奈乘火车经过小镇的时候,被那里的宁静氛围所深深吸引,于是决定在此定居。
莫奈花园
这里拥有一座非常著名的花园,人们称为“莫奈花园”。莫奈的传世之作 ——《睡莲》就是在这里创作的。莫奈故居是座美丽的绿色房子,从这里依稀可以找到很多莫奈作品中的景色。
莫奈花园
在莫奈的精心构筑下,莫奈花园的花儿,几乎是四季不败。莫奈花园分为陆园和水园。莫奈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我在寻找,想做以前没做过的事情,向最大的神秘挑战,建一座水花园。”
莫奈花园
1893 年,莫奈又买下邻近的一块土地,挖了一个池塘,引入吉维尼小镇附近的河水,种植了红、黄、蓝、白和攻瑰色的大片睡莲,并搭建了一座日本式的拱形木桥。
莫奈花园
他说:“普天之下能引起我兴趣的,只有我的画和我的花。” 素雅、高洁的睡莲成为夏天花园里真正的主角,它们是莫奈画笔描摹的对象。
莫奈
晚年的莫奈几乎足不出户,在近20 年间,他常把画架支在水边。那时的莫奈凌晨3 点起床,一连几个小时坐在睡莲池畔,与大自然心灵交融,捕捉不同季节、不同气候甚至一天的不同时刻里,花与水在光的闪烁和风的流动中,变换颤动的瞬时效果,把这种稍纵即逝的印象复述到画布上。今日世界各地所看到的莫奈晚年的《睡莲》作品其创作原型大多来源于这个水园中。
莫奈绘画珍贵视频
莫奈的《睡莲》好在哪?
莫奈一生一共创作了 251 件《睡莲》作品,很多都属于组画,所谓“组画”,就是画家在同一位置上,面对同一物象,在不同时间、不同的光照下所作的多幅画作。区分它们的,仅仅只是大师对光与色的瞬间捕捉,这是莫奈晚年作品中的一个特色。
莫奈 《睡莲》(丹佛美术馆藏)
莫奈一生都爱花。“我会成为画家,也许是拜花所赐。” 从中可以读出花卉在他生活中的意义。在那些贫困的日子里,他的居所也没有缺少花的环绕。花园中的莲池亦成了莫奈艺术追求的最后寄托,他以极度的热情绘制着《睡莲》组画,《睡莲》组画印证了莫奈顽强的生命力度。在这片由浓烈的色彩构成的缤纷的世界里,睡莲成为色彩的魔幻载体,那些短暂的生命获得了永恒。
2015年5月5日,在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上,莫奈于1913年创作的作品《睡莲池与玫瑰》以2041万美元(约合1.27亿人民币)成交,买家为大连万达集团。
莫奈常常可以从普通的风景中挖掘其魅力。他观察景物细致入微,对光线的变化十分敏锐。他可以就同一处场景画出十几幅作品。如《谷堆》《睡莲》等。而这仅仅是为了表现同一场景的不同天气、光线下的不同表象,这是其他画家很难做到的。
莫奈 《睡莲》
莫奈在《睡莲》的画中竭尽全力描绘水的一切魅力。水照见了世界上一切可能有的色彩。水在莫奈的笔下,完全成为世上所能有的色彩绘出的最奇妙和富丽堂皇的织锦缎。马奈称他是“水的拉斐尔”。
莫奈 《睡莲》
在莫奈的《睡莲》中,与其说他是用色彩表现大自然的水中睡莲,不如说他是用水中睡莲表现大自然的色彩。评论家瓦多伊的评价是:“他早期的那些画没有一幅能与这些难以置信的水上风景相提并论的,因为这些画把握了春天,把它留在人间。画面的水呈浅蓝色,有时像金的溶液,在那变化莫测的绿色水面上,反映着天空和池塘岸边以及在这些倒影上盛开着清淡明亮的睡莲。在这些画里存在着一种内在的美,它兼备了造型和理想,使他的画更接近音乐和诗歌。”
更多《睡莲》《草堆》作品欣赏:
《草垛》系列作品
莫奈《干草堆》
布面油画 72.7x92.6cm 1890年作
2019纽约苏富比春拍
成交价:110,747,000美元
在这幅画中,莫奈选择巨大的干草堆作为主题,藉以沿袭源远流长的绘画传统,如米勒与巴比松画派笔下所画的法国乡村及当地的郁葱景色。
预展现场
