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Original 盘丝洞 洞见 自由的茨冈

我曾去漳州看过他的旧居,也曾去鼓浪屿看过他的旧居。在我的印象里,他就是一位知识丰富,谈吐儒雅,幽默有趣,奉行温良恭俭让的老人。所以,当我在网上看到四下流传着他的那段话时,便断定是伪作——“有一类人,身处社会最底层,权利时时刻刻受着侵害,却有统治阶级的思想,处处为统治阶级辩护,在动物界找到这么弱智的东西几乎不可能。”
我不是说他不会有这样的思想,我是说他不会用这样的语言,因为他是一个自由主义者。
当年秋瑾徐锡麟汪精卫他们去了日本,回来就打打杀杀造反起义,周恩来陈毅赵世炎他们去了法国,回来就英特纳雄耐尔,而胡适之林语堂他们去了美国,回来就是自由知识分子。想起那个故事:罪犯和尚把解差灌醉,给他剃了个秃头后逃之夭夭。解差醒来一看包裹和公文都在,可和尚哪儿去了?一摸头,和尚也在,问题是我哪儿去了?
呵呵……
林语堂是一个讲究做人的人,他的次女林太乙回忆父亲说过的一段话:文章做不好没有关系,人却不能做不好。我觉得一个文化人,就要看在这个文化里长大的人是变成怎样的丈夫和妻子、父亲和母亲。比较之下,所有其他的成就:艺术、哲学、文学和物质生活——都变得毫不重要了。
我还和我家钟点工聊过林语堂对“孤独”的解释,我说林语堂说的特别好,“孤独”这两个字拆开看,有孩子有瓜果有小狗有虫子,人情味满满的,足以撑起一个傍晚的巷口——但这一切都与你无关。
钟点工思索片刻,说真好,孤独就是这个样子。但那首藏头诗写孤独也写得好。
我问哪首藏头诗?
她为我轻轻背诵: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我惊异:你确定是藏头诗?
她说你看嘛,千万孤独。
我叹息:你竟有些林语堂的味道了。
我喜欢读林语堂的书,什么京华烟云、吾土吾民、苏东坡传……很长时间都是我的枕边书。那天冰火跟我聊天,对了,自打她成为纽西兰人后,她的人称代词已经变成了“我们”和“你们”。那天是聊公益,她说:我们妞稀烂人特别关心公益,相比之下你们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你说怎么才能让大家都关心公益呢?我说:很简单,林语堂在《吾土吾民》里说过,当个人权利有了保障,人就可以变成关心公益的人。
她回头就找了一本《吾土吾民》,告诉我说真好看。
我也喜欢他的《苏东坡传》,说起这本书心就疼——我喜欢我的所有藏书都能够经年而簇新,这就需要读的时候小心翼翼。有一次我带着《苏东坡传》去了剧组,一个热爱读书的录音助理拿走去读。按理说录音助理这个层面的人是不可能跟我打交道的,但因为他爱读书爱写作,我很喜欢,便常常喊他来聊天。说实话,剧组稀缺有文化的人,而且等级制度极其严格。现在这个小助理已经有两个剧本搬上银幕了,第三个正在筹备中,可惜电影处女作署了一个与剧本不相干的人的名字。
影视圈就是这样,影视圈其实就是影视圈(juan)。
这位小助理是那种极不爱惜书籍的糙人,拿走《苏东坡传》时簇新,还回来时已经残破不堪,气得我又买了一本,心疼钱。
我喜欢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喜欢他看似不经意,其实有深意的文字,例如他在《苏东坡传》里讲王安石变法,说他就是九项政策——“三种国营企业,三种新税,三项管理人民的登记制度。三种国营企业是均输法(国营贸易局),市易法(国营零售店管理局)以及青苗法。三种新税是免役税,国产消费税和所得税。登记制度就是登记土地和马匹,建立保甲制度。”
《苏东坡传》里还无意中评论了中医,她说苏东坡能到处快乐满足,就是因为他持有幽默的看法。后来他被贬谪到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给朋友写信说:“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
林语堂也是苏东坡的铁粉,他说苏老师最大的魅力,不是让内心被环境吞噬,而是超出环境,以内心的光亮去照亮生活的路。
林语堂是热爱中国文化的,他十分明白中国文化的缺陷,但他总能找出好的一面。最近一个时期网上经常有批评中国文化没有逻辑的言论,林语堂也知道中国文化没有逻辑,他在《生活的艺术》里说:中国没有逻辑,没有形而上学,没有科学,有的是人情,是生活情趣,是精神慰藉。
有人情有情趣有慰藉就可以了,要啥自行车呀?
