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2025 (15)
▼
“我住在里加海滨沙丘上的一幢小屋里。整个海滨都被白雪淹没了。积雪不断从参天的松树上一长缕一长缕地坠落下来,散为雪尘。”
——摘自《金蔷薇》[俄]帕乌斯托夫斯基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
俄罗斯文学翻译家。1950年毕业于华东军区外语大学俄语专业。1949年参加解放军,历任解放军华东防空司令部俄语译员,上海新文艺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分社俄苏文学及亚非拉文学编辑,上海译文出版社《外国文艺》杂志编辑、编审。主要译著有《金蔷薇》《骑兵军》《蒲宁文集》《布尔加科夫文集》《阿赫玛托娃诗选》《贵族之家》《罗亭》等。2005年中国翻译协会授予资深翻译家荣誉证书。
他是戴骢
(1933—2020)
致敬天上的翻译家
为他点亮下方蜡烛
"一代伟人去世之后,他生前的府邸,比死后的寝陵,更其虚空:陵墓至少有用于其骸骨,而巍巍宫室,焉能保存其往昔的欢情于万一?"
——摘自《金字塔感言》[法]夏多布里昂
原载于《世界文学》2003年第4期
法语文学翻译家。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1963年起先后在外文局中国文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著作有《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中外翻译观之“似”与“等”》《钱钟书的译艺谈》等;译著有《红与黑》《特利斯当与伊瑟》《列那狐的故事》《栗树下的晚餐》《不朽作家福楼拜》等;编著有《翻译论集》《古文大略》等。
他是罗新璋
1936—2022
致敬天上的翻译家
为他点亮下方蜡烛
“在现今的时代居然有人愿意为一个饥饿艺术家耗费注意力,对于这种怪事人们已经习以为常,而这种见怪不怪的态度也就是对饥饿艺术家的命运的宣判。”
——摘自《叶廷芳译文自选集》中的《饥饿艺术家》[奥地利]弗兰茨·卡夫卡
(漓江出版社,2018年)
文学翻译家,德语文学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1964年进中国科学院(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曾任文艺理论研究室副主任,中北欧文学研究室主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德语文学研究会会长。主要著作有《现代艺术的探险者》《卡夫卡——现代文学之父》等;译著有《迪伦马特戏剧集》《变形记》《老妇还乡》等;编著有《卡夫卡全集》等四十余部。
他是叶廷芳
(1936—2021)
致敬天上的翻译家
为他点亮下方蜡烛
“我试图以蜜蜂的眼睛去观察。
菊花工整地铺展开毫无瑕疵的黄色花,
宛如缩小的金阁般美丽,如金阁般完整,
但它们绝无化身为金阁的可能,
只不过是夏日菊花的一瓣。”
——摘自《金阁寺》[日] 三岛由纪夫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
日本文学专家和翻译家。1976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世界文学》编辑部从事日本文学编辑工作,历任编辑、副编审、编审。著有《怪异鬼才——三岛由纪夫》《三岛由纪夫与殉教图》《日本诗歌史》等学术专著,与叶渭渠先生合著《日本文学史》(古代卷,上下册)等;译著有《春雪》《金阁寺》《假面自白》《浮华世家》等,其中《浮华世家》获全国首届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与叶渭渠先生合译《源氏物语》等。
她是唐月梅
(1931—2023)
致敬天上的翻译家
为他点亮下方蜡烛
“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把我弄醒了。乍一睁开眼睛,屋子更显得白了。在我面前,没有一点儿阴影,每一样东西、每一个角落、每一条曲线,都清清楚楚、轮廓分明、很显眼。”
——摘自《局外人》[法]阿尔贝·加缪
译林出版社,2021
著名法语文学专家、翻译家。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外文系。历任第二炮兵司令部参谋,新华社对外部翻译,瑞士日内瓦大学进修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著有专著《论〈恶之花〉》《重建阅读空间》《从阅读到批评》等,主要译著有《波德莱尔作品集》《加缪文集》《红与黑》《墓中回忆录》等。其中《加缪文集》获2012年傅雷翻译出版奖。
他是郭宏安
(1943—2023)
致敬天上的翻译家
为他点亮下方蜡烛
“从窗台低低的窗户进来,穿过下垂的枝蔓,从门楣上放有一盆植物的门口进来。我在窗上挂了铃铛,你来临时,你的气息将使它们摇动,任何季节你都可能来。”
——摘自《等待召唤》[澳大利亚]罗斯玛丽·多布森
原载于《世界文学》1985年第3期
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文学》前主编、著名文学翻译家。195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1953至1964年在中国作家协会《译文》(后改名为《世界文学》)编辑部工作,1988至1993年任《世界文学》主编。著有《美国文学简史》(合作)、《妇女画廊》《纵浪大化集》《福克纳评传》《故乡水》等,译有多种美英文学作品,包括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去吧,摩西》《押沙龙,押沙龙!》等,编有《福克纳评论集》《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书系·英美卷》《世界经典散文新编·北美洲卷》《外国文学名著插图大典》等著作。
