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转法轮经 (1)

(2008-06-24 01:25:49) 下一个

节选译自扎西次仁喇嘛的讲义《四谛》

在二千五百年多年前,历史上的佛陀-释迦牟尼佛成道了。

他放弃了做王子悉达多时奢华的生活。在六年中,抛弃世间享乐,故意经受苦行,期望能证悟真谛,这种苦修没有帮助他寻找到真谛。佛陀发现偏于乐和苦行的任一极端,皆不够证悟到真谛。于是,他坐在那罗加纳河边的菩提树下,战胜了内心中最后的心魔后,发现了自己存在世间的真相,最终证得了灭除人身痛苦的真谛。他证悟成佛了,为一觉悟者。

起初释迦牟尼佛保持沉默。在随后的四十九天里,他从菩提伽耶漫游到鹿野苑。鹿野苑是靠近印度中部的波罗捺斯城遗址郊外的一个小镇。在这里,释迦牟尼佛遇见了他原先的五个同修,他们和释迦牟尼佛曾在一起修了六年的苦行。开始,五个苦行者怀疑佛陀放弃了修道,但是在见到释迦牟尼佛遍体放出光明后,他们就转而向佛陀祈求教言了。于是释迦牟尼佛给他们开示了四谛法门。四谛法门组成了以下的《转法轮经》也是本书的主要讲的内容。

在佛陀寂后不久,他的信徒开始聚会设法保存他的珍贵教言。佛典中的经部事实上直接取自于佛陀的开示。这些开示被他的信徒背诵,然后以口传的方式传下来。直到佛陀灭寂几百年以后,它们才被书面记录下来,经因此保留了许多口传的传统形式。词句琅琅押韵,行文易于诵。尽管如此一来佛经一些行文变得读懂,但是佛经的涵义和其中的直接取自于佛陀的教言仍然能象地图一样指点我们脱离痛苦陷阱的途径。

以下的《转法轮经》是释迦牟尼佛觉悟成道之后,所开示的第一部佛经,由此极为出名。它又被称为初传法轮。简单的说就是四谛。因为四谛涵盖《转法轮经》之精要。

《转法轮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波罗捺斯城近郊的鹿养苑,世尊白五比丘言:
  诸比丘,出家人应避两边:
  1.沉缅于色声享受,此为卑贱,低下,庸俗,无益。
  2.执迷于自我折磨,此为痛苦,荒唐无益。
  抛弃此两个极端,如来了悟中道,增长知见,趋向安乐,智慧,菩提和涅槃。
  诸比丘,何为如来所悟增长知见,趋向安乐,觉悟,菩提和涅槃之中道?
  如来所悟中道为八正道,即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佛陀继续说道:)
  

    诸比丘,此是苦谛。  生为苦,老为苦,病为苦,死为苦,怨憎会为苦,爱别离为苦,求不得为苦,总之,此五蕴之聚即是苦。


  诸比丘,此是集谛。
轮回之因即是贪,以情欲执著彼此,贪执感官享受,贪执有生,贪执无生。
  

    诸比丘,此是灭谛。
  彻底远离断除贪欲,舍离,由此得到解脱,无有任何执著。
  

    诸比丘,此是道谛。
  此乃八正道,即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此是苦谛。
  诸比丘,我对闻所未闻之法生起眼,识,智,悟,光。
  此是苦,我应知。
  诸比丘,我对闻所未闻之法生起眼,识,智,悟,光。
  此是苦,我已知。
  诸比丘,我对闻所未闻之法生起眼,识,智,悟,光。
  

    此是集谛。
  诸比丘,我对闻所末闻之法生起眼,识,智,悟,光。
  此是苦之因,我应断。
  诸比丘,我对闻所末闻之法生起眼,识,智,悟,光。
  此是苦之因,我已断。
  诸比丘,我对闻所未闻之法生起眼,识,智,悟,光。
  

    此是灭谛。
  诸比丘,我对闻所未闻之法生起眼,识,智,悟,光。
  此是灭,我应证。
  诸比丘,我对闻所未闻之法生起眼,识,智,悟,光
  此是灭,我已证。
  诸比丘,我对闻所未闻之法生起眼,识,智,悟,光
  

    此是道谛。
  诸比丘,我对闻所未闻之法生起眼,识,智,悟,光。
  此是道,我应修。
  诸比丘,我对闻所末闻之法生起眼,识,智,悟,光。
  此是道,我已修。
  诸比丘,我对闻所未闻之法生起眼,识,智,悟,光。
  

