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63)
2012 (3)
2014 (185)
2015 (285)
2016 (536)
2017 (259)
2018 (232)
2019 (307)
2020 (341)
2021 (248)
2022 (322)
2023 (273)
2024 (295)
2025 (23)
米芾紫金研帖
一、关于用笔
1、关于执笔,其实铅笔执法其实也是我国古法,即所谓“拨镫法”。当然,每个人执笔大多不同,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执笔无定法,要使虚与宽”而已。只要运用自如、把食物夹到嘴里就算有效。
至少应该认为,五指笔法并非王羲之的古法,而是有了如今天的高桌椅后才发展出来的。日本人至今用三指,应是唐以前的执法。因为他们一直席地而坐,与我国唐以前的坐姿相同。我之所以站立用三指,是因为不必弯腰而已。
2、关于运笔,注意点画越长越需要有变化,否则便失于单调,长横如此,其他亦然,按提按并使之波动,是常用的笔法。
米芾字
3、书法之所以成为艺术,节奏感是其标志。所谓节奏,就是有快有慢。痛快,自然是快,那么沉着也就不言而喻。落实到具体,则是直笔当快。因为无非提按而已,比较简单。
米芾字
4、曲线由于有方向的改变,因此必须稍慢,尤其是有所应接的曲笔,如长撇和钩等,均须特别留意。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二、先从《圣教序》入手为好
米芾的《方圆庵记》(下图)确有大王意味,但他在此前风格已基本确立,其形成当受欧阳询沈传师褚遂良等家影响,而此基调基本上贯彻始终。大王对于小王而言,对米芾的作用似乎并非主要的。因此“若无圣教打底”云云是未必然的。另外,《兰亭序》因是唐人半临半摹,故与几本响拓的精确度还是有差距的,这就是我觉得学王不如从《圣教序》入手为好的原因。
米芾早期作品《方圆庵记》
三、越易学,越易俗
一类,我看学赵(赵孟頫)比学米更易俗,何故?因为赵平易近人,学者往往可以举一反三,所以貌合神离也就难免,乾隆即是如此。这种俗应归入平庸一类,尽管它还不是完全不堪入目。
米芾作品《杜甫秋兴诗》
二类,浅层次的学米,弊端或许更多。米字个性强烈,点画跳荡,字势欹侧,而且带有一些特殊标记。初学者一般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如果盲目拼装,虽能一目而知出于米,但其俗恐怕只可说是恶俗得俗不可耐了。
这两种表现不同,其俗一也,都是“且学一家忘一家”其实是不可能的。学什么就会不知不觉受到影响,所以先入为主尤其重要。后博就是博采各家之长,但须防止乱采,风格离得太远的不能嫁接,有的书家就这样给毁了。
这是浅尝辄止所致。那么,如何医俗也就不言而喻,但必须强调读书知礼的重要性,因为书法毕竟不仅是技法层面的事。
曹宝麟作品
四、关于创新
我们不但切忌禁止尝试和探索,反应鼓励创造。有些天分很好的年轻人确实写得不错,我向他们致敬。要相信历史的公正,好的总会流传下去,汇成传统。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