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为了实现丈夫的“北大”情结,一位年轻的少妇在考了两年北大研究生未果后, 2008 年 9 月服从调剂到武汉某重点大学求学。尽管毕业还有近三年,但是丈夫已然为她立下了下一个“宏伟目标”——考北大的博士研究生。该少妇在极大的精神压力下,日前吞下了 40 粒安眠药。还好因抢救及时,她被医生们从鬼门关上拉了回来。
看完这则新闻,我深感震惊。我相信,无论是从古代书籍还是当今新闻中,我们看到或听到的更多的是父母们对自己孩子们的期望:或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这也符合我们民族一向重视教育的传统,恐怕在孩提时代,我们很多人便听到过父母们提及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古训。当然,我们也听到过一些妻子们望夫成龙的故事,同样这也合乎人们的心理期盼,毕竟在我们的文化中,男人生下来就是应该负责养家糊口的,甚至应该顶天立地的,是为“大丈夫”。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该男士的望妻成凤或者更准确地说是逼妻成凤,颠覆了我们所熟悉的传统。我不知道该男士本人是什么学历。也许他本人便出身于北大,觉得自己的母校是最好的,最好的东西理应与妻子共同分享,这样才能在日常生活中举案齐眉,在学术领域中比翼齐飞,在二十一世纪谱写一个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经典故事。
也许,该男士本人曾经报考过北大,遗憾的是未被录取,但未曾泯没对北大的情有独钟。婚后忽然发现自己的妻子更是一块读书的料儿,于是便给妻子设立一个高似一个的标杆, 期待着妻子依次跨越。这样自己的遗憾由妻子来弥补了,不仅自己高兴还可以在亲朋好友间彰显自己的骄傲:看自己的老婆多能!让有些人妒忌得眼珠子发蓝。只是自己的梦想由别人来实现,即使此人是自己的妻子,也未见得让他人多么服气。别人可能会说该男士必将吃软饭,没多大本事只好俯首甘为妻子牛之类的闲言碎语。
反过来说,妻子们望夫成龙甚至逼夫成龙就不会有多大的争议,人们不但视之为理所当然,还将典范人物广为传诵。像汉代 乐羊子妻 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据范晔的后汉书记载, 汉朝时,有个名叫乐羊子的人,在妻子的鼓励下,出远门拜师求学。 一年后,他就回来了。妻子问他为什么回来,他说自己想妻子想家,就回来看看。妻子听了很生气,拿起一把刀,要把织布机上的绢帛割断。她对丈夫说: “ 读书如果半途而废,跟我割断织的绢帛有什么两样? ” 乐羊子听了,非常惭愧,马上回去继续学习,一连七年没有回家。待学业有成后乐羊子才回到妻子身边 。
好在世易时移,现在,我们渐渐地认识到,有时候半途而废也不一定就是什么坏事。像比尔盖茨如果不是当年半途而废从哈佛辍学,那么这个世界上可能只是多了一个哈佛精英,行霸天下的微软可能就没有了。同样道理,如果新闻中的女研究生的丈夫能够支持妻子半途而废,放弃入学北大的情结,那么他们的生活可能会更美满,至少妻子不会想着自杀。那位女研究生在醒来后就曾说,“ 如果不是听他的话,到这里来读书,我会和公园里那些妈妈一样,带着孩子玩耍……”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唐朝诗人王昌龄的诗,虽然是送给那些古代怨妇们的,但是该男士也不妨看一看, 尤其是在得知自己的妻子试图自杀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