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与网友话故国

(2007-09-10 20:10:31) 下一个


Y:我们整个民族的心理现今已经溃散,这是我们的沉重所在。我们都身在海外,都是一样的乘桴浮于海。故国河川,只在梦萦。


H:我以前也与你有同样的感觉,但是最近回去了一趟,在我眼能所及的有限范围内尽量用心感受了一下当代中国社会,觉得与十几年前相比,不仅在物质方面,而且在深层的精神方面也是在慢慢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尤其在年轻一代那里更能体会到这一点。当然,是慢慢,但是对精神领域的事你还能奢求什么呢?

我感到,虽然咱中国人有很多劣根性,而且这劣根性也的确根深蒂固,但这是不是说中国人就永远无法摆脱这些劣根性呢?我觉得不是。套用孔子的一句话,「子欲 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大意是:只要你做得好,大家就都能做得好。君子的德像风,小人的德像草;草必然随着风的方向倒。)只要中华民族的每一分子都能做点他力所能及的微薄贡献,中国就有希望。


Y:我可能比你悲观一点,其实任何民族都有其自身特定的缺陷和劣根性,并非我华族仅有。唯独,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次文明复兴是由一帮贪官污吏领导并且成功的。
君所言者:只要中华民族的每一分子都能做点他力所能及的微薄贡献,中国就有希望。”----- 这恰恰是当世最美好的期望,同时也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此时此刻的中华民族,除了钱,还会相信什么。


H:爱默生说过一句话,大意是,亚历山大影响了世界几十年,而苏格拉底影响了世界几千年。我觉得,正在塑造中华民族的真正未来的,不是贪官污吏,而是并没有在时代的镁光灯下的一群人。所以我并不那么悲观。


Y:如果这群人默许并且参与了贪官污吏们的游戏和盛宴,那么就不存在任何意义上的塑造中华民族的真正未来。而如果他们拒绝,他们将在中国大地一事无成(至少目前是如此)。正直与忠良在当今的中国会有什么样的结局,我们根本不必讳言。如若中华民族的未来不包括正直与善良,那么我们配不上我们曾经有的灿烂文明。

身为灵魂高贵的中国人,我真的希望是我看错了,真的希望你的美言在一步步实现。但是必有前提,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善待子民的泱泱大国,而不是一个强大的却让孩子们读不起书的国度。

至少我们不会在外面开宝马,而让自己的孩子流浪街头。治国,有他们吹嘘的那么复杂吗?


H:生活在真空中的正直与善良是不足称道的。只有真正融入现实社会,正直与善良才有价值。如你所说的心理已经溃散的社会,岂不正是最需要正直善良的融入吗?我们在上文讨论的那群人,应该如何对待贪官污吏的盛宴?耶稣不是曾经与贪官污吏共进盛宴吗?每个人,包括贪官污吏,都有正直和善良的一面,哪怕这一面比起另外一面来何等脆弱。我想每个贪官污吏也都想做个正直善良的人,只是他们的扭曲心理阻止了这个理想的实现。所以,虽然他们的行为应该得到惩罚,但他们的命运应该被同情,他们的精神需要有人来帮助解脱,对吗?

你的这句“如若中华民族的未来不包括正直与善良,那么我们配不上我们曾经有的灿烂文明”,我同意前边三分之二。我不同意的是,你把“我们曾经有的灿烂文明”想象得太完美了。我更赞同鲁迅的观点:在中国几千年灿烂文明的字里行间,处处都藏着狂人看出的那两个字。

所以我想问你,中国现在的种种问题,是一夜之间长出来的吗?如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那么冰融三尺,要几日之暖?

那群人,也许在新闻媒体头版头条所定义的标准之内似乎一事无成,但他们正在默默地影响着整整一代人、甚至今后很多代人的思想。融冰的是他们。

关于 “善待子民的泱泱大国”:我觉得,在一个真正的泱泱大国里,国民不是国家的儿子,也不需要被动地等着被善待。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一员,可以堂堂正正地要求自己的权利。


Y 也许我未必完全同意你说的,但是每一个心系情系中国的,我都引为兄弟。

总而言之,概而言之,胡兄大概属于温和渐进派,求于默默的建设中以恒以久而见之沧海桑田,这也许与80年前胡适的思想相近。近代史学对胡适在当年内忧外患的种种巨变中,不激不烈,始终依循理性和中华中庸之道的立身处事原则奖誉尤甚。

敝人大概不够这样的档次,可能于悲观失望中倾向于激烈的苛责,斗胆自嘲一句,这种心态可能与鲁迅更近些。惯于长夜,独对青灯,杯酒留连,长歌当哭。我也承认,苛责绝非建设。

