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惭愧,从小至大,笔者一直成长生活在水果相对贫瘠的北方,对一些南方特有的水果例如木瓜椰子之类的从未亲眼见过,更不用说小尝一二了。套用一句老百姓的大俗话,对于那些水果,笔者可谓是“没吃过猪肉,更没见过猪跑”。
笔者对木瓜的进一步了解,多少要归功于曾经风靡大陆一时的台湾言情女作家琼瑶。在那段时间,琼瑶的小说可以说是大陆的初高中女生甚至年轻少妇的必读书。当然,那时少不更事的笔者对琼瑶的书是“不屑”一看的,觉得哭哭啼啼多情善感的样子非男子汉的本性,男儿有泪不轻弹吗!于是,当一位相熟的女生一次向我谈起琼瑶的《庭院深深》多么感人时,笔者一脸的茫然让她觉得自己在和不食人间烟火的外星人说话,话不投机,终了一脸悻悻。笔者认识到,看来一些时髦还是要“追”的,但“浪费”太多时间在琼瑶的小说上,恐怕也只是步那些女生的后尘,再谈起话来难免亦步亦趋,了无心意。
苦思冥想之下,笔者灵光一闪,想查查琼瑶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功夫不负有心人,笔者发现, 琼瑶的名字是“美玉”的意思,源自诗经中“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瑶”的句子。笔者当时窃喜,心想再有女生谈及琼瑶时,自己可以把琼瑶的出处告知,相信一定会令她大吃一惊的。不过,也许是那女生可能和其他女生谈及过我对琼瑶的无知,后来再没有女生和我谈及琼瑶的小说了,令我煞费了不少苦心的灵光最终也没有在别人处“闪”成。
不过,虽然灵光未能“公开闪成”,但笔者对木瓜的认识又多了一层。看来,木瓜确实是一种好吃的水果, 否则老祖宗们也不会在诗经里费此笔墨呀?而且,木瓜能和琼琚琼瑶等尊贵的美玉相提并论,在老祖宗心目中的地位应该不低。如此地位尊贵而又好吃的水果,不知自己何时也能品尝一二?
光阴荏苒,笔者真正吃到木瓜,是在多年之后身处美国的南方。当一位友人将一种长形的瓜状水果切开,告诉我这就是木瓜时,笔者多少有些激动,终于见到庐山真面目了,细品一块儿,红红的肉绵软而甜,有入口即化的感觉, 看来老祖宗对木瓜的高评荐绝非空穴来风。吃着吃着,笔者的脑海里又闪现出诗经里关于木瓜的那几句诗来,并情不自禁地吟出来。
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瑶。遥想老祖宗们当年这样写时,可能也是要传达一种理念:那就是要礼尚往来,用美玉来酬谢木瓜之礼和后来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含义是一脉相承大同小异的。换言之,老祖宗们希望当时乃至后来的人们都能够知恩图报, 而不是做过河拆桥,或者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之类的忘恩负义的事情。不过,现在毕竟时代不同了,人们的观念也多元化了,对于老祖宗的谆谆教诲,可能有一些人早就忘到了九霄云外去也。
友人也深以为然。他讲述了自己的一段经历。他有一位同事住得离他家很近,大事小事常常一个电话过来, 请他帮忙。那位同事孤身一人,家人远在国内,要帮忙的事情着实很多。友人是一副热心肠,总是竭尽所能地为同事提供帮助,那位同事受了很多帮助,也没怎么表达过谢意,无论是口头还是手头。不过,友人也觉得没什么,以前也从未向他人提起,因为多年的家教乃至民族传统一直在说,“善欲人见,不是真善”, 再说小时候学雷锋时不也是一直提倡要做好事不留名不求回报吗?友人属于基本上“万事不求人” 的那一类人,只是给予,不求索取。
不过,有一天早上,友人准备上班时, 发现自己的车打不着火了,无法开车上班。于是他想起了那位同事,赶紧打电话, 谁知根本无人接听, 友人心急火燎,过两分钟后再打还是无人接听。万般无奈之下,友人只好向公司打电话请假去修车。车修好后,友人开车到了公司,见到了那位同事,发现人家表现得像根本没有接到过他的电话。但友人知道, 自己的手机好好的,两条信息发出去准确无误,而且那位同事也随身带手机开车上下班,不存在乘地铁手机信号可能不好的情况。深信能雪中送炭的人才是真朋友的道理,友人从此对自己乐于助人的作风有了动摇。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此类事情的发生呢?据笔者想来,一种可能的原因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有些人早就脱胎换骨,与时俱进,不再那么淳朴,把别人的帮助视若理所当然,根本不知道或忘记了别人投之以木瓜,自己应报之以琼瑶的古训。另一种可能的原因是身在异国他乡,人员的流动性和不定性很大,今天是朋友同事明天就可能天各一方,并很可能在有生之年也不会再相见,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有些人做出利己短视的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
不过,笔者依然相信,无论身在江湖还是陆上,一个大写的人还是要做到别人投之以木瓜,自己报之以琼瑶,这应该是亘古不变的做人准则。
正如《礼记·曲礼上》中所说的,“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翻译:
你将木瓜投赠我, 我拿琼琚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 我拿琼瑶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 我拿琼玖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包括爱情,也包括友情)。这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实际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表现的是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