    (佛陀在结束此经时说:)
  “诸比丘,于此三个方面,在我没有真正以此十二种形式,明了四圣谛绝对真实如理之智之前,我没有于此世间,包括天人、魔王、梵天,以及梵志人天中,宣称我已证得圆满的无上正等正觉 。
  “诸比丘,于此三个方面,我以十二种形式,真正明了四圣谛绝对真实如理智慧之后,我即向世间,包括天人、魔王、梵天,以及梵志人天等,宣称我已证得圆满的无上正等正觉。
  “我生起知见和智观,得不可退转的解脱。这是我最后一生,今后更无他生。”
  世尊如是讲说了此经,欢喜雀跃的比丘们欢呼赞叹世尊之语。

第一章 转法轮经 

我这一辈子是一个佛教徒。自从童年起在色拉寺出家学经,直到现在任职法师教授佛法,我的生活始终充满佛法。记得我曾经在辩经中,对佛经的多发起哲理质疑。辩经在藏传佛教的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尽管如此,我从未释迦牟尼佛的根本开示,或者怀疑过他的开示是否已然过时。

当我接触到代的学生,经常要求我从逻辑上来解释大部分基本的佛法概念。这令我不得不再次检视我自己的信仰。但是,我愈多见到我的学生将佛法的见地和修行融入他们的生活之中,我就愈加相信佛陀的开示可穿越时代,始终有其价值所在。也许你会困惑于佛经中的法相名词和概念,但是佛陀的每种教言都确有其洞察人心的力量。我写这本书的发心在于使你领略到佛法的智慧和它穿越时代的价值。

释迦牟尼佛在初转法轮时最先教授四谛,可见四谛的重要性。四谛涵盖的框架可以延伸到释迦牟尼佛后来的四十多年的许多教言。如果因为佛经古老的语言和行文使你无法看懂佛陀的教言,那么,祈望待你看完这本书,你能更好地明了转法轮经的涵义。

四谛是苦,集,灭,道。

苦 - 苦是集的结果。

集 - 集是苦的原因

灭 - 灭是永断一切的苦及苦因

道 - 道是永断一切的苦及苦因的方法

四谛中的苦谛和集谛(苦因)反映了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间的真相。苦及苦因持续地在我们每个人身上起作用。灭谛和道谛是永断一切苦及苦因的修证途径。要断除苦及苦因,我们需要从己内身来求证灭谛和道谛,而非求借于外境物质。因此来说,四谛不仅仅揭示了我们的生命及其所处整个世间的真相,它还告诉我们,我们有可能做到永远断除我们在此世间不竟圆满的存在,到达无有一切痛苦及苦因的存在状

四谛中最先讲的苦谛,指的是普遍存在于我们身体和心灵上的种种病苦,挫折,痛苦,忧愁以及不满足。佛陀在开示苦谛后,接着解释了造成痛苦的原因(集谛)。集谛主要来说是贪,嗔,痴。佛陀在灭谛中揭示了确有方法能永断一切痛苦,通过道谛中方法,佛陀显示了如何能证到断除一切痛苦及苦因佛陀所讲的令我们断除痛苦的方法即是八正道。我们会在后面的章节详述。在四谛中,我们可以找到两组相互对应的因果关系。苦谛是集谛(苦因)的结果;反过来集谛是苦谛的原因。同样地,灭谛(永断一切的苦及苦因)是道谛的结果;道谛(永断一切的苦及苦因的方法)是灭谛的原因。

四谛教言奠定了佛陀整个思想和实践的基础,也是个人修证成就的框架。它贯穿了佛教的所有哲理。因此,佛教徒学习,静坐潜思,以求究竟理解四谛教言是最重要不过的了。假若没有理解四谛,那么我们也不可能完全将佛陀的思想和实践溶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去。

我们的本性中皆渴望得到快乐,趋避痛苦。升起这种渴望完全无需凭借后天的培训,教导和文化熏陶。这种趋乐避苦的渴望乃是出自于本能。我们想极力避开的痛苦并非凭空产生。痛苦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因”和“缘”。在四谛中,佛陀精确地罗列了我们在世间的每一天所要经历的种种痛苦,从粗重的苦到非常微细的苦。痛苦可以微细到我们觉察不出来的地步。佛陀同样精确地解释了痛苦的原因。

相似地,我们所希求的快乐也不是凭空而降的。快乐的来临有其本来的“因”和“缘”。所谓快乐,在这里并非泛指那些暂时的声色五欲之乐,而是特指最高层次的“ 大乐”。“大乐”是一种永恒的“快乐”,它不囿于外境影响,不随外境而迁转改变。断除苦谛本身不应仅仅视为一种觉受。凭借正确的途径修证到了断除苦谛的 成就乃是最高层次之“大乐”。四谛的教言明白无误地解释了修证的途径。通过它,引导我们达成人性中最基本的“趋乐避苦”的愿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