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国内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翁帆和杨振宁的三个子女

(2025-10-19 09:44:27) 下一个

 

月上秦淮

 

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婚姻生活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但在美国定居的家人却很少露面,难得在自己的《晨曦集》中晒出家人合照的他,首次曝光了三个成年子女与翁帆的合照,其中两个儿子杨光宇与杨光诺都十分高大帅气,但最惹眼的还是位居两兄弟之间的女儿杨又礼,从名字和着装打扮丝毫看不出是女孩,如此个性的中性风透着一股成功人士的自信洒脱感。

三子女穿着朴实,身材高大

三个子女都是统一的大高个,甚至连杨又礼都快赶上哥哥了,已经到了爷爷奶奶辈年纪的他们,身材都十分清瘦,浑身透着一股自律状态,虽说打扮得比较随性日常,但身姿挺拔、仪态大方,与继母合拍也丝毫没有展现出距离感,笑容里洋溢着自信的光芒,果然不愧是事业成功人士,对比而言,翁帆的笑容显然有点勉强了。

60岁幼女打扮太男性

乍一看,还以为就翁帆一个女生,长发白肤和清秀的气质,无不强调了女性化气质,对比而言,幼女杨又礼的风格就太男性化了,一身完全去性别化的休闲风造型,彻底把自己打扮成了男孩子。她的肤色黝黑,五官也比较硬朗,在宽大的造型束缚下身材完全没了曲线,一头没有打理就出了门的短发,也是透着一股中年大叔的随性气质,与继母翁帆的传统温婉气质形成了鲜明对比,年龄最小的她,还比继母大了整整15岁。

突破公主风局限,背带裤+超短发显摩登

实际上,从曝光的旧照来看,小女儿杨又礼也算是从小就很时髦的人,才两岁左右就穿上了摩登的背带裤,搭配刘海短发,气质洒脱个性十足,完全突破了传统的小公主风局限,感觉从小就没有特意把她打扮成小女孩,反而更强调展现出孩子的个性风格,如今来看拥有个人事业的女儿,显然已是成功人士,不拘泥于颜值束缚,也丝毫不在乎形象局限,自信洒脱的 风格,更符合现代女性的特质。

五官太像杨老,俩儿子却都像妈妈

因为三个孩子自小生活在美国,所以他们的着装风格,也透着欧美时代变迁的特色,八十年代的美式校园风审美,也影响到杨老,如此娇艳的玫红色毛衣,彻底打破了杨老的形象风格,俩儿子也统一选择父亲同色系毛衣造型,女性化的色调衬得他们气质越发秀气。最硬朗的依旧是小女儿杨又礼,强调线条感的大垫肩结合冷色系的清冷感,像极了年轻时的杨老,难得留长发依旧拯救不了中性气质。

杨振宁对子女的教育还要从他本身所受到的关爱开始,是他最初的家庭教会了他仁者爱人与温文尔雅的待人接物,他身上所具备的品质也默默地影响着与他朝夕相处的儿女们。

他的长子杨光诺曾经回忆:“父亲非常希望他能继承衣钵,但是对于他自己确立的目标还是坚定地支持。”

这种支持不仅是在语言上的,更是在行动上有所付出,在得知杨光诺热爱计算机并打算以此为发展方向时,杨振宁时常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与长子一起查阅相关书籍,并鼓励孩子勇于动手大胆实践,甚至不惜拿家中的电视机等物品给孩子练手。

后来长子不负所望地成长为拥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并着力于钻研创新的杰出人才,在量子计算机领域取得了卓然的成就。

虎父无犬子,继承了杨杜二人的聪明才智的三个孩子在学业上表现得都非常出众,其中长子杨光诺出生在父亲获奖的繁忙生活中,杜致礼夫人为使杨振宁先生专心科研后顾无忧,可以说是一手带大了杨光诺。

次子杨光宇先生最终也不负众望,完成了化学博士的课程,成功取得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学位。除了在化学领域有所建树之外,杨光宇先生更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人才,他在钻研化学之余还爱好天体物理,并且他神奇地具有敏锐的感知力,凭智慧与直觉发现了许多行星星轨。

而最小的女儿杨又礼则秉承着一颗善良的心成为了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她没有两个哥哥那样耀眼,但是她职业的意义却最为深重。

 

翁帆气质像极了原配

如果说小女儿是现代女性的气质,而翁帆就更具有传统女性的温婉美,和杨老原配杜致礼气质非常相似,都很有大家闺秀的端庄秀丽感,实际上,杜致礼也是为了杨老的科学事业全身心地把自己贡献给了家庭,而如今的翁帆,更像是拾起了杜致礼的责任,不仅担任起杨老的日常起居,还担任着他的助理角色,每次亮相,时刻贴心搀扶杨老,非常暖心。

 

难得高调彰显女主人气派

已照顾杨老17年的翁帆,一直保持着低调素雅的形象,不过为了带来寿诞的喜庆氛围,她也难得高调以一身红裙亮相杨老寿诞现场,彻底激发出传统的节日氛围感,显得特别隆重大气,也弥补了几个儿女小辈缺席的遗憾。高调明艳的风格,彻底成了宴会女主角。

翁帆和杨振宁

网上一直流传翁帆写给杨振宁的英文情诗,爱情来了,谁都无路可逃。

 

某位中文大牛还将之译成了古文,意境优美,读来令人享受:

 

 

Cold here, icy cold there. 

You belong to neither, leaves have withered. 

Your face is pale and blue, a tearful smile. 

Something in your eyes, whispers words of last good-bye. 

My heart sinks down, tears surge out.

 

此处冷,彼处更冷。

枯叶凋零,君属何人。

君面惨淡忧郁,含泪而笑。

君热泪盈眶,喃喃自语,难言再见。

妾心沉落,泪涌似涛。

 

这首英文情诗写的颇有“骈体文”的感觉(特别是前两段),两两相对,对仗公正,句末押韵。读起来非常有美感。

 

第一段描绘了分手道别的场景。

 

“Something in your eyes, whispers words of last good-bye”这句话非常传神,似乎让人看到了这样的场景,男主虽然沉默不语,但眼中泛起泪花,似乎在低声告别。

 

女主对自己情感决堤的描写也直中要害,my heart sink down(妾心沉落)、tears surge out(泪涌似涛)两句话简单而深情。

 

 

Light vied with wine, elegance mixed with fragrance, 

laughing covered by greetings, the crowd was busy at handshaking. 

You stood there, eyes on me. 

I trembled at the sparkles, brighter than the light. 

A masterpiece from God, I felt dizzy. 

We were not near, yet we were together.

 

灯酒相辉,芳雅相应,

祝辞笑声此起彼伏,芸芸皆劳碌于握手。

君站立一旁,美目探妾。

妾莹灯下颤颤而立。

此必上帝之杰作,使晕眩。

虽妾与君相隔甚远,然心相近。

 

其实结合第一段,你会发现作者用了倒序。第一段是现在,而这一段回到了过去,描述了他们在酒会初识的场景。

 

男主远远地看着女主,而女主在灯下晕眩。在那一刻,不用说话,两颗心已经走到一起,所以作者最后才会说We were not near, yet we were together.(相隔甚远,然心相近)。

 

这就是 love at first sight 的感觉吧。

 

一个人到了古稀之年还能被年轻异性爱上,那么绝对可以骄傲地再爱一次,因为确实没什么比享受上天赐予的幸运更幸福的事了。

 

爱情的真谛,不就是要寻找相似的灵魂么?

 

 

  •  
     
  •  
     
  •  
     
  •  
     
已无更多数据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