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63)
2012 (3)
2014 (185)
2015 (285)
2016 (536)
2017 (259)
2018 (232)
2019 (307)
2020 (341)
2021 (248)
2022 (322)
2023 (273)
2024 (295)
2025 (25)
朱凤瀚教授的激动是从今年1月11日北大接受捐赠,收藏了从海外抢救回归的一批竹简开始的。在他向与会的专家学者展示了初步清洗、整理出的竹简图片后,这种激动的情绪传染了整个会场,“太有价值了”,大家纷纷表示。
竹简可能抄于汉武帝时代
据朱凤瀚教授介绍,这批竹简总数达3300余枚,估计经过整理拼对后,可复原的完整竹简在2300枚以上。从竹简上出现的“孝景元年”字样,可以大致推出竹简的年代大约在西汉中期,其中多数可能抄于汉武帝时代。
竹简在送交到北大的时候,保存情况良好。当时分装在7个塑料盒中,用塑料包包裹,可以看出收藏者曾用化学试剂进行保护。北大的相关专家学者从3月开始对竹简进行了清理、剥离、处理,并进行了排版、拍照、记录。
从整理的情况看,竹简保存情况良好,表面一般呈褐色,质地硬实,字迹清晰,墨色黑亮。其中,《日书》(类似“黄历”的占卜用书)等书简上保存有朱红色界栏和图画,色彩鲜艳如新。竹简上的文字抄写极为工整,至少有七八种不同的书风,或古朴,或飘逸,或刚劲,或凝重,各具特色,堪称汉代隶书中的精品,书法艺术价值极高。
内容是罕见的古代书籍
据介绍,由北大历史系、中文系、考古文博学院的一批专家组成的“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在对竹简进行了半年多的整理和研究后,已经初步确定这批竹简的内容和性质:它们都属于古代的书籍,而不是以往出土简牍中最常见的文书档案,可以说非常罕见,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我们因此也将它们命名为‘西汉竹书’。”朱凤瀚教授说。
整理组专家确定,竹书中含有近20种古代文献,大致涵盖了今天的哲学、史学、文学、文字学、医学等学科。
发现迄今最完整汉代古本《老子》
据介绍,竹书中最引人注目的文献当首推《老子》,共有220余枚竹简,近5300字。这是继马王堆帛书本、郭店楚简本之后,出土的第三个《老子》古本,也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古本。其残缺部分仅占全书篇幅的百分之一,几乎堪称“完璧”。
朱凤瀚教授介绍说,他们在竹书《老子》中,首次发现了《老子上经》和《老子下经》的篇题,“这分别对应的是《德经》和《道经》,而且每章前均有分章符号,文字内容和篇章结构也与以往所见各种版本有所不同,可以说是目前探讨《老子》分章问题最原始、最齐全的资料,对《老子》一书的整理校勘极有帮助。”
发现已亡佚的李斯著作《苍颉篇》
竹书中还有秦朝丞相李斯编著的文字学著作《苍颉篇》。此书自宋代以后已经亡佚,上世纪20年代以来出土的汉代简牍中对此有所发现,但大都只是保存了一些零星的片段。这次发现的竹书《苍颉篇》,保存了1200多个完整的文字,其中大多数为首次发现,对于汉字发展史的研究是极为宝贵的资料。
现记录秦始皇的《赵正(政)书》
竹书中还发现了古代史书《赵正(政)书》,共有50余枚竹简,近1500字,围绕秦始皇之死和秦朝灭亡,记述了秦始皇、胡亥、李斯、子婴等人物的言论活动,其中包括秦始皇的临终遗命和李斯的狱中上书。书中称秦始皇和秦二世为“秦王赵正(政)”、“秦王胡亥”,而非“始皇帝”、“二世皇帝”,表明作者并不承认秦朝的正统地位。书中的部分段落还见于《史记》的《蒙恬列传》、《李斯列传》,说明它很可能是司马迁撰写《史记》时参考的文献之一,因此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首次发现史书类文献《周驯(训)》
朱凤瀚教授介绍说,竹书中还有一篇史书类文献《周驯(训)》,共有200余枚竹简,近4800字,目前研究者认为可能就是《汉书·艺文志》“道家”下著录的“《周训》十四篇”。全书采用“周昭文公”训导“恭太子”的形式,记载了上自远古的尧舜禹、下至战国中期的很多重要史事,包括前所未见的商汤对太甲、周文王对周武王的训诫等等,另外还有论述治国为君之道的长篇文字。“周昭文公见于先秦文献,是战国中期的东周国君,‘恭太子’则是西周君武公的太子。这篇文献有可能是编著于战国晚期、用来对贵族子弟进行政治教育的教材,在出土简帛文献中属于首次发现。”
另外,《周驯(训)》中提到周文王有四子,这与之前的记载不同,也具有重要意义。
发现时代最早的古小说《妄稽》
竹书中还发现了两篇文学作品,其中之一的题目为《妄稽》,共有100余枚竹简,3000余字,记录了一个士人家庭内部因妻妾矛盾而引发的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文学性很强,应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篇幅最长的古小说。
另外一篇文学作品文体为汉赋,目前还没有在竹书中找到题目,其内容为“魂”与“魄”的对话,构思奇特、气势恢宏、词藻丰富,文学水平极高,是简帛文献中年代最早、篇幅最长、保存最完整的汉赋。
“这两大发现都是出土简帛文献中罕见的文学珍品,它们的问世必将改写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有关篇章。”朱凤瀚教授说。
古医书中疑似发现神医扁鹊
竹书中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大量古医书,共有竹简700余枚,其中完整竹简530枚,记载了180余个医方的古医书,其内容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病名、症状、用药种类、数量、炮制方法、服药方法和禁忌,记载十分详细。
尤其珍贵的是,在其中一枚竹简上还发现了“秦氏方”的篇名,专家们怀疑“秦氏”有可能就是战国时的神医扁鹊(姓秦名越人),说明这批医方可能是从古代流传的名医验方中选编而成。这是继马王堆汉墓古医书之后最为丰富的一批出土中医文献,再次证明了中华传统医学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将会大大推动中医文献和中医学史的研究。
另外,在这批竹书中还有古人用于择日占卜,类似今天“黄历”的《日书》。有预测风雨气象的《雨书》。还有大量记载阴阳五行、占卜吉凶等方面的古代数术文献。这些发现都将更新我们对古代自然科学和社会文化的认识。
西汉竹书学术价值非同寻常
朱凤瀚教授说,从目前的整理和研究来看,这批西汉竹书对认识西汉中期以前的文化氛围和学术风气极有启发意义,它们弥补了汉武帝至宣帝时期文字资料的缺环,对研究隶书发展史有着重要的价值,另外,竹书上的书法精湛,艺术价值极高,同时,它们还为研究古代简牍和书册制度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在今天的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和学者认为,北大藏西汉竹书对于先秦史、秦汉史、古代思想史、自然科学史、医学史、书法艺术史、历史文献学、文字学、简牍书籍制度等诸多领域的研究,都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它的面世,为中华民族增添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必将引起中外学术界的重视。(本报记者 王庆环) www.jyb.cn 2009年11月06日 作者:王庆环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