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德左共和国 最后的苏维埃

(2025-09-07 00:55:06) 下一个

德左共和国 最后的苏维埃


偶然间,在这次东欧巴尔干之行的计划中,我才发现欧洲有一个国家叫摩尔多瓦,是欧洲最穷的国家。这让我很好奇。而更令我好奇的是,她的旁边,竟还藏有一个狭长的小国,德左共和国,是世界上唯一现存的苏维埃共和国。

最穷和最左,似乎法理上就是孪生兄弟。而这是真实版的。所以,就有了一次不可不去的冲动。

老婆说,这是脑袋进水了,又被门夹了,再被驴踢了一脚。但俺不在乎。

当年,读初中时,学的是俄语。班主任,一个胖胖的男人,就是我们的俄语老师。他操着一口标准的天津卫普通话,一口长短不一的黄牙,见我们总也发音不清楚,就说,记得,谢谢读做撕吧洗吧,对不起读做一只泥蹄,再见读做打死你大娘。

十几年前,我俩去过莫斯科和圣彼得堡,非常喜欢圣彼得堡,那些古典的街道,那些雄伟或柔婉的桥,但那时,已是俄罗斯了。

苏维埃是什么样的?还真的没见过。

摩尔多瓦首都挺破烂的,可能是我们住的地方不对,但在市中心呀,反正就是一个挺破烂的城市。老婆说,一出了火车站,就觉得像是她大学时又回家乡了。

但德左,就干净整洁很多。楼,还是旧楼,平脸,小窗户,小门洞。但小家碧玉也早晨起来,洗脸,梳头,打扮,粉在面颊上淡淡地抹一层,就颇不同了。素,但不破烂,就入眼很多。

我俩在市中心下了小巴,换了一点点钱,就本着先远后近,先怀旧后迎新的原则出发了。

我俩沿着十月25大街,一直朝着一个饭店走去,这个饭店的名字叫回到苏联,Choba b CCCP。

一路上,我俩迷了好几次路,转来转去也找不到,更走不出来。问了几个路人,都很热情,但就是无法沟通。后来,碰到一对母女,小姑娘英文不错,我问她,她问她妈妈,再返过来。

回到苏联,在一个小角落里。前院不大,摆了一些桌椅,木框吊花,和欧洲其他地方的街边咖啡店没有什么区别。

可,一进入室内,第一眼就见到的是,列宁像。旁边,还挂着一些人的像片,其中有斯大林。列宁像下面,是一个老旧的单门冰箱,白色,但锈斑遍布了。左边的角落里,是一个实木小桌,清漆,摆着一个黑色的拨号电话。小桌旁,是一个红缎绒矮靠背的长沙发,摊开着几本书。沙发旁,则挨着一个小窗户,铜格子上挂着一个世界地图,窗台上摆着五六个小塑像。窗下,一个矮矮的茶几上,放着一台打字机,机头偏向一边,似乎老秘书刚刚打到一半。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红棕色的木书架,摆在几步之外的角落里,三排马恩列斯精装棕色著作。而书架前的地上,摞着四五只大大小小的皮箱。

我俩本来想在这里好好吃一顿饭。既然是老式苏联食堂,那就想点一个汤两个菜,苏白汤,大头菜,番茄,土豆混在一起做的汤。一盘土豆烧牛肉,再来一个肉类拼盘。结果服务小姑娘说,必须等半个小时以后才能做好。我俩时间有一点儿紧,所以只能放弃了。喝了两杯咖啡,一杯大概一欧元,才一块多澳币。澳洲的咖啡实在太贵了,这里的咖啡便宜的不敢想象,看来这还是苏联时期的咖啡。

返回的路上,我俩本来想去另外两个地方,但走到了,却又过门不入。我俩的心里有点儿长毛,因为我们有一个目标要去看,列宁像。

快到列宁像了,我们见到一个路边的坦克,斜坡向上。正午的阳光里,炮口对向了不远处教堂的塔尖。

德左的大街小巷里,有很多雕像,沙皇的,苏联的,俄罗斯的,大大小小的各个时期的人物,民族英雄,科学技术或文学艺术的。但无疑列宁像是最高,最雄伟。她高高耸立在政府大厦的广场中央。雕像越高,背影越长。她的影线已经上了大厦前的台阶。

列宁像,不远处是一个广场,绿荫掩映,穿过广场,就是德左最大的菜市场。我俩很惊讶,这里非常之大,菜种齐全,且新鲜。而且市场内非常干净,没有污水淤泥,也没见到烂纸和遗弃的塑料袋。一切布置的井井有条。摊位号清清楚楚。我们俩在里头买了苹果、西红柿和黄瓜,竟然只用了十个当地币,才0.5欧。

离开菜市场前,我们俩找了一个厕所,竟然发现这里的厕所是不收费的。欧洲的厕所还有不收费的地方?社会主义的厕所是不收费,而万恶的资本主义的厕所却处处收费。

回来的路上,我俩商量着去哪儿吃饭。这才发现,十几天来,我们没吃过一顿中餐。也没有想过去找中餐馆。这与在北欧时完全不同。那时远远看见麦当劳,都觉得见到亲娘一样,想扑过去。

对北方长大的孩子来说,红肠,啤酒,大列巴就已经足够美的了。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