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应非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鹰击长空,笔走琐事。 本博客(原名青山依旧在)系个人文集,所有文章均为笔者原创,如转载,请标明出处。
个人资料
正文

从李广“战死”到关羽“自杀” 如此颠覆历史究竟为啥?

(2010-06-09 20:46:39) 下一个

据近日报道称,在播出的新版《三国》电视剧中,关羽被安排莫名奇妙地自杀,与历史记载大相径庭。其实,无论按照陈寿史书《三国志》还是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的记载,关羽均是战败被俘,然后被孙权斩杀,事后孙权还将关羽的头颅送给曹操,以诸侯的级别葬其无头尸骸。按照《三国志》的记载,“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关羽和关平爷俩个是一起被孙权部将所杀的。

不过,在新《三国》的导演及演员的演绎下,关羽却是自刎身亡,这一改动引起争议声片片。对此,饰演关羽的演员于荣光回应称,从关羽的形象塑造和新《三国》的整体风格设计而言,关羽自杀的死法更加英伟和苍凉,按他的说法,“让一名这么英武的英雄被一群不知名的小兵杀戮,这种死法太让人感觉不值了。”于是乎,一代武圣关羽就这样被今天的人们安排自杀了。

由关羽的今天被“自杀”,笔者不由得想起了另一位历史名将李广,按史料记载他是真正自杀的,但在几年前播出的电视剧《汉武大帝》里他被安排“战死”。平心而论,《汉武大帝》拍得很不错,笔者也非常爱看,只是在看到李广以五千士兵力战匈奴数万兵英勇捐躯后,笔者才诧异不已,因为按照 《史记 · 李将军列传》 的记载,李广是最后一次出征匈奴迷路回来后 ,感到自己已六十多岁 不愿再面对那些刀笔吏的讯问,才愤而自杀的。李广一生战功赫赫,威震匈奴,但一直未能被封侯,实为平生一大憾事。想来在《汉武大帝》中被安排“战死”,应该也是今人的一厢情愿,这样光荣地为国捐躯使李广的形象提升不少,但无形中淡化了李广难封的悲剧色彩。

可以理解的是,无论是历史上的李广自杀但被今人安排战死沙场终至马革裹尸还,还是实际上战败被杀的关羽被今人安排自杀,除了导演们想把片子拍得好看以提高收视率之外,还寄托了编导们对这两位悲剧性历史人物的良好愿望:让这两位家喻户晓的英雄更为体面地死去。只是,这愿望是够美好的了,但是其副作用也不可忽视:设想并不知道这两位英雄真正死法的孩子或他人看了电视剧,恐怕不可避免地会先入为主认为李广就是战死的,关羽就是自杀的,以后再纠正他们的这一认识不知要费多少功夫。从这样的角度来看,笔者还是认为,如果涉及到历史上的名人,无论影视作品如何改编,也要遵循基本事实,你可以以小人之心说关羽对刘备的妻子可能也并非全无邪念,但生死攸关的大事不宜戏说和任意涂抹。

其实,今天的编导们应该是多虑了,遵循史实让李广自刎和关羽被俘被杀也丝毫损坏不了两位英雄的光辉形象。君不见,近两千年过去了,但这两位英雄依然在人们的心目中顶天立地,人们会依然吟起“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的诗句来歌颂李广,在国难当头之时思念李广式的良将,人们依然会津津乐道关羽温酒斩华雄及过五关斩六将的英勇。他们的英雄硬汉形象,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们民族的基因中了,只要中华民族存在下去,他们的英雄形象就势必将代代相传。

文章写到这里,笔者的脑海里不禁想起了翻译家傅雷先生当年翻译罗曼·罗兰的小说《约翰·克里斯多夫》时所作的前言中的几句话: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总而言之,李广愤而自刎和关羽被俘被杀的史实根本遮不住他们的真英雄本色,我们的抱着美好愿望的编导们,又何需绞尽脑筋、画蛇添足、为古人担忧呢?



谢谢阅读我的原创文章。如传统媒体有意转发,请先经作者东方应非(Eeaglefly)同意;如网络上转载,请不要忘了标明作者出处。作者保留文章版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玄野 回复 悄悄话 对李广的演绎是把他孙子李陵的功劳垒到他头上了。
当代娱乐界人士的欣赏水平差,也太懒,在真实的历史中咂么不出真味道来,就杜撰一些自认为好的味道。只能给两个字:傻,懒。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