民国文人也吵架,但民国文人的吵架是这个样子:郭沫若讥笑林语堂,说他“连易经也看不懂。非但中文不好,连英文也不见得好。”林语堂反唇相讥说:“我的英语好不好,得让英国人或美国人去批评。至于易经,郭沫若也是读的,我林语堂也是读的。我林语堂读了不敢说懂,郭沫若读了却偏说懂,我与他的区别就在这里。”
当然林语堂有些话也是没用的,至少在我们盘丝洞是这样。昨天盘丝洞姐妹们聊红楼梦,我说林语堂讲要探测一个中国人的脾气性格,最容易的方法莫过于问他喜欢红楼梦里的谁?假如喜欢黛玉,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假如喜欢宝钗,就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假如喜欢晴雯,未来也许是个大作家。姐妹们有说喜欢黛玉的,有说喜欢宝钗的,也有说喜欢晴雯的,唯独蹄蹄不吭声。
我问她喜欢谁?
她说喜欢薛蟠。
姐妹们问我林语堂喜欢儒家吗?我说咋说呢,林语堂在他的《孔子的智慧》里有过考证,孔子是把老婆气跑的,他的儿子孙子一个个不是休妻便是分居。他本人以及曾子以及子思,师承三代都有休妻的记录,就连孟子也差点把老婆休了。想想也很正常,连肉切的不正都不吃的玩意儿,谁能跟他一起过日子呢?所以儒门出不了好老公。
姐妹们都开心地笑了。
我说:林语堂有一段话我非常喜欢——聪明以为可以做的事,若良知以为不可以,就不要做。聪明以为不可以做的事,若良知以为可以做,就去做。
姐妹们都说好,我赶紧说我是给你们听听啊,别傻不拉叽照着做啊!
姐妹们说林语堂有没有能照着做的话呀?
我说有啊,你们看这段话——从哲学的观点上来看,劳碌和智慧似乎是根本相左的。智慧的人绝不劳碌,过于劳碌的人也绝不是智慧的,善于悠游岁月的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姐妹们一起说没用,不劳碌咋挣钱呢?
桃花问:林语堂是左派还是右派?
我说:这还真不好分,不过显然不是左派,因为他几乎从来不和人撕。左派是最爱和人撕的,你们看胡风,撕到监狱里才歇了;你们看王实味,把小命也撕没了。我读过他三首诗,是1943年离开重庆去美国时写的,题目是《赠别左派仁兄三首》,挺有意思的——
关山故国动离愁,达巷党人我心忧。
读易原难闻吠犬,弹琴何必对犁牛。
落花无意顾怜盼,流水有情空绸缪。
莲社高贤酬应剧,我今去也攒眉头。
故国山河尚未还,无暇清理旧新冤。
骂街何补国家事,饮醋合该肚皮酸。
胸有成竹总宜让,手无寸铁可放宽。
且看来日平寇后,何人出卖旧家园。
文人自古好相轻,井蛙蝌蚪互品评。
断槛却甃称割据,跳梁没水誉奇能。
规规若失语东海,适适然惊闻北溟,
有识悠然付一笑,蚊雷终究是虫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