当然,激烈与温和,都是方式,而且具随情势在不断变化。可是,以我眼视之,当今中国之道德沦丧,腐败堕落,鲜廉寡耻实在于世界文明史上堪述一章。(我并非在鼓吹真空中的正直和善良)在这种情形之下,靠默默耕耘,潜移默化,吾实难置信。

中央抓了这么多年,现在是更甚还是更廉?过去还就是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现在是买凶局长杀书记,市长炸小蜜我等在海外,天天都在掉眼镜。胡温他们还有震惊,我们已经没有了,故国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不必再问缘由。因此我无法那样去乐观,去期待伟大的复兴

 

H:其实,我的信心又何尝没有动摇的时候呢?看到国内那些惊心动魄的消息我又何尝不心痛呢?

你我都有一个理想,而这个理想与现实有巨大的反差。该何去何从?我想提一下给我以很大启发的一本书:Stephen Covey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中文译作《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书名听起来像是很俗气的励志书,但其思想非常深刻。书的第一、第二部分中谈到两个概念:

第一个概念叫 Inside Out,意思是人的改变必须先内后外(有点像蒋总统攘外安内的治国方略啊)。人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不应该总是期望给自己换个环境,而要先改变自己的思想。我认为这个原则适用于人,也完全适用于国家。我很同意周国平在其散文新著《善良·丰富·高贵》序中的一段话:“我最喜欢做的事情,仍是静心读大师们的书,在其引领下深入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问题,从精神层面上关注今天的现实。这决不是自私,因为我相信,中国的前途最终将取决于中国人的精神状况。”中国在几千年的“灿烂”文明中,改朝换代多少次,而国人的精神水平又前进了多少?当然,怎么改变精神,这个话题就大了,我只提出我自己欣赏的两个原则:一是爱心,二是耐心。

第二个概念是关心圈和影响圈的关系。关心圈是你想管的事,影响圈是你管得了的事。显然,每个人的关心圈总是远远大于影响圈。关于这两个圈的关系有一个自然规律:人只能去努力经营自己的影响圈,让这个圈子不断扩大,而最终人会发现两个圈的距离越来越近。反之,如果人只是着眼于自己的关心圈,那他的创造力就会不断地被他所不能影响的各种负面因素所削弱。这样,他的影响圈就会越来越小,因而不断拉大两个圈的距离,与自己的初衷正好南辕北辙。前几天在网上读到柏杨的一句话:先爱自己,再爱国家,觉得非常精辟。



Y
:看到你的回复,我真是特别的恍然和苦痛。

实不相瞒,这些年来,我唯独缺乏你所言道的爱心与耐心,或者说,今日之中国,每当我们高蹈爱心与耐心时,我们都要再静心想想,爱心与耐心必是有限定有前提的 :对中国民众而言,除了爱心耐心,我们还有当然的责任去导引和影响,当然以与人类文明共通的普世价值原则。否则,那片土地还将重复千百年来的循环,还将是暴民刁民愚民的国度,用古语来说,就是生聚教训。

我唯一可说的是:印度的和平非暴力领导人甘地,也曾在宣战书上牵过大名。和平,非暴力,爱心与耐心一定是有条件的。如果是无条件的,那么我们还该怎样看纳粹,看东条英机,看波尔布特,看北韩

于我而言,只要统治者是有意而为之的欺骗和钳制,镇压和不容异说,那么就没有什么爱心与耐心可言。无论胡温穿着多么合体的西装,唱着多么绚烂的调子,他们都还在鱼肉欺凌着中国的人民。
也许我还是太偏激了。或者去学鲁迅躲进小楼成一统般的爱自己 

可是吾友亦有重言:当今中国,如果我们都不管了,谁还会管?


 
H
:我们面对的是同一个问题,但每个人的应对方法会有不同,这其中可能有不少性格因素在起作用吧?建设一个理想中的中国,我们既需要鲁迅,也需要胡适。我们传统中所缺少的,就是尊重与自己不同的意见。让我们从自己做起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胡涣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对角线!
对角线 回复 悄悄话 胡兄是对的,我坚信这一点。当多数人都能从自己做起时,产生的力量是巨大和不可阻挡的。
胡涣 回复 悄悄话 CtMan兄:我理解你的遗憾。如果你坚信你知道了答案在何方,你一定会去努力寻找它的,对吧?让我们分头寻找,而把裁判权交给时间吧。

“在所有的批评家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别林斯基)
CtMan 回复 悄悄话 胡老弟,多年以后,我真的希望你是对的,真的不愿不忍看故国狼烟再起。老弟还能在主的面前祈祷,我大概得去烧香。
登录后才可评论.