然而,莫奈为这一传统注入了新意。《干草堆》系列不具轶事细节:没有劳动的人,没有在田野上行走的人,也没有在天空中飞翔的鸟。艺术家简化构图,仅着眼于干草堆本身、干草堆的光影变化、天空以及地平线。《干草堆》的画面和煦壮丽,令平平无奇的干草堆成为了印象派的艺术象征。
莫奈《干草堆》系列作品欣赏:
夕阳下的吉维尼干草堆
干草堆在法国秋季的乡下随处可见。1888年的一天,莫奈和女儿白兰在吉维尼附近的山坡散步,突然注意到了这片被阳光照耀的干草堆,他开始描绘不同时间干草堆上光线的变化。最初,莫奈想得很简单,光线对干草堆的影响,不过是晴天与阴天两种情况。
晴天的吉维尼干草堆
阴天的吉维尼干草堆
于是,他准备了两块画布,一块用于晴天表示阳光充足时的效果,一块用于阴天表示柔和光线效果。后来发现,不论晴天还是阴天,光线都是随时在变化,太阳快落山了,那绚丽的晚霞在干草堆产生了非常奇妙的色彩效果,莫奈急于把它画下来。
吉维尼附近草地上的干草堆
雪地里的干草堆
冬季阴天里的干草堆
莫奈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每天不分晨昏早晚,都在画这个干草堆,出门时带十几块画布,随光线或天气的改变而一块块地换着画。这些干草堆,有中午烈日下的干草堆,有雪后初霁的干草堆,有清晨薄雾中的干草堆,有黄昏薄暮时的干草堆。
无论是漫长炎热的夏日,还是白雪皑皑的冬日,晨曦微露的黎明,露珠摇曳的清晨,阳光正耀的正午,晚霞弥漫的黄昏,莫奈细心的观察着在不同时刻中草堆的变化,一天常常同时在几幅画布上作画。为了捕捉瞬间的印象,他有时来不及在调色板上调色,直接用原色在画面上混合。
冬季早晨时的干草堆
干草堆,粉红色和蓝色印象
夕阳下解冻地面上的干草堆
雪天里夕阳下的干草堆
夏末早晨时的干草堆
他在1890年10月7日写给古斯塔夫·吉弗罗瓦的信中写道:“我正在努力的工作,顽强地画不同印象的草堆连作。现在太阳落山的那么快,使我来不及跟踪它。我画得又那么慢,这使我非常懊恼,然而越画下去,我越清楚地看到,应该更多地工作,为了表达我正在寻求的东西———‘瞬间’,尤其是笼罩着周围,四处放射的光……”
秋季夕阳下的干草堆
雪天早晨时的干草堆
中午时阳光下的干草堆
雪地里的干草堆
白霜覆盖的干草堆
莫奈快速的捕捉光线下对象的色彩变化、空气环境的不同,变换握笔的姿势、笔触的运动方向以及笔触的轻重缓急、大小,大自然给了他无限的生命的激情,他狂热的追求大自然中稍纵即逝的瞬间的印象。
雾天里夕阳下的干草堆
太阳下雾中的干草堆
日出时白霜下的干草堆
在1912年7月7日另一封写给古斯塔夫·吉弗罗瓦的信中:“我只知道画,以此表达自己在大自然面前的感情,并且常常为了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感觉,我完全忘掉了最起码的绘画法则,如果这些法则依然存在的话……这是经常发生的,也使我自己苦恼不已。”莫奈的创作理念是忘掉所描绘的物体,所关注的只是颜色,蓝色、粉红……如此,我们平常所看到的固有色是土黄、暗部是黑色的草堆,在莫奈的笔下变的富有生命活力。
莫奈的这一组《干草堆》就是为了证明:同一样东西在不同光线下的不同效果。还可以看出印象派画家的另一个曾经倍受众人嘲笑的信念——影子也是有颜色的。莫奈在给一位作家朋友Gustave Geffroy的信中说,“我承认要想寻求和捕捉由于光的瞬时和不断变化作用所包裹的外形似乎是不可能的。”但事实上,莫奈做到了。
正如罗丹所说,所谓大师,就是他能从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发现出美来。1920年莫奈在和马塞尔·佩依的谈话中说:“技法不断地变化,而艺术总是艺术,它是大自然既独特又充满着感情的解释。”
Scan with WeChat to
follow the Official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