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集谛-十不善业道(19)

(2009-01-07 12:08:45) 下一个


十不善业道

业的行为可以 是我 们对 贪 嗔 烦恼的反应。如果我们以为要铲除不善业,可以通过跟踪它们的因- 贪 嗔 烦恼。尽管这个办法看似合乎逻辑,其实却不管用。 贪 嗔 烦恼是如此根深蒂固,并且我们的习气同样深深根植,很难在第一时间里直接对治它们。 所以我 们要从对治我们的行为入手,通过对治我们的不善业行,我们渐渐的减少执持的 贪 嗔 烦恼 。

业的行为只能由佛陀所称的 “ 三 门 ” -身、口、意来造作。作 为初修者,我们需要强调护紧三门:观察身体的所作所为,每日与他人的交洽谈话,当然还有我们心相续中生起的心念。

在对治不善业行的过程中,一个明显的起点是尝试 “ 远离十不善业道 ” 。 这看上去似乎过于简单,但如果藐视 “ 远离十不善业道 ” 仅仅是基本修行,这将犯下一个巨大的错误,也许大成就者 才 能轻视它们,因为善道已成为他们的特征。但对于初修者,我们实际上不得不反复强调 它 们。 以成就解脱或 证悟的动机来 “ 远离十不善业道 ” , 在佛教中 被称 为行持相反方向的-十善业道。戒杀等当然是善行,但是,若以成就证悟的动机来行持戒杀,它就变成一种非常有力的佛法修行。



杀生是最严重的不善业道,因为夺取他者的生命是我们所能作的最具伤害的行为。尽管人们也许贪恋他们的房宅或财产,他们的生命是所拥有的物件中最珍贵和最后一样要与之分离的东西。而且,这不仅仅是人类我们应该戒杀,而是一切的众生-一切具有感知能力而能感知痛苦的众生。尽管我们中大多数人不会故意做出这种破坏行为,如谋杀,但甚至仅仅攻击他人的身体也会趋近那个方向,因此我们应该完全的戒绝。

 第二种身体的不善业是偷盗。这不仅指粗重的偷盗行为,比如入室抢劫和偷窃,也包括任何不经允许拿取他人之物,从室友放在冰箱里的一块巧克力蛋糕,到办公室里的磁盘-除非某物以某种方式已赠送给你,不然将视为偷盗。从某种程度上讲,拿取不属于自己的物件无疑会有害他人,佛陀说过,盗戒必须施用于任何一项大于一颗米粒的物件,因而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正念,而不要亏犯盗戒

邪淫基本意思是经由行淫而伤害他人。显然,强奸是一个粗重的例子。诸如性骚扰孩童,买卖婚姻,强行施暴,到利用性作弄他人-一旦利用性交或性暴力威胁伤害他人。这就是邪淫。邪淫会对他人造成巨大的感情伤害。

在与语业有关的不善业中,妄语是首要的一项。我们要进一步说明妄语不仅仅是明显的行为-说不真实语,妄语是任何我们意图欺骗他人-无论是说出口(或未说出口而默认的)行为。若在交谈中以默认来明显促成他人误见的行为,同样被视作部分的不善业。

两舌是任何以各种方式离间他人的口业。这包括故意以离间语来拆散团体或伙伴关系,尤其是离间僧团被认为是非常严重的不善业道。两舌一般比这更加细微,比如某人出于嫉妒在伙伴间散播谣言。

恶语伤人是很明显的,无论这份伤害是出于尖刻的语言本身或话语背后的用意。而最后一项不善语业,绮语,也许看上去害处轻微,从某种方式上却是最危险的语业,因为我们经常倾向于无义闲聊,也许我们所说的闲话并无直接害处,但想一想那好几个小时被我们浪费在无意义的闲聊当中,尤其是假如我们延伸绮语的定义包括看肥皂剧

最后一个造作不善业道的根门是心念,这是所有三门中最有害处的,因为正是心识驱使了一切的其它业道。贪欲瞋恚或能或不能导致对他人身体上的伤害,但是它们肯定伤害到了我们自己

最后一项不善业,邪最具危险性,因为其它所有的不善业都是从邪见中流露出来的。一般来说,邪意味着否认这样基本的事实,诸如因果法则等。当然,我们都相信因果法则,但是,若我们真的对自己诚实,我们的行为并不都经常如法,如同我们相信的因果法则。如果我们持有因果正见,仅仅认知某一行为将导致我们未来受苦,意味我们将不再造作那样的行为,而立即能停止造作任何十不善道

对治粗重的烦恼先

为了减轻和对治不善业,我们必须日复一日的紧护身、口、意三门。我们需要调服自心-如果有必要,可以稍为调弄它们。这就好比人们想要戒烟而带上戒烟贴。如果戒烟贴能起作用,那么,无论是戒烟贴里的化学成分真的有效还是它仅仅起到心理暗示的作用,都无关紧要。有时,我们不得不调弄心识,因为戒断不善业是我们对付贪烦恼的唯一机会。

们终极目标是拔除苦谛的根子,即我们的本无明。但是,假如我们以为能直接根除无明却是不现实的,解脱出苦海是有明确次第的。在圣天菩萨造的《四百论颂》中,圣天菩萨现见行等苦,违时则消失,以是具慧者,发心尽诸业指出我们要首先对付最粗重的烦恼,有意识并坚定的对付嵌入我们内心的不善习气。如果最粗重的烦恼是嫉妒心,那么嫉妒心是我们先要精进减轻和消除的。在我们开始对治粗重的烦恼以后,细微烦恼将会浮现出来

当我还在色拉寺的时候,为了建立我们的辩经场,我们不得不去砍掉一些非常古老的印度榕树。印度榕树的枝条会往下垂长而成为根茎,因而印度榕树可以独树成林,非常茂。实际上在南方的印度,有一处非常有名的,在那里仅一棵榕树就可以覆盖方圆十英亩地年轻有力的学僧提议要首先砍掉榕树的主干,但是那些年长的僧人说不可那样砍树,因为榕树有那么多的枝条根茎,如果砍掉主干,会破坏其它的东西。他们的方法是先砍枝条,使得榕树体积变小,然后再主干的方向。

们当时正在学习关于烦恼的部分,有一位比我年长三岁的学僧争论要直接先砍掉榕树的主干,其中有一位更年长的僧人告诉他,他的辩论道理不切合他的行动。就象印度榕树,为了对付心识,我们需要从粗壮的部分开始,一步步的趋向细微之处。用这样的方法,贪烦恼的恶业的两者都可以断除。

仅仅知道吸烟有害也许不足以戒除恶习-我们也许不得不缓慢戒除恶习。相似的,一个人也许熟瞋恚有害却轻易发怒。当瞋恚继续存在的情况下,不得不花很长时间去决意断除由瞋恚发起的行为。首先,瞋恚发出的行为必须先断除,然后是瞋恚心本身,这同样是从粗重趋到细微过程

对于发心要断除一切集谛(苦因)的修行人,首先重要的是集谛的第一方面-无明,即业行的因。精进并持之以恒的去减少不善业将有助于我们减轻苦因。如果相反,妄想直接断除无明的根而同时又完全放纵自己的不善业是肯定行不通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