他是李文俊
(1930-2023)
致敬天上的翻译家
为他点亮下方蜡烛
“呼啸山庄是希刺克厉夫先生的住宅名称。“呼啸”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内地形容词,形容这地方在风暴的天气里所受的气压骚动。”
——摘自《呼啸山庄》[英] 艾米莉·勃朗特
译林出版社,2010年
著名翻译家。先后就读于天津中西女校、西南联大外文系、国立中央大学外文系。曾任职南京国立编译馆翻译委员会、南京师范学院外语系。著有《青青者忆》(散文集)、《雪泥集》、儿童文学《自己的事自己做》等。主要译著有《呼啸山庄》《永远不会落的太阳》《俄罗斯性格》《伟大的时刻》《天真与经验之歌》等。2019年获第七届南京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她是杨苡
(1919—2023)
致敬天上的翻译家
为他点亮下方蜡烛
“他没法告诉任何人,为什么恰恰和一个盲女谈上了恋爱。而爱情通常是无法解释的,总是突然来到。”
——摘自《白房子》[捷克]伊凡·克利玛
原载于《世界文学》2002年第3期
捷克文学翻译家,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编辑室编审。1960年毕业于布拉格查理大学捷克语言文学系捷克文学专业。曾获捷克斯洛伐克涅兹凡尔奖。译著有《好兵帅克历险记》《紫罗兰》《情与火》《捷克·斯洛伐克民间故事选》《世界童话之树》《捷克·斯洛伐克文学简史》《再向前》《芭蓉卡》等。她与白崇礼合译的《捷克和斯洛伐克儿童文学插图选》获1993年冰心儿童图书奖。
她是刘星灿
(1937—2021)
致敬天上的翻译家
为他点亮下方蜡烛
“他愁容满面地走进来,花冠、镀金的银酒杯、堆成了尖儿的水果、节庆的光辉、绯红的惊讶的脸孔、被女人的白臂膀弄乱了的五颜六色的靠垫,他只扫了一眼,便全都黯然失色。”
——摘自《长寿药水》[法]巴尔扎克
原载于《世界文学》1977年第1期
著名翻译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1965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获硕士学位。全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现代法国小说史》《法国文学史》《法国经典文学研究论集》等;译著有《第二性》《茶花女》《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雨果散文选》等。曾荣获法国国家教育一级勋章(1987)、第四届傅雷翻译出版奖(2012)等多个奖项。
他是郑克鲁
(1939—2020)
致敬天上的翻译家
为他点亮下方蜡烛
“它那沁人心脾的气味,在我的嘴角唇边久
久地不曾消逝。这香甜把我的思绪
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
——摘自《草莓》[乌]雅罗斯瓦夫·伊瓦什凯维奇
原载于《世界文学》1980年第4期
波兰文学翻译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1960年毕业于波兰华沙大学波兰语言文学系,硕士。曾任中央广播事业局苏联东欧部编辑、记者。主要著作有《波兰文学》《波兰战后文学史》等,译著有《先人祭》《火与剑》《洪流》等数十部。曾获波兰文化功勋奖章,波兰总统授予的“波兰共和国十字骑士勋章”和“波兰共和国军官十字勋章”,波兰国民教育委员会功勋章,中国翻译家协会颁发的“外国文学资深翻译家”称号。
她是易丽君
(1934—2022)
致敬天上的翻译家
为他点亮下方蜡烛
“幻想和年华一去不再来,
我无法复活我死去的心……
我爱您,用一种兄长的爱,
而且,也许更温柔深沉。
请您别生气,再听我讲:
年轻姑娘飘浮不定的幻想
都会一时一时地更替变换,
正如同每一年到了春天,
树木都要换一次新绿。
显然这都是上天的安排。
将来您一定会重新恋爱:
只不过……掌握自己,这很必须,
并非人人都了解您,象我一样,
缺乏经验会造成不幸的下场。”
——摘自《普希金文集》第5卷 [俄]亚历山大·普希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
笔名智量,资深翻译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外国文学教研室教授。著有专著《论普希金、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写作长篇小说《饥饿的山村》《海市蜃楼墨尔本》;译有《叶甫盖尼•奥涅金》《上尉的女儿》《安娜·卡列宁娜》《帕斯捷尔纳克诗选》《曼德尔施塔姆诗选》等三十余部作品;编著有《俄国文学与中国》《外国文学史纲》。于2019年荣获中国翻译界最高奖项——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他是王智量
(1928—2023)
致敬天上的翻译家
为他点亮下方蜡烛
“太阳西沉,皮埃罗就起身。人们可以看见面包坊的通气窗亮起了灯,发出红色的反光。巨大的月亮像一个乳白色的球在磷光闪闪的天空中飘浮。”
——摘自《皮埃罗或夜的秘密》[法]米歇尔·图尔尼埃
原载于《世界文学》1990年第1期
著名翻译家、散文家、理论批评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终身荣誉学部委员"称号。主要著作有《柳鸣九文集》(共十五卷)、《法国文学史》(三卷本)等;译著有《局外人》《羊脂球》《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等;著有散文集《种自我的园子》《巴黎对话录》《友人对话录》;编选组译《萨特研究》《加缪全集》等;主编《盗火者文丛》(十卷本)、《本色文丛》等。
他是柳鸣九
(1934—2022)
致敬天上的翻译家
为他点亮下方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