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63)
2012 (3)
2014 (185)
2015 (285)
2016 (536)
2017 (259)
2018 (232)
2019 (307)
2020 (341)
2021 (248)
2022 (322)
2023 (273)
2024 (295)
2025 (2)
石韫玉(1756-1837),字执如,晚称独学老人,清代吴县人。石韫玉工诗善书,尤工隶书,兼擅古文。石韫玉对《兰亭序》很有研究。1793年,石韫玉37岁,刚中状元才三年。正是年轻得意,踌躇满志之时。一天他从京师太学处得到一本《兰亭序》。《兰亭序》是一篇沁人肺腑、感招心灵的千古绝唱。写景抒情,格调清奇,文章书艺,相得益彰,字里行间洋溢着潇洒俊逸的晋人风度,读来清朗上口。石韫玉被《兰亭序》深深感染,不觉沉醉于美妙散文的意境之中。读着读着,他突发奇想,把人们耳熟能详的《兰亭序》,打乱顺序,颠倒其文,重新组合,组成一篇新的序文,世称《颠倒兰亭序》。
《颠倒兰亭序》虽然仍用原文的324个字,但是其思想内容和写作风格完全不能与《兰亭序》相比拟。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施蛰存就说过此文“不知所云”,很多人都对《颠倒兰亭序文》不屑一顾。但是,现代作家王蒙本人曾经将李商隐的七律《锦瑟》颠倒重组为七言诗、长短句和对联体,自以为创举;后来他在绍兴发现,早在清代就已出现了“颠倒兰亭序文”。王蒙为此写了《重组的诱惑》一文,指出“当一篇文字打动了接受者的心弦,……接受者也会沉迷于它的语言文字场中”。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其实这篇《颠倒兰亭序文》有些句子写的也是不错的,比如“一取一舍,故视宇宙之为;一感一兴,亦极文情之至”;“引清泉,揽虚竹,右长者,左故知”等,从中可以窥见石蕴玉其功夫之深厚,文思之敏捷。因此,我们不妨把它视为一篇另类的《兰亭序》。
1823年夏,30年过去,时年石韫玉已经67岁。他来到绍兴兰亭,“取范氏天一阁所藏神龙本字”,将颠倒《兰亭序》摹勒上石,碑刻于兰亭。石韫玉在后面的跋文中写到:往在京師,得太学兰亭,顛倒其文,試成斯序,忽忽三十年矣。近歲适山阴,因取范氏天一閣所藏神龙本字,钩摹上石,置兰亭壁間,他日艺林又增一雪中鴻印也。天一阁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存书达到了七万多卷。明清以来,文人学者都为能登此楼阅览而自豪。神龙本兰亭序系唐冯承素模本,取天一阁所藏神龙本字,可知石蕴玉将《颠倒兰亭序》摹勒上石是精心选择字体版本的。《颠倒兰亭序》碑高三十五厘米,宽121厘米,摹勒上石者为石韫玉的同籍吴县王召南。多年来,这块《颠倒兰亭序文》石碑中部上端字迹已损磨不清,不能通读全文,故相当一段时间很少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它的价值却不容抹杀。今天,拂去岁月尘埃的《颠倒兰亭序》石碑,依然镶在右军祠内回廊壁间,《颠倒兰亭序》拓文被多种版本名家临兰亭序集所收藏,石韫玉当年要为“艺林又增一雪中鴻印”的愿望果真没有落空。
一生主要活动于嘉庆、乾隆、道光三个时期。从跋文“往在京师,得太学兰亭,颠倒其文,试成斯序,忽忽三十年矣”和“道光三年夏六月吴门石蕴玉识”中可以推算,石蕴玉作颠倒文的时间为1793年,时年石蕴玉37岁。钩摹上石时间为1823年夏,时年石蕴玉67岁。摹勒上石者为石蕴玉的同籍吴县王召南。其时石蕴玉到绍兴兰亭,将三十年前所作之文,依神龙本字,钩摹上石,才完成“他日艺林又增一雪中鸿印”的夙愿。
另,从其跋文“取范氏天一阁所藏神龙本字”,可知石蕴玉将其颠倒兰亭序文摹勒上石是精心选择字体版本的,神龙本兰亭序系唐冯承素摹本,因其正文前后骑缝处有唐中宗年号“神龙”长方印,故称“神龙本”。历代都奉“神龙本”为兰亭摹本中的上乘,从中也可以知道,石蕴玉是一个精于鉴赏又善于书道的行家里手。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石蕴玉打乱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兰亭集序》的顺序,颠倒其文,仍然用原文的324个字,重新组合变成一篇韵律优美的文章,足见其功夫之深厚,文思之敏捷。
其中卷四有颠倒兰亭序文全文:
若夫放怀今昔,浪迹山林,所以领稽古之幽情,叙怀人之朗抱也。当其春流将至,清风蜇生,每列时流,尝怀盛事:岁癸又丑曰,既云契,诸贤慧然。将事有期于是,引清弦,揽虚竹;右长者,左故知。或聘目于暮山,或寄骸于斯室。仰唤崇宇,俯带躁湍,同和亭阴。觞临水,次修能。竹契和气,兰知兴。与人同趣,随天畅悟。有为之相喻不死之因,俯今仰昔,娱彭悼觞。得列座之于于,托惑怀之一一。畅哉此会,虽快足无以不有所述,岂文人能事为?大化自迁,所之于尽。不及揽其品类,录其殊茂。合初终之感,系后世之怀,不亦可磋矣。夫乐生痛死,所倦之妄也,欣修悲短,所察之诞也。一取一舍,固视宇宙之为;一感一兴,亦极文情之至。况在万年之峻地,为九老之盛游,丝管毕陈,觞咏间作,静言未永,后会有修。虽人已异,由亦所慨咸集。不随不激,视之足以齐俯仰之形;以兴以群,信之足以一内外之遇。视其所以,观其所由。虽向之所叙,大致亦不少殊也矣。
文章源于网络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